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当新闻事业涉及国家利益和垄断财团利益时,新闻舆论则会保持高度的一致。
作为美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华盛顿邮报》一直以客观、公正自居,但在其《记者手册》里却有明确规定:作为一家在首都出版的报纸,在报道国家安全时有双重职责,要格外谨慎地处理敏感信息,编辑们要严格审查那些有害于国家安全的信息。美国的报纸公开宣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但是,分析其含义,美国的大众传媒服从的实际上是美国大资产阶级的国家利益,受垄断财阀操纵的政府官员如果不按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办事,媒介就会对其发难。如1995年秋,美国的大众媒体和国会起初都坚决反对当时的第一夫人——克林顿夫人参加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后来,当克林顿夫人在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上大肆诽谤中国妇女、攻击中国政府时,美国的传媒就开始大唱她的赞歌,《华盛顿邮报》还把她在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上谩骂中国的讲话全文刊发在国际版的显著位置上。2003年4月,美国不顾联合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悍然袭击伊拉克。在战争中,美国为了鼓舞士气,争取民心,笼络盟友,大力发挥了新闻传媒操控、引导舆论的功能,运用一切手段策划、设计对己有利的新闻和画面,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舆论战、信息战,使未经核实的虚假事件变成认定的事实,挑起人们潜在的仇恨欲望等不良情绪。还利用几乎覆盖全球的新闻传播网络,配合政治外交攻势,大肆宣传出兵参战的必要性。美国数以千计的电视台、电台与美国政府保持了惊人的一致,特别是几家大型传媒机构,一边挖空心思传播各种有利于美国海湾政策的消息,一边不时公布所谓“民意测验”的结果,使公众感到出兵作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有效的新闻宣传,赢得了美国参众两院和社会各界对出兵参战的充分支持。同时,美国国防部规定:所有从战地发出的文字、图片必须先经过军方安全审核;战地记者不能单独行动,必须联合采访,并有军方陪同;报道中不能提及士气状况、部队集结地点、番号、武器型号和数量以及作战或后勤方面的情况,禁止报道伪装、作战攻击目标及有关资料;禁止在伤亡士兵的亲属接到伤亡通知之前使用他们的照片;图片及电视画面不得出现伤员的痛苦表情等。而且,为了达成垄断媒体报道的目的,美国一反所谓的“新闻自由”传统,要求其盟国停止为反美、反战的电视台、电台提供卫星服务。在整个战争中,西方舆论的信息源始终被控制在三个渠道上:一是美国官方透露;二是军方设在战区的新闻发言单位;三是伊拉克国内、国外的反萨达姆联盟提供的消息。一些在报道中不能和政府“保持一致”的记者被开除。如受雇于NBC的彼得·阿内特曾因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战地报道而获得普利策奖,但仅仅由于他在接受伊拉克电视台采访时说了句“美国的第一个作战计划已经失败”,就被重压下的NBC炒了鱿鱼。NBC电视台的新闻发言人为此辩解说:“阿内特接受伊拉克国家电视台的采访是错误的,特别是战争时期。他将个人的意见公之于众,这也是错误的。因此阿内特不再为NBC从事报道了。”
3.当代资产阶级新闻自由还要受法律和其他各种手段的控制。
首先,西方国家的法律界定了新闻自由的范围和程度,新闻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调节。资产阶级新闻学非常强调对滥用新闻自由要依法追究的问题,各界一致的看法是新闻自由并非是绝对的,而是应该有限制的,控制滥用媒介是法律的正当任务。当实施新闻自由不危及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时,这种自由的民主权利就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实现,反之就会受到制裁。
其次,对通讯社的控制。通讯社是新闻信息的供应商,是大众传媒新闻消息的重要来源,而通讯社被垄断资本所控制,使通讯社发布出去的新闻和消息带有了垄断资本和大财阀的意志。在美国,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及其他大量的特稿辛迪加,几乎垄断了所有美国报纸的新闻和专稿、图片等。同时,这些机构秉承其国家意志,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大量向发展中国家发布信息,以此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同时,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宣传时,无不打着所谓“新闻自由”、“传播自由”的旗号,实际上是为本阶级的经济利益、政治目的服务。它们的自由是以取消发展中国家自由选择和平等报道的权利为前提的。
此外,通过政府的各种公关手段进行控制,如政府及各种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以及记者俱乐部等。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与资产阶级政府的根本利益和大方向是一致的,政府及垄断集团通过这种公关手段传达自己的意志,宣传自己的政策,统一口径,形成并影响舆论。
另外,采取抬高、贬低、淹没、封杀等编辑手法进行控制,是西方新闻媒介处理敏感新闻的惯用手法;同时,在当今世界信息传播秩序不平衡的情况下,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自由流通是建立在不发达国家新闻流通不自由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西方国家所谓的新闻自由是有限的自由。在一切都以金钱和财力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只是有钱阶层或者垄断资本和财阀的自由,正如列宁所说:“资本家把富人收买报刊的自由,用金钱制造所谓舆论的自由叫做出版自由。”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大众传媒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现代科学形态。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创立的,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动荡、科学进步和哲学发展的产物。
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使以往隐藏在政治变革背后的经济因素的作用突显出来,阶级关系趋于简单化,社会震荡频频发生,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客观条件。同时,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工人运动的成熟与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另外,以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标志的三大科学的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而17世纪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理论为代表的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19世纪初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19世纪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梯叶里、米涅、基佐等的历史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提供了思想前提。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哲学中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际,正是资本主义日益繁荣和发展,无产阶级日益贫困之时。无产阶级要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就需要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19世纪,伴随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成长为自为阶级,工人运动产生了。但是,当时的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引,而打着各种旗号的社会主义者不断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于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办了积极传播革命思想的《新莱茵报》,揭开了无产阶级大众传媒的崭新一页。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从准备、提出到初步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努力与不断实践,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最终形成,成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