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技难题我来解
3240400000015

第15章 解析神奇的科学发现(7)

大洪水能淹没地球吗

澎贝的地名,传统和宗教信仰充满埃及风味,但它不是唯一有此特色的太平洋岛屿,也不是唯一有海底沉没古城传说的岛屿。虽然对这类史迹的研究不应过于钻牛角尖。但我们发现南迈度最值得一提的是,它完全依照以前“众神之城”的结构建造,而且就直接盖在原先海底之城的上方。

我们认为这和埃及某些庙宇建立的概念相同,例如艾德福的荷罗斯庙宇也是抄袭前人的结构,盖在原创型庙宇的附近,带有希望“前世众神”复活的意味。我们要进一步指出,“古老的神圣世界”据说原本是一座岛屿,却遭到大洪水完全吞噬。埃及对“古老神圣世界”的说法是“原始的圣地”。

我们以前提过,这样的大洪水曾在上次冰河世纪结束时淹没整个地球,但地表的结冰也开始融化松动。在冰河时期,地表所结冰块厚度达到数公里,令北欧及北美大地的生机遭到扼杀,长达十多万年之久。在这种快速转变时期,地质学家一般认为地表海平面因而提高一百多公尺,大变动时期大约在九千年前结束。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即可轻易明白吴哥和基沙之间的天文关联性,隐约透露的时间为公元前一万零五百年,在当时,澎贝岛无法像今天一样弄清楚事件的全貌。此岛沿海珊瑚礁是最近才形成,就是在海洋水平面提高,造成目前海岸线之时形成。但岛屿本身是由火山作用形成,耸立的山脉突出于太平洋海面,它的中心为坚硬玄武石。

过了礁岩层,大陆棚斜坡陡然倾斜,伸入深不可测的海底,在海底深处与大陆层相连。

划时代的公元前10500年,非常吸引地球科学家的注意力。在上次冰河时期结束前3000年,到冰河开始融化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发生一连串大变动,几乎完全改变地球表面景观。古代磁场的研究报告证实,大约在10400年以前地球磁场曾发生180度转变。在此之后800年,即公元前9600年地球曾遭到彗星碎片的撞击,而且不是第一次相撞。维也纳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图尔曼表示:地球遭撞击后发生一连串大灾难,包括地震,物种突变,海啸,大量尘埃覆盖大气层,等等。

如今我们身处公元2000年,天文和生物界刚好也出现奇特的现象,和12000年以前经历者有些许类似之处。

令人感到困扰的是最近2000年地球磁场不断衰退,而且在过去一个世纪衰退速度更是加速。目前科学家预期磁场的能量将在公元2300年降至零,届时将导致南北极磁性反转。

牛津大学天文学家维克多·克鲁伯(Vistor Clube)和其他同一派的学者指出,两万年前有一颗巨大的彗星进入太阳系轨道,并分裂成一些碎块,接下来这些遗留的残骸循着一定轨道运行,定期进入地球大气层。通常在流星数量增加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彗星残骸的存在。但除非地球撞上密度很高的流星群,才会在碰撞后产生大风暴及大灾难。

克鲁伯认为14000和9000年前,冰河时代的大变动和巨大彗星石块撞上地球所产生的大风暴,有直接的关联:一连串毁灭性大灾难,导致大洪水之前的文明几乎消失殆尽。海平面升高100公尺即足以让所有沿海文明完全消失。克鲁伯也和其同事讨论过,地球遭到小的彗星石块撞击后小规模灾难的发生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50年及公元500年之间。在这两个时期曾经极盛一时的文明都同时神秘消失。本宁·派瑟表示:强有力证据显示,造成古文明消失的科学性因素是巨大彗星石块撞击到地球。

如果历史上文明的灭亡是因为彗星撞地球,则我们自然会想要探讨,在公元前2350年或9000多年以前冰河大变动时期,史前时代文明遭到毁灭的可能性。冰河大变动,以及陆续发生在公元前2350年和公元500年的另外两次大地震显示磁性逐步衰退,但这不是可靠的趋势。相反地,克鲁伯和其同事相信太阳系确实存在的彗星残骸轨道,当中可能仍包括几个非常大的彗星碎块。

但这不一定表示两极地理位置会大逆转,例如南极变成北极的空间转换。然而地理学家朗寇恩发现,“毋庸怀疑地,地球磁场与本身的自转有某种关联。”

地球的磁场来源不明,且具有神秘力量,但很有可能来自地心,它包括大约四分之三个地球的坚硬铁矿,流质高温的铁质液体裹在外围,再外面是好几层石块,矿藏和数千公里厚的泥土。最近宋小东与保罗·理查的研究指出,中间坚硬的核心自己会转动,和地球转动方向一样,但是速度快了百分之一。也就是说,相较于外围数层结构,坚硬核心的表面大约以每年20公里速度运转。如保罗·理查指出,这比地表一般的转动速度快了十万倍。

加拿大的兰德与罗丝·佛列姆亚斯夫妇以及美国教授查尔斯·哈普古德等学者曾提出,像这样一层地底结构较另一层快速旋转上升或下滑,也可能发生在地表。厚实沉重的外壳浮动于黏土层上面,称为“岩古圈”。如果地壳依附在黏土层之上,这就好像橘子皮一样,如果地壳整块松动,则就像橘子一样,里面的肉会翻出来,结果将如圣经启示录形容一般,全世界归于毁灭,亦为世界末日的来临。

佛列姆亚斯相信类似的碰撞有可能在以前发生过,最近的时间大约在11000到12000年前:

地壳内部掀起一阵阵波动,大地震与洪水摇撼着整个地球。大地怒吼,地壳位置变动,天空仿佛要塌下来了。深海地震卷起滔滔巨浪,侵袭淹没海岸线。有些陆地气候变暖,但有些陆地被挤压到极地,遭受酷寒之苦。冰山融化后海洋水位不断升高,所有生物必须重新适应环境,迁居他处或是等待死亡来临。

如果正如佛列姆亚斯所称,地球上确实曾经发生这种全面性灾难,则势必要有极大的力量才能加以触动。爱因斯坦(AlbertEinztein)是地壳位移理论的早期支持者,他在1953年提出下列答案:

地球的自转在南北极地壳上厚重而分配不平均的冰块带影响下,产生了一种离心力,这种力量传递到地壳上,强度不断地增加,聚集到一定力量后,就会造成一种反动力,致使两极地块往赤道方向移动。

爱因斯坦没有考虑其他诱因。他似乎企图计算地球与小行星,流星体或彗星相撞可能爆发的力量,但后来没有了下文。如果他当时算出公式,则今天科学家就可方便引用。

1994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被下属从睡梦中惊醒,因为有消息指出六颗卫星侦测到美国可能遭到军事攻击,但后来很快得知卫星侦测的物体不是即将入侵的敌人,而是大群流星体,最后它们在大气层上空爆炸。1996年5月另一个大型流星体,直径超过300公里,在被军事卫星侦测到以后仅三天即从地球边缘扫过。

这些是我们最近遇到的星体,它们出现的频率有增加迹象。自1990年以来,每年有12个以上的新星被发现,其中最壮观的是哈雷巴普彗星。它在1997年3月和4月拖着闪亮耀眼的长长尾巴,划过地球北方的天空。在3月21日春分当天地球和这颗彗星距离最近。

这事件发生在年度近地点,相当接近公元2000年千禧年,在世纪末时候被视为不祥的预兆,和现代科学家的说法并无太大不同。最近研究证实,星体活动是广大宇宙循环的一部分,就好像太阳系缓慢环绕着银河系运行一般。大约每隔三千万年太阳系才会通过银河中央星体聚集高密度区。在这里地球会遭遇许多大型流星体,小行星和彗星,其中有些已经和地球碰撞过。

在研究彗星撞地球产生的巨坑时发现,9600至9400万年间,6700至6500万年间和3500万年以前曾有密集持续强烈的大规模“轰炸”痕迹。再过500万年或许有另一次可怕的碰撞,我们不应愚蠢地一直漠视这种可能性。

地壳位移发生在5亿3500万年以前?

佛列姆亚斯及哈普古德等学者提倡地壳位移理论,但通常不为学院派行星研究者所支持。地质学家尤其瞧不起这个理论,认为这不过是痴人狂想。他们直言形容这是不可能的过程,是疯子提倡的歪理,因此不值得正统的科学家加以认真思考。但慢慢地有些实证证明,地壳位移的确时常发生,而且地质学或物理学方面均有学理支持佛列姆亚斯所称。一万二千年前,应当曾经发生过地表位置移动的现象。的说法。

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出刊的学院派《科学》期刊,力图避免使用“地壳位移”的字眼,但该期刊证明地壳位置可以,也确实移动过。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员搜集的实证重点放在五亿五千万至五亿三千五百万年前的时期。这个时期之后即为演化论学家所称。寒武纪物种大爆炸。——地球上物种最趋于多样化以及大量繁衍。加州理工学院报告研究小组报告指出,物种大演化时期正好与另一个看似单一的事件有关——地球的旋转轴心倾斜了九十度。原先南北极内区域突然变成了赤道。赤道两边则忽然变成了两极区域。我们收集该事件发生之前与之后化石发现,三个大陆在同样的转换时期均经历巨大的震荡。

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员坚持说,这类事件和。板块移动。完全不相同,后者的历程非常缓慢渐进,每年大型板块因此分开或聚集的距离不超过几公分。他们提出的证据显示,整片地壳一起旋转翻腾。根据这份报告的主要撰文学者约瑟夫·柯尔文克(JozephKirzhvinK)指出,旋转的速率几乎无法测度,在这种情况下每样东西似乎都朝着同一个方向。

如同之前几年佛列姆亚斯所称,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员指出,地壳快速旋转期间,现有的生物必须培养能力适应变化快速的气候,因为热带地区向两边滑落成为寒冷极区,冰冷的地区变成温带陆地。

至少在过去200万年我们也许会遭到星体密集的“轰炸”,碰撞的概率也不断增加。在这时期不容争论的是,地球经历了气候异常的变动,地震的摇撼,冰河时期与洪水的交替,地表温度大幅波动及某些动物的绝种。所有这些现象可能与彗星碎块撞击地球有关,这也许是下次撞击之前的先兆,甚至可能和6500万年以前造成地球物种绝灭的规模一样大。

我们只能希望彗星给地球一条生路。6500万年前10公里宽的彗星或小行星坠落墨西哥湾,产生的爆炸力量,相当于地球上现在所有核子同时引爆产生威力的一千倍。大爆炸扬起的尘土遮掩太阳的光芒长达五年以上,整个地球在数十年内不断发生余震和火山爆发。

即使最先进卫星具有远距离侦测能力,我们也几乎没有时间准备如何避免碰撞,最短可能只有五天的时间,但最长绝对不会超过两年,即使是最大的,肉眼可见的彗星。大型流星体有些直径达30公里,在浩瀚无垠的太空中几乎不可能在远距离侦测到它们。

这种空中怪物可能令地球灭亡吗?

以10公里宽的星体为例子,假设它以每小时10万公里速度撞上地球,则依照意大利柏加摩大学教授斯贝迪凯托计算,这对大气层会形成巨大的干扰,紧接着扩散至整个地球。保守估计最初释放能量的百分之十会变成疾速旋风,斯贝迪凯托计算撞击点达2000公里,则产生的风速每小时将达2400公里,空气的温度将升至摄氏480度;如果撞击点达5000公里,则每小时风速将增加400公里,气温将再增加摄氏60度。即使在1万公里以外,风速仍将超过每小时100公里,而且会不停地吹袭长达十四小时,令气温增加30度。另外对大气层的影响将是化学反应,导致有毒物质的形成,像氰或氮化物,这些物质会令同温层的臭氧层完全消失。最后是海水将大幅升高数公尺,淹没各个大陆,地壳板块会互相挤压移动,火山会沿着细长裂缝喷出熔浆,各个大陆地表巨浪滚滚,为大洪水淹没。

回顾地球过去的历史,维也纳大学图尔曼教授和其他学者到目前为止所提出的理论为“神话中的大洪水找到了”现实的根据。

即使学者对于大变动发生的时期,说法仍然不一。但是他们大致认同的范围在一万四千年到九千年以前(公元前12000至7000年)之间,地球曾经遭逢可怕的灾难。

我们跳入一波波海浪之中,潜入深蓝色的海水之中,逐渐进入一片静默的世界。

那是1997年3月底,在哈雷巴普彗星最靠近地球之后没多久,我们到达的岛屿,在北回归线北方1度以及在吴哥东边19.5度,这就是冲绳与那国岛(Yonaguni),是日本领土的最西方。这座小岛特产的巨蛾为其知名处。此外,当地人戴上水中呼吸器潜入沿岸海底水深30公尺处,攀附在旁边突出礁岩上,可向上观看接近海面的上百只撞木鲛。

与那国岛老经验的潜水夫新武(ArataKe),嘴边留着小胡子,他的左脚虽有点跛,但他的肺活量和上臂极为强壮,他主要的营生收入是靠这些撞木鲛。他在路地上行动不便,但跳入水里立刻像海豚般灵活,强有力地潜入水中。他告诉我们,有一次他身着平常的潜水衣和呼吸器,深入超过60公尺的海底,相当于656米深,去解开纠缠不清的船锚绳索。

探索与那国岛每一寸沿海海域是他毕生的心愿。1987年为了追求这个人生目标,他到达强风吹袭的东南岸新川湾(AraKawaBana)潜水。他告诉我们,他希望在这些水域发现另一群回游的撞木鲛,但他却有意外的发现,就算后来回想起这件事,也会让他全身感到不寒而栗。学者相信这种发现可能非常具有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