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3278800000053

第53章 现场2(8)

杂玛尔河在草原的腹心蜿蜒流过,犹如一条被粗心的仙女遗忘在草地上的洁白的哈达;远处,沉默的亚拉雪山和贡嘎雪山犹如两尊菩萨,守护着这一片祥瑞的土地。

在去龙灯草原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群贩马的藏民。他们终年行走在这绿色深处,与群山对话,与溪水联欢。

像这样的草地晚餐让我们这些外来者兴奋不已,而在他们,清清的流水、灿烂的晚霞,也只是日常的享用。高兴了,他们打起马儿在花海里狂跑一阵;寂寞了,扯开嗓子在蓝天下高歌一曲。他们是鹰的子民,格萨尔王骠悍的后代。

这就是珠姆措,也叫翡翠海。传说它是格萨尔王的妃子珠姆当年在泉水边洗头时遗忘在草地上的一块翡翠头饰变成的。海子里的水明亮澄澈,宛若当年珠姆晶莹多情的眼睛。

就在珠姆措旁边不远的草地上,有一个长宽各53米、高约1米的很规则的土台,别看这个土台不起眼,可它却是大名鼎鼎的格萨尔王的点将台。传说,当年格萨尔王就是在这土台上雄视四方,检阅自己的部将。直到现在,如果你侧耳细听,仿佛还能听到格萨尔的士兵们行进时敲击大地的沉重的脚步声。格萨尔王还曾经在土台边搭建起一个占地面积达2809平方米、据说是当时全藏区最大的帐篷。如今,帐篷不在,珠姆不在,将帅们的呼喊咆哮均已不在,格萨尔王已率领大军征战远方去了。只有他那条忠实的猎犬,还静静地趴在地上,一直朝着主人离去的方向,天长日久,苦苦等待着主人凯旋归来。

这不,就在夏普河的岸边,那块大石上,不还留着格萨尔王射箭的印迹吗?这就是当年格萨尔王的试箭石了。岁月流逝,当年的箭响犹在蜂鸣。

珠姆措旁边还有一座声名显赫的寺庙,它就是供奉着罕见的、数量颇多的欢喜佛的然姑寺。

欢喜佛在藏传佛教的绘画里并不少见,但是,像这样做成塑像的巨大欢喜佛却仅此一处。然姑寺因此而声名远播。

这个红教僧人修行的大殿,塔楼金碧辉煌,十分华美。一共供奉了108尊欢喜佛塑像。楼上楼下均为一尊巨佛居中,周围各有四尊较小的欢喜佛对着四个方向。四周墙壁上则绘满了神态各异的的大大小小欢喜佛图像,窗户则用绘有鸳鸯、双喜图案的布蒙上。

楼上为天堂之神,形态宁静,面容和蔼端庄,男神高大俊逸,女神娇美温柔,他们紧紧相拥,神情里充满了阴阳和合的祥和与美好;楼下则为地狱之神,神态狰狞、面目可怖。男神嗔怒刚猛,女神阴森怪异。作为藏密的欢喜佛在藏传佛教里十分独特,藏传佛教的密宗诸神威严狞厉,冷酷暴烈,这些形象连同与其相呼应的色彩、造型、法器种种,构成了藏传佛教惊世骇俗的密宗世界,产生着惊心动魄的心理和艺术效果。

欢喜佛,这是密宗修行的最高阶段“无上瑜珈密”中特殊的修习仪轨。在这最后一个阶段中,按密宗经典规定,必须由度母,也就是明妃超度,方能成佛。这一方法据说与印度教中的“性力派”有关,此派认为人体为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体,通过对性的深刻体验来触发对悟性的寻求。赤身裸体表示脱离污垢界,男性代表方法,女性代表智慧,男女相合而道成,为“大欢喜”。

就在格萨尔王的身边,就在格萨尔王与珠姆热烈相恋的地方,有着这么一处体现着人间极乐的欢喜佛群像,不能说与格萨尔王没有一点儿联系。格萨尔王希望给自己的子民带来幸福与安宁。这个民族不是无悲无苦,而是不以为悲,不以为苦;他们崇尚来世的欢乐,他们崇尚人世间的一切安宁与祥和。

[画面依次出现玉科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如阿巴阿勒泰、玉石沟、玉渠河、白日山、云祝措、温泉、牦牛、帐篷等

解说词

看过了龙灯草原,再来到玉科草原,我们不能不再次陶醉。相比被称作“格萨尔通”的龙灯草原,玉科草原自有它的独特之处。“玉科”,在藏语里是“玉石”之意,据说玉科地区的云祝措中有碧绿色的玉珠,故得名。玉科草原的美,在于其丰富壮丽的自然景观。从雪山到草地,都各有特色,所以被人们称为“立体草原”。这里牧业发达,牛羊成群;境内林木茂盛,物种多样;野生动物、野生药材更是丰富,全区景色如画,素有“康巴阿勒泰”的美称。

玉科草原的秋季是最美的季节。我们在玉石沟里留连,在云祝措边徘徊。这里是天然的画卷,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刻,神仙不知道到哪里闲逛去了,草原上的鲜花都开了,大都是鲜黄色的,间以粉、红、白、紫、蓝,让人目不暇接,不忍涉足。那些牛儿马儿都不见了踪影,是不是因为牧民也不忍心牲口们践踏了鲜花,而把牛马都赶到高山上去了?

晨雾轻纱一般笼罩在草原上。挤奶的姑娘又开始了一天辛勤的劳作。甘甜的浮汁呀,滋养着花朵一般的姑娘;花朵一般的姑娘呀,你为什么不回一回头,让我看看你美丽的脸庞?

云祝措,这草原上神奇的宝镜,绽放着蓝莹莹的光。它并不大,却很深。雪峰倒映在湖面上,仿佛可以看见远处神仙微笑的面影。湖里游鱼历历,这是受到藏民们尊崇的“神鱼”,得到大家最严格的保护。每年赛马节前,附近的因喀寺的僧人们就会用大货车载来满满一车糌粑,在湖边举行隆重的喂神鱼仪式。活佛把糌粑洒向湖面,湖面一片欢腾,鱼儿们纷纷游来抢食,场面壮观极了。

这时候,你会羡慕一条高原上的鱼。

玉科草原有大山360座,就有360个动人的传说。最神奇的莫过于“野人”的传说了。也许,在这如诗如幻、如花似玉的草原上,没有野人,倒真的居住着我们凡人见不到的神仙?

第五集瑰丽民居

[片头

[画面依次出现连绵起伏的川西北高原。镜头推进,摄制组一行人的越野车在盘山公路上、高原花海里、大峡谷、草原上急速奔驰;藏民们背着行囊、骑着马、骑着摩托车、坐着手扶拖拉机、开着小面包,老老少少、贫富不一,都奔向同一个地方。

[朝圣路上正在磕等身长头的信徒们。他们虔诚刚毅的脸。额上那因磕头而破损受伤的疤痕在闪着神灵一样的光芒。

解说词:

我们急切地行走着,行走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

我们急切地找寻着,找寻着一个完全陌生的、承载我们美好梦想的所在;

他们也急切地行走着,奔向一个他们梦想中的地方;

他们也找寻着,找寻着一个幸福美好的所在。

那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画面依次出现摄影师们的身影和越野车在高原上奔驰的镜头。一座座青山,一片片青稞地,一个个在镜头前腼腆微笑的藏民。

解说词

我们继续前行,行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我们已经被定位:现在,我们是在一个有别于自己日常生活的地域里穿行,在一个别人的世界里徜徉。

在高原下的那个叫做四川盆地的地方,我们同行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小窝弄得好看一点,舒适一点。但是,我们绝对没有想到,就在我们看来是苦寒之地的道孚高原上,还有另外一种对待“家”的态度,这里的人们用一种让我们瞪目结舌的方式,营造着另外一种家的感觉。

很多年以前,当我们提起藏地,提起高原,那时候,浮现在我们心灵里的藏地和高原,更多的是两个被艺术化、文学化了的名词。藏地和高原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审美感知。

我们已经在藏区走了那么久,自认为对藏族的内心世界有了一点点的了解。而在藏族的人文精神中,以现代的眼光看取,藏族诸多的特点中有一条让我们深受震动,那就是他们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的艺术化。

就纯正的、还没有被汉化的藏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实在是过于简单。我们所眼见的一般百姓维持生活的食物不外乎是糌粑和酥油茶;在牧民那里,则以肉类为主。至于衣物,一个牧民的光板皮袍可以穿用好多年,甚至半辈子。

正如一切传统民族那样,藏族在本来简单的生活中添加了众多内容,使生活变得复杂化、烦琐化也艺术化了。

先不说那些山野间高高低低的玛尼石,迎风招展的五色经幡,山谷里赭红色的庄严雄伟的佛寺……这些都可以入诗入画入镜头。我们今天要说的,是道孚的民居。

[画面依次出现道孚民居的外景,道孚县城的远景,香巴拉宾馆华贵至极的内外陈设、一些寺院的内景等等

解说词

早在我们到来之前,道孚民居就已经名声显赫。

2002年6月19日,由四川省甘孜州组织的首届“相约格萨尔故里”学术论坛考察团到达道孚县城。在参观了极富民居特色的香巴拉藏式宾馆之后,这些见多识广的专家记者们都被震惊了,新华社记者的题词是:“目瞪口呆!”云南电视台的记者题词是:“大开眼界!”还有众多的诸如“精彩绝伦”、“天上宫殿”等等题词。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道孚民居,刚一问世,便使人们大为倾倒。

那么,道孚民居到底神奇在什么地方?富丽在什么地方?同是民族特色的东西,为什么就它大放异彩、让人们惊讶赞叹到无以复加?

道孚民居是道孚县最具地方特色的民族建筑,在道孚县其实十分普遍。它以道孚县城鲜水镇东的大片民区为代表。

道孚民居建筑俗称“崩科”其建筑学名为“井干式”,又称木椤子建筑。说起来也不神奇,就是以巨大的整棵圆木作为“崩科”的整体骨架,以泥土或片石筑墙。房屋的前面及侧面用圆木对剖横向竖排,两头互相咬合,剖面为内壁;房顶则盖以泥面或青瓦。从外观看,道孚民居朴素大方,典雅庄重,一般都是白墙红壁花窗,“品”字型滴水檐。这样自然古朴的建筑风格,与天地浑然一体。

建房的地点一般依山傍水,座西向东,由此保暖性能极佳,冬暖夏凉,人住进去十分惬意。又因为是整体咬合,防震性能也好,坚固耐用。

[画面依次出现民居内景、民居里的人们的自然生活状态、牲畜等

解说词

民居的形状多为L形、凹形或回字形。建筑内部均以木材为唯一的建筑材料。外围墙上均建有小型的熏烟台,屋顶有经幡塔。几乎所有裸露在外面的部分,多以油漆或自制有色土染色,为的是防腐防蛀,美观大方。

[画面依次出现建房的情景、村民们的生活

解说词

我们没有忘记这里是道孚,一个有着巨大的木材蓄积量的林业大县。因为木材多,又易雕刻和着色,所以,这里的民居多以木料为主。当建房的材料准备就绪之后,主人就会请来喇嘛打卦,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开工建房。动工那天,亲朋好友都会来帮忙,一家人的喜事就是全村人的喜事,直到房屋建成。这一阶段,时间并不长,也花不了多少钱。真正使道孚声名在外的功夫并不在建房这一环节,而是房子建成之后的事情。

道孚民居的精华在于其内部装饰。这是一项烦琐的、旷日持久的艺术创作,而不是简单的劳作,而且,成本极高。往往建房只需要短短的一两个月,而内部修饰则需要耗上几年、几十年,有的富裕人家甚至会耗资几百万。对于房子,藏民们不会嫌贵嫌麻烦,他们沉浸在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里,乐此不疲。

内部装饰可是技术活,亲朋好友们帮不上忙,得请来专门的装修工匠。工匠们根据主人的要求,先完成雕刻再绘画着色。

我们看到,不论是客厅、卧室,还是贮藏室、厨房、厕所,再到走廊、阳台、晒台、栏杆等等,都进行过精心的雕刻和绘画。每一个图案或图画就是一个吉祥物或是一个传说。艺术,就这样水乳交融地浸润在藏族人的生活里。

[插入摄影师李元的作品。

我们注意到,几乎所有藏区的房屋建筑的底层都用来关牲畜、堆放杂物。牛羊马都与人住在一起,为的是彼此不远离,好照顾。藏民们历来与自己心爱的禽畜们相依为命,这种人与牲畜们的复杂感情不是我们这些外来者可以理解的。“人与牲畜必须靠近”,这是这里民居的一大特点。没有哪个农夫或者牧民愿意与他们的牲畜分开。

经堂,这藏族人最尊崇、最尊贵的地方,往往是装修工作的重中之重。其间的富丽堂皇唯有客厅可以媲美。经堂的正中供奉着佛像、班禅像、达赖像,还有毛泽东的画像。酥油灯长明,雪白的哈达长年悬挂。这里是藏族人的清修之地。在这个神佛无所不在的民族心里,经堂是一家人的灵魂。

客厅,则又是另外一个亮点。在有钱人人家,客厅还往往分为汉式和藏式两种。客厅是藏族人的主要活动场所,陈设豪华、富丽精致,大张旗鼓地展示着主人的奢华与富有。

这些华贵的箱式床,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它既可以当床经久耐用,又可以当坐具,里面还可装下各种物什。

富有一些的家庭,在客厅里一般还备有一张椅式床,就像一把大椅子,三面围起来,雕龙画凤,绚丽多彩,是家里人身分与地位的象征。一般来讲,只有德高望重的人和贵客来临时才可以享用这张椅式床。

阳台与楼顶的晒台往往是道孚民居最生动的地方。那些美丽的窗户,那些窗台上常年开放、犹如姑娘脸上明媚的笑容一样的鲜花,那可以躺在上面仰望星空与蓝天的晒台,那可以和天地神灵随意对话的开阔的阳台,是我们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奢望不到的。在这样的地方仰卧吐纳,可不是神仙过的日子?

一般来讲,只有在藏族地区,“灵魂”与“浪漫”这两个词才保留着它古典的光芒。我们在静静地躺在青山绿水中的道孚民居那动人的微笑里,分明看到了这两个词在熠熠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