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非财务经理的7日财务之旅
3244200000016

第16章 资产负债表:底子

国内某位著名的财务分析领域的专家说,资产负债表是“底子”,利润表是“面子”,现金流量表是“日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奶酪”。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恰当地表达出四张报表的特色和重点。

1.资产负债表是一张“快照”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企业的“底子”。资产负债表分为左右两方,左方为资产,全部项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强弱(资产的变现能力)排列;右方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全部项目按偿还期限顺序排列:需要在1年以内或者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流动负债排在前面,在1年以上或者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能偿还的长期负债排在中间,在企业清算之前无须偿还的所有者权益项目排在最后。

资产负债表就是给企业的经济活动“拍快照”(Snap Shot)。资产负债表描述了它在编制时点(如2011年12月31日)企业的财务状况,正如我们拿一台相机站在过街天桥上,面对行进的车流按下快门,我们得到一幅静态的、瞬间的图片,它只描述了12月31日静止的状况。也就是说,某公司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表明截至12月31日,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如何。你可以留意一下你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所有的表头上都会写着某年某月某日,而不会出现“某公司2006年1~5月”这段期间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同样能够反映企业财务发展状况的趋势。例如,企业的应收账款,第1年是10万元,第2年是20万元,第3年是30万元,第4年是40万元。如果把这4年的时点数字排在一起,就很容易发现,这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收账款逐年上升的趋势,或者表明销售环节没有管好应收款,或者表明企业做好了,市场扩大了,相应的应收账款也增加了。

例如,拍电影时,摄影师只能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拍摄,每个镜头仅仅是一幅静态的画面。但是,如果把每个镜头有机地连接起来,就会构成一部生动形象的电影。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一家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关注好每个时点的状况,就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反之,不注重捕捉时点数,将会在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上造成比较大的失误。

资产负债表各主要项目的含义参见附录B。

2.资本结构与筹资决策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是企业筹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如果把企业的全部资产比做一张圆饼,那么,这张饼制作原料的组成比例可以有多种选择,是负债占30%、权益占70%,还是债权与股权各占一半,即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分割问题。尽管这一问题看似应由财务经理解决,但非财务经理的一些经营决策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本结构。例如,2004年12月,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在这一收购案例中,根据收购交易条款,联想支付给IBM的交易代价为12.5亿美元:一是6.5亿美元现金,二是按2004年12月交易宣布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股票收市价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份。此外,联想还承担了来自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债。可见,此项收购对联想的资本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非财务经理们在进行经营决策的时候,同样要考虑到决策可能对企业资本结构带来的影响。

然而,究竟什么样的资本结构是最佳的?对于所有企业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说,没有“最佳”的资本结构,只有“最适合”的资本结构。企业应综合考虑有关影响因素,运用适当的方法确定适合本企业、本行业的资本结构,并在以后追加筹资中继续保持。企业现有资本结构不合理,应通过筹资活动进行调整,使其趋于合理化。

对于每家企业而言,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其判断标准有3个: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所有者财富,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资产保持适宜的流动,并使资本结构具有弹性。其中,加权资本成本最低是其主要标准。

从资本成本及筹资风险的分析可以看出,负债筹资具有节税、降低资本成本、使权益资本利润率不断提高等杠杆作用和功能,因此,对外负债是企业采用的主要筹资方式。但是,随着负债筹资比例的不断扩大,负债利率趋于上升,破产风险加大。因此,如何找出最佳的负债点(最佳资本结构),使负债筹资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又避免其不足,是筹资管理的关键。财务管理上将最佳负债点的选择称为资本结构决策。

资本结构的决策方法包括资金成本比较法、无差别点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这些专业的方法无须非财务经理们费心,专业的财务人员会解决好这个问题。

3.资本结构与资产负债率

资本结构是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相对比例关系,是财产所有权和收益权的一种结构安排,通常用资产负债率表示资本的物理结构,资产负债率表达了企业的生存状态。

(1)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生存状态。资产负债率(Debt Asset ratio)是指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因此资产负债率实质上表达的是一家企业生存的状态。那么,资产负债率多少比较合适呢?

首先,资产负债率的行业特征较为明显,如银行和商品流通业的负债率都比较高,银行一般都在80%以上。

低于30%的负债率过于保守,没有充分利用负债经营、借鸡生蛋的思想。有些企业所在市场已经饱和,在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阶段,也会出现较为保守的资产负债表。

一般认为,45%~60%都是比较令人满意的稳健经营状态。

如果超过70%以上,认为触碰了风险警戒线,负债率明显偏高了,企业应注意进行控制。

如果超过85%,此时企业的状态已经失衡,暗藏杀机了。

判断

一类是平均负债率为30%的企业,一类是平均负债率为70%的企业,你认为哪类企业目前发展的形式更好呢?

那么,资产负债率能不能等于1呢?答案是肯定的,此时总资产=总负债,即所有者权益=0,也就是说未分配利润是负数亏损,刚好等于股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和。

资产负债率能不能大于1呢?只要再多亏损1元,负债率就将大于1,可以用四个字来描述企业此时的状态:“资不抵债”!

“资不抵债”意味着什么?是破产?不是的,资不抵债只能说明企业目前出现了财务危机,但不一定破产。我国的《破产法》关于破产只有一个条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很多资不抵债的企业依然经营得有滋有味,债务到期,它们可以拆东墙补西墙,只要能还得起到期债务,就可以依然活着。

2008年金融危机来临,犹如春风吹过,给一大批想破产而不能破产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2008年10月,创建于1951年的西北第一棉纺织厂因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经过其上级主管部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意,向咸阳市中院申请破产。经过审查,西北国棉一厂资产负债率达346.54%之多,亏损严重,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扭亏无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被宣告破产。西棉有职工5000多人,由于职工安置的困难,多年无法破产。

2008年11月17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召开了首次华夏证券股份公司破产债权人大会。会上通报,初步确定的华夏证券应偿还债权总额为66亿余元。至此,继中国科技证券、中关村证券、天勤证券之后,华夏证券成为第四家被北京法院受理的破产证券公司。华夏证券破产主要是因为大规模的实业投资、挪用客户保证金、对外融资和增资扩股行为,使得财务成本越积越高,最终形成巨额亏损。当时记者采访了华夏证券的财务总监,他称:破产大大缓解了我们的财务压力!

破产真是一剂灵丹妙药,早在《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王启明当年也是实施了破产这个撒手锏摆托了困境。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些地区甚至把破产当作一个卸掉债务责任的经验进行推广,破产清算后,原班人马,原地不动又注册了一家公司!

假破产害苦了债权人,国企的假破产则绑架了银行,银行吃黄连,有苦难言。

休闲咖啡屋

三种类型老总办公室第一种:舒适安逸型——办公室里随意放着车模、游戏、茶具等具有个人偏好物件的物品,感觉很舒服。这种公司的老总一般都讲求生活娱乐化,喜欢压力不是那么大的生活。这类公司一般不在谢正的合作伙伴之列,通过经验发现,他们通常会维持在一个规模就再也成长不上去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司会慢慢地萎缩。

第二种:稳扎稳打型——办公室放着专业书籍或者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物件,通常有点杂乱无章。这种老总都非常熟悉某个领域,对业务非常精通,能适应压力非常大的工作。碰到这类公司谢正都会和老板谋求深度合作。

第三种:忽起忽落型——办公室干净简洁、一尘不染,只放着书法和名人的照片或某些励志的雕塑物件。这种公司的老总都有着远大的想法,不精通业务,但是精于人际关系,在办公室很少见到他。这种公司谢正会合作得很小心,他们都有着很复杂的人际关系,随时有可能一飞冲天,也随时有可能因为人事变动惹火烧身,一夜之间不见了。

——《做单》

4.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说它熟悉,是因为它是财务管理中基本的名词;说它陌生,是因为企业决策者未能深刻领悟其含义和作用机理,以致危机重重。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甚至破产的案例比比皆是。

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这种定义强调财务杠杆是对负债的一种利用。二是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使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显而易见,在这种定义中,财务杠杆强调的是通过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结果。

简单地说,财务杠杆操作是一种借别人的钱来帮助自己赚钱的方式。我们可以举例子来说明。

假设现在有一项投资,需要10万元的资本,预计会有20%的报酬率,有两种不同的投资方式:一种是10万元投资资本全部为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另一种是出6万元自有资金,再通过借贷方式筹得资金4万元,贷款年利率为10%。

可见,运用财务杠杆操作可以有效提高投资收益率。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投资者判断失误,实际的投资报酬率低于预期水平,甚至为负数的时候,财务杠杆所带来的借贷利息反而加重了亏损,就变成“反财务杠杆”。因此,财务杠杆的运用是具有一定风险的。

社会透视

德隆集团断裂的资金链条2004年4月14日,德隆系合金投资、湘火炬和新疆屯河同时跌停,德隆危机全面爆发。在随后的几个交易日内,三剑客同时连续几天跌停,并进入快速下降通道。与此同时,大多数银行开始对其实行逼宫,催讨逾期债务,而且对尚未到期的账务也实行保全,德隆资金告急。公司高管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贷不到一分钱,资金链说断果真就断了。”德隆资金链的断裂,将德隆送入水深火热的危机之中。而导致德隆资金链条断裂的原因值得人们反思。

德隆大举扩张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贷款,而其自身并没有能够提供大量现金流的成熟产业。一些新业务本身只是现金流的索取者,德隆没有稳定的现金流,缺乏自身融资的能力。财务风险可想而知。

“短融长投”是德隆败局的致命伤。每年年底客户大笔抽走资金,德隆的资金会十分紧张,但由于德隆还款及时、回报丰厚,第二年年初,客户的钱一般又会投回来,就这样,德隆在还旧借新的循环中维持着危险的平衡。当2004年围绕德隆的置疑出现时,大量资金抽走后一去不复返,德隆“短融长投”的危险游戏就此破灭。

德隆资金链条的断裂与央行的银根紧缩及相关监管政策也有很大关系。2003年,宏观调控部门为解决经济增长局部过热的问题,开始限制几大行业的过热投资、收缩银根,德隆系的许多行业都在限制贷款之列。银监会针对信托公募、保底、挪用和关联交易行为的查处,又使德隆站在的风口浪尖之上。内部财务政策的失误再加上宏观政策的限制,最终导致了德隆资金链条的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