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感谢还要针对对方的不同身份特点采取相应的方式。老年人自信自己的经验对青年有一定的作用,青年人在表示感谢时就应感谢对方言行的结果,“谢谢你,您的这番话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会使老年人感到满足,并对你感到满足,认为:这个小青年不错,孺子可教也。女人常以心地善良,体贴别人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因此在感谢时,说“你真好”就比“谢谢你”更好一些;说“幸亏你帮我想到了这点”就比“你想到这点可真不容易呀”要好。
六、要声情并茂,表情恰当
“感谢”应该是心中一股感激之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因此,感谢的最大要领也就是要情动于衷,言为心声。在情感真挚的前提下,我们要在言语行为的表现上下功夫,做到声情并茂,表情恰当。
首先,语调要欢快、明亮,而不能沉缓、喑哑;其次,吐字要清晰,节奏应有抑扬,而不能含混不清,咕咕哝哝;最后,眼睛要看着被感谢的人,脸上应有诚恳、生动的表情,并配以恰当的手势动作。在这方面,我们需要避免两点:夸张与生硬。可以设想一下,你在感谢时,倘若手舞足蹈,举止轻浮,一下子拍拍对方的肩,一下子拉拉对方的手;倘若表情木然,低着头或看着别处,那么,你的表情、举止实际在抵制你的语言,你的感情将没有任何积极效果,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七、要注意交际场合与交际关系
感谢一定要注重场合。你与对方单独在一起时,对他表示感谢,一般会有好效果;但在众人之中挑出某一个人来表示感谢,那么就有可能冷落别人,也会使被感谢人难堪。感谢,也要注意双方的关系。例如双方是一般熟人或同事关系,可以用直接感谢“感谢您”或“非常感谢”;但双方是至亲与好友时,一般应少用“谢谢您”或“非常感谢”之类的话。可用称赞语或陈述语来表达谢意。女儿对妈妈就可说:“妈妈,您真好,是天底下最好的妈妈。”有时候感谢也可利用人脉关系。例如你非常感谢张三,你却向张三的家长、女友、领导等张三欲获得其好感的人表示感谢,这样的感谢比你直接向张三感谢更动人,更具有积极效果。
八、要注意感谢的类型与渠道
感谢从不同的角度分,有不同的种类:有对对方个人的感谢,也有对对方单位的感谢;有对对方行为的感谢,也有对对方人品的感谢;有个人之间的感谢,有群体之间的感谢,还有国家之间的感谢;有语言的感谢,有礼物的感谢;有口头的感谢,有电话感谢,有信函感谢等等。
说话看场合,什么山唱什么歌
玄机解读:为什么我们经常错过了许多广结人缘的机会?就是因为我们常把那些黄金时间用来绞尽脑汁,却还是挤不出一句合适的开场白。无论什么场合你都有得心应手,一旦你达到这个境界,那么无论把你丢进任何一个场合中,必能迅速进入状况,随心所欲地扩展人缘,为自己在生活事业中营造一个又一个绝佳的发展机会。
在同一个社会环境表达同一思想内容,不同人脉关系的场合要求采取与之各自相应的语言形式,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因此,一个受社会欢迎的人,应当说话看交际场合,即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说话看场合,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区分:
一、自己人场合和外边人场合
我国文化传统一向是重视内外有别的。对自己人“关起门来谈话”,可以无话不谈,甚至可以说些放肆的话,什么事都好办。而对外边的人,总怀有戒心,“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打通关系,一般是有点神秘色彩的。因此,遵循内外有别的界限谈话,社会上认为是得体的,违反这一界限,便被认为是“乱放炮”,说话不得体了。
二、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
正式场合说话应严肃认真,事先要有所准备,不能乱扯一气。非正式场合下,便可随便一些,像聊家常一样,便于感情交流,谈深谈透。有些人说话文诌诌,有人讲话俗不可耐,就是没有把握正式场合与非正式场合的界限。
三、庄重场合与随便场合
“我特地来看你”,显得很庄重;“我顺便来看你”,有点随随便便看你来了的意思,可以减轻对方负担。可是,在庄重的场合说“我顺便来看你”就显得不够认真、严肃,会给听话者蒙上一层阴影。在日常生活中,明明是“顺便来看你来了”,偏偏说成是“特地看你来了”,有些小题大作,让对方感到紧张。
四、喜庆场合与悲痛场合
一般地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痛时,你逗这个小孩玩,逗那个小孩玩,说些逗乐的话,甚至哼哼民歌小调,别人就会说你这人太不懂事了。某地有个老太太死在家里,亲属围在一起商量后事。老太太生前嘱咐土葬,但土葬有点不现实,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发表个人的看法。只听老太太的孙子说:“这么办吧,老太太死了不是埋掉就是烧掉。现在尸体放在家里,人来人往的,总不是个事,我看烧掉得啦,又省钱又省事。”这番话令大家听了十分恼火,可是骂不得打不得,那场合不是教训年轻人的场合。如果这个二十刚出头的孙子会说话,他可以这么说:“奶奶走了,我心里很难过。现在,遗体放在屋里,得赶紧料理。奶奶生前有土葬的愿望,可土葬又不可能,我看还是赶紧安排火化好。我是晚辈,说给大家考虑,大主意还是请伯伯婶婶拿定。”这样说,会更适合当时的场合和气氛。
五、适宜多说的场合与适宜少说的场合
对方很忙,时间很紧,跟他说事情就得简明扼要。如果跟他谈笑风生,海阔天空,主观愿望是好的,但不符合客观的要求,效果是不会好的。失火了,你看见后应该立即呼唤救火,等火被扑灭后,再向警方报告你发现的可疑线索。如果先跑过去向警方慢条斯理报告失火的原因,等把失火的可疑线索报告完,火势早已蔓延开来了。
幽默是智慧,善用幽默结人缘
玄机解读:幽默能够迅速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并为说话者增添魅力。通常,幽默是将生活中的各种令人烦恼的问题以轻松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要想在工作中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运用幽默力量很有帮助。
幽默是智慧、爱心与灵感的结晶,是一个人良好素质和修养的表现。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把幽默称作“语言的酵母”。创造出幽默就是创造出快乐。
幽默能表现说话者的风度、素养,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中,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工作,并能提高工作效率。幽默是一种高深的说话艺术。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无论是在国事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学者面前,还是在农民之中,论理道事总能寓庄于谐,风趣幽默,从而赢得听众的广泛敬重。
幽默运用得当时,能为谈话锦上添花,叫人轻松之余又深觉难忘。
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向陈毅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最近。中国打下了美制U-2型高空侦察机,请问,你们用的是什么武器?是不是导弹?”对这样一个涉及我国国防机密的问题,陈老总没有以“无可奉告”顶回去,而是风趣地举起双手在空中做了一个向上捅的动作,以俏皮的口吻说:“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与会记者为陈老总的机智、幽默所折服,报之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两位刚认识不久的朋友,谈着诸如天气、物价等无聊问题时,两个人都会有一种没话找话的局促感,这时,若其中一人说:“老实说,我实在想中止这种无聊的话题,但我不敢,因为我怕因此中止了我们刚建立的友谊。”另一位听后一定会深有同感。于是,两人的谈话内容自然会“拓宽”到他们共同感兴趣的事物上来。
幽默不是毫无意义的插科打浑,也不是没有分寸的卖关子,耍嘴皮。幽默要在人情人理之中,引人发笑,给人启迪,善于使用它需要一定的素质与修养。
鲁迅先生讲话生动幽默。一次,几个朋友和他谈起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下令禁止男女同在一个学校上学,同在一个游泳池里游泳的事。鲁迅先生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之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了,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止空气流通,又防止抛头露面。这样,每个人都是……喏!喏!”鲁迅先生边说边站起来,模拟戴着防毒面具走路的样子来。朋友们笑得前仰后合。
从功效上说,幽默有愉悦式幽默、哲理式幽默、解嘲式幽默以及讥讽式幽默。为了达到幽默的礼仪效果,对同事朋友宜多用愉悦式幽默和哲理性幽默;对待自我,对待友人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运用解嘲式幽默;对待敌人、恶人则要用讽刺性幽默,以便在用幽默讥讽、鞭挞对方的同时,给周围的同事、朋友以愉快。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亦擅长幽默。一次,一位百万富翁在他面前炫耀自己刚装的一只假眼:“你猜得着吗,我哪只眼睛是假的?”马克·吐温准确地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百万富翁非常惊讶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是什么?”马克·吐温说:“因为我看到,只有这只眼睛还有一点点仁慈。”
幽默和表情分不开。德国哲人黑格尔曾说过;“同样一句话,从不同人嘴里说出来,具有不同的含义。”其实,同一句话,即使是从同一个人嘴里说出来,也可能因为音强、音调、音质的不同,面部表情有异,而带有不同的含义,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因此,要在说话中全面表现友好,除了说话内容以外,还要控制声调、表情等因素;除了有声语言外,还要借助无声语言。
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阿尔皮特,曾经通过研究,给友好的谈话立了一个公式:“谈话的友好:7%的说话内容+38%的声调+55%的表情。”通过这一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谈话中的声调和表情的重要性。意大利著名的悲剧表演艺术家罗西有一次应邀为外宾表演,他在台上用意大利语念起一段台词,尽管外宾听不懂他念的是什么内容,但却为他那满脸辛酸、凄凉、悲怆的语音、声调、表情所感染,大家禁不住泪如泉涌。当罗西表演结束后,翻译解释说,刚才罗西念的根本不是什么台词,而是大家面前桌子上的菜单!
使用幽默要具体情况酌情使用,对于长辈、女性、初次相识的人,幽默一定要慎用。使用幽默要注意“度”,一旦过了头,很可能会被对方误解为取笑与讥讽,造成双方关系的不良后果。
幽默的人生,是乐趣无穷的人生。学会和善于运用幽默,对我们的人脉关系无疑有不可估量的益处。
赞美有奇效,人脉网的润滑剂
玄机解读:只要肯开口赞美别人,你将会是最大的赢家。要灌输一棵树需要充足的阳光、水分与营养,而栽培你这棵人际关系长青树有赖你持续的关怀,借助赞美的力量,来呵护它,可千万别让它因为营养不良而枯萎。
在与交往的过程中,我们不要老是想着自己的成就、需要,而应尽量去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并对这些优点、长处给以真诚的、慷慨的赞美,别人也会因为你的赞美而快乐,会把你的赞美语言珍藏在记忆深处,终生不忘。这样,我们就会牢牢的拥有长久和谐的人脉关系,更会获得人脉关系在事业上的帮助。
从经济学上说,一句赞美的成本是相当低微的。但是从心理学上说,赞美却可以创造出无限的价值。
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尊卑贵贱,只要是人,一般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因为这能给他们带来成就感和自信心。
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就深谙此道,当他想到制服一个与他作对的下属时,他就会有计划地当着别人的面赞扬他的那位下属,因为他知道,那些人一定会把他所说的话,转述到那个下属耳朵里去。
在赞美他人时必须具体,因为赞美时越具体明确,其有效性就越高。含糊其辞的赞扬往往会引起混乱,甚至可能引发一些误会。空泛、含混的赞美常使人觉得不可接受;而具体的赞美是有所指的,会让人听起来觉得更加真诚友好。
培根这样说过:“即使是好心的赞美,也必须恰如其分。”所谓恰如其分,就是要避免空泛、含混、夸大,而要具体、确切。但是我们赞扬别人时不一定非要只关注一件大事,别人的一个很小优点或长处,只要我们能够给予如其分的赞美,同样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赞美一位证券经纪人买卖证券的能力,对他可能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他作为一名证券经纪人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你称赞他在木炭上烘烤牛排的方法,他那高兴劲儿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赞美他人的词很多,但是,我们在使用的过程,还要注意下面一些情况。
1.真诚的赞美才能感人。赞美他人时要面带真诚,语速适中,同时注视着对方的眼睛。
2.赞美也要创新。对同一个人,不要总使用某一句赞美之词。
3.连续作战。当别人对你的赞美的反应是:你说得太过了,我哪有那么好时,你要明白,这是中国古老的谦虚品格在作怪,要抓住机会继续赞美。
4.击中“要害”才有奇效。赞美之前,要先了解对方的特点,搞清他对哪方面的赞美最敏感,做到有的放矢。
5.确定情境,选好分寸。赞美之前要先分析情境,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