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肖特对人类行为的思考与观察贯穿公民联合体理论始终,即人类的行为有很多局限,但是人类总是期望冲破局限的束缚。现实情况更多是个人在各种局限中生存,意识到自身有限的人类开始追求经验暗示。奥克肖特的公民联合体理论以对基本人类条件的哲学理解为前提。奥克肖特主张理解经验模式与本质,领悟哲学的价值与关怀。
第一节从哲学到现实
哲学不直接指导现实,哲学与现实是不同的。奥克肖特在论证公民联合体时确实留心当时所处时代发生的事件,强调对个人来说理解人类行为的条件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他提出了改革当代欧洲政治生活的条件。然而,奥克肖特坚决否认他的哲学著作具有这些现实思考。实证认识论是这些思考的前提,而不是“理由”。奥克肖特认为,哲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使人类从行为危机中逃离或解放出来。
一、经验与哲学
经验是抽象的、有缺陷的,哲学为经验提供发展空间。哲学有助于实现统一性经验,提供审视经验的视角,但实际上从来都不能实现令人满意的经验模式。奥克肖特认为,绝对一致是真理的最终标准,事实上没有任何事情能够完全实现。奥克肖特所谓的经验蕴涵唯心主义和怀疑主义成分。哲学总是致力于协调经验中各种抽象之间的关系,探讨每种经验模式无法达成完全一致的原因,然而哲学不能矫正不同模式的内部活动。每种经验模式都不能批判或者告知其他模式尚未处于不连贯状态。所以,哲学与经验都分别代表自主领域。
奥克肖特的哲学思考需要对经验保持适当冷漠。无论是道德与宗教、善与恶、信仰与自由、肉体与灵魂,还是经验本身与经验渴望之间,只要保持适当冷漠,在奥克肖特看来就有希望实现哲学观点。奥克肖特认为,哲学与经验的区分不是根源于灵魂与肉体的区分。事实上,没有任何现实能够从经验中脱离,因此奥克肖特反对真理脱离经验的理念。柏拉图与奥克肖特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认为人类从事哲学活动的目标就是实现确定的理解,根据永恒善的标准,所有事情都能够被理解;后者意识到这一点的不可行之处,规避这个矛盾,将注意力转向柏拉图哲学最有价值的方面,即对各种条件的批判性研究。奥克肖特认为,柏拉图低估了日常生活中的观点和信仰的价值,一味谋求哲学理解优于通常的社会理解,还力求用哲学代替意见,这是不恰当的。
人类除了感知具体事物之外,还会根据理想特征建构和区分特定条件和特定理解。随着从初期认知到后来认同,人类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抽象。于是,人类开始将注意力从个人想象转移到研究想象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使很多特征发展为普遍特性。日常理解对奥克肖特来说既不是虚假的,也不是错误的,只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自身条件才变得不充分而已。哲学思考如果以是否获得真理作为标准,就会排除质疑的可能性,成为本质上破坏性的活动。当然,哲学理解超越意见,不意味着要摧毁所有意见。
哲学与经验属于不同的活动领域,哲学不能也不应该被理解为对经验的指导。奥克肖特认为,应该极力避免走向任何极端。经验关注行动和意志,与现实中的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以变化和相互适应性为前提。相反,哲学是没有准备和界限的,不受偏见和抽象的阻止与诱导。除了作为经验世界的部分,奥克肖特认为哲学必然需要超越经验,在某种程度上,“哲学不是生活的提高,而是生活的否定。”当然,在奥克肖特看来,仅仅有一种具体而绝对的真理,就是经验。哲学没有权威(至少没有有效权威)决定或者干涉经验模式的内部活动。哲学的任务就是完全摧毁抽象,因为经验模式绝对不是抽象。
二、相对自主的经验模式
奥克肖特认为,经验模式是非哲学的。虽然人类的各种追求使经验产生一致性,但是每个模式对于整体来说都不符合要求,各自都有自己的前提。之所以称为经验模式,就是因为在追求经验一致方面,它们总是受限于自己的前提。每个经验都是一种“理念”,既然经验总是需要意识某些东西,意识事实上也就无法与经验内容最终区分开来。
每个经验模式内部的前提对于自身来说都是绝对的,即本身就是经验。奥克肖特认为,历史经验指的是历史处置过去的事情,而不是解决当前现实是否具有历史证据的问题;个人被视为固定实体,而不是从单一存在中抽象出来的暂时性实体。科学经验指的是科学以纯粹量化的方式思考世界,科学将会普遍传播,这完全无视经验的性质和经验中不可传达的方面;科学不能认识真理,因为它固守所谓的假说,将其作为首要原理来理解人类行为。实践经验指的是,实践以实然与应然的区分为前提,这种区分从来都是无法克服的,并随着世界不断更新发生相应变化。科学可以被视为人们面对难以置信的困境,寻求确定的、可以明证的、经验世界的可悲努力,这个世界独立于具体观察者的特性,是一个绝对非个人的、稳定的世界。科学方法重视积累、实验和发现,这些都是进一步获得崭新知识的基础。但是,奥克肖特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历史研究。因为,每次发现仅仅是不同个人的经验对历史做出反应,具有不同内容的思想不可能代替其他人的思考,这种思考包括先前的、之后的个人思考。实践是日常生活的世界,也是行为和变化的世界;更准确地说,它是把实然转化为应然的变化世界。奥克肖特认为,三个经验模式之间是毫无干涉的,如果相互作用必然产生荒唐的结果。
经验模式本能地产生侵袭其他模式的倾向,总是超出本身的能力范围。实践中的科学家和历史学家都情不自禁地根据喜好解释事情。可能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奥克肖特不断主张每种模式都是经验整体,从排外而有限的观点来看似乎是合理的。但是,超越不同模式的领域思考问题就会导致范畴错误。奥克肖特认为,所有思想本身都不应包含任何外在目的。一位历史学家不需要哲学家告诉他有些事情不能说出来,而应该仍旧保持历史学家的适当角色。如果他关于历史的论证道德化,他就成为一个道德学家,从属于实践的利益。历史经验和科学经验是不可能同实践经验对立的,尽管实践包容历史和科学的特点,但是科学和历史仍旧不具备实践特征,这就进一步突出了历史和科学的局限,强调实践作为实现人类知识的根本意义。奥克肖特认为,实践是最能直接反映经验本质的模式,也只有通过实践,人才能完成经验理解。虽然人类理解难以用语言表达,但是人类领会的结果就是人生存的最基本前提。
三、哲学与现实
奥克肖特确实不否认哲学与现实之间对立的可能性,也承认哲学将会面临很多潜在危险。然而,他不认为这种对立是固有的。在他看来,哲学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仅仅与哲学本质相关。哲学尝试超越或者代替现实理解时就会出现问题,期望通过纯粹抽象的哲学理解推演对偶然情况的正确反映也会产生问题。哲学对现实带来危险时,也在摧毁自身。与柏拉图不同,奥克肖特否认哲学沉思的生活是最高级或最尊贵的状态,也否认哲学沉思代表最高的经验模式。这种观点是奥克肖特公民联合体理论的基础,所以他在法律框架内谨慎地为个人追求的选择保留空间。也就是说,奥克肖特不认为人类活动是分等级的,也不存在某些人类优越性的问题。
奥克肖特认为,哲学对现实具有某种价值,但是这种价值不是以领导或指导的方式产生的。有用性是道德、宗教和政治行为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是哲学不是一种对思想研究的激进批判模式,它并不受当前有用性的限制。其实,奥克肖特是从现实生活的有限性角度指明哲学生活的价值的。哲学在人类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现实对人类来说也是必要的。现实生活暗示人类的条件,导致人们总是发现自己处于永无完善和持续不满的状态。至少从这个角度,人类的哲学生活是必要的。奥克肖特对柏拉图的《理想国》十分钦佩,因为柏拉图哲学在本质上是对人类困境的想象性解释。哲学家——国王的理念包含从哲学到现实的理解,奥克肖特一直反对这种观点。奥克肖特没有指明柏拉图要为当代理性主义的错误负责,但是他确实从柏拉图找到理性主义错误的种子,即哲学理解直接指导人类行为。哲学从来不能超越现实,将哲学目的和标准强加于非哲学活动,就会误解人类活动的本质。奥克肖特甚至认为,这种误解能够腐蚀人类活动,威胁维持人类活动平衡的基础。
奥克肖特指出,人类活动确实需要信仰、需求和对未来的想象。它包含各种各样的理解,不仅是对自身和世界的理解,还有对自己在世界中位置的理解。理解的前提就是拥有审慎、选择和做出决定的自由,并且假设理解、程序、惯例等都有助于形成人类的能动力量。人类行为是由智慧反映构成的,这当然不是说所有人类的反映都必然需要理解。事实上,奥克肖特所说的“智慧”是指人类要具有想象、选择和追求需求的能力,而不是像动物一样服从各种各样的自然需求。人类活动不是始于人类对想象的追求和对满意的渴望,而是始于与自我相关的想象活动。想象没有脱离自我,始终都是自我的活动。奥克肖特钦佩和尊重哲学生活,但并不将其视为最高等级的生活。从这个角度,奥克肖特扭转支配欧洲的思维定式——理念指导现实生活。
人类对持久的渴望与非持久的现实之间总是产生矛盾。从历史角度看,奥克肖特对此问题的理解不是谋求解决之道,而是暗示很多理解都是偶然的,它们仅是对历史上令人失望的理解做出某种补偿而已。所谓永恒不变的追求就是对人类困境始终保持敏感。人类一方面要极力避免追求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也要免于将现在的行为视为对直接目的的追求。哲学生活不再是欲望和意志,而是乐趣所在。奥克肖特认为,“科学工程让我们从梦境中醒来,结果摧毁神话;如果这样的工程实现了的话,人类就会患上恐怖的不眠症,这才是让人无法宽容的噩梦。”奥克肖特在梦境和真实之间没有做出明显区分,反而认为想象世界就是现实世界。哲学还在一定程度上创造和再创造社会的价值,推动文明的发展,而且哲学家确实从幕后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哲学家与世俗社会保持距离是必要的,不是因为他们不会促进人类的共同利益,而是因为脱离世俗社会是他们做出贡献的条件。
第二节从经验到实践
奥克肖特认为,经验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17世纪出现经验论与唯理论对峙,哲学在知识论上似乎回到机械的形而上学论时代,人本身被忽略,成为自然界中被动接收信息的因子。从《经验及其模式》到《论人类行为》,奥克肖特从未认为哲学是毫无条件的真理。
一、具体的经验整体
在《论人类行为》中,奥克肖特认为,所谓无条件只能是不断认知人类条件的条件性。谈到思想与行动的关系,他主张保留对问题最终解决办法的研究和希望。理论家的职责不是裁断行为,也不是证明行为表现正误;理论家应该根据前提和假设、而不是根据特征理解发生的事情。像柏拉图一样,奥克肖特主张哲学应该与大多数社会活动保持距离。他赞同柏拉图对哲学家的活动提供限制的说法。哲学家并不完全认为现实的说法是无用的,哲学既不应无视,也不应轻蔑现实价值。
从范畴上讲,奥克肖特并不认可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划分知识的标准。因为前者往往倾向于承认经验感知性,后者则更倾向于强调理性的先验地位。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承认世界被划分为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把认识活动看作发现真理的活动。这是对世界范畴的错误理解,对世界做出的范畴划分遮盖了经验的统一性。奥克肖特因此强调,不能牺牲统一性谈论认识。就是因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或主体间关系出现破裂,才会扭曲人类认识和破坏人类生活。
奥克肖特认为,世界范畴不应当是主体和客体对立,也不应当是发现和认识某种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这一切都是在破坏经验的统一性。既然一方是被另一方认识,那么两者之间就存在地位上的不平等,人和认识对象便不是处在同一个世界层次。真正的世界是一个经验世界,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世界。可能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有学者认为“奥克肖特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不过,笔者并不认为其言中的。奥克肖特的知识论在很大意义上来源于对17世纪英国经验哲学的延续和解读。因此他的哲学从一开始就没有致力于去解决世界本质问题,而是去探寻人们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问题。奥克肖特所谓的经验世界是一个观念世界,这就是他所理解的现实,因为对人而言这便是感知的全部。
经验世界是统一的整体。奥克肖特认为,哲学追求从整体上理解经验,通过具体与整体协调,发展成为单一而具体的整体。在这个条件下,存在三种互不干涉、相互独立的模式,即历史、科学和实践。这三个模式绝非新出现的经验形态,而是对已有经验整体的观察维度,它们在根本上仍旧是附着于经验世界的内在统一性之上的。奥克肖特所谓的经验现实是一个内在、统一的观念现实。只有在观念世界当中,经验才能实现内在统一性。统一的经验世界是认识论最稳定的根基,除此之外,任何一种经验模式都无法达到完全一致的经验整体。
奥克肖特的观念论是在自我意识之内的经验世界的统一,这种统一性保证人类自我意识实现理解的共通感。这是奥克肖特观念论中最确实、最真实的东西,也是他的政治哲学的缘起。奥克肖特认为,经验可能是以整体形式出现的,但它不是一致的整体;由于人们关注特定事情,经验被分为不同模式。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经验领域是由独立观念构成的。个人需要意识到经验多样性,然后针对每一种绝对性主张提供怀疑根据;确切地说,这种怀疑保护每一个人不受他人侵犯。
不同经验模式都存在特定范畴和局限,目前为止已经提及的模式都专属于某一种类。奥克肖特认为,模式其实就是经验的表达方式,哲学理解并不是权威性的,当然不能囊括所有的经验模式。而且,个人通常都不只熟悉一种模式,模式不完全是彼此隔离的,仅仅在个人身上膨胀,“在多样性的对话领域碰撞”。正如奥克肖特所说的,即使发现模式是“有点非连续性的”,个人仍旧会保持某些稳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