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监督体系研究
3272800000014

第14章 主体性财务监督(5)

目前,我国的审计委员会制度还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不断地发展深化,使其充分发挥作用。从国外审计委员会的发展过程的演变来看,审计委员会最初设立的目的是为注册会计师审计提供支持,增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独立性,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历经发展, 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从仅仅关注财务报告的公允性,扩展到关注诸如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性等众多方面,包括充分利用内、外部审计,对公司财务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全面评价和监控,并能对特别事项予以调查的独立机构。正如 Lloyd & Fanning(2007)指出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前,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责任就是对审计的质量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但在法案颁布后,审计委员会除了要履行前两个责任外,还需要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尤其是可能造成企业财务危机的情况。审计委员会以“独立外部人”身份,参与公司决策,能够实现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管理层或大股东)的有效监督,全面确保公司受托责任的履行和解除,维护全体股东的利益。

(二)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定位

笔者梳理了相关文献,认为目前关于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定位主要有三种观点:

1. 审计委员会应定位于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

审计委员会在英美等国被认为是一项能够维护全体股东利益的有效监督机制。英国凯德伯里报告(Cadbury Report)在总结关于审计委员会的研究成果时指出:“审计委员会证明了其自身价值,对股东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Wolnizer(1995)和Klein(1998)指出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代表,主要是为了维护和提升股东的利益。Eichenseher & Shields (1985)和Pincus 等(1989)都指出审计委员会被看作一种监督机制,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少内部人与外部人信息不对称,维护股东的权益。乔春华、蒋苏娅(2008)指出审计委员会从董事会的监督职能中独立出来,使专业委员能够专司其职,成为股东监督职能的一个保证机制,维护股东利益以及社会利益。谢德仁(2005)认为审计委员会的本原性质在于,其是由股东直接选聘和激励的具有会计、财务和审计等相关专业知识、且独立于经理人(即董事与董事会)的人员组成的委员会,其代表股东利益直接负责企业外部会计事务,并享有企业内部会计事务的消极权力 ,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一部分。

2. 审计委员会应定位于维护大股东联盟

夏文贤(2005)调查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性质与设立审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前五大股东联盟的持股比例与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可能性正相关。当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超过50%,即为绝对控股时,此正相关关系不再显著。这说明当不存在单一股东有效控制公司时,大股东联盟之间存在“协同效应”,大股东有积极性推动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对管理层实施有效监督,从而获得监督收益。但当存在单一股东有效控制公司时,大股东联盟之间的协同效应消失,此时,大股东“剥夺效应”出现,会阻止公司引入新的监督机制。

3. 审计委员会应定位于维护董事会的利益

Guthrie & Turnbull(1995)认为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保护非执行董事。刘力云(2000)指出审计委员会本质上是为实现董事会目标而对公司的财务报告和经营活动进行的独立评价。审计委员会实质上就是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手段,是管理的一部分。曾小青(2003)指出在受托框架中,审计委员会代表董事会对公司进行监督,营造了一种公司管理层受到监督的环境,有助于董事会制定和维持公司受托责任框架,能对公司管理层舞弊、欺诈等问题进行有效防治。管考磊、刘剑超(2006)指出审计委员会应定位于代表董事会监督经理人员,并且制衡董事会的内部董事和大股东代表。其主要职能是监督公司的财务报告过程、评价公司的内部控制、聘任外部审计以及检查内部审计的工作,其主要进行事前监督并且与决策过程紧密结合。

笔者比较赞同第一种观点,认为审计委员会应定位于维护股东的利益,特别是公众股东利益,同时协助管理层。首先,当董事和董事会实质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时,构成审计委员会的独立董事与内部董事一样,其性质都是企业的经理人,其本身首先是代理问题的一部分,只有在其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之后,独立董事才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如果审计委员会定位于董事会,则董事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无法解决,只有其定位于股东,才能解决董事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其二,从经济学的角度,要使审计委员会制度达到帕累托最优状况,审计委员会除了应具有保护股东利益的本质属性之外,同样应具有保护管理层免受不公正评价。朱锦余等(2009)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审计委员会的本质就是具有帮助减少股东和管理层两者之间契约的不完全程度、减轻内部人控制问题和提高所有者对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把握能力,同时扮演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公正者的形象。

(二)审计委员会财务监督职能实施现状

笔者根据上文提到的数据,统计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数目为884,占总样本量的41.84%,而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数目为1229,占总样本量的58.16%。(见表11)可见我国还有很多公司没有设立审计委员会,同时笔者发现,设立了审计委员会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小于没有设立的,说明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抑制作用。而根据上文提到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审计委员会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但是这种关系不显著,因此,说明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具有财务监督作用,但是财务监督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在上文的回归结果中发现独立董事占比与盈余管理程度出现同向变动,笔者认为是由于目前独立董事没有发挥其监督职能,而且有的独立董事在几个公司担任独立董事,其精力有限,对企业的了解不够,不能有效发挥监督职能,则其占比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大。

(三)影响审计委员会实施财务监督职能的因素

审计委员会财务监督职能的发挥取决于审计委员会效率,而审计委员会效率一般都用审计委员会规模,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审计委员会的开会次数来衡量(BRC, 1999; KPMG, 1999; DeZoort,1998; Kalbers & Fogarty, 1993;Knapp, 1987)。审计委员会的效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活动性。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主要是以独立董事的占比来衡量;审计委员会的专业性主要是以审计委员会成员是否具有相关财务、会计、经营知识,也一般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占比来衡量;审计委员会的活动性主要表明审计委员会履行其职能的频率,主要通过审计委员会会议次数来衡量。

1. 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

(1)独立董事的相关概念

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能够发挥有效作用的首要因素。独立性能够保证审计委员会能在最大范围上代表股东行使审计委托权和激励权。独立的审计委员会能从公正、客观的角度行使其职责,而不受公司执行董事的限制,能站在独立立场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做出客观地判断。一般认为,审计委员会中的独立董事的占比代表了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Klein(2002)指出如果审计委员会的内部董事占比大,会影响审计委员会发挥其作用,审计委员会如果被内部董事主持则会阻止审计委员会的活跃性和独立性。《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手册》对独立董事的界定是:独立于管理层,并在成为审计委员会成员时不受可能会影响其独立判断的关系干扰;任何公司或其分支机构的高级职员或雇员均不能担任独立董事。英国凯德伯里报告(Cadbury Report) 认为独立性意味着除董事劳务费和股份外,独立董事应独立于管理层,应与公司不存在任何的关系,也就是说,独立董事就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董事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公司及大股东之间不存在可能妨碍其独立做出客观判断的利害关系(尤其是直接或间接的财产利益关系)的董事。

独立董事是公司的外部董事,在形式上独立于企业的经理人,其职责是维护公司的整体利益,尤其要关注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我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规定了7种人员不得担任独立董事 。对于独立董事的提名,一般应由一个独立的提名委员会向公司股东大会推荐。公司首次聘任独立董事以组成提名委员会时,可以允许中小股东以一定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候选人,《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以上的股东可以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同时,在独立董事选举中应尽量公开,如在召开股东大会前,将候选人的资历、背景与公司关系等情况予以公布。

(2)独立董事的作用

① 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

Beekes 等(2004)从公司报告不利消息的及时性与利好消息的会计盈余稳健性角度出发定义公司的报告质量,发现独立性越高的董事会更能越早发现公司的不利消息,并督促其更早向外发布。其他还有许多学者也得出独立董事在公司财务报告过程中扮演积极监督角色。如Chen & Jaggi (2000)以香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为样本,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比例越高,公司信息披露水平越高。Chen & Charlas(2000)的研究发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占比较高的公司信息披露较全面,且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较小。陈胜蓝、魏明海(2007)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1——2004年的数据,考察了董事会独立性对公司盈余稳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一方面延迟了盈余对好消息的反映速度,有助于保护全体投资者利益,提高市场效率;另一方面加快了盈余对坏消息的反映速度,有助于保护外部中小股东利益,体现市场公平。王斌、梁欣欣(2008) 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01——2004年信息披露质量评级报告结果及1884家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及4年的分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正相关。蔡卫星、高明华(2009)选择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精度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指标,使用2006年深市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对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 减少舞弊行为与抑制盈余管理

Cobb(1994)对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如独立性、任职期限、与审计师的私下接触、股票所有权和出席会议次数等与其监督财务舞弊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独立性和任职期限对监督财务舞弊最为有效。除此之外,其他还有很多学者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能够减少欺诈性和违规性财务报表的生成(如:DeFond & Jiambalvo, 1991;Dechow 等, 1996;Beasley 等, 2000;Peasnell 等, 2001;Abbott & Parker,2002;Abbott 等, 2004)。Klein(2002)分别验证当独立董事比例小于或大于50%、以及当独立董事的比例为100%时,审计委员会对公司盈余管理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将更有效地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Bedard (2004)在研究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时,发现审计委员会有50%-90%为独立董事对盈余管理没有显著影响,当独立董事比例到达100%时,审计委员会能够显著的减少盈余管理的可能性。Bradbury等(2004)在研究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特征和非正常应计表示的会计政策的关系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高质量的会计(较低的非正常应计)相关。Xie等(2003)研究发现,公司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构成与盈余管理相关,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越大,盈余管理发生的可能性越小。Piot (2004)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与内部人控制负相关,因此可以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Ahmed & Duellman (2007)利用S&P 500的数据发现,内部董事比例与盈余稳健性负相关,而外部董事的持股比例与盈余稳健性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