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从2002——2006年在公司领取薪酬的监事比率平均为19.64%。民营上市公司中,在公司领取薪酬的监事比率平均为20.72%。从图4可以发现从2002——200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在公司领取薪酬的监事比率是逐年减少,平均值从2002年的25.47%降到2006年的13.42%。有人认为领取酬薪的监事比率减少,说明监事会的独立性增强了,因为监事与企业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因为根据2005年的《公司法》第三十八条——“股东会行使下列职权:(二)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监事的薪酬应该由股东大会决定,而不是董事会,因此不会受到董事会的威胁。如果企业不支付薪酬给监事,那么监事就缺乏做事的动力,应该对监事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这样监事才有动力进行监督。
显示,从2002——200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监事会持股比率都比较小,监事会持股比率最大的也只有0.68%左右,平均的持股比率为0.003%。而民营上市公司监事会持股比率明显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监事会持股比率最大的为18.68% ,平均的持股比率为0.075%。从图5可以看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监事会持股比率从2002——2006年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又增加的变化趋势,笔者认为之所以2005年出现拐点是由于2005年颁布了新的《公司法》,强调了监事会的监督职能。因此,企业在2005年比较注意减少监事会持股比率,而2006年又有所增加。
2.监事会财务监督有效性分析
有学者把监事会的效能界定为是否对盈余管理有制约作用。如傅蕴英(2004)以2002年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52家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监事会特征与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监事会开会的次数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小。张逸杰等(2006)把盈余管理和监事会评价指标研究结合起来,利用2001——2003年上市公司的混合数据分析, 检验监事会特征指标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笔者比较赞同使用盈余管理水平来衡量监事会财务监督有效性。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或影响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评价,通过估计、会计选择等方式编制财务报表和“构造”交易事项的过程。
(1)目前国内对于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① 资本市场中的盈余管理。陆宇建(2002)利用1993年至2000年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ROE资料,研究了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配股权而通过盈余管理将ROE维持在略高于6%的区间与略高于10%的区间的证据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随着配股政策的演进而改变的证据。
② 审计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夏立军、杨海斌(2002)以上市公司2000年度财务报告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和监管政策诱导性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蔡春等(2005)通过可操纵应计利润直接检验外部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
③ 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张逸杰等(2006) 选取深证100 指数和上证180 指数成份股中的部分股票对董事会特征(董事会规模、活动强度和独立性)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比例和盈余管理的程度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董事会独立性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盈余管理;董事会活动强度、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不显著。苏卫东、王加胜(2006)利用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董事会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成负相关,董事会会议次数增加会加重盈余管理现象。
可见,目前对于监事会与盈余管理结合起来的研究甚少。本文把盈余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监督实施效果的一个衡量变量。
(2)盈余管理的计量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主要有总体应计模型(Aggregate Accruals Models)、特定应计模型(Specific Accrual Models)和频率分布方法(Frequency Distribution Approach)。而总体应计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在总体应计模型下,会计盈余分为经营现金流(Cash From Operations, CFO)和总体应计(Total Accruals, TA)两部分。总体应计TA划分为随意应计(Discretionary Accruals, DA)和非随意应计(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 NDA)两部分。用DA来衡量盈余管理,即DA代表盈余操纵的程度。由于DA是不可观测的,因此,通常是先通过一个模型来计算NDA,而计算NDA的模型很多,包括Healy(1985)模型,DeAngelo(1986)模型,Jones(1991)模型,Modified Jones(1997)模型,Defond & Jiambalvo (1994)模型,Sloan & Sweeney (1995)模型, Subramanyan (1996)模型, Young (1999)模型, Peasnell等(1005)模型,Kothari等(2005)提出的绩效模型等。特定应计模型的特点是通过一个特定的应计项目或者一组特定的应计项目来建立计算模型,以此来检测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研究某个或某些特定的行业,如银行业中的贷款损失准备、产险和意外险保险公司的索赔准备。使用该模型进行研究的学者主要包括McNicholes & Wilson(1988),Petroni(1992),Beaver & Engel(1996)等。频率分布方法的特点是通过研究管理后的盈余的分布密度来检测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这种方法先假定:没有盈余管理的盈余大致呈正态分布,如果存在盈余明显不符合这一分布形式,就说明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检验分布函数在0点的非连续性来判断是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常用两种检验方法:(1)直方图;(2)统计检验。进行该研究的学者包括Burgstahler & Dichev(1996)、Degorge, Patel & Zeckhauser(1991)等。本文对盈余管理的度量使用的是总体应计模型中的Kothari等(2005)的模型。这个模型是在Jones模型中加入了企业上期的绩效测试变量——资产回报率(ROA)。
TAi,t = (NIi,t – CFOi,t )/ Ai, t-1
TAi,t = a0 + a1/Ai, t-1 + a2 × △REVi,t + a3 × PP&Ei,t + a4 × ROAi.t-1+ei,t
其中,TAi,t 代表企业在i行业第t年的总体应计。
NIi,t 代表企业在i行业第t年的净利润。
CFOi,t代表企业在i行业第t年的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
Ai, t-1代表企业在i行业第t-1年的资产总额
△REVi,t代表企业在i行业第t年净销售收入的变化额
PP&Ei,t代表企业在i行业第t年的净固定资产
ROAi.t-1代表企业在i行业第t-1年的资产回报率
ei,t代表企业在i行业第t年的非正常性盈余,即随意应计部分(DA),也就代表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
本文通过DA的绝对值来表示盈余管理的程度。
(3)研究设计
① 研究假设
监事会的特征,作者通过监事会的能力保障性、活动性和独立性三方面进行衡量。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以及常规经验,提出了三个假设。
假设1:监事会的能力保障性越强,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监事会的能力保障性主要体现在监事会的规模上,笔者使用监事会规模(人数)和在企业领取薪酬监事的占比来衡量监事会的能力保障性。笔者认为如果监事会的能力能够得到保障,则其能够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则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就应该低。
假设2:监事会活动越频繁,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监事会的活动性主要用监事会会议次数来衡量.监事会的会议是通过监事会成员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途径,监事会通过监事会会议的形式,形成决策和行为,来完成对公司董事和经理的监督。因此会议越频繁,则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
假设3:监事会的独立性越强,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监事会作为企业的内部监督机构,其独立性的强弱直接影响监督职能的执行。我们用持有企业股票的监事人数占比来衡量监事会的独立性。因为如果监事会持有企业股份越多,则不愿意企业的股票价格下降,必然为了自身利益而影响监事会的独立性,也即监事会的独立性越差,则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反之,则监事会能够保持其独立性,则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小。
②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样本是2002——2006年的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得到6142个样本 。之所以要选取2002到2006年的数据是由于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对《公司法》进行了第三次修订,其中对监事会的成员构成以及职责都做了一些具体规定。所以2005年以后的年报披露的内容可以反映政策实施的效果。但是由于2006年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2007年以后的数据在计量方法上面于2006年及以前的数据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笔者只选用了2002——2006年的数据。
样本公司财务数据和监事会的特征数据来自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SMAR数据库,并使用stata进行统计检验.
③ 变量的选择与模型
I.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
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记为EM,作为被解释变量,其计算方法在前面已经论述。而解释变量包括:监事会规模(jssize);监事会会议次数(jsmeeting);在企业领取薪酬的监事的人数占比(jssalaryratio);监事会持股比率(jshcgbl)。
II.控制变量的选择:
董事会的会议次数(dsmeeting):董事会开会越频繁,则越能发现企业盈余管理的异常,企业盈余管理的程度应该越小。
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first10):前十大股东由于在公司股份的占比大,其具有盈余管理的动机。笔者认为前十大股东持股占比越大,则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其计算方法为前十大股东持股总数除以公司的总股数。
资产负债率(leverage):其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如果企业的负债率太高,会影响企业融资,以及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因此上市公司有可能把未来的盈余向本期转移,以降低资产负债率。其计算方法是用期末总负债除以期末总资产。
经营性现金流(CFO):笔者认为经营性现金流越大,则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大。
独立董事占比(indirector):独立董事作为企业的监督实施者之一,其对盈余管理的行为具有抑制作用。笔者认为,独立董事占比越大,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应该越小。其计算方式为独立董事人数除以董事会人数。
审计委员会设置(auditcommittee):审计委员会的职能之一也是对企业进行财务监督,因此,如果企业设立了审计委员会,则其盈余管理程度应该越小。该变量为哑变量,1表示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0表示公司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
企业资产规模(Asset):笔者认为企业资产规模越大,则公司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越多,则盈余管理程度越小。其计算方法为公司资产值取对数。
监事会会议次数与独立董事占比的交叉项(jsmeeting*indirector):笔者发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回归方程中加入该项后,回归方程更为显著,其监事会会议次数对盈余管理程度的作用更为显著。因此,笔者认为它们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即监事会有效监督作用的发挥依赖于独立董事的占比,也就是如果独立董事越多,则监事会会议的作用越明显。则盈余管理程度越小。
III.模型
EMi,t=a0i,t + a1i,t×jsmeetingi,t + a2i,t×jssizei,t + a3i,t×jsnonsalaryi,t + a4i,t×dsmeetingi,t+a5i,t×indirectori,t+a6i,t×auditcommitteei,t+a7i,t×first10i,t+a8i,t×leveragei,t+ a9i,t×CFOi,t+a10i,t×Asseti,t +a11i,t×jsmeetingi,t×indirectori,t +ei,t
其中:
a0i,t为截距项
a1i,t,a2i,t,a3i,t,a4i,t,a5i,t,a6i,t,a7i,t,a8i,t,a9i,t,a10i,t,a11i,t为各解释变量的系数
ei,t为残差项
i: 表示行业。
t: 表示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