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影视导演基础
3291500000043

第43章 时间设计(5)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影片突破了传统影片中那种叙事时序,将过去、现在,想象、现实随意转换和交叉,达到了时间观念的自由组合。“重建了一个纯属内心世界的时间和空间。”

罗伯—格里耶在为《去年在马里昂巴德》写的序言中说:

我把雷乃的作品看成是试图建立一种纯心灵的空间和时间——也许是梦幻或回忆中的时间和空间,也许是任何实际生活中的时间与空间——而不是过分坚持传统的因果关系,在叙述时也不是绝对坚持时间顺序。

大家都知道老式电影的线形情节,即把观众早已料到的事情连成一串,一个环节不缺……实际上,我们的心灵比这走得快——有时也会走得慢一些。心灵活动的方式更多样化,内容更丰富,而不是那么肯定:我们的心灵会跳过一些情节,会准确地记住一些‘不重要’的细节,还会重复倒回去。心灵的时间有它自己的特性和间隙,有它自己的癖好和暧昧的地方;我们感兴趣这种心灵的时间,因为它是我们的感情的速度,我们的生活的速度。

劳逊在引证罗伯—格里耶的观点后评论说:“他摒弃‘绝对的时间顺序’和‘线形情节’是对的;他厌恶老一套的电影是可以理解和称赞的。我们对事件的回忆同现实并不吻合,我们的时间观念同时间的实际进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很复杂的。但是脱离因果关系和实际时间的心灵时间只是主观上的东西,在客观上并不存在,也就是说离开电影它是不可能存在的。”

我认为只要电影需要它就足够了。离开电影那是现实生活,观众坐在电影院中是要和导演一起共享一个梦幻世界。罗伯—格里耶和阿仑·雷乃对心灵时空的探索和突破,是对电影的一大贡献。就连劳逊自己也说,“时间在透过记忆的棱镜时可能变得不肯定。”这不正好说明心灵时间的不确定性是可以理解的嘛!否则电影又如何制造幻象呢?

被欧洲影评界称为“灵魂的电影”的瑞典著名导演英·伯格曼拍摄的影片《人》、《野草莓》等,对心灵时间的探索与创造,也有其独特的发现与贡献。例如,《人》的开头那段杂乱无序的镜头组接。诸如电影放映机里燃烧的碳精棒,强烈的光源,耀眼的火花,转动的片轮,画格上的动画孩子,被撕裂的影片,一只黑蜘蛛,一双手握着一只刚被杀死的小动物,被掏出的动物内脏,一只手掌被一根铁钉钉住在流血,一个妇人的头像,一个横躺在床上的孩子,孩子头像,一只手,一双脚,孩子面向镜头用手抚摸,孩子在抚摸面目模糊的女人的脸,女人的脸逐渐清晰,又变得模糊不清,等等。这些看似混乱无序的画面组接,则是在表现人的主观内在心理的潜意识的流动,展现创作者所要揭示的那种“语言破碎了,画面撕裂了,现实解体了”的理念、思绪和情愫。这种似乎无序的镜头剪辑,也正反映了心灵时间的历程,当然,这类心灵时空的历程是很难让人读懂的。

三、电影时间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如果我们从陈述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叙述时间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

从整体来看,一部故事片的时间演进,总是由起点推向终点。当然,这个起点与终点也是相对而言的。这一个故事的起点,也是上一个故事的终点;而这一个故事的终点,又将是下一个故事的起点。但就这一故事自身而言,总是有始有终,而且是由始至终连续发展的。但是在这连续发展的过程中,时间经常被切断、分割、插叙或倒叙一些段落,时间时而循序前进,时而被闪回或闪前所打断,呈现出非连续性。也就是由有序走向无序,而后又由无序回到有序,仍然保持整体的连续性。

假如一部故事片不注意整体的连续性,而始终呈现非连续性的无序状态,就会导致头绪繁杂和逻辑上的混乱,让人看不懂,甚至莫明其妙,难以取得观众的理解、认同和接受,招致观众的拒绝。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伊芙特·皮洛在他所著的《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一书中说:“影片的唯一连续性是不连续性元素组合系列,是对实际过程的任意背离,是对起点和终点的任意确定。时间——量子的自由并置最终创造出电影的人造世界,形成由电影自创出来的时空连续体。”电影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是互为依存的。非连续性表现为电影内在的连续性,而电影的连续性则必须由非连续性来展现,这是电影对时间的独特创造,也是对时空艺术的特殊贡献。

四、观众的观赏心理时间

观众观赏影视作品时的心理时间,也是放映时间与银屏上叙事时间的综合,在观众心理上呈现一种特殊的时间感。比如影片的镜头组接流畅,速度快,节奏高,观众的观赏心理就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如果速度慢,节奏平,叙事拖沓,观众就会觉得时间冗长、沉闷,无法忍耐。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你坐上火车出外旅行时,总是一种节奏单调的车轮声,就容易让人感到时间漫长,精神疲倦,甚至催人进入睡眠状态。如果让你观赏一场激烈的球赛或拳击比赛,快节奏的频率,就会令你感到兴奋和刺激,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其实,时间都是在正常地运转着,只是由于心理的感受不同,才会觉得时间加快或者放慢罢了。

另外,影片能否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引起观众的参与意识,把观众带入剧情,还是只让观众被动地观赏影片,冷眼旁观,这类情况也会影响到观众观赏时的心理时间。例如,生活中两位棋手下棋,两个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棋盘上,全神贯注地在下棋,每走一步都要斟酌半天。假如你在旁边观棋,就会觉得急不可耐,棋下得太慢,时间太长;要是你亲自参与下棋,你就会动足脑筋盘算如何走好每一步棋,如何防备对方的进攻,又如何将对方杀死,尽管用了很长时间,但在心理感受上却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又如,病人到医院诊病,坐在诊室外候诊时,就会觉得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时间太慢,等候时间太长;但是当你走进诊室,医生给你诊病时,又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仿佛医生没有花多少时间尽心给你诊病似的。其实医生对每个病人都是尽心尽力诊病的,只是病人心理上对时间的感受不同罢了。

对于观赏电影来说,观众对时间的感受是随着他在心理上参与剧情的强烈程度而定的。剧情吸引人,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参与性强,即使影片的放映时间很长,也会在观赏心理上觉得很短;如果剧情不吸引人,平淡无奇,观众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即使是一部放映时间比较短的影片,在观赏心理上也会显得时间过长。所以影片放映时间的长短,以及影片叙事时间的长短,有时与观众观赏心理的感受时间的长短是不一样的,也是不成正比的。

总之,电影时间是多元的,它是影视创作中最敏感和最有活力的因素,也是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动力。它是创造出来的艺术领域中的时间,与现实中的物理时间是大不相同的。电影时间已被异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元素。透过它,电影和电视剧方能演绎出许多催人泪下、动人心魄的故事。假如没有影视作品中时间的变异,假如没有许多电影艺术家对电影时间作出的不懈努力,勤奋探索、发现和创造,为电影时间开拓许多新的领域,也就不会有电影的今天和今天的电影。

思考题

1.怎样理解银幕时间?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压缩时间与延伸时间对叙事能起到哪些作用?

3.如何理解模糊时间?试从影视作品中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