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推销方法与技巧
3208400000045

第45章 简易核算(4)

27.什么是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额?如何计算?

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额,是指企业为要达到规定的利润目标需要实现多少销售收入额。其计算公式为:

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额=(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创利率

或=(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1-变动成本率)

根据上面提供的资料数据,计算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额如下:

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额=(3,800,000=2,800,000)/38%=17,368,421元

计算达到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额时,如考虑税金因素,其公式为:

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额=(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税金)/单位售价]

据上面提供资料数据,把税金因素考虑进去,计算目标利润的销售收入额如下: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额=(3,800,000=2,800,000)/[(10,000-6,200-500)/10,000]=20,000,000元

28.什么是经济效益?

所谓经济效益,一般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量和劳动占用量同取得的劳动成果量的比较,以及取得的劳动成果给整个社会(包括劳动群体和个人)所带来的实际利益。用同样的劳动耗费量和劳动占用量,所取得的劳动成果量越大,或同样的劳动成果量,所耗费的劳动量和占用的劳动量越少,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从这里可以看到,经济效益的大小,同劳动成果量的大小成正比,而同所耗费的劳动量和所占用的劳动量的多少成反比。

上面劳动耗费量指的是生产经营中实际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包装物料、固定资产因使用磨损而提取的折旧费、职工的工资,等等。劳动占用量指的是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其货币表现就是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劳动成果最指的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产品销售后取得的收入和利润等。因此,企业用的资金越少,成本越低,职工越少,而生产的产品越好、越多,销售收入和取得的盈利越多,这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经济效益就越差。企业的推销人员能把产品及时推销出去,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而且为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社会主义企业无论是生产产品,还是组织商品流通,目的是为了满足整个社会的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这就决定了对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内容。企业不仅仅是取得盈利,而且生产经营的商品在质量品种和数量上都要满足人民的需要。

29.什么是商业毛利额和毛利率?如何计算?

毛利额指商品销售收入减去销售商品进价后的余额;毛和率是指已实现的毛利额占商品销售额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毛利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商品进价

毛利率=毛利率/商品销售额×100%

例:某商店年商品销售收入5,G00万元,这些商品的进价为4,250万元,则:

毛利额=5,000万-4250万=750万元

毛利率=750万/5,000万×100%=15%

企业可以计算总的毛利额和毛利率,也可以分别计算各柜组或各大类商品直至各种商品的毛利额、毛利率,以了解其毛利水平。

毛利率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在费用率和营业税率一定的条件下,毛利率高,企业的商品经营利润水平就会高,反之,则低。

80.什么是商业成本?

商业成本是商业企业经营商品所发生的物质费用和人工费用的总和。它一般由进货价格和流通费用所构成。商业成本加商业利润再加营业税,便为商品销售价格。商业成本在商品销售价格中占绝大部分,因此,商业成本是商品销售价格的基础。

商业成本又可分为进货成本与销售成本。前者一般由进货价格加直接费用所构成;后者则是在进货成本基础上,再加上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所构成。

商业企业应当通过合理组织运输商品,减少运输费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效率,加速资金周转,减少流通费用等措施、途径,来降低商业成本。

31.什么是商品流通费?

商品流通费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潘劳动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费是保证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销费领域全部转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开支。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以下费用应列入流通费用开支:

(1)购进、储存、销售商品和物资的过程中发生的运杂费、广告费和保管、养护、检验、整理、转库的费用,包装、改装或组装商品的费用,以及定额内和经过企业主管部门批准的超定额商品损耗的损失。

(2)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保养修理费、租赁费和家具用具摊销费。

(3)委托代购、代销、代储、代运、代办的手续费。

(4)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所发生的不构成固定资产的费用,购置样品样机和一般测试仪器的费用。

(5)按国家规定列入费用的职工工资,福利费、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奖。

(6)按规定比例提取的工会经费和按规定列入费用的职工教育费。

(7)财产和运输保险费,契约、合同公证费和鉴证费、咨询费等。

(8)流动资金借款利息。

(9)办公费、旅差费、会议费、劳动保护用品费、冬季取暖费、消防费、商标注册费、展览等管理费。

(10)经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列入流通费用的其它开支。

32.什么是商品流通费用率?如何计算?

费用率也称费用水平,是指商品流通费用总额占商品销售额的百分比。费用率表示完成百元商品销售额平均开支多少费用,它反映商业企业劳动耗费状况,是考核费用开支状况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费用水平上升,反映有浪费的可能性;反之,费用水平下降,则表示有了节约。流通费用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费用率=费用总额/商品销售额×100%

例,某商业企业1991年商品销售额为5,000万元,商品流通费用总额为200万元,则费用率为:

费用率=200万/5000万×100%=4%

通过计算,说明该企业每销售100元的商品,费用开支为4元。

33.什么是商业企业的商品经营利润额和经营利润率?如何计算?

商品经营利润额是毛利额减去费用额、营业税金后的余额;经营利润率是经营利润额与商品销售额的百分比。其计算方法是:

商品经营利润额==毛利额-费用额-营业税金

商品经营利润率=商品经营利润额/商品销售额×100%

或=毛利率-费用率-营业税率

例:上述商店毛利额750万元,费用额200万元,营业税率为3%,则:

营业税金=5,000万×3%=150万元

商品经营利润额=750万-200万-150万=400万元

商品经营利润率=400万/5,000万×100%=8%

由于商品经营利润率是毛利率减去费用率和营业税率的结果,所以,经营利润率与毛利率成正比例的关系;与费用率和营业税率成反比例的关系。商业企业若想提高经营利润率,在营业税率一定的条件下,应提高毛利率,而应降低费用率。

34.什么是商业企业的利润总额和销售利润率?如何计算?

商业企业的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毛利额-费用额-营业税±营业外收支净额

=商品经营利润额±营业外收支净额

总利润率也称销售利润率,指利润总额与商品销售额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销售100元商品平均能取得多少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商品销售总额×100%

=[(毛利额-费用额-销售税金额±营业外收支净额)/商品销售总额]×100%

假定上述商店营业外收入50万元,营业外文出30万元,则:

总利润额=750万-200万-150万=50万-30万=420万元

销售利润率=420万/5,000万×100%=8.4%

35.商业企业如何提高经济效益?

商业企业通过组织商品流通,一方面不断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取得盈利。商业企业如何做到这两点,即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呢?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做好市场调查研究,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企业通过市场调查,预测商品供求趋势,掌握商品流通规律,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组织货源。

(2)及时、迅速、安全地组织商品运输,以便做好商品供应。在运输中要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工具,注意节约运输费用。

(3)做好商品的保管、养护工作,维护商品质量,防止商品损坏变质,尽量减少商品的自然损耗。

(4)提高商业服务质量,扩大商品销售。商品销售量大,这不仅意味着较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企业获得的毛利额较多,这将会取得较多的利润。推销和营业人员应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地为顾客服务,尽力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

(5)节约、合理地使用流动资金。流动资金占商业企业全部资金的大部分,企业善于使用资金,使其周转加快,就可以提高其利用率,因而就可节省较多的资金。

(6)科学组织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劳动效率的提高,意味着节省活劳动的消耗,降低工资开支率,而可以增加企业盈利。

(7)勤俭办企业,不断降低流通费用水平。商业企业在组织商品购销活动中,费用增加,利润就会减少;反之,费用减少,则利润增加。因此,企业要想增加利润,就应当经常地对职工进行勤俭节约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费用管理,尽力节约费用开支。

(8)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增强企业的活力,发挥企业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力图用最少的资金、人力、费用,实现最多的商品流转量,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增加企业盈利,多为国家增加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