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推销方法与技巧
3208400000044

第44章 简易核算(3)

19.什么是同城转帐结算方式?它分哪几种?

同城转帐结算是在同一城镇范围内各单位之间进行的,其具体结算方式有以下四种:

(1)支票结算。支票是付款单位向银行支取款项的凭证。使用支票结算称支票结算方式。支票分“现金支票”和“转帐支票”两种,一律记名,不得流通转让。现金支票用于向银行提取现金,也可以办理转帐。转帐支票只能转帐,不能提取现金。转帐支票适用于各单位之间商品交易、劳务供应和其它各种款项的结算。

(2)委托付款结算。付款单位签发付款委托书,委托银行从其帐户中将款项转入收款单位开户银行的帐户。这种结算方式一般适用于各单位之间的商品交易、劳务供应和其它款项的结算,尤其适用于固定的商品交易和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资金调拨等的结算。

(3)同城托收承付结算。其结算方式与异地托收承付结算基本相同。

(4)托收无承付结算。收款单位按照经济合同委托银行收款,银行不必经过付款单位表示同意承付,就可以主动从付款单位帐户中代为付款进行结算。这种结算方式,适用于各单位间有固定的计量标准和计价标准,交易双方不易发生争议的款项结算。一般只限于公用事业、企业单位向使用单位收取电费、自来水费、电话费、房租费等。

20.什么是异地转帐结算方式?它分哪几种?

异地转帐结算是指不在同一地区的各单位间经济往来的转帐结算,其结算的具体方式有以下三种:

(1)异地托收承付结算。销售单位根据经济合同发货后,委托银行向购货单位收取货款;购货单位根据经济合同核对单证或验货后,向银行承付货款,由银行办理划拨转帐结算手续。这种结算方式,适用于异地各企业之间的商品交易,以及由于商品交易而发生的劳务供应款项和与商品有关的费用结算。

(2)信用证结算。购货单位把款项预先交存银行作为保证金,委托银行开出信用证,通知异地销货单位开户银行转知销货单位,销货单位按经济合同和信用证规定的条件发货后,经销货单位开户银行审查单证无误,即将价款转入销货单位帐户,同时把付款报单寄给购货单位开户银行注销保证金。这种结算方式,一般是由于销货单位对外地购货单位的信用情况缺乏了解,或者是购货单位曾经拖欠货款,销货单位要求购货单位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情况下采取的。

(3)汇兑结算。付款单位委托银行从自己在银行开立的帐户中把款项汇出,汇入银行收到通知后,把款项转入收款单位或收款人的帐户。这种结算方式适用于各单位间资金调拨、清理交易旧欠和往来帐款,也适用于自提自运的商品交易和外地临时零星的采购结算。

21.什么是创利额和创利率?如何计算?

创利额是指销售收入和变动成本的差额,有的称“界限收入”、“边际收益”、“边际利润”、“临界效益”。当创利额大于固定成本时,企业就有利润;反之,企业就会亏损。利用创利额可以综合反映企业产量、成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生产目标、销售目标、成本目标和利润目标,并据此制订最有利的生产经营方案。其计算公式如下:

创利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企业也可以计算单位产品创利额,计算公式为:

单位创利额=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创利率反映单位创利额与单位售价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如下:

创利率=单位创利额/单位售价×100%

或=1-变动成本率

例:某产品单位成本为8,000元,其中固定成本为1,800元,变动成本为6,200元,单位售价为10,000元。按上式计算:

单位创利额=10,000-6,200=3,800元

创利率=(10,000-6,200)/10,000×100%=38%

或=(1-6,200/10,000)×100%=38%

22.什么是加权平均创利率?如何计算?

如果一个企业生产几种产品,计算其创利率,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加权平均创利率可以用几种方法,下面介绍一种方法。

将全部产品的创利额除以全部产品计划销售收入,其公式为:

加权平均创利率=全部产品创利额/全部产品计划销售收入×100%

23.如何计算保本点的产品产量?

当企业的产品产量达到保本点时,既不亏损,也无利润;生产量若高于该点,就会有利润;若低于该点,就将发生亏损。其计算公式如下:

保本点的产品产量=产品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售价-单位产品变功成本)

或=产品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创利额

例:某企业生产某产品,单位成本8,000元,其中变动成本6,200元,单位售价1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380万元。则:

保本点产品产量=3,800,000/(10,000-6,200)=1,000(台)

计算结果表明,当生产量达到1,000台时,可以保本,高于1,000台就会有利润,低于1,000台就将发生亏损。

计算保本点的产品产量时,如要考虑税金因素,则计算公式应为:

保本点的产品产量=产品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单位税金)

假设该产品的税率为5%,则:

保本点的产品产量=3,800,000/(10,000-6,200-10,000×5%)=1152(台)

24.什么是保本点的销售投入额?如何计算?

保本点的销售收入,是指企业要实现多少销售收入,才能抵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当销售收入高于该点时,就会有利润,低于该点时,就将发生亏损,刚达到该点即为保本。计算公式如下:

保本点销售收入额=固定成本总额/创利率

或=固定成本总额/(1-变动成本率)

例:某企业生产某产品,单位成本8,000元,其中变动成本6,200元,单位售价1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380万元,则:

创利率=(10,000-6,200)/10,000×100%=38%

变动成本率=6,200/10,000×100%=62%

保本点的销售收入额=3,800,000/38%=1,000万元

计算保本点的销售收入时,如要考虑税金因素,其单位创利额、创利率、变动成本率的计算公式应为:

单位创利额=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税金

创利率=单位创利额(扣除税金后)/单位售价×100%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税金)/单位售价×100%

假定该产品的产品税率为5%,则:

单位创利额=10,000-6,200-10,000×5%=3,300元

创利率=3,300/10,000×100%=33%

变动成本率=(6,200=10,000×5%)/10,000×100%=67%

这时,保本点的销售收入为:

保本点销售收入额=3,800,000/33%=11,515,151元

或=3,800,000/(1-67%)=11,515,151元

如果计算多种产品保本点的销售收入额,其公式为:

多种产品保本点的销售收入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创利率

上述企业固定成本总额380万元,假定加权平均创利率为41.5%,则:

多种产品保本点的销售收入额=3,800,000/41.5%=9,156,627元

25.如何计算商品储存保本期?

企业如果储存商品时间过长,就要多付出利息、保管费,有不少商品还有自然损耗,因此,商品储存时间要尽量缩短。

保本期就是当企业商品达到保本时的储存时间。计算商品储存保本期的公式如下:

保本期(天)=(毛利率-税率-流通费率)/[(1-毛利率)×(日利息率=日保管费用率)]

例,某企业营销A种商品,毛利率为16%,营业税率为3%,流通费用率为2.92%,日利息率为2.5‰,日保管费用率为1.5‰。根据上列公式,A种商品保本期计算如下:

A种商品保本期(天)=(16%-3%-2.92%)/[(1-16%)×(2.5‰=1.5‰)=300天

26.什么是目标利润销售量?如何计算?

目标利润产品销售量,是指企业为要达到规定的利润目标需要销售多少产品。测算达到目标利润的产品销售量,目的是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资料。如果计划安排的产品销售量小于该点,那么,利润目标就会落空。计算方法如下:    达到目标利润的产品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单位创利额-税金)

例:某企业生产某产品,单位成本8,000元,其中变动成本6,200元,单位售价1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380万元,目标利润为280万元,则:

达到280万元利润的销售数量=(3,800,000=2,800,000)/(3,800-10,000×5%)=2000(台)

上述公式和例子把税金的因素考虑进去了,如果不考虑税金因素,其计算公式为:

达到目标利润的产品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单位创利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