《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以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意思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要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在养生饮食方面,应力求清温平淡,多吃新鲜蔬菜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菠菜、春笋、芹菜,以及鸡蛋、牛奶、苹果、梨等,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
惊蛰到,春天的开场锣鼓擂响了。
范成大《惊蛰词》:“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春分
春分到,花枝笑,蝶飞舞,蜂儿闹,桃花落,柳絮飘,万物争荣万象新,满目春光真妖娆。
春分,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一天的白天黑夜,各为十二小时,谓之春分。
汉董仲舒:“至于中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礼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
古诗词:“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万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春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春分季节,江南降水迅速增多,李花雨后桃花汛,春雨绵绵无尽期,乃是塘坝水库蓄水的大好季节。
“春分麦起身,肥分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种、春管、春耕进入繁忙季节。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春分植树树成荫,春分插柳柳成行。
凡种植早稻的地区,春分就要开始选种、浸种、催芽、落谷。
此时,春茶开始抽芽,在龙井、碧螺春产区,过了春分就开始采明前茶了。
春分,桑枝开始绽苞,要做好蚕室消毒、整修蚕具、供奉蚕娘、迎接蚕花的准备。
春分不仅要泡稻种,还要下菱种、下藕种、育瓜秧、育山芋苗……
由于春分节气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我们为了求得这种平衡,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就成了春分后养生的一条重要法则,人体要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和谐一致,保持“供销”关系的平衡。春分到清明是草木生长旺盛期,也是人体血液的旺盛期,这一时期常是高血压、月经失调、痔疮及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定量用餐,有目的地进食调养,多食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食物,配以禽蛋等助阴类食品。要切忌过多食用大寒、大热类饮食,也就是说不要动大荤。
春分过后,就要开始扫墓祭祖了,也就在这半个月内,人们从千里万里归来,为父母尽孝,为祖宗扫墓,尽管“南北山头多墓田”,然而“子孙祭扫各纷然”,但是清明过后,人们还是看到“几家坟上子孙来”,“荒草杂树掩蓬艾”,坟上看不到纸钱,而只见到狗尾巴草,那就是说也有不孝子孙,忘了祖宗。
春分时节,人们还喜欢玩一种“竖鸡蛋”的游戏,“春分到,鸡蛋俏”,因为春分这天,蛋黄下沉,鸡蛋重心下降,这才有利于鸡蛋的竖立。
春分时,人们在饮食习俗上,有吃春卷、喝春汤、品春笋的习俗,有的地方还有吃“春芽”的习俗,将香椿、豆芽、豆苗、蒜苗、笋尖等放在一起炒了吃。
“山青水秀风送香,万花含露迎朝阳,万物复苏鱼儿欢,水边忙煞钓鱼郎”,春分,就开始春钓了,是钓鲫鱼的大好季节。
史达祖《春分词》:“人行花坞,衣沾香雾。有新词、逢春分付。屡欲传情,奈燕子,不曾飞去。倚珠帘、咏郎秀句。想思一度,浓愁一度。最难忘遮灯私语。澹月梨花,借梦来、花边廊庑。指春衫,泪曾溅处。”
清明
清明时节晴好日,穿苇度柳踏青去的大都是扫墓祭祖客。
而杜牧在这个时节看见的,是“三月三日踏青行,长安水边多丽人”。
大概是从清代开始,集市、庙会、清明扫墓,成为踏青的最好由头。
“三月三,油菜花开赛牡丹。”过去的戏文告诉我们,清明一到,插柳戴花就该是妇人们斗艳的时候了:“鹁鸠唤晴,江南春矣,山温水软,莺飞草长,堤平似掌,韶光满野,桃李吐芳,岸柳垂绿,都人士女相率为踏青游。”
游兴一高,总会忘了归期,返程一定是“夕阳在山,轻风在柳,花香在衣,春泥在屐,山影在杯,百鸟在林,游鱼在波……”人也薰薰然。
过去我们只知道广西刘三姐对歌,其实在我们江南水乡,清明踏青时,也有唱田歌、山歌的。
“春风春水满地春,春时春花春草生,春日春人饮春酒,春虫春鸟鸣春声”,这是田歌的“开场白”。接着就是唱清明了:三月头上唱清明,桃红李白田歌兴,女戴桃花男插柳,南河唱歌北河应;
三月头上唱清明,情歌情妹会梨林,田歌唱得梨花落,苕子田里红茵茵;
三月头上唱清明,少男少女去游春,植树造林唱田歌,老老少少齐助兴;
三月头上唱清明,红男绿女游春景,隔河摆开对歌场,对罢田歌说私情;
三月头上唱清明,清明祭祖又上坟,全家畅饮杏花酒,老翁携孙放风筝;
三月头上唱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儿孙上坟烧纸钱,寡妇上坟哭断魂;
三月头上唱清明,寒食禁火吃青团,后人不忘介子推,临死谏君要廉政;
三月头上唱清明,烈士陵园慰忠魂,胜利得来不容易,吃水不忘挖井人……到了现代,踏青是组织青少年学生郊游的一项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从水泥组合的城堡来到泥水湿润的水乡,面对着十里绿堤,千亩银波,万倾翠浪,尽情地歌唱。
此刻的田野,没有密如蛛网的电线;天空,没有可恶可怕的浓烟;水上,没有锈迹斑斑的油污;空气中,也没有令人作呕的怪味,有的尽是绿树、红花、青草、碧水、蓝天,还有那散发出泥土气味的清香,在燕子、喜鹊、青蛙、蚯蚓、水蛇等小动物活跃的乡村世界里,孩子们拥抱可爱的大自然,大自然也拥抱可爱的孩子们。
然而,这一切都只能出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九十年代,这一幕幕清纯可爱的画面已不可能再现。现代工业文明在给人们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污染了我们的青山绿水,破坏了传统的田园风光。从前况味正渐消,传统的踏青乐趣恐怕只能定格在老年人的记忆底片上了。
晏几道《清明词》:“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尽日沉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谷雨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到来。
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杨花飘落子规啼”,此时,蚕蚁出卵,柳絮飞落,牡丹吐蕊,子规夜啼,桑枝抽芽,自然景物告诉人们,时至暮春了,再过半个月,就要进入夏令季节。
这几年气候反常,刚脱下冬装,春装没穿几天,就要换夏装了,春天的脚步,在春寒料峭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谷雨,雨水增多,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频繁,受其影响,这一地区经常会出现“一夜风雨来,花落知多少”的阴雨天气。
说起谷雨,有两个民俗故事,一个与古人仓颉造字有关,一个与花王牡丹有关。
黄帝时代,朝中能人仓颉辞官回乡造字,造了三年,造出了“一斗油菜籽”的汉字,玉帝听说这件事,十分感动,便奖给仓颉一个金人,仓颉迷迷糊糊醒来,果然地上立着个金晃晃的金人,他想:这玩意儿,既不会种庄稼,又不会做家务,完全是一种摆设。第二天一早,他叫来全村的小伙子,将金人抬到黄帝宫中;第二天深夜,正当仓颉沉睡时,玉帝又问他,给你金人你不要,你到底想要什么奖品,仓颉说:“我想要五谷丰登,让老百姓有饭吃。”
第三天,天高气爽,万里无云,仓颉正要出门,听见狂风大作,满天谷落如雨,足足下了半个时辰,地上积了一尺多厚的谷子,这可把正在受饥荒的农民乐坏了,个个都去搬谷子回家。
黄帝知道这事后,就将天降谷粒这一天立为“谷雨节”,后人为纪念仓颉造字,又将“谷雨”定为“造字节”。
另一个民间故事,发生在曹州,唐代高宗年间,黄河决堤,水淹曹州,有位名叫“谷雨”的小伙子,在水中救起十几位乡亲后,正和母亲在城墙上避难。这时,谷雨猛地发现,在滚滚洪涛中,有一颗盛开的牡丹时沉时浮,粉红的花朵就像一个少女的脸,绿叶在水面上摆动,好像少女在摆手呼救。
谷雨脱下衣服,像“浪里白条”,跳进洪涛,向牡丹游去,水急浪高,谷雨也不知呛了多少水,在水中搏斗了两个时辰,始终抓不住牡丹,好容易牡丹被一棵冲倒的大树攀住,谷雨这才救起牡丹,爬上城墙,将牡丹双手交给老花匠赵大爷。
转眼两年过去了,这年春天,谷雨的母亲得了重病,卧床不起,谷雨四处求医。这天,谷雨从镇上抓药归来,见一妙龄少女正给母亲喂药,这少女红衣、红裙、红鞋、红嘴唇,像画上的仙女一样美。原来,她就是牡丹仙女,前来报答救命之恩。
一连三天,牡丹天天都来给大娘送药,一来二去,便和谷雨有了感情,后来便喜结连理结婚生子。
谷雨、牡丹年老死后,墓中长出了红绿两株牡丹,绿的叫“绿玉”,红的叫“丹凤”,这便是曹州牡丹的“花王、花后”。
在曹州,谷雨这一天,就是“牡丹节”。
谷雨,还和茶有关,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中国茶业学会倡议,每年将谷雨这一天,定为“全民饮茶日”。
雨前茶,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有“雀舌”,也有“青峰”、“旗枪”,芽叶肥硕,色泽翠绿,滋味鲜活,香气怡人,饮后回甜,而且经久耐泡,价格也经济实惠。
一过了五月,茶树就生虫了,就要打农药了,所以劝君莫购五月采的茶。
“雨前香椿嫩如丝”,香椿头炒鸡蛋,醇香爽口,妙不可言。
仇远《谷雨词》:“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射鸭矮栏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
立夏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天的六个节气已匆匆走过。
夏满芒夏二暑连,夏天的六个节气即将一一到来。
立夏,是夏令的第一个节气。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如池塘,百般红紫斗芬菲,布谷声中饲蚕忙。”
古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进入初夏季节,温度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长阶段。
“到了立夏种苗齐”,到了这个节气,不管是稻种、豆种、菱种、鱼苗、蟹苗、虾苗、山芋苗都要一一准备妥当,该落谷的要落谷,该起秧的要起秧,该栽插的要栽插,该放养的要放养,错过这个节气,其结果必然是“人误季一时,季误人一年”了。
“立夏看夏”,此时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新蚕豆新豌豆上市,夏收作物基本定局,水稻栽插即将开始,所以,我国古代帝王十分重视立夏这个节气,周天子在立夏这天,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诏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搞好收种。相当于如今派工作组下乡,“帮耕助种”,和农民一起搞好“夏收、夏种、夏购、夏分”。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采了桑叶又插田。”过了立夏,蚕宝宝就要进入大眠,此时,人们日不困,夜不眠,要侍候好春蚕。蚕门外,贴红纸,陌生人不得进蚕房,病人、产妇不得进蚕房,小孩不准进蚕房,亲戚朋友停止走亲访友,夫妻停止同房。连官府也尊重这一规矩,暂停到蚕乡征讨捐税。蚕室外,不好放鞭炮,不好鸡鸣狗吠,不好在近处敲锣鼓,也不好有打桩声……
有一首民歌云:“做天难做立夏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种菜的哥儿要落雨,采桑的娘子要晴干。”可见养蚕之难,从中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养蚕会有那么多的禁忌。
立夏,还有秤人的习俗,传说,诸葛亮入川前,在立夏这一天,将刘备的儿子交给孙夫人,并当场过秤,那意思是说,小主公交给你了,他虽不是你亲生的,但你是养母,要用心抚养,每年都是要秤一次的,如果养瘦了,短了斤两,你是要负责的。从此,民间就有了立夏秤人的习俗,“秤人过立夏,夏天不疰夏”。
养生方面,以养心为上。中医认为:“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五脏之中的心应对夏。当夏日气温升高后,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较易烦躁不安,心火过旺,好发脾气,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神情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品茗、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都可调节精神,保持心态舒畅。
立夏和立春一样,立春是冬春之交,是冬季向春季的过渡;而立夏是春夏之交,是春季向夏季的过渡。从气象学的意义讲,日平均气温达到摄氏22度,才真正进入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