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夏朝压迫的民众都纷纷加入汤的军队,最终他们把夏桀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并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汤登上大位,定国号为“商”。后来汤的后裔盘庚把商朝都城迁到“殷”这个地方,所以后人也把这个朝代称为“殷商”。
汤即位后,改变了历法,更改了衣服的颜色,开始崇尚白色,并且规定白天必须举行朝会,由百官向汤汇报全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汤统治的时代,政治清明,经济和文化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稳。
(1)选自《史记·殷本纪》。
(2)网开一面:把捕猎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名相伊尹。(1)
一个贤明的国君身边必然会有一个德才兼备的丞相辅佐,对商汤来说,这个人就是伊尹。伊尹还有一个名号,是中国厨师的祖师爷,那么他是怎么从一个厨师变成丞相的呢?
伊尹还有个名字叫做阿衡,传说他是有莘氏部落的人在桑树林中捡到的弃儿,因为这个部落生活在伊水(今河南省境内)边上,所以就以“伊”作为自己的姓氏。伊尹身材矮小,相貌也并不出众,却是一个有谋略、有抱负的人。
商汤的贤名传扬四方,因此伊尹很想投靠到他的门下成就一番事业,但是没有人为他引荐,他自己也没有任何门路。忽然有一天,他听说商汤要娶有莘氏的一个女子为妻,于是他就去这户人家做了一个陪嫁的奴隶,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见到商汤。
刚开始的时候,他的身份是一个厨师。伊尹手艺很好,商汤很喜欢吃他做的饭,有一天商汤忽然很想见见这位大厨,于是伊尹就背着饭锅、砧板来和商汤见面。他一开始谈论的是烹调技艺,后来逐渐把话题引向了如何治理国家。他的见解与商汤不谋而合,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商汤就邀请他来朝廷做官,帮助自己管理国家。这不正是伊尹一直期待的机会吗?但是他拒绝了。他对商汤拜了一拜,说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厨师,所知道的知识也只是与做菜有关,怎么能登上朝堂参与政事呢?”其实,伊尹只是想试试商汤是不是真的有诚意。后来商汤派人带着厚礼共请了五次,他才肯出来做官。
伊尹为商汤历数了从前那些贤明君主的事迹,讲了很多治国的方法,商汤深为叹服,很快就任命伊尹为丞相。在伊尹的帮助下,商部落的力量逐渐壮大起来。而此时的夏桀还沉浸在吃喝玩乐中,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处于危险的边缘。他仍旧胡作非为、横征暴敛、建造宫殿,让夏朝的百姓们苦不堪言。
为了充分了解夏朝内部的情况,伊尹主动提出到夏桀身边去做卧底,而糊涂的夏桀丝毫没有意识到伊尹到他身边的目的。伊尹在夏宫住了很长一段时间,获得了关于夏朝的一切机密情报,包括内政外交,军队强弱以及百姓的态度等,然后他带着这些珍贵的资料回到了商的都城亳。
商汤亲自出城迎接他,两个人默契地配合,最终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朝建立初期,汤和伊尹广施恩惠,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商汤去世后,伊尹又辅佐他的后代。后来汤的孙子太甲即位,伊尹是看着他长大的,非常了解他。他害怕太甲破坏了商汤辛苦建立的王朝,专门写了几篇文章来劝诫太甲。但是太甲仍然昏庸无道,伊尹生气地把他流放到商汤的陵墓所在地,自己执掌政权。太甲在那里生活了三年,终于弃恶从善,改过自新。于是伊尹又把他接了回来,笑着请他坐到国君的宝座上,自己则告老还乡,去过悠闲自在的生活了。
太甲复位之后,重新发扬商汤的治国之道,诸侯又来归顺他,百姓也开始爱戴他了。整个商朝繁荣昌盛、国泰民安。伊尹知道了这一切,十分欣慰,专门做了一篇名叫《太甲训》的文章来表扬他。
(1)选自《史记·殷本纪》。
盘庚迁都(1)
商朝曾经废除了嫡长子继位的制度,从那以后,王位之争异常激烈。内乱不断,水患连年,为了巩固政权,商朝多次迁都。每次迁都,百姓都要跟着迁移,因此民间怨声四起。
虽然说开国君主商汤是一个非常贤明的国君,但是他的后代并不都是像商汤一样仁慈、处处为天下百姓着想的好君主。其中一个叫做仲丁的继承人甚至废除了嫡长子继位的制度,使得商朝君主的儿子、兄弟以及兄弟的儿子们之间经常为了王位进行激烈的斗争,而这种混乱的局面一直延续了9代。
当王位传到盘庚手里的时候,商朝已经处于岌岌可危(2)的境地了。国内水患频发,经济水平下降,但是王族的人们都忙着争权夺位,根本没有人真正关心百姓的疾苦。他们为了稳定政权,采取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搬家,一个地方发生洪水,那就搬到没有洪水的地方。
从仲丁开始,商朝的都城多次迁徙,仲丁时候是隞(今河南荥阳),后来是相(今河南内黄)、邢(今山东定陶),盘庚即位的时候,首都是奄(今山东曲阜)。多次迁都,让商朝的百姓饱受迁徙之苦。
盘庚是一个很有抱负也很有魄力的君主,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恢复商汤时候的盛世景象。于是他决定把都城搬到殷(今河南安阳小顿村),因为那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有山林可以猎取猛兽,还有河流可以灌溉农田,而且距离经常泛滥的黄河很遥远。
确定了都城地点,盘庚颁布了迁都的公告。百姓一听又要搬家,非常不满。盘庚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耐心解释,并且承诺迁都后会给每个人分发土地。百姓在这里的土地都已经被贵族瓜分,听到会分发土地,才勉强答应了迁都。贵族们听说迁都后会重新划分土地,都不愿意离开旧都,他们煽风点火,造谣生事。盘庚把他们召集到一起,略带威胁地对他们说:“从前我的祖先和你们的祖先共同创造了太平的天下,先祖任用你们的祖先,对他们发布命令,谁也不敢违抗,所以先王也非常尊重他们,他们也从来没有干过散布流言飞语的事情,如今你们丢弃了这样的良好品质,那么是不是我也不必像先祖一样尊重你们的家族了?从今天起,你们必须恪尽职守,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那些贵族听到这样带有威胁性的话后,果然收敛了很多。
盘庚把都城迁回来之后,修葺了商汤的故居,并按照商汤时期的政令施行仁政,提倡节俭,减轻赋税。他还告诫大臣们一定要体恤百姓,不能随便剥削百姓的财物。
在盘庚的领导下,百姓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人民越来越爱戴他,而诸侯们看到商朝重新振兴也纷纷向盘庚纳贡。
(1)选自《史记·殷本纪》。
(2)岌岌可危: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武丁中兴(1)
盘庚之后的几个国君虽然心地善良,但是显然都不是治理国家的材料,因此商朝又慢慢地衰落了。这一次,力挽狂澜(2)的是一个叫做武丁的君主。
在武丁年幼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不允许他在王宫里玩耍,而是把他送到民间去体验生活。武丁在民间从来没有摆过王族的架子,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干起活来十分娴熟的人就是王位的继承人。但是武丁却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了解到百姓的疾苦,下定决心要恢复商朝的辉煌。
不过武丁即位后,人们并没有看到一个励精图治的好国君。相反,他事事不肯自己拿主意,全都让大臣们去决定。这种情况一连持续了三年,大家逐渐对这个国君失去了信心。实际上,武丁并不是没有作为,他只是在观察大臣们的办事能力,希望从中找到一个真正能帮助自己的人。
一天,武丁做了一个梦,梦中出现了一位圣贤,他说自己的名字叫做“说”。上朝的时候,他在文武百官中间看来看去,一边看还一边摇头叹息,人们都觉得大王可能是生病了。他把这些文武大臣来来回回地端详了好几遍之后,大声对侍从说:“快去给我叫个画师来!”画师来了之后,武丁把梦中人的样子描述给他,让他按照这个样子画出一个头像来。
后来士兵们拿着这幅头像在全国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一个叫做傅险(3)的地方找到了与画像酷似的人。他们把这个人带进王宫,武丁一看见他的脸,就激动地从宝座上跑了下来,围着他绕了好几圈,嘴里还嘟囔着:“没错,就是他!”然后又问了他的名字,巧的是,这个人刚好也叫“说”,武丁开心极了。与他彻夜长谈之后,武丁认定这个人的才干可以和伊尹媲美。武丁任命他为朝廷的辅相,还用傅险这个地方的地名“傅”给他做了姓。
傅说没有辜负武丁的期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商朝又重新兴旺发达起来,历史学家把这次兴盛称为武丁中兴。
不仅武丁本人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他的妻子妇好也不是等闲之辈(4)。她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女英雄和军事家。妇好曾经多次担任统帅出征,带兵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小国家。最有名的一次是征讨西北的蒙古一带,这次战争对于商朝和整个中华民族都有重要的意义。
可惜的是,武丁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贤明的君主,之后继位的君主一个比一个昏庸无道。其中有一个叫做武乙的国君喜欢和木偶人下棋,武乙命令别人替这个木偶落子,如果木偶输了,他就对这个木偶冷嘲热讽;又有一次,他派人制作了一个皮口袋,里面装满了鲜血,他让人把口袋吊起来,还狂妄地说这是射天。可能是他的倒行逆施真的惹怒了老天,在一次他去打猎的时候被天给射死了——天空中一个炸雷把他劈死了。
(1)选自《史记·殷本纪》。
(2)力挽狂澜: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3)傅险:也叫傅岩,在今天山西省平陆县东边的圣人涧。
(4)等闲之辈: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暴君商纣。(1)
商朝的最后一个帝王非常有名,但是他的名气并不是来自他的贤明,而是来自他的荒淫残暴,他就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商纣王。
纣王的父亲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做启,但是因为他的母亲身份卑微,不能继承王位;于是他的父亲就立了正妃所生的小儿子辛为太子,辛继承王位后就是商纣王。
其实纣王天资聪颖,口才很好,接受能力强,而且力气大得惊人,能够赤手空拳和野兽搏斗。如果他能够把这些才能用在正确的地方,也许也会成为一代明君。可惜的是,纣王走向了另一面。他聪敏善辩,却用来和大臣们辩论,为自己的错误行为开脱,那些一心劝谏他施行仁政的大臣都被他驳得哑口无言;他自恃才干过人,从来不把那些大臣放在眼里,他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厉害的,没有一个人能够比得上他。
纣王喜欢喝酒,喜好女色。宫中有一个妃子名叫妲己,纣王十分宠爱她,对她言听计从。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纣王不断地增加赋税,在全国各地搜刮奇珍异宝,然后把它们堆在自己的宫殿里。他还命人挖了一个坑,里面灌满酒,又派人堆起几座沙丘,插上很多树枝,树枝上挂满肉,他给这个地方起名叫酒池肉林;又找来很多年轻男女,命令他们赤身露体地在里面追逐打闹。从此以后,他就天天和妲己在酒池肉林里寻欢作乐,不再过问国家大事。
宫廷里的粮食都溢出了粮仓,甚至腐烂,金银珠宝也堆得到处都是,而宫外的老百姓却饿殍遍野(2),人们对纣王的行为充满了怨恨。但纣王不是反思自己的行为,而是发明了很多的酷刑来惩罚那些对他不满的人。比如炮烙,就是架起一根铜柱,上面倒上油,铜柱下面燃起炭火,受刑的人要爬过铜柱,如果坚持不住,就会掉进火堆里烧死。
纣王非常喜欢那些给他出馊主意寻欢作乐的人,任由他们陷害忠良,抢夺财富。很多大臣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前途渺茫,纷纷逃离国都,只有纣王的叔叔比干还坚持不停地劝谏,希望纣王可以改邪归正。纣王终于烦透了比干的说教,大声咆哮着:“听说人们都把你称作圣人,所以你才整天摆着一副圣人的面孔来对我指指点点!据说圣人的心都是七窍玲珑心,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圣人!来人,把比干的心给我挖出来!”左右护卫面面相觑(3),没有动手。纣王更加生气了:“怎么?你们也不想活了?”护卫无奈之下只好动手。看到同是皇亲国戚的比干死于非命,纣王的另一个叔叔箕子觉得自己也很难逃过一劫,于是开始装疯卖傻,去给别人做奴隶,希望能用这种方式逃离纣王的魔爪,但最终还是被纣王抓了回来,关进了大牢。
在纣王渐渐失去民心的同时,西伯侯姬昌却在不断地壮大实力。他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位置,他就是周武王姬发。武王看到纣王众叛亲离,认为推翻纣王统治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起兵代商。牧野(今河南淇县南)一战,纣王的部队溃不成军。纣王见大势已去,觉得自己即使投降也难逃一死,于是命人把皇宫里的珠宝全都搬到鹿台(4)之上,自己则穿上最华丽的衣服,登上鹿台,躺在金银珠宝中,自焚而死。
武王攻进王宫后,释放了箕子,重新安葬了比干,对那些遭受迫害的大臣礼遇有加,惩处了妲己和其他奸臣,天下人都拍手称快。
商朝就此灭亡,另一个朝代的传奇故事拉开了帷幕。
(1)选自《史记·殷本纪》。
(2)饿殍遍野: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老百姓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3)面面相觑:觑: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