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大戏剧论坛(第5辑)
3285400000025

第25章 “孤岛”时期周贻白的电影剧本创作(1)

郭振元

周贻白的电影剧本创作主要集中在1939年至1942年,这期间周贻白编剧的作品有《一夜皇后》(1939,导演陈翼青)、《葛嫩娘》(1939,导演陈翼青)史著记载与影片编剧、导演署名不同的,还有《葛嫩娘》一片。《葛嫩娘》,导演陈翼青,摄影黄绍芬,主演顾兰君、梅熹、李红、王献斋、屠光启,华成影片公司1939年出品。当时电影刊物登载的剧照,片名则为《葛嫩娘殉国》,图上有“张善琨导演继一夜皇后第二部作品”的文字,显然是指“华成”的第二部出品。编者记编剧为周贻白,导演张善琨,主演同上,1940年出品。而出版发行的VCD电影《明末遗恨》,影片编剧署名魏如晦(阿英),导演张善琨,副导演陈翼青,摄影黄绍芬,演员同上,影片无出品年的字幕。《明末遗恨》是阿英创作的南明历史剧的第一部,又名《葛嫩娘》、《碧血花》、《秦良玉》(1939,导演卜万苍)、《苏武牧羊》(1940,导演卜万苍)、《梁红玉》(1940,导演岳枫)、《李香君》(1940,导演吴村)、《相思寨》(1941,导演卜万苍)、《野蔷薇》(1941,导演卜万苍)、《新姊妹花》(1941,与杨小仲联合作,导演杨小仲),《家》(根据巴金的同名小说改编,1941,上下集,导演卜万苍、徐欣夫、杨小仲、李萍倩、王次龙、方沛霖、岳枫、吴永刚),《标准夫人》(1942,导演卜万苍)、《同雨同舟》(1942,导演方沛霖)、《万世流芳》(1943,导演卜万苍、朱石麟、张善琨、马徐维邦)。

1947年冬,周贻白应香港永华影业公司之邀,赴香港担任“永华”的“编导员”。同时受聘的编剧还有欧阳予倩、顾仲彝、韩北屏,导演卜万苍、李萍倩、朱石麟、岳枫、吴祖光等。欧阳予倩回忆说:“我到那里写过两个故事,顾仲彝和周贻白也都写了。”可是,周贻白编写的剧本在公司内传看,用与不用,杳无消息。周贻白戏称自己的“剧本在游街”。几部电影剧本的内容已无从查考。有关周贻白编剧的电影,傅晓航、周华斌主编的《场上案头一大家·周贻白传略》中记为14部:《苏武牧羊》、《雁门关》、《相思寨》、《李师师》(后改名《乱世佳人》)、《卓文君》、《聂隐娘》、《红楼梦》、《李香君》、《家》、《野蔷薇》、《白兰花》、《风流世家》、《逃婚》、《标准夫人》。其中,没有记述周贻白在香港编写的电影剧本。

周贻白的电影剧作,一是取材于历史题材故事,二是反映现实题材的创作,三是改编自文学名著。他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正值历史题材的古装片在“孤岛”盛行之际。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役爆发。大批影剧界人士撤离上海,一小部分留在了上海。“八·一三”战火停息后,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在日军的包围下成为“孤岛”。上海电影业在战火中遭受重创,包括战前的三大公司:明星公司总厂被日军占领;联华公司停业,人员流散;天一公司将摄影场出租,负责人邵醉翁移居香港……大批中小影业公司倒闭。而保存了生产能力的几家影片公司也陷入停业观望状态,“孤岛”影坛一片萧条。1938年上半年,新华影业公司的张善琨率先在“孤岛”恢复了制片生产。在相继推出古装片《乞丐千金》和喜剧片《飞来福》后,“新华”又将战前摄制的四大美人之一的历史古装片《貂蝉》续拍完成。1938年4月28日,《貂蝉》在上海首映,意外地创下连映70天的营业纪录,带动了“孤岛”电影制片业的全面复苏。同年,“新华”连续抢拍出18部影片。由于“新华”与上海金城大戏院签订有首映的合同,张善琨为了使新华公司源源上市的影片能够摆脱合约限制,在其他影院头轮首映,先后挂出“华新”、“华成”公司的招牌,1940年又设立了中国联合影业公司。

上海“孤岛”内,恢复拍片的大小电影公司处于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电影投机商为牟取暴利,粗制滥造成风,一时间,上海电影市场充斥着恐怖、神怪、色情和宣扬封建迷信的影片,如《凤求凰》、《恐怖之夜》、《桃色新闻》、《人间地狱》、《四潘金莲》等。面对银幕上妖神鬼怪横行的局面,“孤岛”的51位文艺新闻工作者联名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告上海电影界书》,痛斥这些神怪色情的影片实质上是在帮助敌人麻醉自己的同胞。公开信要求电影界同仁摄制鼓励人群向上、坚持操守的影片;指出一切形式的电影,不论古装时装,悲剧喜剧,只要有利于抗战。公开信最后警告说:若有出卖民族利益的败类,决没有半点宽恕!作为神怪色情片的始作俑者,张善琨审时度势,很快调整了制片方向,将新华公司拍摄的重点转向了抵御外侮的历史题材故事。1938年七八月间,张善琨到香港找到欧阳予倩,请他为公司写一个剧本。欧阳予倩建议拍摄《木兰从军》。

不久,欧阳予倩将《木兰从军》的剧本从香港寄到上海。张善琨“把剧本交给导演卜万苍和‘新华’顾问、剧作家和戏曲史家周贻白研究”。《木兰从军》通过描写花木兰智勇双全、杀敌卫国的历史故事,借古喻今,强烈地抒发出抗敌意识。1939年2月,《木兰从军》在上海刚落成的沪光大戏院上映,引起很大轰动,连续放映85天,场场爆满。由此,开创了“孤岛”前期拍摄历史古装爱国故事片的先声。

上海“孤岛”时期的古装片以历史人物、古典文学名著、民间稗史和传统戏剧故事为题材。在日本武装全面包围下的“孤岛”虽偏安一隅,却不能公开抗日。留在“孤岛”的影剧工作者面对严峻的社会现实,通过电影创作寄寓忧国伤时的情怀,在浓重的商业电影市场环境中,呈现出不尽相同的创作面貌。

1935年,周贻白来到上海,与阿英同组新艺剧团,又以个人之力从事中国戏剧通史、剧场史的研究。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中国戏剧史略》、《中国剧场史》。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上海抗日救亡协会,参与过阿英主编的《文献》杂志的相关工作,发表了岳飞抗金兵的京剧剧本《朱仙镇》,出版了话剧剧本《北地王》。1939年,周贻白为中国旅行剧团编写了话剧《李香君》等。

1939年至1941年,周贻白编剧了五部历史古装片。在驾驭历史题材方面,他的题材取向没有流逐于一般传统题材中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其剧作的主题形态强调弘扬民族正气,将历史的回望与对社会现实的观照紧密结合,借古喻今,通过重新塑造人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形象,鲜明地表达爱国意识,以古代的民族英雄反抗异族的侵略来激励人们。他的剧作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语言通俗生动,突出地刻画了人物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坚韧不屈的高尚气节。这种借历史映照现实的内涵寓意,观众一望而知。如描写巾帼英雄的《秦良玉》,歌颂“身羁匈奴心朝汉”的《苏武牧羊》,表现抵御异族侵略的《梁红玉》,借“离合之情,抒沦亡之感”的《李香君》,塑造西南苗族女豪杰的《相思寨》。其中《苏武牧羊》、《梁红玉》、《李香君》,与同时期出品的《貂蝉》(卜万苍编导)、《武则天》(柯灵编剧,方沛霖导演)、《木兰从军》(欧阳予倩编剧,卜万苍导演)、《明末遗恨》(编剧魏如晦,导演张善琨)、《费贞娥刺虎》(李萍倩编导)、《王宝钏》(吴村编导)、《岳飞尽忠报国》(编导吴永刚)、《洪宣娇》(魏如晦编剧,费穆导演)等,以及古装片的压卷之作《孔夫子》(费穆编导),都是“孤岛”时期历史古装片的上乘之作。

周贻白的第一部影片《秦良玉》,导演卜万苍,主演陈云裳、梅熹、韩兰根、姜明,华成影片公司1939年出品。秦良玉是明末战功卓著的女将、军事家。作为出身儒门的一位闺秀,秦良玉志安社稷,爱国忠君,为明朝出生入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秦良玉》以明万历年间西南地区土司杨应龙叛乱为背景,通过描写秦良玉与少数民族青年首领马千乘的恋爱,展现了汉苗两族相互团结,共同讨伐叛逆的主题。

1940年,三部历史古装故事片是周贻白的电影代表作。

《苏武牧羊》,导演卜万苍,主演陈云裳、梅熹、姜明、汤杰、王竹友,华新影片公司1940年出品。汉武帝天汉元年,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单于设宴款待苏武时,劝诱他归降匈奴,被苏武凛然拒绝。于是,单于将苏武囚禁在土窑内,断绝饮食。歌女张娇钦佩苏武的气节,暗中往窑中送放食物。单于见苏武未死,便把他放逐到北海牧羊。单于派兵进犯中原,汉将李陵兵败后被迫归降单于。单于命李陵到北海劝降苏武,苏武秉节相见,晓以大义,李陵羞愧离去。单于又以女色羁绊苏武。张娇因反抗单于之弟右谷蠡王的侮辱被放逐北海。她请配苏武。苏武感念张娇的救命之恩,相约不得劝降,与她结合。19年后,汉昭帝继位,遣使到匈奴索还苏武。右谷蠡王因怀恨张娇,诡称苏武已死。幸有人告知苏武放逐北海,右谷蠡王不得不放苏武返汉,但不许张娇同行。张娇知道自己不能脱身,在长亭泣别之际,用铁簪刺喉身亡。苏武挥泪南归。在这个妇孺皆知的历史故事中,剧作者虚构塑造了歌女张娇的形象,增强了故事情节的生动性。他还为影片写了三首插曲:《白日呵昭昭》、《苏武牧羊》、《老天不管人憔悴》。1940年3月,电影《苏武牧羊》公映时,正值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出任伪“行政院长”和“国府主席”。“苏武留胡节不辱”的历史故事与大汉奸汪精卫的粉墨登场,忠与奸、正与邪形成了强烈对照。

《梁红玉》,导演岳枫,主演李绮年、梅熹、余琳,艺华影业公司1940年出品。东京歌姬梁红玉随宋王朝南渡至京口,因家贫无以为生,便卖笑奉养母亲。一日,梁红玉游甘露寺时遭无赖调戏,被韩世忠所救,两人相爱成婚。韩世忠擒方腊有功,宋钦宗赐书“忠勇”,封梁红玉“安国夫人”。金兀术领兵南下,直逼临安,韩世忠镇守镇江,出兵迎敌。梁红玉亲自擂鼓助阵,士气大振,将金兵围困在黄天荡。中秋之夜,韩世忠因醉酒,手下叛将出卖军情,金兀术趁机逃脱。梁红玉认为韩世忠罪不可赦,只身到临安向皇帝乞加罪责,满朝为之动容。宋钦宗不忍加罪,召韩世忠入宫。韩世忠带其子彦直入见。皇帝命其子写大字,彦直书写“中华万岁”四字。钦宗大喜,对韩世忠夫妇慰勉有加,命韩世忠率军北伐,立功赎罪。影片公映时,面对银幕中“中华万岁”四个大字,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称快。《梁红玉》公映十天后被租界当局禁映。

1940年6月,周剑云与南洋影院商人合资开设了金星影片公司。“金星”与爱国的剧作者联系密切,制作态度严肃认真,拍摄有《花溅泪》(于伶编剧,张石川、郑小秋导演)、《乱世风光》(柯灵编剧,吴仞之导演)等。周贻白编剧的《李香君》是“金星”第一部出品的影片。

《李香君》,导演吴村,主演顾兰君、白云、龚家农、尤光照。明末,阉党余孽阮大铖出狱后,一心结交复社领袖侯朝宗。侯朝宗极为赏识秦淮名妓李香君,阮大铖出资,借南朝名士杨文聪之手使侯朝宗与李香君结合。李香君鄙弃阮大铖的品行,拒绝他馈赠的珍物。清兵入关,马士英在南京拥福王即位。参与朝政的阮大铖借东林党叛逆之名,加害侯朝宗等。李香君劝走侯朝宗避难他乡,闭门谢客。总兵田仰欲强纳李香君为妾,李香君誓死不从,以首触窗,流血昏倒,血滴溅在侯朝宗赠送的诗扇上。杨文聪救起李香君,在溅血的诗扇上提笔画上一枝桃花。福王即位后倾心声色,阮大铖推荐李香君演《燕子笺》,李香君拒绝,被囚。清兵渡江,南京城破,李香君逃至栖霞山一尼庵中。侯朝宗得讯后寻至此地。李香君见侯朝宗屈节求荣,已投降清朝,大失所望。她出示桃花扇以表心迹,愤然决绝。最后,李香君宿疾复发,饮恨而终。

周贻白还在《金星特刊》上发表了《为什么要写历史故事》一文。

上海“孤岛”时期共拍摄了近80余部古装片。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拍摄的重心,经历了从古装爱国题材影片,到表现才子佳人爱情题材的古装片,如《碧玉簪》、《文素臣》、《孟丽君》等,以及带有反封建意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杜十娘》、《秦香莲》、《花魁女》等。作为商业电影的一个重要类型,古装片银幕创作良莠不齐。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很多电影制片商为了争题材,抢时间,影片粗制滥造,甚至到了七天半个月摄制一部古装片的地步。古装片的日趋泛滥,爱国题材的古装片日渐稀少。至1940年底,《观世音》、《新盘丝洞》、《火烧红莲寺》等庸俗低级的古装片又再现银幕。

魏如晦(阿英)在影评《孔夫子的新认识》一文中谈到当时的影坛,说:“上海电影界的情况呢?现在虽还没有什么‘邪说’‘演义’,然而炙手可热的无批判的‘民间故事’的‘横行’,卖钱之上古装僵尸的‘复活’,粗制滥造投机取巧风气的发扬,不但使许多制片家,从业员,沉浮动摇,也使许多爱护的人有‘乘桴浮于海’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