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播音主持高考攻略
3290400000019

第19章 攻略二播音主持考场探秘(16)

关于论据。论据是即兴评述的基础,是论点赖以成立的根据,是即兴评述的躯干和血肉,担负着“用什么证明”的任务。即兴评述光提出看法和主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看法和主张被充分的论据证明了的时候,才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物,才能具有说服力。论据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事实论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包括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历史事实、自己的亲身经历、统计数字等。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做论据,是最有说服力的。理论论据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讲道理”,包括革命导师的经典论述,名人格言,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群众和报刊的言论等。论据所体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是经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已为人们公认的。

对论据的基本要求是:一是恰当。要求论据和论点有本质的内在的联系,要求论据有很强的针对性,运用论据时要有取舍,语言要概括,突出论据中论点所需要的部分。二是典型。要求论据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充分表现你所评述话题的主旨,具有说服力。三是真实。要求论据是确证实据,是必然的现象和道理。泛泛的似有似无的东西,浮夸失实的数字,个别现象,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形象,断章取义的言论都很难有说服力,不能作为论据使用。四是充分。要求论据在数量上足够,切实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论点如同金字塔的塔尖,论据就是金字塔的塔身,没有塔身或塔身不稳,塔尖就无从谈起或者会崩塌。充分并不意味着论据堆砌得越多越好,论据的数量并无多少限制,只要能充分证明论点就足够了。

关于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推理过程和方法,它担负着“怎样证明”的任务。论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分析的过程,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证实由论据得出论点的必然性,并使人信服。在即兴评述中,论证就像一条红线,把需要的论据围绕着论点组织贯穿起来,使得论点突出有力,真实可信。论证可分为两类:一是立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立”,即运用充分有力的论据证实自己论点的正确性;二是驳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破”,即运用充分有力的论据来驳斥错误的或反动的言论。考生展开论证的时候,或以立为主,或以破为主,有破有立,破立结合。

具体说来,论证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例证法。用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叫例证法。运用例证法时要注意:①所举事例必须真实具体,有代表性,有普遍意义;②论据要能说明论点,要和论点保持一致;③对所举事例要进行概括,运用归纳、引申、评论、推论等方法进行分析,发掘话语素材中最能体现观点的思想内容和意义,运用一些启示性的语言,把事实论据“扭”到即兴评述的论点上来,不能以叙代议,以事代理;④举例时语言要简洁,有所侧重,把叙述的着眼点放在最便于体现论点的方面。

(2)引证法。引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其他经典著作中的论述,或是科学上的公理、尽人皆知的常理,或是古今中外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名人名言等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这种论证方法叫引证法。

(3)喻证法。通过打比方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叫喻证法,即用人们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或事例来论证深奥抽象的道理,使道理形象化、具体化。喻证法既能增添即兴评述的文采,又能使所评述的道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运用喻证法时要注意:①用来作比的事必须可信,最好选择人所共知的;②要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和要论证的道理之间的相似点找准确;③要生动简明,不能让拿来作比的事物掩盖了要论证的道理,或冲淡了议论;④要将比喻的含义和即兴评述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能在议论时抛开比喻。

(4)因果法。从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上进行分析推理的论证方法叫因果论证法。因果论证法有三种形式:一是由原因推论结果,二是由结果推论原因,三是由一种结果去推论另一结果。运用因果论证法时要注意:①推论时要抓住本质,抓住因与果之间的必然性,不能以偶然代替必然;②推论要严密,符合逻辑,不能生拉硬拽,张冠李戴;③事物的因果关系不一定是一对一的,要认识其复杂性,不犯片面性的错误。

(5)对比法。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对立事物或相反的观点对举出来,进行分析比较,达到阐明正确观点或主张的目的。运用对比法时要注意:①要鲜明具体;②要有相同的对比点;③要有对等的对比量。

对于即兴评述项目的具体操作,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审好题目。审题是很重要的。抽到话题后,首先要审题,然后再进一步分析话题的要求,要弄清话题是要求议论有关国家、社会的大事,还是有关道德、生活的具体问题。在分析、理解了话题的要求之后,才能确定说话目的和中心。

比如我们拿到“80后现象”的评述题后,首先就要对论题进行解析。这几年,人们不断地谈论着少年作家韩寒、郭敬明、“超女”李宇春等人,他们均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新生代的偶像。进入21世纪后,“80后”写作的“群体性”愈来愈凸显,以“80后”为主体的青春文学占到整个文学图书市场的10%,他们往往以另类、叛逆的形象出现,其中有些人依靠大众传媒的炒作获得了很大成功。有学者称这种现象为“80后”现象。那么,我们可以设计这么几个论点:(1)正确看待“80后”这一现象。(2)不要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3)“80后”作家的作品个性十足,抒发了他们自己的心声。(4)“80后”的成功是否冲击了中国教育?(5)“80后”的成功给社会带来了影响,给自己创造了财富。(6)时代在“80后”青年身上打下的独特的烙印是什么?

再比如“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这个话题,我们要谈的绝不仅仅是环境保护的话题,而是要落实到“人人有责”的层面,具体落实到“你我他”的层面,做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又比如“"节约的意义”,面对这个题目如果一味谈我们应该如何去节约就本末倒置了,重点应该放在“意义”二字上面。

二是精选素材。在确定了说话的中心之后,还要精选素材。即兴评述的选材,跟写文章一样,要选择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选材要注意选择真实的材料,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调动起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使自己的表达自然流畅;选材还要注意选择典型的材料,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能有说服力,才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增强感染力。即兴评述是要应考者谈谈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而不是让应考者作一篇理论文章或学术演讲,因此,没有必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太抽象、太“理论化”。有的考生不明此道,一开始就拉一个很大的架势,一上来就说了一堆冠冕堂皇而又空洞的话,反而显得华而不实。无论什么题目,评述就是谈自己的看法。联系自己的实际,联系自己身边人的实际,联系自己所熟悉的社会环境的实际,谈自己最为熟悉的、最有感受的人和事,容易有感而发,入情入理。

在素材的准备方面,可以多回忆一些生动的例子,正面的、反面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人的、自己的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实例。如:“美的家乡”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分解为:(1)景美,(2)人美,(3)食美,再列举景、人、食的素材和事例加以阐述。

需要提醒广大考生的是,即兴评述准备时切不可试图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想好,因为无论是主观上和客观上都做不到这一点。有些考生在评述时往往说了一半,甚至只说几句话就说不下去了,其中有的就是因为没有把素材和事例准备好,话说了一半就不知道往下再说什么了,这是广大考生特别要吸取的教训。特别是当思维和语言不太顺畅时,或一时想不起准备的提纲时,都可以信手拈来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方面可增加论证的力度,一方面可边说边理清思路。当然,也不能把即兴评述搞成例子的堆砌,关键是要选得有典型性,用得恰到好处。

三是布局谋篇。即兴评述应该讲究话题布局谋篇,力求做到话题结构完整,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结构与话题有关,不同的话题有不同的结构。大体说来,议论性的讲话多少有点像即席演讲。它应该有一个小小的开场白,讲清自己所讲的话题,然后进入主体;主体部分应该摆出自己的观点;结论部分应该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并把自己的观点强调一下以使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谋篇其实就是布局。通常说来,两三分钟的评述,考生想到两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可,就好像一个有三个抽屉的柜子,审题,就是搞清楚这个柜子是做书柜还是衣柜,而布局阶段,就是设计三个抽屉分别放点什么,到了最后即兴评述的实施阶段,就可以按照计划往里面装自己想装的东西了。例如一位考生谈自然现象,她选择了雨,从雨谈到水,在解题部分从自然的奥秘谈起,谈到变化无穷的自然。接着话锋一转,就谈到自然界中最平常,然而又变化很大、对生命影响极大的水,这就引入了正题。主体部分详述水的各种姿态:上天入地,雨雪云露,水与人类生命的密切关联,甚至人生的哲理。结论部分谈到自己受到水的启示,想到要在自己的性格中学习水的能方能圆的灵活性,还要学习水的宽容性和包容性。这是布局谋篇较为成功的例子。

四是说好开场。有了说话的素材之后,还要善于组织好这些素材,安排好说话的结构。即兴评述的结构一般分为开场白、主体和结束语三部分。开场白是即兴评述的开头。好的开场白可以打开场面、活跃气氛、引起听众的兴趣。开场白的形式是很多的。有的开门见山地亮出观点,直截了当地揭示主题,突出中心;有的讲述一段趣闻,提出一个新奇的问题,引人入胜;有的提出不同的观点,发人思索;有的背诵谚语诗词等,活跃气氛。使用开场白要做到简洁流畅、亲切有趣、富有吸引力。比如,有位考生在评述“变与不变”这个话题时是这样开场的:“国际巨星史泰龙以其高超的演技和沉着冷静的风格深受影迷的喜爱。印象中的史泰龙永远是酷酷的:冷静的脸庞上透着一股深沉,有神的双目中射出一种坚毅,嘴角边还常常泛出一丝令人不易察觉的冷笑。可以说,不变的风格是他成功的关键。”

五是巧妙结尾。在即兴评述中,好的结束语可以给听众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和回味的余地。结束语可以是对内容的总结和概括,也可以抒发感情或发出号召。结束语要力求简洁、朴实、自然,稍微总结一下自己的观点,便于听者理清自己的逻辑脉络。结尾好像一出压轴戏,也就是最见功夫的点睛之笔。话题结束时,最好把抽到的评述题目或者自己根据材料提炼的主题结合到结束语当中去。有位考生在评述“变与不变”这个话题时是这样结束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应该变: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不能变,诚信不能变,爱国之心不能变。这些不但不能变,还应该永远地继承和发扬下去。变与不变,就像鱼和水,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缺一不可。”

总之,作为以语言为载体的即兴评述,如何组织语言肯定是主考老师评判考生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虽然每位考生的语言具有不同的特点,有的温柔婉转,有的典雅大方,有的昂扬激烈,有的幽默诙谐,但要适应即兴评述应试特点的话,每个人都应该首先做到精练简洁,言简意赅,让整个评述既短小精悍,又回味悠长。

附1:论题解析

1.美与丑

论题解析

美:美丽、漂亮、美好,可用于生活、前途、愿望等。丑:难看、不漂亮、令人生厌的或瞧不起的。美与丑是相对的。美分为内在美和外在美。心灵丑陋的人,即使外表出色,也不是真正的美。

论点

(1)爱美是人的天性。

(2)心灵美比外表美更可贵。

(3)美与丑都是人的一种感觉,不要以貌取人。

(4)内心的丑陋比外表的丑陋更难以发觉。

(5)自私的人最丑陋,勇于奉献的人最美丽。

(6)人们对于美与丑的评判是有差异的。

(7)社会需要提倡健康的美,反对病态的美。

(8)智慧让人美丽,无知让人丑陋。

(9)美要善于发现,丑要勇于揭露。

2.难与易

论题解析

难和易是相对而言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何认识它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呢?清乾嘉之际的散文家彭端淑在他的《为学一首示子侄》中有精辟的论述:“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看来事情的难与不难,其关键在人“为”(做)与“不为”,决定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论点

(1)难和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做事情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3)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4)轻视容易的事往往会出错。

(5)做难事要放松,做易事要谨慎。

(6)凡事为之则易,不为则难。

(7)事不在乎难易,在乎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