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3263100000007

第7章 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2)

2.3.2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原则。继承与创新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目的。独立学院脱胎于“母体”大学,并继续依托“母体”大学的“软”、“硬”件资源合作办学。这种渊源关系一方面使独立学院取得了极大的办学优势,另一方面也容易在思维方式、办学理念、乃至机制和办学模式上模仿、追随,墨守成规。因此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原则,在充分借鉴老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发扬老大学优良办学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克服公办普通高校机制不活、缺乏效率和脱离社会实际需求的一些弊端”,坚持走教育体制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之路,真正显现独立学院“优”、“独”、“民”的办学特色。

2.3.3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统一原则。科学发展观把教育发展看作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要求追求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同时还强调立足于现实,动态把握,强调发挥优势,重点突破,有所为有所不为。独立学院限于各种因素制约,在类型层次、学科布局、人才培养、学校发展等基本目标上不应该盲目攀比“母体”大学,求大求全求高;而应整合和集中有限资源,瞄准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在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的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形成特色和品牌。

2.3.4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对于独立学院而言,其生存与发展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在目前引入社会资金普遍困难的情况下,主要靠收取学费支撑,这极易陷入不惜牺牲教育质量而过度扩张规模的泥淖。因此必须树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观念,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以及推动办学模式特色化,以此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品牌效应,进而赢得优质生源和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这才是独立学院应走的良性循环之路。20

2.4 独立学院的定位思考

2.4.1总体目标

实践已经证明,独立学院脱胎于母体大学,但绝不能跟在母体大学之后亦步亦趋,“综合性、研究型和国际化”之类的总体发展目标还不能适用于多数刚刚走上发展正轨的独立学院。与“母体”相比,独立学院的现实选择应主动将层次下移,采取低重心的培养思路。从我国多数独立学院现有的软、硬件办学条件和生源构成分析,将独立学院定位于“教学主导型、单科性(或多科性)、区域化”的学院应该更为切合实际。另外,我国的教育政策法规还没有明确规定合理回报的“度”的前提下,如何处理好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呢?办学者应该认识到只有首先满足教育教学上的要求,充分认识到教育自身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办学才会成功,投资目的才可能实现。所以,通过投资培养好教育对象才是首要的。

2.4.2办学层次定位

依据办学实力决定办学层次。办学者要综合考虑到自身的师资状况、办学经验以及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来选择办学层次。在各种条件尚未具备的前提下,不宜盲目地发展研究生教育。独立学院的生源以第三批次录取的学生为主,客观地讲,知识基础和能力素质与公办高等院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距。而其学术基础、师资力量、学科发展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都相对薄弱,这就决定了不能单纯的定位在科研型层面上,而应以应用为主。

2.4.3培养目标定位

独立学院应针对自身办学条件和生源状况,准确定位学生主体的培养类型和目标方向。大部分独立学院受现有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的制约,大多以“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这种培养目标的定位,介于学科型(或研究型)和职业技术型(或技能型)之间,是符合社会分工和发展需要的。有职业导向性的专业教育脱离社会需求,过分强调职业导向性、把本科学院办成职业培训所又违背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所以,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把握好学科系统性与职业导向性之间的度,在于在基础知识宽度、厚度和技能培养实用度之间寻求新的、甚至是多样性的平衡点,从而建立起自己的新课程体系和多样性的辅助课程体系。同时,依据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推动多样化教育,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培养模式。

2.4.4管理理念定位

独立学院的投资主体有别于公办院校,要提高办学效益,既要结合教育教学需要的实际,按教育规律办学,又要引入企业的绩效管理机制,实行成本核算,精简机构高效运行。灵活的办学机制,合理的管理体制是保证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基石。

2.4.5社会服务定位

独立学院具有办学机动、转换灵活的优势,因而在适应我国产业布局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方面,应根据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的趋势服务社会。一是加快调整与改造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方式的步伐,使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更加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加快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重组和创造能力,以适应不断涌现、不断变化的岗位职业要求。三是加快与企业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通过双边技术协作、项目协作、培养协作和相互兼职等形式,积极推动科技的开发、转化及应用工作,同时解决办学脱离实际和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匮乏的问题。21

2.4.6办学特色定位

独立学院办学历程较短,短期内很难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这就更需要办学方在办学初始时就坚定地树立特色发展意识,并把这一理念贯穿和渗透到目标定位与整个办学活动之中。为此,要善于寻求并强化自身的比较优势,在优势中求发展,创特色;要注意利用民办机制的优势,在教育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开拓创新,力争形成特色,创出品牌,赢得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

2.4.7办学规模定位

办学规模要充分考虑学校师资、教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及后勤服务设施的配备,以及动态支出与收益之间的比例。在独立学院的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到高等教育的“规模经济”现象,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并不是学校规模越大越好,超过了“适度规模”会适得其反。因此,必须考虑到学校的类型、层次以及所在地等相关因素。学生规模的扩大对独立学院的影响主要有:第一,学生数增加给学院带来了非常必要的资金;第二,规模扩大使学院知名度增加,整体竞争力增强;第三,学生增加给学院硬、软件设施提出了新的挑战;第四,学生增加给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五,学生增加给人才输出提出了新的问题。办学特色与办学规模并不成正比,所以,独立学院要特别注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招生数量,不能以牺牲教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为代价而追求大型规模。依据社会的人才需求和学校性质决定办学规模。22

2.4.8学科定位和专业设置

学科设置不能贪多求全已成为高校的共识。独立学院的学科定位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母体学校的学科资源条件、独立学院自身条件、市场需求的稀缺度。就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而言,学科定位最好以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带头人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核心课程建设为中心,循序渐进地构筑优势学科和学科群。另外,也可以根据投资者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开设一些其优势技术的相关专业。例如,一个渔业养殖集团投资的独立学院(尤其是水产类性质的独立学院)就可以设置一些水产养殖业方面的专业。从而为学生提供更直接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这就要比其的民办高校甚至是公办高校的起点高,更体现出了自己的色。同时,投资者的优势在独立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又以得到运用、继承和发展,不断推进优势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这样,双方都能获利,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