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路径与效率
3274300000028

第28章 资本结构调整效率测评的实证研究(4)

可以看出:可以通过改变资本结构调整路径来优化融资结构并提高融资效率。比如:盈利性强(PROF)的企业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内部留存调整路径(MC),可多渠道多方式筹资来改善融资结构;流动性强(LIQU)的企业完全可以适当负债(LD和SD)来降低其资本成本(WACC);非债务税盾(NDTS)并不排斥债务融资(LD和SD),企业可以同时利用两类税盾来提高其融资效率;要充分利用具有零成本和弹性风险特征的无息负债融资方式(MC)等等。由此可见,这些因素对企业融资行为有一定的偏向性,但这种偏向并不一定能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每种融资行为对企业融资效率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不同,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来调整融资路径,优化融资结构,以提高企业的综合融资效率。

还可以看出:(1)几乎每种融资方式都受到企业的盈利性(PROF)、资产有形性(TANG)、非债务税盾(NDTS)和股权集中度(TOP5)等的影响,且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不同。其中,内部融资与企业盈利有很强的正相关性;股权融资与企业盈利和非债务税盾有较强的正相关性;长期债务融资与股权集中度和企业规模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短期债务融资与企业盈利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商业信用融资与企业盈利和非债务税盾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这也说明了企业选择何种方式融资,并不仅仅取决于该种融资方式的成本,还包括融资风险配比、融资自由度等因素,重要的是企业“共同利益”和管理者“个人利益”的导向性。(2)尽管任何一种资本结构调整路径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企业还是根据自身实际有其调整路径融资方式偏好,但这种调整路径偏好不一定能增进融资效率和企业业绩。比如:把商业信用融资与长期负债融资相比,可明显看出前者有较高的融资效率;把内部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也可看出内部融资有较高的融资效率。因此,如何确定资本结构的调整路径以及目标资本结构的决定需要全盘考虑企业的资金运转和价值增长,融资效率仅仅是评价其中的融资环节。但企业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和融资性质对企业的投资、营运等决策都有重要影响(童盼和陆正飞,2005;张利兵和吴冲锋,2008),通过对企业融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从融资方面分析企业价值增长的原因,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途径,并促进融资与投资和营运等环节的协调运转。

虽然如此,企业资本结构的决定及其调整需要综合考虑各种财务关系和各个财务活动。探讨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虽然可以从融资环节分析企业价值增长的原因并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途径,但不能仅凭企业融资效率的高低来判别企业资本结构的好坏,应该把企业融资效率与公司治理效率、企业投资效率、企业营运效率等结合起来,动态地考察企业融资过程的效率,并联系其他企业行为过程的效率来综合考察企业的整体效率。

另外,有学者认为融资效率的高低还表现在融资弹性的增强和代理成本的降低。一般认为,弹性融资指的是未分配利润和流动负债,也即上文的商业信用(MC)、短期负债(SD)和内部留存(RE),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这几种调整路径的确有助于提高融资效率。至于代理成本,简单的以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营业收入)来替代。从中可以看出,各种调整路径的变化与管理费用率均不显著,虽然如此,但发现商业信用和短期负债调整路径与管理费用负相关,而其余是正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负债调整路径有利于制约企业管理层的“在职消费”。

第五节本章小结

本章同样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之一。本章首先结合资本结构调整效率总结与分析了动态资本结构调整理论框架体系,构建了资本结构调整效率指标(融资效率的变化);然后基于中国2002~2005年866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最后,从资本成本、经济增加值、管理费用率等多个角度,具体分析了五种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组合)的融资效率。

1.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度了资本结构调整效率

企业资本结构调整效率应该是由于且仅仅由于资本结构调整而引起的企业价值在资本结构调整前后的变化。资本结构调整效率与融资效率是很相近的概念,可以理解为融资效率的变化。企业融资效率的定性描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融资成本的大小、资本市场的成熟度、融资主体的自由程度、融资方式的可选择程度、资金的清偿力、资金的到位率和使用效率等等。

企业融资效率的定量测度,目前大多是企业经营业绩指标、市场价值指标、投入产出指标等替代指标。基于以下三点考虑:风险与收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风险与收益符合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包含了融资效率评价的各个方面,本书从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两方面来综合衡量企业的融资效率。

企业融资效率中的融资成本,应该是包含各种融资方式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按资金来源的性质不同,可以简单地分为债务资本成本与权益资本成本两个方面,其中前者可具体分为短期债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两类,后者可具体分为流通股权益成本和非流通股权益成本两类。企业融资效率中的融资风险,就是企业由于负债融资而引起的不能到期偿债或者资不抵债的可能性,本书采用VaR方法来度量。由于融资风险相当于在原融资成本的基础上提升了融资成本的一个比例,本书把资本结构调整效率定义为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的乘积并调整为正向值表示。

2.实证分析了资本结构调整效率的影响因素

资本结构调整效率的影响因素也就是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分为公司特征、治理结构和宏观环境三个方面。这些因素对融资效率的影响,来源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两个方面。相对而言,负债融资比权益融资的风险较高而成本较低,长期融资比短期融资的风险较低而成本较高。

利用中国2002~2005年866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融资效率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非债务税盾与企业融资效率显著负相关,盈利性与企业融资效率显著负相关,流动性与负债率也显著负相关,企业规模与企业融资效率显著正相关,股权集中度与融资效率显著负相关,有息债务比例与企业融资效率显著负相关。另外,资产有形性与企业融资效率正相关,总样本不显著但分年度样本显著;长期债务比重与企业融资效率虽然正相关但不显著,但过低长期债务比重的样本显示与融资效率显著正相关,长期债务比重较高的一组则刚好相反;企业融资效率与地区市场化指数呈微弱的正相关,但不显著。

3.实证分析了五种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调整效率

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的一些企业特征、公司治理、债务期限结构和制度因素等变量,也是影响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变量,并且是通过影响调整路径来影响融资效率,所以可以通过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调整路径的影响来“间接”判断各种调整路径的效率。

为解释各因素影响企业融资效率的内在原因,本书对比分析了各因素对资产负债率、资本成本、经济增加值比率和上述五种调整路径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发现,尽管这些因素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调整路径选择有一定的偏向性,但这种偏向并不一定能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每种融资行为对企业融资效率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不同,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来调整其融资路径和优化其融资结构,以提高企业的综合融资效率。通过对企业融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从融资方面分析企业价值增长的原因,找到提高企业价值的途径,并促进融资与投资和营运等环节的协调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