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每一次感动都值得回味
3214000000011

第11章 让心中充满阳光(5)

我们王老师的胸前总喜欢别着一支蝴蝶胸针,虽然有些旧,质地也不很好,但外观可爱。随着王老师在教室里的走动,蝴蝶的翅膀便随之而动,仿佛翩翩欲飞。

我们下课时,孩子们问老师为什么总喜欢戴这只胸针,王老师笑了。

我们蝴蝶是由毛毛虫变的。蝴蝶是有目标的,为了飞翔,它在黑暗的泥土中生活过,在别人的歧视中奋斗着,为了飞翔,它永不言弃。

我们也许,它前生丑陋,但总有一天,会冲破硬壳,成为花的精灵。

我们蝴蝶,是勇敢与执着的象征,蝴蝶的一生,与灰姑娘变成公主,丑小鸭变成天鹅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花没有了蝴蝶,就少了灵魂,春天没有蝴蝶就少了梦。

我们王老师说:其实你们也像蝴蝶,虽然起初也许并不出色,但只要有追求,总有一天会破蛹成蝶,给别人带来快乐温暖与美的享受。

我们同学们渐渐地也喜欢起蝴蝶。

我们教室里,女孩子的头上多了蝴蝶结,手腕上也多了蝴蝶扣。还有的孩子,头上也卡了蝴蝶发夹。

我们她们看着蝴蝶会想,总有一天也像王老师一样,将快乐带给别人。

我们男孩子们依旧爱捣乱,王老师会送给他们亲手做的书签,画着美丽的蝴蝶,涂着金色的粉,还有五彩的颜色。

我们每当他们翻开书,夹在书里的蝴蝶就提醒他们,总有一天会展翅飞翔。

我们班级的纪律越来越好,孩子们越来越刻苦,在王老师的教育下,他们的成绩奇迹般地飞速提高。

我们可是,王老师的蝴蝶胸针有一天忽然失踪了。

我们同学们下课后好奇地问王老师:您的蝴蝶胸针呢?

我们王老师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蝴蝶胸针坏了,以后修好了还会戴给大家看。

我们谁也没有注意到王老师那天的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

我们以后,王老师依旧神采飞扬地给孩子们上课,依旧在下课后陪孩子们一起进行课间活动。

我们李老师休假结束,王老师要离开这个班级。

我们她望着孩子们,告诉孩子们关于蝴蝶的故事:曾经有一个女孩,因为家里很穷,她一直帮着父母做农活,贴补家用。想凭着一双手,为父母分忧。而她也是一位很自卑的孩子,因为成绩一直不好,所有人都说她不会有出息。

我们父亲带着她到公园里,看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那时女孩子说,真希望有一天像蝴蝶一样自由自在飞翔在花丛中。可是父亲告诉她,蝴蝶起初并不是这样,如果没有努力,永远只是一只丑陋的虫子。

我们后来,在她的生日那天,父亲跑了很远的路,找了很多商店,买了一枚蝴蝶胸针。父亲告诉她,要像蝴蝶一样,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我们那个女孩子一直珍藏着那枚蝴蝶胸针,舍不得戴。

我们直到她考取了大学,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当了老师,可以教书育人。她便一直戴着那枚蝴蝶胸针,为的是告诉她的学生,要像蝴蝶一样,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们这个孩子就是王老师。

我们最后,王老师告诉孩子们,她的蝴蝶留给了父亲,父亲病危那天,她跪在父亲床前,陪伴父亲。她将那只蝴蝶胸针别在了父亲上衣的胸前。愿那只陪了她许多年的蝴蝶,伴随父亲,在天堂里飞给父亲看。

我们同学们都哭了。

我们王老师即将离开教室时,一位女同学从头上取下发夹,轻轻送到王老师的手上,“老师,愿这只蝴蝶像我一样,一直会陪着您。”

我们讲台上,一位又一位同学走上来,王老师的手上,头发上,还有胸前,处处飞舞着蝴蝶。王老师泪流满面,她知道,她留给这些孩子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颗永不放弃理想,对未来充满热忱的心。

我们是的,她留给孩子的,是永远的蝴蝶,是飞舞在孩子们心里的蝴蝶。

而孩子送给她的蝴蝶,那是爱的蝴蝶,永远陪伴着王老师,飞给更多需要蝴蝶的孩子看。

(佚名)

生活给我上的一课

回家途中,母亲的话又在耳边响起,“坚持下去,终究会有转机。

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母亲就对我说:“如果你坚持下去,一切都会好的。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直到1932年大学毕业,我才发现母亲是对的。当时我已决意在电台谋求发展,努力成为一名体育节目播音员。我搭便车抵达芝加哥后,开始奔波于各个电台之间——但被一一拒绝。

一位在播音室里工作的好心女士告诉我,大型的电台是不会冒险接纳毫无经验的新人——“到乡下去,找家能给你机会的小电台吧。”她说。

我乘车返回了家乡伊利诺斯州的迪克森。当时,家乡还没有电台播音员,父亲告诉我,蒙哥马利?沃德新开了家商店,正需要个管理体育部的当地运动员。上中学时,我曾在迪克森打过橄榄球,于是我申请了这份工作。我似乎挺适合做这项工作的,但结果却被拒绝了。

我失望极了。“一切总会好的。”母亲提醒我。为了方便找工作,父亲送我一辆汽车。我去爱荷华州的达文波特,到当地电台求职。那里的电台节目总监,苏格兰人彼得?麦克阿瑟告诉我,播音员已有合适的人选。

走出他的办公室时,挫折感油然而生。我大声说道:“如果在电台都找不到工作,又怎么能当体育节目的播音员呢?”

等电梯时,麦克阿瑟的声音传人我的耳畔,“你说什么体育呢!你懂橄榄球吗?”然后他让我到麦克风前,想象一场比赛,来做解说。

去年秋天,我们的球队赢得了一场比赛——在最后20秒的时间里以65码的距离获胜,我用15分钟将那场精彩的比赛解说下来。彼得对我说,我可以解说周六的那场比赛。

回家途中,母亲的话又在耳边响起,“坚持下去,终究会有转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常想,当年,如果我能到蒙哥马利?沃德工作,我的人生又会驶向何方呢?

(佚名)

一碗馄饨

我只不过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会感激她呢?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摊主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会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里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却“视而不见”。

(佚名)

1945年的通信

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

1945年3月,我和我的战友们跟日军抢占一个小型机场,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这次战斗的胜利对我军的反击至关重要,上级要求我们务必取得战斗胜利。战斗中,我的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

为了不让英雄的妈妈难过,我们排长说,定期给英雄的妈妈写信吧。我说,不行啊,赵蒙生的字和你的不一样。排长说,不要紧,赵蒙生最近刚写了入党申请书,我就照他的笔迹写,错不了。再说蒙生他妈也不认识字,信肯定是叫别人念的。

排长的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娘:

俺在部队上挺好的,您千万不要记挂俺。部队上有吃的,饿不着。

冬天有棉袄穿,冻不着。仗看来快要打完了,小日本的日子长不了了。

俺们快要过上好日子了。等仗一打完,俺就回来看您老人家。我们排的同志们都挺好的,大家可团结了。最近,我们端掉了小日本的小机场我们原以为兵荒马乱的,信寄不到大娘的手里。可过了一阵子,还真收到了英雄妈妈的回信,大伙儿高兴坏了,就叫排长给念念。

孩子:

你真是好样的,有点像你爹。在队伍上一定别给咱家乡丢脸,要多打鬼子。前几天,鬼子又来烧房子了,可咱不怕,房子烧了,咱还可以再盖。

小鬼子在这儿也没好日子过,游击队会收拾他们的。娘盼着胜利的一天哪!

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

信是从赵蒙生家乡寄来的,看完后,我们都哭了。信是这样写的:前线的孩子们:

蒙生妈去年夏天被杀害了,她寄给的你们的信都是我代笔的。蒙生妈临死的时候对我说,她早就猜到蒙生不在了。她说:“他叔,他们可真是一群好人哪!俺那孩子看来已经不在了。可俺不伤心,孩子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他们是怕俺伤心才给俺写信的。他们的信一到,俺就知道俺那孩子走了,因为俺那孩子是从来不来不往家里写什么信的,也从来不叫别人代写信的,俺跟他说过,要一心一意打鬼,不打完鬼子,就别回来,也不用写信来……”

(佚名)

第156张票根

女儿带走了妈妈的阳光,抽干了妈妈心头的灯油。妈妈心上的那朵火苗,却因为这样一个日子而没有熄灭。

那个晴天霹雳般的秋天以来,妈妈的脚再也没有停下来,一直在奔走着;妈妈的心再也没有闲下来,一直胀鼓鼓地装着女儿,因为她被囚禁在高墙深院。

那一年女儿刚刚20岁,如花的容颜,瞬间凋零。

女儿是因为恨才铸成了大错。女儿恨父亲,更恨那个夺走她父亲的女人。

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动了杀心。女儿只是想让妈妈解脱,想再一次缝补好家庭的裂痕,让温暖重新裹紧她和她的妈妈。在她举起刀子刺向那个女人的同时,也深深刺伤了自己。她的美丽年华在那一刹那被她自己掐灭了。

妈妈每月一次的人监探视,便成了女儿的节日。监狱里的日子静如死水,但因为每月都有那样的一天能见到妈妈,她心中便会不停地泛起微澜。那个日子阳光普照,那个日子鸟语花香,她认真地数着妈妈走后的日子,每天在她的床头画道道,多少次在梦中提前过了她的节日。原本暗无天日的生命因为有了这个日子,而变得异常美丽。

妈妈又何尝不是如此。女儿带走了妈妈的阳光,抽干了妈妈心头的灯油。

妈妈心上的那朵火苗,却因为这样一个日子而没有熄灭。每次来,妈妈总是提前准备好她爱吃的小点心和喜欢的小玩意。只要是妈妈认为女儿喜欢的,就肯下功夫做,舍得花钱买。从探监回来开始,就琢磨着下次去该带什么,一直到下一次该去的时候才算是准备好。大包小包一个又一个,在火车上还可以,下了车,还有5公里的路程没有车,只能步行,常常累得气喘吁吁,直不起腰来。

多少次,管教说不允许从外面带那么多东西。妈妈总是好说歹说:她姨,就留下吧,不是买的,是我昨天晚上才做的咸菜和一点小点心,没有别的,让孩子留下吧。每每妈妈让管教无话可说。其实管教总是被感动,面对白发的老妈妈,谁又能忍心再让她背回去呢?谁又能拒绝妈妈那颗善良的心?谁又能拒爱于千里之外?

她们一个在高墙内,一个在高墙外,度日如年。更让她心痛的是,每一次见到妈妈,都发现妈妈又老了一些。每一次,她都会为妈妈拔白头发,渐渐地,开始拔不过来了。她总是一边拔一边不停地抽泣,把妈妈的白发用一个小盒子装起来。妈妈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每次来都先去染黑了头发。尽管如此,仍旧无法阻止妈妈的衰老。

皱纹同样过早地爬上了她的眼角。13年了,如花的她一路走来,转眼问,花已凋零,青春不再。铁窗高墙阻隔了她的高飞远行,但阻不断她对妈妈的思念和妈妈对她的爱。她后悔自己的倔强和任性无知,一时冲动在风雨之夜犯下滔天罪行。手铐铐住的不只是她的手、她的身,还有妈妈的心,在一点点地被揉碎,还有妈妈的泪,被一滴一滴地掏干。

无论严寒酷暑,无论风雪交加、大雨滂沱,妈妈总是如约而至,从未迟延。每次来,她都会管妈妈要她的火车票根,她那本漂亮的纪念册上面粘贴着一张张的火车票根,所有的票根都是Q地开往z地的,整整13年,156个月,3万多公里,那是母爱的路程。

156个月,但她的纪念册上只有155张票根,怎么独独缺少一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