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路径与效率
3274300000027

第27章 资本结构调整效率测评的实证研究(3)

2.回归模型的检验

根据模型的回归结果所示。首先需要对所选样本及解释变量是否符合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进行检验和处理。(1)多重共线性。各个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针对整个面板数据的各解释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其中VIF最大的为3.33,平均为1.62,远远小于其标准值10,所以可以认为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2)自相关。由于笔者采用的是面板数据而不是时间序列数据,因此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自相关性的可能性较小。Durbin-Watson统计量为1.899,在大样本下表明模型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3)异方差。利用White异方差性检验方法,发现在无交叉项检验的条件下得出的概率为0.005左右,表明模型具有一定的异方差性,因而本书利用了自相关一致协方差方法对模型进行了处理。模型的决定系数和修正决定系数分别为0.172和0.165,表明模型拟合得并不是很好;但模型的F统计量分别等于23.04,相伴概率为0.000,表明模型的总体性检验是非常显著性的。为检验模型随时间变化的稳定性,本书利用2002~2005各年度的样本数据分别进行了回归检测,发现各个分年度的决定系数和修正决定系数都达到了0.4左右,表明各方程的拟合程度都较好;其F统计量及其相伴概率也表明了模型总体是异常显著的;进一步观察各个变量的偏回归系数,发现不论是系数的符号和大小还是系数的显著性程度都与总体样本模型是基本相同的。同时发现:在没有添加行业作为虚拟变量时,决定系数和调整决定系数分别是0.144和0.141,而添加行业虚拟变量之后,决定系数和调整决定系数都有所增加,表明模型的拟合程度有所改善,也同时说明企业融资效率与行业有关。

3.回归结果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解释结果,本书同样利用上文的总样本、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但分别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LEV)、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经济增加值比率和Tobin‘s Q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便比较各因素对财务杠杆、资本成本、企业业绩、企业成长与融资效率的不同影响。

各因素的解释如下:

(1)资产有形性。它与企业融资效率正相关,总体回归系数并不显著,但各年度的回归系数显著,基本验证了H7.1假设。对比可以看出,资产的有形性与企业的高负债显著正相关,并导致了较低的资本成本,从而在破产风险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有了较高的融资效率。

(2)非债务税盾。无论是总样本回归系数还是分年度样本回归系数,都表明它与企业融资效率显著负相关,验证了H7.2假设。可以看出,与资产的有形性恰恰相反,它减弱了企业管理者负债经营的动机,从而导致了融资效率的下降,也与假设的理论分析一致。

(3)盈利性。无论是总体样本回归还是各年度样本回归,企业的盈利性都与企业融资效率显著负相关,验证了H7.3假设。看出:盈利性与负债率显著负相关,表明企业确有首先利用内部筹资的可能;盈利性与EVA比率显著正相关,表明企业只有追求较高的盈利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效益。

(4)流动性。流动性与负债率也显著负相关,验证了H7.4假设。可以看出:流动性与EVA比率和Tobin’s Q也显著负相关,说明企业追求较高的流动性必定降低了企业的现时绩效和成长价值。

(5)规模性。总体样本回归和分年度样本回归都表明,企业规模都与企业的融资效率显著正相关,验证了H7.5假设。对比可以看出:企业规模较大会导致企业有较高的负债率和较低的资本成本,有着较好的财务效益,但规模大的企业并不一定有很好的成长价值。

(6)股权集中度。股权集中度与融资效率显著负相关,验证了H7.6假设。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负债率显著正相关,说明了股权相对集中的企业的确在利用举债来降低股权代理成本和进行财富转移;同时,股权集中度也与企业的WACC正相关,这也许又说明了债权人因为资产替代效应而提高了贷款利率。

(7)长期债务比重。长期债务比重与企业融资效率虽然正相关但不显著,如果把总样本按照长期债务比重的大小分成三组,分别利用这三组样本进行回归比较,可以发现:在长期债务比重较低的一组,长期债务比重与融资效率显著正相关;长期债务比重较高的一组则刚好相反;中间一组的相关性不显著,由此证明了本书的H7.7假设。

(8)有息债务比例。有息债务比例与企业融资效率显著负相关,假设H7.8得到了验证。

(9)市场化指数。企业融资效率与地区市场化指数呈微弱的正相关,但不显著。一方面说明企业所在的地区市场化程度对企业融资效率有促进作用,也同时说明企业的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已不受地区分割的影响,融资已走向市场化和国家化。

第四节资本结构调整路径与调整效率

资本结构的调整效率是各种调整路径综合的结果,不容易区分哪一种调整路径的调整效率。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的各个变量,也是影响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变量,并且是通过影响调整路径来影响融资效率,所以可以通过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调整路径的影响来“间接”判断各种调整路径的效率。下文就是进一步分析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是如何通过融资调整行为来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的,一方面可以从融资行为过程来进一步验证融资效率影响因素的假设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从融资效率角度来解释企业的融资行为和融资偏好。

根据第6章对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分析,企业的调整路径可以简单地分为内部留存(RE)、股权发行(SI)、长期负债(LD)、短期负债(SD)、商业信用(MC)等五种,所以下文就分别以这五种模式的融资占总融资的比重为因变量,以上文得出的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的非债务税盾(NDTS)、盈利性(PROF)、流动性(LID)、股权集中度(TOP5)和企业规模(SIZE)为自变量,添加行业和区域市场化程度为控制变量来进行回归分析。

从中可以发现,这些影响因素对调整路径的影响是与第6章的研究结果一致的。比如:企业的盈利性强,企业偏好于内部融资;企业的流动性强,企业偏好于权益融资;企业的非债务税盾高,企业缺乏负债融资的动机;企业的股权集中度高,企业有盲目有息负债融资的倾向等等。通过对比可以较为清楚地发现各个解释变量是如何通过商业信用(MC)、短期负债(SD)、长期负债(LD)、发行股票(SI)和内部留存(RE)等五种调整路径来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