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书的研究目的,就是基于动态资本结构理论,考虑转轨时期中国的特殊制度环境,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十年来的面板数据,采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决定因素、调整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资本结构调整的经济后果进行实证检验,并由此构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机制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具体说来,本书希望能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1)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发展趋势、行业特性、地区差异等的比较与分析,较为详细地刻画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征,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资本结构选择和调整提供背景和依据。(2)利用近十几年来的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测试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资本结构上行调整速度与下行调整速度的异同,以及不同调整路径下的调整速度和调整效率,为中国上市公司选择资本结构、及时调整资本结构、怎样调整资本结构和评判调整的效率提供指导和帮助。(3)根据第(2)点的实证结果,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内部层面构建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机制,从外部环境层面提出有关证券发行、银行信贷、经理人市场和政府干预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二、研究意义
本书将从资本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入手,构建多层次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模型,综合企业特征、公司治理、行业特性、制度背景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来拟合企业目标资本结构,实证测试和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资本结构调整路径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并度量和探讨资本结构调整效率,最后结合案例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资本结构优化机制及相关优化对策。因而,本书的理论研究意义表现在:在内容上将进一步完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理论研究体系,从目前的调整速度拓展到调整路径和调整效率;同时,通过不同宏观环境、不同调整路径下的调整速度测试和调整效率评判,有助于发现资本结构权衡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和市场时机理论的融合之处。
本书的研究也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1)本书的研究有利于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建立目标资本结构意识。中国很多上市公司还未能把目标资本结构作为一种经营理念贯彻于企业经营的始终,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资金的约束机制,导致了资本市场资金配置效率的低下。本书倡导中国上市公司要真正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树立优化资本结构的意识,制定科学的目标资本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2)本书的研究有利于企业建立资本结构的动态优化机制。动态资本结构理论要求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必须随着其经营环境及外部因素的变化适时进行调整,并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协调,公司的实际资本结构必须具有一定的弹性。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快慢和方式直接关系着企业投融资机会把握的灵活性和企业资本结构的安全性。本书构建的资本结构动态优化机制,能够主动地、灵活地去适应市场的变化,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优势来取得较好收益。(3)本书的研究提出了有效适用的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对策。对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系统研究,不仅仅是分析目标资本结构与实际资本结构的差异,还包括如何有序地把实际资本结构调整到公司的目标/最优状态,由于后者是“硬研究”,往往更重要。本书从公司层面提出融资效率、融资弹性等概念来度量调整的效果,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提出优化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4)本书的实证检验得出了一些较有价值的结论。比如,宏观经济环境不仅直接影响目标资本结构,也使得企业特征对目标资本结构的影响产生扭曲;有着政府干预的国有控股公司倾向于以长期负债的融资路径来调整资本结构,而这种调整路径并不能提高融资效率也不能增加企业价值等等。本书的实证研究结论,小而言之,可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政策制定和公司治理结构设计提供建议,大而言之,也可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等宏观调控和职能管理部门制定相关政策规章提供参考。
第三节研究内容与框架
一、研究内容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1)考察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发展历程、变化趋势、产业特征、行业特性、地区差异并进行国际比较,由此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总体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从企业特征、公司治理、财务约束、制度导向和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层次的、动态的、双向性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检验多种资本结构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3)实证检验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并测试不同经济环境、不同调整方向和不同调整路径下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4)构建企业融资效率模型,并结合代理成本和融资弹性来度量资本结构调整效率,实证检验不同调整路径(组合)下的资本结构调整效率,以及公司治理等因素对调整效率的影响。(5)分析公司治理与资本结构治理的互动效应,从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环境建设两方面提出优化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
具体来说,本书把研究内容安排为九章,各章的内容概述如下:
第1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本书的选题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框架、内容安排、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学术贡献和创新之处。
第2章,文献综述。本章将从动态资本结构理论的验证、基于动态模型的资本结构决定因素、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等三个方面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简要的述评,以明确本书的研究方向。
第3章,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理论。本章首先简要回顾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包括MM定理、权衡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优序融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控制权理论、产品要素理论和市场时机理论;然后介绍了动态资本结构理论,并与静态权衡理论和其他一些资本结构理论相比较,总结动态资本结构理论的要素和观点;最后,介绍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方程:目标资本结构决定方程、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影响因素方程和分布滞后回归的部分调整估计方程。
第4章,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征分析。本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征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是分析了中国企业融资模式的发展历程和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变化趋势;其次是检验了地区差异、行业特性和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最后是从平均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率和负债期限结构等角度比较说明了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世界各国的差异。
第5章,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决定的实证分析。本章是本书的重点之一,利用中国482家上市公司1999~2010年的5784组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决定因素。本章构建的目标资本结构决定方程不仅包括企业特征因素,还纳入了公司治理变量和制度因素;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方程考虑了企业自身特征、融资约束和宏观经济环境等影响因素,即调整速度一个具有公司特征差异和时间差异的动态变量;资本结构部分调整方程把目标资本结构“内化”其中,采用一阶差分后的GMM估计方法,直接“一步”得出研究结论。
第6章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作了进一步分析:一是比较了静态模型、准动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的研究结果;二是在分析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动态权衡理论、融资优序理论和市场时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