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最有价值的忠告
3259400000020

第20章 最有价值的事业忠告(6)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那些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技术最好的人,而往往是最了解客户需求的人。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只有贴近客户的心态,用客户的视角去观察什么样的产品是他们最喜欢的,用客户的行为方式去营销产品,才能让客户第一时间上喜欢上产品。这正是人性营销的精髓,而乔布斯正是把人性营销发挥到了极致。

忠告八十五科技和人文密不可分

忠告提出者:

史蒂夫·乔布斯

情景回放:

2010年苹果召开了iPad发布会,乔布斯作了非常激情的演讲,他这样说道:“这是一款革命性的神奇产品,我认为我们做到了。已经有7500万人知道如何使用iPad,因为我们卖出了如此之多的iPhone和iPod,这同样令我们感动。我们总是设法将技术和人文科学地交叉——不光要植入最佳的技术,还要使这些技术更容易被感知。这正是我们推出iPad的两个重要原因,这是一款魔术般的产品,拥有无与伦比的价值。”

乔布斯认为,员工在从事创新活动乃至日常工作中都应该注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把科学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苹果的技术并非最先进,但是它的产品却是最有人情味的。人们选择苹果的产品,更多的是因为感知到了其中人性的关怀。现在这个时代需要的不再是冰冷的技术与机器,而是其中承载的对人的关怀。谁能把握这种趋势,便能够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乔布斯观点:

理性和感性缺一不可。

科技与人文好比硬币的两面,在现代社会生活与生产活动中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忠告启迪:

科学里隐含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和人文精神,艺术中同样隐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科学与人文是联系和相通的,都是人类知识的重要方面。所以在创新活动中不能有所偏废,而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把人文精神和艺术性融入技术中。

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是未来思想和经济发展的主流,二者的结合,将促进大胆新颖的想象和追求完美的品格融入科学的发现和创造中,推动技术创新者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借鉴艺术家捕捉瞬间的能力,抓住关键因素,突破关键技术难题,为创新开拓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

员工在学习或企业在培训时也要加强技术部门与艺术类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要积极促进技术人员和人文学者或艺术工作者的交流合作,通过交叉学科的交流与学习,使员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而这种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同样要注入创新活动中,不仅是方法上更是产品上,要让我们的工作结果既有技术含量,又具备人文精神,让技术更易被感知和被欣赏。技术与人文相结合,是新时代有效创新的核心。

忠告八十六 在你喜爱的事业上倾注心血

忠告提出者: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

情景回放:

阿姆斯特朗在10岁的时候,开始在墓地里剪草坪,为的是攒钱买一架飞机模型;但是他不仅仅满足于得到一个飞机模型,于是在15岁的时候,他开始打3份工,每小时的报酬是40美分,他把这些钱都存了起来,用作飞行课程的费用。

1947年,阿姆斯特朗高中毕业后,获得美国海军提供的奖学金,进入著名的普渡大学学习。1949年阿姆斯特朗应征入伍,正式成为美国海军的飞行员。这以后的十几年中,阿姆斯特朗驾驶过200多架各式飞机,包括滑翔机、直升机、喷气机等,最著名的机型要算速度达到6500千米/小时的X15型超高速火箭飞机。这期间,阿姆斯特朗还在工作之余顺利完成了南加州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获得了航空工程硕士学位。

后来为了成为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经过了严格、刻苦的训练。以前人类从来没有登陆过月球,成为宇航员不光要克服技术上的考验,还要克服人类与生俱来的恐惧——面对未知事物的恐惧。

1969年7月16日,搭载着装有美国宇航员的阿波罗11号的土星5号火箭飞向月球,1969年7月21日,他们试图登陆月球。当时,全球有近10亿人通过电视观看了他们的登月过程。在等待之后,人们听到了那句至今仍非常著名的一句话:“休斯敦,这里是静海基地,‘鹰’着陆成功。”就这样,阿姆斯特朗跨出“鹰”号登月舱,将左脚踏到月球表面上,留下了那著名的脚印,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而他后来说的“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人类来说,这却是巨大的一步”,更成为激励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名言。

阿姆斯特朗观点:

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你必须遵循三个规律:第一,你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第二,你在这个方向和领域里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第三,你要长时间在这个行业里打磨。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做到出类拔萃。

忠告启迪:

阿姆斯特朗发自内心地热爱航天事业,幼时他就迷恋那些流线型的飞机模型,而后来为成为一名出色的飞行员,他更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竞选宇航员的过程中,接受的训练更是艰苦和困难。然而他为了自己的航天梦想,咬牙坚持了下来,最终成了一名优秀的宇航员。

很多人在选择自己的职业时,往往是凭着一时的冲动进了一个行业,然后很快就丧失了兴趣,于是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不能为自己喜爱的事业奉献一生,不光是时间,更是精力和心血的完全付出,所以大多数人是平庸地生活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耐心。

忠告八十七把与众不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忠告提出者:

史蒂夫·乔布斯

情景回放:

1997年,乔布斯重新接掌苹果公司后,便开会批评公司的高层们。他认为苹果公司之所以走下坡路,是因为公司放弃了创新,不再持续地生产与众不同的产品。在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的岁月里,苹果公司几乎丧失了它赖以生存的核心原动力——与众不同。苹果公司的软件曾以创新、新颖和易于使用而闻名,但在乔布斯离开公司的10年内几乎没有什么新突破。在这10年中苹果公司想过很多方法都没能走出困境,而乔布斯的回归却改变了这种境况,因为他带来了一个理念——持续地生产与众不同的产品。

乔布斯认为一个企业能否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成为决定该企业能否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作为企业的员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工作方法等方面能否不断推陈出新,生产与众不同的产品,是在职场中脱颖而出的非常重要的举措。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的新经济时代,每个人都面临极大的挑战,不及时进行自我更新,就可能导致灭亡。

如果不能被市场接纳,企业当然无法立足,如果自身的能力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必然被淘汰。进行自我更新,不仅要把眼光放在看得见的事情上,更重要的是要开发潜在的发展空间。

乔布斯观点:

创新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应该成为员工的一种思维方式与生存方式。

忠告启迪:

只有根据外部环境需求进行创新,才能使创新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才能将创新力转化为竞争力。创新不能超越或滞后于需求的实际水平,不能忽视市场购买者的承受能力及未来趋势。在创新中必须体现市场导向,创新成果最终要在市场中接受检验,创新成本和收益完全由市场来埋单。必须充分认识市场对创新的重要影响,甚至是决定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创新的成功率。

忠告八十八学会合作,才能更进一步

忠告提出者:

比尔·盖茨

情景回放:

微软经过了两次合作从而得到了蓬勃发展,第一次是1980年,微软有了日本电气公司的支持,业务范围更宽了,盖茨和保罗·艾伦建立微软公司的初始,就确定以软件为主业,不过由于和日本电气公司的合作,微软也开始插手硬件设计。财大气粗的日本电气公司和微软的合作也为微软带来了另外一个贵人——IBM公司,可以说IBM公司和微软的合作是微软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契机。在20世纪70年代,虽然IBM已经控制了美国和欧洲大部分的计算机市场,但是他们主要占据着大型的计算机市场,对微型计算机并没有涉足。在1980年苹果公司推出的“苹果二号”计算机占领了微型计算机市场以后,IBM推行“象棋计划”,决定与其他公司秘密合作,在处理器方面他们选择了英特尔公司的芯片,而在软件方面,微软公司则引起了他们的关注。经过分析和研究,他们认为微软公司在软件行业有很大的潜力和一定的地位,所以决定和微软公司合作。

微软的第二次合作是和苹果。当时苹果公司的总裁乔布斯亲自带领公司的同事来到微软会见盖茨,希望能和微软进行软件方面的合作。微软设计师西蒙伊给他们演示了新开发的菜单软件,并谈了有关计算机多工具接口的看法,而乔布斯则向盖茨透露了苹果公司正在研制开发麦金托什计算机,需要为计算机安装能满足任何人需求的各种基本软件,明年年末就可以将麦金托什计算机开发出来,预计可以销售2000多万台。

经过商谈,1982年1月22日,微软公司和苹果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合同,微软公司将为苹果公司的计算机设计三个应用软件。在这次合作中,微软公司也从苹果公司获得了很多有用的经验。

盖茨观点:

我们的目的不是直接从IBM那里赚钱,而是要把销售MS—DOS的特许权出售给这些公司,IBM可以免费使用我们的软件,但是它对未来的升级版软件并不能享有独占使用权和控制权……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

通过合作,才能进步和变强。

忠告启迪:

一个企业从小做到大,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是不现实的,必须通过不断的合作来壮大自己。

中国有这样的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心齐泰山移”,一个人的力量远远没有团队的力量大。

合作,就是双方互助最后达到双赢。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免不了和别人一起合作共事,除了分享彼此的能力之外,好的合作伙伴还能鼓励你上进,促进你自身的发展,让你变得更加强大。

忠告八十九看准时代的发展趋势

忠告提出者:

比尔·盖茨

情景回放:

在1999年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其中一个中心议题是基因革命,到会的经济学专家以及投资者当时就认定21世纪是生物技术的世纪。当时《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了发达国家对21世纪的预测,认为新世纪中人类将经历休闲、生命科学、超级材料、新原子时代和新航天时代驱动的五次浪潮,其中生命科学在21世纪主导世界技术经济格局得到最多的认同。

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也对生物技术很感兴趣,他们的10个改变世界的有趣计划中有6个直接与生物有关。在农业方面,他们为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的一些科学家投资,资助他们为香蕉增加铁和维生素A的研究,经过改进的香蕉将会在乌干达地区分发。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向《纽约时报》解释说:“香蕉是婴儿断奶期最佳的辅食之一,新改良的香蕉将采用无菌包装,不需要煮就能吃,而且增加了更多的营养物质,能够大大提高婴儿的抵抗力。”

在医药行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在国际生物技术取得的研究成果展览会上,人们发现多半重大生物技术成果都来自医药领域。由于基因领域的革命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命运,而网络只是改变了人类沟通的方式,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基因工程所带来的商机将大大超过网络。一条有重要功能的基因,价值数百万美元,甚至上亿。

现在石油越来越少,油价越来越高,能源危机加剧,生物能源也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各国政府都表示对生物燃料充满信心,因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燃料的价格必然会不断下降。

比尔·盖茨同样看到了生物能源的巨大潜力,盖茨曾经通过自己的投资公司向用玉米生产乙醇的公司投入8400万美元,买入这个公司525万股优先股权,这让整个华尔街都为之震动。由于盖茨的投资,很多富翁也都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了生物行业,盖茨的好友保罗·艾伦还捐资1亿美元在西雅图兴建了艾伦大脑研究所。保罗说:“人类也许是最后才进入神经学科的研究的,但这是一个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我相信投资这个学科,必将产生永久的影响。”

盖茨观点:

孩子们,请记住,未来只有软件和生物科学能够改变世界!下一个世界首富可能是从事生物技术行业的投资者。

忠告启迪:

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如同巴菲特所说:“在拖拉机问世的时候做一匹马,或在汽车问世的时候做一名铁匠,都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只有看准未来发展的趋势,顺应时代的需求,我们才会活得更加轻松,事业成功的几率也更大。

究竟是垂暮的老人值得投资呢,还是朝气蓬勃的少年值得投资?相信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都心里有数,顺应自然规律的发展,投资新兴,有活力的市场,而逐渐从夕阳产业中脱身,无疑是事业成功的必备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