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连续剧故事结构解析
3278100000026

第26章 多层故事结构电视连续剧开场戏的人物塑造特性(3)

三、层次结构与可看性的相互关系

“中国人历来都是一个喜欢听故事、讲故事的民族。从汗牛充栋的二十四史到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从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到灿烂多姿的戏曲艺术,到兴盛不衰的说书艺术,听众、观众们无不在章回转承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中获得极大的审美满足与精神愉悦。因此,在电视剧,尤其是长篇电视连续剧中讲故事,在安排起伏跌宕的情节链中展现众多人物画卷以及刻画他们丰满、立体的性格发展与命运遭际,就成为中国电视(连续)剧的一大特点,这也是它受到观众们经久不衰喜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研究多层故事结构电视连续剧的故事结构时,首先要说明每一层故事结构中的故事与层次结构的关系。在第三章已经分析过,《闯关东》的第一层故事结构里,共有11集电视剧,讲述了五大故事单元;第二层故事结构,共有15集电视剧,讲述了五大故事单元;第三层故事结构,共13集电视剧,讲述了六大故事单元;第四层故事结构,共有15集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大故事单元。该剧共52集,讲述了17个大故事单元的故事,因此,整部电视剧显得异峰突起、新意无穷,具有很强的吸引观众的艺术魅力。“一般情况下,电视剧情节单位时间内包含的事件数量越多,情节转折次数越多,情节信息量越大,情节密度越大。电视剧单位时间内包含的事件冗余信息越少,意义层次越丰富,艺术信息容量越大,情节密度越大。”电视剧的可看性与单位时间内的故事情节数量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前面说到的《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血色湘西》等电视剧都是在每层故事结构里讲述故事单元比较多的电视剧,因此具有较强的可看性。

相比较而言,《大敦煌》讲述的故事就少多了。第一层故事结构,共12集电视剧,讲述了一个大故事,北宋时期“金字大藏经”产生的过程,以及将其藏匿起来的故事;第二层故事结构,共18集电视剧,也讲述了一个大故事,清末时期外国列强如何到敦煌盗取珍贵文物的故事;第三故事结构,共16集电视剧,同样只讲述了一个大故事,即日本侵略者如何想盗取金字大藏经,当地人民如何捍卫珍贵文物的故事。该剧共有46集电视剧,虽然时间跨越了北宋、清末和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但是由于总共只讲了三个故事,而且这些故事都围绕着保卫和夺取“金字大藏经”等珍贵文物而展开,加上故事的环境相同,人物的身份职业也大体雷同,主要都是官员、土匪、画家、才子、外国侵略者等,故事情节也大体相似,这些因素使该剧在播出中显得节奏缓慢,叙事拖沓,可看性较弱。从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多层故事结构电视剧,在相同的长度内或者说相同的电视剧集数内,讲述的故事的数量是与电视剧的可看性成正比的。

其次要说明的是,多层故事结构电视剧的可看性还与故事的戏剧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电视剧从一诞生起就在剧作结构上与戏剧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由于创作观念‘电视化’的强化以及技术上的进步、录制手段的自由,它已突破了传统戏剧模式的各种限制,较好地做到了戏剧性与纪实性、假定性的结合,概括而言,这类电视剧的最本质特点,就是重视情节的作用。主要通过冲突、危机等戏剧因素和波折起伏的故事吸引观众。进而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多采取典型化的手法,环境的存在主要起展示人物活动背景的作用,因而有较强的单义特性。”由于戏剧性涉及面较广,比如戏剧性冲突就是戏剧性的重要内容,“戏剧的基本特征是自觉意志在其中发生作用的社会性冲突:如人和人,个人和集体,一个集团和别的集团,个人或集团和社会或自然力量之间的对抗。”对于电视连续剧来说,如何能做到吸引观众的眼球是电视剧成败的关键,提高收视率的重要方法是强化戏剧性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集体的冲突、一个集团和别的集团之间的冲突都是戏剧性冲突的重要内容。冲突是最能带动故事性的叙事元素,是观众看点的核心部位。电视剧的戏剧性冲突是包含在故事单元里面并在叙事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因此,戏剧冲突激烈的故事和冲突平缓的故事收视效果有着巨大的差别。

说到“人与人的冲突”,在《闯关东》里朱开山与韩老海的冲突就是例子。虽然是由朱传武与秀儿婚后传武离家出走引起的,但韩老海在实施报复时,却是非常激烈尖锐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生死斗争,如他勾结土匪老蝙蝠绑架朱传文就是要置朱开山于死地,朱开山在生死挑战面前没有畏缩,而是积极应对采取策略将老蝙蝠引入陷坑并制服了他,才使韩老海彻底认识到自己根本不是朱开山的对手。加上朱开山始终以德报怨对韩老海宽大为怀,最终使两家人化干戈为玉帛重归于好,具有浓烈的戏剧性和典型意义。再就是朱开山与潘五爷的冲突也是较为精彩的例子。潘五爷一出场就是一个欺行霸市的黑帮老大形象,朱开山到了哈尔滨开山东菜馆没招他惹他,他却丝毫不能容忍朱开山,一定要把朱开山置于死地。他从故事的开始到结束,是一连串收拾朱开山事件的始作俑者,各种坏事的集大成者,一个阴谋家和无恶不作者,最后落了个家败人亡的下场。这种人物是典型的戏剧性人物,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丑恶行为的汇集者,是该剧塑造出的反派艺术形象的典型。

《雍正王朝》里面,四阿哥和八阿哥之间的冲突,就是戏剧性中“一个集团与别的集团”之间冲突的典型形象。八阿哥胤祀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是朝廷里邪恶势力的代表,是妄图篡权夺位野心家的典型。他纠集了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几位皇子,笼络了朝廷和各地的众多官员,成为朝廷内势力最大的“朋党”。在康熙时代,他的矛头首先对着太子胤礽,同时诸阿哥中谁有可能获得康熙的好感而得宠,就打击谁。所以当四阿哥胤祯主动请缨到扬州去募赈灾款时,他就叫九阿哥写信给当地盐商不要捐款。当康熙让四阿哥清理追讨皇亲贵族欠国库的银子时,他们又多方刁难,除了鼓动百官聚众请愿求情处处掣肘外,还让九阿哥到前门去变卖家产,最终使追讨欠款的举措夭折。当他们看见不争气的太子屡犯错误,康熙对他非常不满意时,便趁机落井下石,在承德山庄狩猎时让十四阿哥模仿太子的手书调动附近的军队,造成太子要谋反的假象,使康熙废了太子的职位。当康熙要百官推荐太子人选时,他们布置众官员联名推荐八阿哥,结果使康熙察觉了他们的结党营私行为,揭露了他们的阴谋。他们发觉十四阿哥被康熙任命为大将军王,有可能继位,于是在康熙68岁大寿庆典时,把十四阿哥送的礼物,一块有着“寿”字的陨石换成了一只死鹰,把康熙气晕了。当康熙临终前,召集诸位皇子口谕“传位于四阿哥”时,八阿哥乘机发难故意问死去的康熙,“你说传位给谁?我们没有听清!”九阿哥、十阿哥也跟着起哄,达到了戏剧的高潮。好在康熙事先写了遗书,才平息了八阿哥的发难。

四阿哥继位成为雍正皇帝后,八阿哥还始终不安分。他先利用雍正的失误,如命名弄虚作假的山西巡抚诺敏为“天下第一”,重用家奴年羹尧为大将军而其贪赃枉法的劣迹臭名昭著,广泛散布雍正登基后无能的舆论,然后又利用雍正改制“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引起旗人和读书人不满的时机,通过雍正的大皇子弘时骗取雍正同意“铁帽子王”到京商量旗人事务,然后他私下拉拢、串联这些王爷以恢复“八王议政”的名义要夺雍正的权,并和隆科多勾结,妄图掌控京城的兵权和宫廷卫队,采取政变的行动,只是由于十三阿哥及时采取措施才使他们的阴谋被挫败,八阿哥等人被雍正加以严惩,赐名八阿哥为“阿其那黑赛思”即满语“猪”之意。这两个集团之间的冲突,激烈、尖锐、紧张,非常具有戏剧性,因此具有较高的可看性。

《汉武大帝》里把汉民族与匈奴民族的冲突作为重要的戏剧冲突加以表现。第1集一开始,汉景帝时期朝臣们就为了对待匈奴是采取“和亲”政策还是“战争”政策而争论不休。景帝为了和亲,把自己的女儿南宫公主嫁给了匈奴大单于,大单于把南宫公主生的王子于单立为王储。当大王子伊稚斜为没有被立为王储而苦恼之际,大单于的军师送给他专吃人肉的猎犬,要他卧薪尝胆发奋练兵。大单于给了他五千兵士,于是伊稚斜在训练中使用鸣镝把五千人练成了绝对服从自己的一支精兵。他后来在一次与大单于的狩猎中,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宣布自己继位为大单于。汉武帝从小就把与匈奴和亲作为朝廷的奇耻大辱,他在上林苑练兵就是为了今后对匈奴的战争。当时机不成熟时,汉武帝还是实行和亲政策,他把宫女倩儿送给大单于伊稚斜。伊稚斜烧死了倩儿并强迫南宫公主做自己的阏氏,他还决定进攻汉朝的代郡。汉武帝决定变被动为主动,开始准备进攻匈奴。《汉武大帝》电视剧从第33集开始,与匈奴的战争就成为电视剧的主题,包括大将军卫青建立的功勋,李广的英勇杀敌,霍去病的孤军深入横扫匈奴,汉军把匈奴驱逐到漠北,解除了匈奴对汉朝边境的威胁。最后,大单于伊稚斜也在战斗中被汉军杀死。汉族与匈奴的戏剧性冲突,成为该剧重要的故事单元,也成为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