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自由民十分重视自己子弟的教育,不仅强调道德和智力的培养,也十分关心身体健康。古埃及人对安全分娩、婴儿保护、疾病治疗已有系统的认识。孩子从出生起,便受到各种保健护理。婴儿开始学步时,父母便让小孩光着身体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户外尽情地活动、嬉戏。幼儿时期,给孩子玩各种玩具。少年阶段,让孩子玩蒙面猜人、捉迷藏、骑人马、滚铁环、抽陀螺等体育活动。青年时期,让孩子到户外做游戏和参加各种球类活动以及跑跳、拳击、摔跤等强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比赛活动培养了古埃及青年团结合作、遵守纪律的品德。但由于古代埃及社会等级森严,各种职业都是世袭的,以法老为代表的奴隶主阶级不仅占有生产、生活资料,而且垄断了文化教育。因此,古埃及体育传播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体现出浓厚的组织内传播色彩。组织内传播的下工渠道,指的是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位以及隶属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这是一种与组织的正规角色、地位网络相联系的,严格按照组织正规的权利、职能结构、等级系统和交流渠道等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在古代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体育传播及古代印度的体育传播都反映了同样的问题。
2.古代希腊体育传播
希腊半岛孕育了欧洲最古老的文明。古希腊在体育方面的成就有广泛而久远的影响:它的主要运动项目至今仍在全世界流传;奥林匹克的竞技形式也得以保留和发展;它的体育词汇已演变为各民族的体育词汇;它的体育思想对当今的体育理论还在发挥着作用。
公元前8世纪以后,希腊形成许多奴隶制城邦国,其中最著名的是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国家于公元前6世纪已形成教育体系,体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以斯巴达为例,其实行全民皆兵的策略,一切活动皆以军事为出发点,不重视文化教育,目的是把奴隶主子弟训练成勇敢、坚韧、绝对服从的军人,以便有效地维护奴隶制统治。婴儿出生后由长老检查身体,强壮合格者方允许生存。7岁前由母亲进行教育,男孩满7岁便离开家庭,编入教育组织,过集体生活,由选出的“优秀”市民进行严格训练,直到成年。少年儿童生活艰苦,终年只穿1件外衣,光头赤脚、食物不足、常受鞭挞,以培养意志力。儿童被纵容偷窃食物,以训练敏捷与机智。18岁进入“埃弗比”团参加军事演习和夜间捕杀奴隶的“偷袭活动”。20岁正式成为军人。30岁取得市民权,可以结婚,但需继续住在军营服兵役,直到60岁。这样,斯巴达男子几乎一生都过着军营生活,每天进行规定的身体训练,从不间断。身体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军事需要,但已注意到年龄特点。训练项目有:跑、跳、拳击、击剑、角力、掷铁饼、掷标枪、游泳、骑马、狩猎、徒步旅行、球类比赛以及同军事相结合的舞蹈等。女子在20岁以前也编班参加身体训练,目的是保卫家园和养育健壮的后代。
由此看出,斯巴达的体育传播特色更强调群体传播。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包括有某种共同社会属性的间接社会集合体,如性别、年龄层、职业、阶层等等,他们以群体为单位实施共同的目标。与古埃及的组织传播不同的是,从成员互动来看,在群体中,其成员的互动虽然也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但这种规范并不是很严格,活动的余地较大。在组织中,成员的互动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的,这些规章制度一般都很严格,并且往往是形成文字的,而且在群体中,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如“我们20岁的青年开始服兵役”,“我们30岁获得公民权,可以结婚”。
3.古代罗马体育传播
在古代罗马前期,体育对讲求现实的罗马人来说,仅体态匀称、动作协调优美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锻炼是为了战斗,军中严格的训练使青年人具有帝国必需的道德品质、强健的身体和军人素质。
到了古代罗马中后期,军人逐渐职业化,普通人不再参加军事训练。奴隶主上层只需要擅长演说和辩论的人才,文法学校、修辞学校应运而兴。罗马公民过着腐朽的享乐生活,对体育的军事价值和道德目标已不感兴趣,只热衷于举办豪华的竞技活动,观看残忍激烈的角斗和模拟海战,或为了个人健康和消遣娱乐而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专门的角斗学校在教练的严密监督下,对身强力壮的年轻战俘或逃亡不遂的奴隶,进行刺杀和摔跤训练,以养成供奴隶主贵族和平民观赏取乐的斗士。
在这里,“体育”已成为“观赏取乐”的符号,其暗示性意义说明古代罗马体育已经失去体育的宗旨,变了味道。
4.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体育传播
奥林匹克运动会自公元前776年开始,每4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奥林匹亚村宙斯神宗教仪式中举行,会期一般为5天,此时,各城邦务必休战。最初竞技在草地上进行,观众站在山坡上观看,妇女不准进入会场,参加比赛的所有运动员都必须是纯希腊血统并获得市民权的人。奖励偏重于荣誉,而非金钱。优胜者被戴上橄榄枝编成的花冠,在其故乡要举行庆祝游行和宴会,以欢迎健儿荣归。大会期间,来自希腊各地的哲学家、历史学家、诗人、艺术家等,在会址发表演说,展览作品……“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俨然成为和平、聚会、外交、展销、表演、演说等区别于体育活动的代名词,约定俗成的这些活动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中介达到了传播的目的。
三、近代体育传播
(一)体育的国际化演变与近代体育传播雏形
1.以欧洲移民为主要媒介的传播
从19世纪初开始,近代西方体育逐渐开始了国际传播,但传播的路线、方式、特点各有不同。以欧洲移民为主要媒介传播体育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由于与欧洲文化同源,故传播的阻力相对较小,传播速度较快。17世纪欧洲移民开始大批进入美洲,主要开展欧洲传统的户外运动项目。19世纪时,欧洲大陆上的各种体操体系相继传入,1850年成立了美国体操联盟,1851年举办第一次国民体操节,1861年设立第一所体育师范学校。南北战争(1861-1865年)后,体育的重要性被更多的人所认识,体育师资培训逐步正规化,学校体育受到各级政府重视,体育场馆建设、体育专业教育、竞技运动、体育组织、体育科研均有了长足进步。19世纪80年代产生第一个体育教学大纲,各州相继制定和颁布了许多体育法令。与此同时,网球、高尔夫球、拳击、游泳、橄榄球、篮球、排球等项目的竞赛也越来越活跃,户外运动逐步取代了体操在学校中的首要地位,各项运动协会相继建立,体育学科和科研都有很大进展。
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在19世纪初获得独立,19世纪中期,近代体育也随着新的移民的到来而在这些国家中开展。
在近代体育国际传播中,基督教青年会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基督教青年会是新教的青年组织,其总部于1844年在伦敦成立,很快在美国发展起来。青年会的宗旨是“改善青年灵魂、精神、社会和身体状况”,十分重视文化和体育活动,每个青年会均设体育部。1869年,青年会在旧金山、华盛顿、纽约等大城市建造了当时最完善的体育馆。1885年,波士顿青年会在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学校设立体育部,培养了大批青年会体育干事到海外工作,20世纪前期该校还为一些国家青年会培养了不少体育干事。该校教师奈史密斯(J.Naismith)于1891年发明了篮球运动,霍利奥克城青年会也于1866年在波士顿建立,提出了“使女性得到身体、精神、道德和灵魂方面的提高”的口号。在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青年会都是竞技运动的传播者、组织者和近代早期体育师资和管理人员的培养者。
2.在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国家道路中的传播
日本、俄国这类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较晚,他们把欧美先进国家作为榜样,在教育改革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引进了近代体育,因而近代体育传播的阻力也较小。日本1872年颁布《教育基本法》,使体操和兵操成为学校的必修课,德式徒手操和器械体操受到重视。1900年瑞典体操经美国传入,成为学校体操课的主要内容。户外活动和竞技运动也与此同时引入日本,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仅是学校课外活动内容。20世纪初,日本竞技运动开始走向世界,1912年参加奥运会,1913年又成为远东运动会发起国之一。1879年学生体检检查传入日本并成为学校制度之一,1896年仿欧美设学校卫生指导员,1900年设卫生科,学校卫生保健制度形成。日本也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1882年以后,在整理古代柔术基础上创造了现代柔道,剑术也随警视厅的重视而复活发展,1895年成立推动传统武艺发展的核心机构“大日本武德会”。
3.伴随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传播
在菲律宾、印度(包括朝鲜)等亚洲国家中,近代体育的传入与这些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过程大体同步。19世纪末,西方体育传入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不仅受到各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而且与这些国家反帝反封建斗争交织在一起,表现出异常复杂曲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