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楚霸王项羽传
3219500000002

第2章 楚国贵族发轫江东(2)

项梁、项羽叔侄出身于楚国一个贵族家庭中。项氏家族世世代代在楚国作将军。因为楚王给他们家族的封地在项这个地方,所以,渐渐地,他们就把他们世代所居地方的地名作为他们家族的族姓。

项梁的父亲项燕是楚国后期的名将。当秦国老将王剪率60万大军攻打楚国时,项燕兵败被围,自杀而死。也有的人说是被秦军所杀。反正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项燕在这次战争中去世。项燕的死不但使楚国失去了万里长城,更加难以抵抗秦国的进攻;也使项氏家族失去了参天大树,在楚国的地位一落千丈。随着楚国被秦国所灭,项氏家族也不得不离开他们世代居住的地方,为逃避仇家的追杀而四处流浪。对于项氏家族的成员来说,国仇与家仇是统一的。他们对秦王朝的统治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他们在寻找时机报复。

项氏家族中最优秀的入物应该说是项梁。是他带着自己的侄子项羽来到会稽。

世家大族的子弟在成才的道路上往往都是走两个极端:要么是娇生惯养的纨绔子弟。要么就是受过良好系统教育的预备入才。项梁显然属于后者。

当楚国还没有灭亡,项氏家族还有地位的时候,项梁并不是一个引人注意的人物。他在项氏家族中还没有发展到当权的时候,项氏家族就不复存在了。他没有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国破家亡后,他带侄子逃亡会稽,才第一次展示了他的交际才能。在会稽,他作为一个来历不明的外乡人,不但站住了脚,而且还渐渐地成为当地士大夫的领袖。甚至当地名门大族中有婚葬大事时,都不约而同地请他来主持、操办。在当时的情况下,项梁的才能也只能表现在把规模庞大的婚礼或者是葬礼安排得井井有条上。

论到名誉和地位,项梁很快地就都拥有了。

项梁并不是对安逸生活心怀恋缱的人。他追求的不是富贵,而是事业——一种前所未有的事业,是他项氏祖先都不敢想像的事业。——他要凭自己的能力,恢复楚国和他项氏家族昔日的荣耀。

他凭的是什么?

可以说他一无所有,有的只是一股执着的追求。

英雄天生要接受盘与火的洗礼。

也可以说,在项梁的心目中有一个梦,他之所以充实地活在世界上。为的就是把他心目中这个美丽的梦幻变成现实。也许这也可以称为项梁的理想。

但是项梁在沉默。他是在沉默中准备。他是在为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准备。面对秦王朝的暴政,他似乎已经看到了这个机会。他凭着对政治、对时局的了解,敏感地意识到秦朝的统治不会太久了。

为争夺天下的目标而准备,最急的莫过于人才。

项梁首先着手秘密准备的也就是人才。

每次为人家主办婚葬大事的时候,项梁都暗中以兵法的原则给各人分配任务,以此试验他所交往的每一个人的办事能力。他在暗中早就看好了谁能担任什么样的职务。他是在心中安置着自己的帝国。

在项梁起兵反秦后,曾经有一个他在会稽时的老熟人找到他,抱怨项梁不肯给老朋友安排一个官职。项梁当众指出,在以前某某人的丧事中,曾经交给他什么什么事情,而他竟不能处理完满,因此知道他的办事能力不行,所以不敢给他什么官职。其人惭愧而去。

在项梁的人才准备工作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自己的侄子项羽。从本质上讲,项梁需要一个接班人。他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倒下去,他不希望自己的事业因自己的死而中断。他自己因为多年的流亡生活而没有子女。侄子项羽就成为他必然的培养对象。

英雄都希望不死。当这种愿望强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甚至会因此而做出十分可笑的事。唐太宗作为一代明君,尚且服食金丹,何况是其他人了。但是英雄并不是怕死,他只是想把自己的事业进行下去。从这种目的出发,项梁的选择是正确的。

当你的事业不因为你的死停顿下来时,你也就是实现了入生真正意义上的永生。

项羽并不是一个笨人。他也像他的叔父项梁一样有着远大的志向,但是他却是一个不肯下苦功夫学习的入。

最初项梁教项羽学文,项羽刚认识一些字就开始不爱学了。项梁于是又教项羽学武,他一开始倒是对耍刀弄剑极感兴趣,但同样又是过不了多久,项羽又厌烦起来。项梁感到十分失望地训斥他,项羽不服,为自己辨解道:“学文有什么用,只不过是能写一写自己的名字而已;学剑又能有多大用处,最多也不过是战胜一个对手而已。如果真的要我去学习,我就要学习些能战胜干人万人的本领。”

项梁听侄儿这么说,正中下怀。很庆幸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也可以说,他教项羽学文习武的最终目的,正是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出色的军事统帅。于是他开始教项羽学习兵法。项羽对此十分高兴。但也没有过太长的时间,项羽的老毛病就又一次表现出来。他对兵法也是所知并不太深,就不愿意深入学习下去了。

没有韧劲的人不会成就一翻大事业,因为历史也是对人的考验。

但历史给每一个人机会,以便他们可以充分地表演他们自己。

3“张楚兴,陈胜王”

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去世。他的小儿子胡亥登上了帝位,这就是秦二世。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以后,取消了西周王朝曾经实行过的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认为自己统一中国是一项了不起的功绩,他的功德可以超过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气的三皇五帝,所以他不再像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一样,是称王,而是设立一个新的称呼——皇帝。秦始皇觉得,六国的势力已经在他的军事力量面前彻底地瓦解了,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的家族的统治,他本人不但可以一直统治下去,就是他的子子孙孙也可以一直统治下去。所以他自称是秦始皇,也就是说,他是秦国的第一个皇帝。他命令大臣们将来要把他的继承人称作秦二世,他希望他的后代可以这样一世、二世、三世地传下去,一直传到干世、万世。可惜的是,秦始皇只是在梦想中生活,他的统治不但没有进行到千世万世,就在他死后,他的儿子秦二世时期,秦帝国的大厦就倒塌下来。

也正是从秦王朝开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所有的王朝几乎都是在第二世或者是第三世上出现王朝统治的危机,短命的王朝就此灭亡,能渡过这一危机的王朝大多可以延续三四百年。

究竟是巧合,还是历史创造的一种规律,我们一时还得不出定论。但是秦王朝确实是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许多东西。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据史书的记载,秦始皇本人并不想将皇位传给他的小儿子胡亥,而是想传位给大儿子扶苏。

当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生病以后,他也知道自己可能是不行了,就写信给他的大儿子扶苏,命他回京城为自己办丧事。当时扶苏正在北部边疆与名将蒙恬一起同北方的匈奴族人作战。可是秦始皇并没有能支持到返回都城,在途中,他病死于沙丘平台。丞相李斯担心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传开以后,天下有变,因此在途中没有发丧,而是把秦始皇的尸体装在车中,命秦始皇生前宠幸的太监赶车,每天仍旧派人呈进饮食。有人奏事时,就让太监在车中表示同意。李斯想赶回京城再发丧。当时,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的人只有几个执事的太监及李斯、赵高、胡亥。

赵高曾经做过胡亥的老师,一直就很得胡亥的信任。就在秦始皇已死还没有发丧,他们向京城赶去的途中,赵高展开一场历史上少见的阴谋活动。

赵高很关心地对公子胡亥说:“皇上已经驾崩了,但是他临终对皇子们可并没有加封。他只是给他的长子留下了一封信。他的长子一旦从边疆回来,一定是由他来继承帝位,到那个时候,你可是没有一尺一寸的土地。这可怎么办才好?”

阴谋家在实现自己的阴谋时,都不肯承认他所作的一切是为自己的利益,而总是说他是在为他人的利益操心。

即使是在自己的老师面前,胡亥也装得很忠诚,他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贤明的君主了解自己的臣下,贤能的父亲了解自己的儿子。父亲去世了,但是他临终时并没有加封我们,我们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赵高说:“不对啊。现在可以说,所有的权力都是在你、我与丞相李斯的手中。希望你能为此作出一点努力。使人作自己的臣下和自己作他人的臣下,制人和受制于人,那可不是一样的啊。”

胡亥不能不对此动心,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担心之处。最后他对赵高说:“现在,父亲的丧事都还没有办,我为这种事去与丞相阴谋。这不太好吧。”

赵高说:“时机不等人啊!如果等一切都妥当了,再去办这件事,恐怕就已经错过机会了。”看到胡亥点了点头,赵高知道他是同意自己的说法,于是赵高接着说,“这件事不与丞相商议是办不成的,请让我代表你去与丞相说一说吧。”

胡亥当然需要这样一个人,他不可能为了自己篡位的事情亲自去作丞相李斯的工作。胡亥对赵高的建议默许了。

于是赵高秘密地找到李斯。他开门见山地对李斯说:“皇上驾崩了,他赐给他的长子书信,让他赶到咸阳去参加他的葬礼并想让他作自己的继承人。现在书信还没有发送出去,是在胡亥那里。可以说,目前立谁作太子,可就是您和我一句话的事。请问,这件事您想怎么办?”

李斯感到十分震惊,他说:“你怎么竟然说出这样亡国的话来,这种事情也是我们作臣下的所应该讨论的吗?”

赵高早就想到李斯会这样说,他也早就想到了如何才能打动李斯,说服李斯。他这时不慌不忙地问:“您自己想一想,论才能,论功劳,论计谋深远,论得天下人心,论受到太子的信任,您哪一样可以与蒙恬相比?,,李斯说:“这五点,我都比不上蒙恬。”

其实,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受到太子的信任这一点比不上。因为太子扶苏在蒙恬的部队中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而且大家都知道,他们相处得一直很好。如果扶苏回朝即位,他第一个要提拔的人必然是蒙恬。这一定直接威胁到李斯的地位。这些李斯也不是不清楚。

赵高接着说:“我仅仅是一个太监,靠着皇帝的信任,得以在宫中管事20年。在这20年中,我就从来也没有看到过我们秦国的哪一个丞相是被罢免的,无一例外地都是被处死的。先帝一共有二十几个儿子,他们的才能我想您都是十分了解的,其中长子最是刚毅勇武。如果他继承了皇位,他一定要任用蒙恬作丞相。到那个时候,您想一想,您是不是还能活着离开朝廷,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作你的通侯。我受皇帝的命令教导胡亥学习法律,我是了解他的为人的。我从未见过他有什么过失,而且还慈爱仁厚,轻财重士,先帝的儿子中没有一个可以比得上他的,他是最适合的继位人选。可这件事得全靠您来主持。”

李斯听出了赵高话中的弦外音,——暗示他,如果扶苏即位,他可能因为妨碍蒙恬的晋升而被杀。李斯淡淡地说:“我李斯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百姓,是先帝抬举我,让我作了丞相,还封我作通侯,把安危大任交到我的身上,我怎么能违背他的意志呢?忠臣不怕死,我也就是一个奉职守法的臣下而已。请你不要再说了,你的话是在使我犯罪。”

赵高说:“识时务者为英雄,现在的天下,也只有立胡亥这样的人才可以平定下来,您怎么竟认识不到这一点呢?从外制中就是惑,从下制上就是贼,秋霜一降,花木都落,难道连这一点您都认识不到吗?”

李斯何尝听不出赵高话中有话,他不能不心动。但是他还是要与赵高坚持下去,至少是在这样的大事上,他做为丞相决不可以一下子就表示同意。他不理赵高的暗示,转了个话题说:“以前晋国因为换了太子,结果连着三代人的时间都没有安定下来。

齐桓公的儿子们相互争位,都落了个不好的结果。商纣王不听劝谏,甚至杀了他自己的亲属比干、最后闹得失去了他的国家。这三件往事,都是因为他们逆天而行,所以才形成天下大乱的结局。我可不愿意作出这种事来,我宁可顺天行事,也不阴谋这种叛逆的事。”

赵高说:“上下同心,可以长久。您听从我的劝告,可以保您长有侯位,世世相传,长寿长乐,不听从我的劝告,只怕是会给自己和儿孙招来杀身之祸。明智的人应该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现在可就看您怎么办了。”

赵高话已说尽,他做出了走的姿态。

李斯不由得仰天长叹,流下了眼泪。他本意是不想违背秦始皇的命令的,但是他也知道,赵高说的话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在权力与利益的逼迫下,他不得不选择胡亥。执行秦始皇的遗命,意味着会使他失去现在已经获得的一切。李斯终于对赵高说出他的真心话:“我生在乱世,既然不能够下决心为国家利益而死,还说什么呢?”

于是,李斯与赵高一起。假传秦始皇的遗命。立胡亥为太子。他们扣鹭了秦始皇给公子扶苏的信,另外伪造了一封信给公子扶苏,命令他自杀。

他们赶回都城给秦始皇发丧。同时室布公子葫亥即位为秦二世。

权力,以及由屹而带来的富贵。引诱着一代又一代人,使他们失去自我。历史上无数罪恶都源自于权力。

胡亥其人,如果说到治理国家的各项才能,他没有哪一个方面可以与秦始皇相提并论;但如果说到残虐、荒淫,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继续着秦始皇的穷兵黩武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