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公司都实行末位淘汰制,总是会把可能扯团队的后腿的那部分人淘汰掉。比如华为“每年要保持5%的自然淘汰率”,目的是使员工们时刻处于竞争状态。华为总裁任正非这样解释末位淘汰制度:“事实上我们公司也存在泡沫……我们消灭泡沫化的措施是什么?就是提高人均效益。队伍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就会生锈,就像不能打仗时才去建设队伍一样。不能因为现在合同少了,大家就坐在那里等合同,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来加快发展。军队的方式是一日生活制度、一日养成教育,就是要通过平时的训练养成打仗的时候服从命令的习惯和纪律。如何在市场低潮期间培育出一支强劲的队伍来,这是市场系统一个很大的命题。要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实行末位淘汰,裁掉后进员工,激活整个队伍。我们贯彻末位淘汰制,只裁掉落后的人,裁掉那些不努力工作的员工或不胜任工作的员工。”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华为执行末位淘汰的用人制度,其目的在于提高人均效益,打造一支善于冲锋陷阵、无往不胜的“铁军”。
美国GE公司是一家活了100多年的全球大企业,它的长寿秘诀是“活力曲线”。活力曲线也就是一条强制淘汰曲线。用GE前CE0杰克·韦尔奇的话说,只有淘汰不优秀的员工,才能把整个组织激活。活力曲线能够使一个大公司时刻保持着小公司的活力,GE活到今天得益于这个方法。
不仅华为、GE这样大的公司团体如此,就是在一个很小的研发队伍中,或者在一支很小的销售团队中,如果你做出的成果总比别人弱,创造的价值总比别人少,销售额总比别人低,不仅你的上司不可能器重你,就是你的同事也会对你产生轻视的心理,认为你的落后无异于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在工作上被人鄙视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当然在每个团队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人处在落后的位置,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尽量避免成为这样的人。现在的就业形势是许多人在激烈角逐同一个职位,而不是许多职位空出来等人去坐,当你成为最短的那一块木板的时候,你的职位很可能要被人取代了。从团队价值来分析,如果你还有集体荣誉感的话,你应该去为提高团队的业绩而奋斗,把团队的发展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这时候你更没有理由不去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团队的需要了。
只有每个人都在压力下努力完善和改进自己,团队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末位淘汰是团队进步的铁规则!
团队的发展离不开协调与合作。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协作与合作。
任何人都无法取得太大的成就。当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在任何方面联合起来,建立在和谐与融洽的基础上,这个联盟中的每个人将因此倍增他们的成就、能力。但是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的经历、喜好、性格确实会存在差异,因此密切协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不考虑木板长度的情况下,木板之间的结合紧密程度对这个桶究竟能不能装水、能装多少水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样的道理,在一个团队中亦如此。你不能过于特立独行,对其他员工不屑一顾,或者不善于和他们协作。生活中大家也许会被那些举止怪异、装束奇特的人吸引,认为他们有个性,但是这样的人很难融入团队!
在一个团队里你不应该表现得过于与众不同,而是应该关注和增加你和其他员工可以展开协作的共同点,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不要让自己粗糙不平,你得让自己光滑些!
团队合作有哪些准则
亲爱的小李子:
我刚受总裁的指派,负责管理公司的市场开拓,公司的15个业务员每两天向我汇报一次工作,由于我是初次升职,还要带领一个团队,许多事情都是陌生的。您能给我一些切实的指导吗?我该如何开展团队工作?
菜鸟主管
亲爱的菜鸟:
做事都有一个开始,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的过程,都有一个从一无所知到经验丰富的过程,做团队管理也是如此,所以,你不必紧张,只要慢慢适应,边学习边工作,不久之后,相信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根据经验和认识,团队合作主要有四个重要的准则,即:团队至上;共同的目标;个人品质;团队领导。
1.团队至上。互信互助
很多知名的跨国企业都将团队至上的精神摆在了企业文化的显著位置。其根本原因是,具有团队至上意识的企业可以让员工感觉到,自己真正置身于一个彼此相互尊敬、相互信任、坦诚不设防的团体之中,这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相互信任是团队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点。如果没有了信任,每一个成员就无法知道自己的努力能否转变为团队的成功。在一个良好的团队里,每个成员都愿意与其他成员坦诚地分享自己的忧虑、弱点、风险、目标和动机。
2.共同的目标
决定“共同的目标”的最好方法是让团队成员一起参与目标的选择和确定过程。但是,参与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要同意最后的决定,也不一定要投票表决。成功的团队能为每一个人提供发表意见的机会,能够认真考虑每一个意见。即使如此,最终的决定也很少是没有异议的。这时,团队领导必须负起责任,做出最合理的抉择。一旦达成一致的目标,团队的每个成员就必须接受并且支持它,无论自己是否还有保留意见。
3.个人品质
为了实现团队的目标,一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要有良好的品质与态度。为了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个人的品质方面应当注意做坦诚的人;不设防地和其他成员沟通。愿意充满激情地(同时也是有建设性地)辩论重要的事情;愿意指出彼此的问题以达到团队的目标;愿意承认错误,坦白自己的弱点;愿意倾听别人对自己的意见,重视彼此的信任和默契。深信团队至上的道理;坚定信念,相信团队合作的力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千万不要把好的思路、想法封存在自己心里,应当拿出来与团队成员分享。
担心别人超过自己的想法既不利于团队合作,也无助于自己的成功。在团队之中,要勇于承认他人的贡献。这一点尤其重要。
4.团队领导
最好的团队领导总是与团队成员一起构筑团队的愿景、目标、运作规则和团队文化,并与团队成员共同培养团队的意识;他们会用服务者、合作者的心态,帮助团队成员完成他的个人目标。领导要关心团队成员所关心的一切事情,包括他们在事业上的进步和成长、对项目过程的想法乃至个人报酬等等。
领导者应当想方设法寻求最优秀的、最符合团队需要的成员加入到团队中来,同时应当不断激励团队成员学习和进步,如果发现有的员工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满足团队需要,或对团队有负面影响,就应当果断地请他离开。
最后,团队领导必须以身作则。这个道理听起来很简单,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领导习惯于用表面的权威隐藏自己的弱点,这样的领导是无法获得员工信赖的。员工更愿意追随的是坦白真诚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
哪些因素影响团队绩效
亲爱的小李子:
我是北京中关村一家软件公司研发团队的负责人,我希望我的团队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好的绩效。请问在团队建设中,我要把握哪几个因素,才能避免1+l<2。
人多不一定力量大
亲爱的不一定:
德国科学家瑞格尔曼有一个著名的拉绳实验:参与测试者被分成四组,每组人数分别为一人、二人、三人和八人。瑞格尔曼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的测力器分别测量拉力。测量的结果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二人组的拉力只为单独拉绳时二人拉力总和的95%;三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三人拉力总和的85%;而八人组的拉力则降到单独拉绳时八人拉力总和的49%。
现代社会把人们组织起来,就是要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使团队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而拉绳实验却告诉我们:整体小于各部门之和。也就是1+1<2。
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每个成员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并在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协调一致,才能发挥团队的整体威力,产生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
在《团队精神》一书中,作者李慧波提供了一些方法,教我们如何把握影响团队绩效的诸多因素。根据文中的建议,我整理出下面几个问题:
1.你能让团队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公平之感吗
每个人都有公平的要求,在团队管理中更是如此,公平可分为程序上的公平和结果上的公平,相对而言,程序上的公平比结果上的公平更重要。如果不注重程序公平,而只追求结果上的公平,其结果恐怕只会导致分配上的大锅饭,从而影响业绩突出的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以致影响整个团队的绩效。
2.你是否建立了正确的绩效评估方法
一个团队需要一套公平、透明的绩效评估体系,对成员的努力绩效做出评价。假如评估体系不够透明,或者不够科学的话,就会影响到团队成员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整个团队的绩效。因为不对团队成员的个人努力做出评估的话,团队中就会有人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不仅不会为团队建设作出贡献,甚至会影响其他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3.你领导的团队各成员间人际关系如何
人际关系越复杂,对团队绩效产生的负面影响越大,因为人们把精力耗费在人际关系方面太多了。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社交方面花费的多,用在工作上就少了,从而影响到团队整体绩效。所以,团队一定要创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使团队成员可以在简单的人际关系中,轻松而又全力以赴地进行工作。
以上这些问题解决得不好,组织内的成员就不会协调一致地行动,甚至会产生内耗,这样就不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所以,人只有具有团队精神,才能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
团队成员如何进行沟通
亲爱的小李子:
我是公司技术部门的一员,在办公室里同事们很少沟通交流,认为各自做好手头工作就行了,我十分郁闷,觉得自己的说话能力在退化。在一个团队里,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会说话好工作
亲爱的会:
许多从事技术工作的人都存在那种“只有从事销售和市场工作的人才需要注重沟通技巧,作为技术人员则不需要说话”的观点,这种观点有失偏颇。
即便在技术研发方面,有效沟通的能力依然重要。比如,当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出了一项先进的技术,为了把它变成公司的产品,开发人员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说服公司的决策层支持和采纳这项技术。为此,开发人员必须精心准备产品建议书,并通过精彩的演讲和现场展示让公司领导相信他们研究出的技术对公司来说大有裨益——这样的工作显然需要出色的沟通能力。此外,像需求调研、客户访谈、方案讨论、技术决策、项目管理等诸多技术工作,哪一样也离不了有效的沟通技能。
无论是为了给他人施加正面的影响,还是为了理解他人的处境和想法,或者想说服他人支持自己的建议或行动,抑或想邀请他人参与到自己的团队或计划中来,你都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一个双向信息传递的过程,参与沟通的双方在沟通过程中既扮演发送者的角色,又扮演接收者的角色,二者之间的信息发送和接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沟通的每一方都在不断重复着接收、解码、理解、编码、发送、再接收的动作。
以下几点建议是我从互联网相关资讯中整理而来,可以帮助你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1.悉心倾听
所谓悉心就是不只用耳朵来听,更要用心来听;所谓倾听就是不只是去听对方谈话的内容,更要去揣度对方言语深处的内涵。人总是希望被理解,被支持,“悉心倾听,多听少讲”的做法既可以让你在他人讲话时显得更有涵养,也可以让你在稍后表达意见时,得到他人更多的尊重和理解。
2.大方积极
主动、大方地表达自我是有效沟通的先决条件。我们需要随时把握住转瞬即逝的表达机会,学会表达自我,说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勇于向别人推销自己,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直截了当
开诚布公的沟通是团队合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人与人之间遮遮掩掩、言不由衷甚至挑拨是非的做法都会严重破坏团队中的工作气氛,阻碍团队成员之间的正常交流,并最终导致项目或企业经营的失败。那种“拙于谋事,工于谋人”的做法,是最没有效率的行事方式。
4.不同意的艺术
“有建设性的不同意”是管理大师帕特里克·伦乔尼提出的有关团队进步的最好方法。该方法指出:一个团队如果建立在一个充满信任的基础之上,那么,这个团队就会很清楚,团队成员提出的任何“不同意”都不是为了刁难或阻挠,而是为了尽快找到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团队中任何“不同意”的说法都是建设性的,都是对团队的进步有帮助的——在这样的团队里,大家会理智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不同意的艺术包括:先用同理心获得别人的尊重,使别人倾听你的想法;针对事情本身而不对人;以冷静的态度积极思考他人观点并保持自信;尊重对方,保持建设性;以温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不伤和气;提问时要循循善诱,让对方逐渐了解你已看清的事;当众论事,事后批评;只在必要时展开争论,原则问题要坚持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