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动画文化学
3297100000017

第17章 开放的系统:动画文化本体探索(5)

星型结构三:基于生态学的动画拓扑

动画文化的生态拓扑之所以延伸到社会经济文化领域,是因为动画本身表现出的特殊属性。动画的经济属性使其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也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动画的意识形态属性使其成为一种无形的凝聚力,通过动画传递文化价值观、渗透文化思想也成为许多国家对外文化输出的目的;动画的艺术属性赋予了它美丽的形态,也给予它梦想的载体。当多元属性杂糅在一起的时候,彰显出来的是动画的生态拓扑结构。在拓扑结构中,动画发展的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以文化为核心,进行着共生。

◆政策因子

动画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落实到具体的操作环节上,主要表现为政策的扶持。韩国政府的动漫振兴计划,日本政府对动画以及动漫产业的高度重视,美国版权保护体系的高度完善,均成就了这些国家动画产业的高速发展。对于动画文化的拓展来说,政策因子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国家关于动画产业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也是随着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出台的。首先,政策的出台可以刺激动画产业的区域竞争和资源整合,提升动画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其次,政策的出台可以吸引海外投资机构和动画制作机构,以合资合拍动画片的方式来绕开政策壁垒,这有利于提高国内动画制作企业的整体制作水平和商业运作能力;第三,政策的出台势必推动动画需求的升温,由此带来更大规模的动画人才的需求,进而促进动画教育的发展。第四,政策的出台可以全面把持动画片的题材选择,有效防止不良文化、部分西方文化的渗透,并极大拓展国产动画的生存空间,进而拓宽中华文化的渗透领域。

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对于扶持中国动画发展的保护政策,在产业成长的起步阶段是必要、合理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树立国产动画形象的品牌地位,从而为产业链的拓展树立动画形象的范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动画产品和动画服务的文化消费。例如,2000年,广电总局要求,电视台引进动画片必须得到审批,必须有比例限制;2004年,广电总局下发文件要求,1/3以上的省级和副省级电视台要开办少儿频道,国产动画片每季度播出数量不少于动画片总量的60%;与此同时,广电总局还建立了15个影视动画基地。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大量民间资本投入到动画领域,促进了动画产业几年来的高速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真正的产业发展需要靠市场来推动。真正能够让人们喜闻乐见的动画作品,才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限播令”不一定撑得起动画播映的黄金档,而海外动画早已对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虎视眈眈,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文化警觉。

◆经济因子

经济因子是动画产业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在经济因子活力充沛的时候,能够容纳更多的文化因子,人们倾向于扩大精神消费,使动画文化的成长空间加大。因此,动画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不可分割,与动画作品的播出平台密切相关,也与人们对动画衍生产品的消费息息相关。

在动画的播出平台中,国内上星的动画频道有北京电视台卡酷频道、上海炫动卡通频道、湖南金鹰动画频道以及广东嘉佳卡通频道等,它们都是2004年到2006年之间陆续开播的。动画频道的开通为动画片提供了一系列的播出平台,并且由于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要求动画频道黄金时段播放国产动画节目,因此,动画产业急剧升温,从而凸现了动画制作业庞大的时间缺口,也给动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限制中外动画片比例、开通卡通频道、拓宽播放平台、允许外资进入固然是激励人心的政策,但是原创动画的生产和产业链的打造才是发展的根本。

产业的升温促成了动画基地热。继前几年动画基地雨后春笋般涌现,近年来动画产业园区热依旧不减。园区形态在动画产业的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领军者的角色,并逐渐肩负起实施我国动画产业的教育培训、研究开发、产业孵化及国际交流四大功能的重任。动画产业的升温导致了动画人才需求的加大,而作为动漫教育基地的高校,更是肩负起以动画教育为依托,培养创作和开发经营型人才的责任。以高校为代表的动画基地在中国动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因而,经济因子对于动画文化的建构和动画理论发展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也是关键的。

◆地缘因子

动画文化的传播受地域影响相对也是比较明显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传输方面也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动画作品渗透文化霸权主义和强势国家的文化影响力,通过动画作品播映,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植入,从而使得文化的传播跨越了地域政治界限,以一种软力量的方式实现了既定的文化传输效果。另一方面,几大动画生产制作国之间因为地缘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种地域的分野在某种程度上也造就了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在动画产业体系上的特色差异。

而就中国的实际状况来说,动画文化的渗透力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稍大,城市较乡村稍大。这是因为动画文化的传播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也就是说,动画文化向受众的渗透,是通过多种媒介方式实现的,而非单一的一种。传统意义上动画的传播主要是依靠电视动画片的播映来实现的,并且这在年龄偏小一些的动画受众身上更为明显。但是动画文化的渗透,除了通过电视动画片之外,还可以通过漫画图书、网络、电子游戏、新媒体等媒介手段得以实现,这些媒介的普及程度受到地缘因子的影响相对更明显一些。另外,动画文化的传播还可以通过动画形象授权的衍生品来实现。动画企业积极构建产业链条,通过商品授权的模式,开发与动画形象相关的光碟、食品、服装、文具等衍生产品,并常常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向产业链的下游进行扩张,而所选取的经营地点也通常根据地缘因子来决定。

另外,地缘经济的基础是强大的经济吸引力,在此基础上的区域合作,可以兼容并包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缘政治因素。这给文化产业带来的启示是明显的,即破除政策壁垒,实现区域联动,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动画产业的区域布局来说,充分考虑地缘优势和辐射力,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文化产业消费市场,消除生产流通中的障碍,可以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更合理地统筹协调创意人才,更开放地整合产业要素。大地缘战略下的动画产业区域合作,强调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文化经济体系,从而为中国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壮大提供更大的平台。

◆受众因子

受众因子的核心就是消费市场本身。对于动画产业的发展来说,充分考虑到受众因素的影响,无疑对于市场的运作、产品链的构建、价值链的完善,都具有基础性的意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需求决定供给,供给推动产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动画艺术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得到认可,特别是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文化的商品属性逐渐得到认可,动画文化产业化逐渐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动画产业的发展需要基于受众的消费市场的导向,只有把握住这个主脉络,动画消费市场的兴盛才能有章可循。

不同消费群体的差异性体现在动画片上则表现为对于动画的题材、造型等方面的不同趣味点,趣味或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决定着他们对于动画片的收看以及对动画衍生产品的消费。这种趣味或偏好有着强烈的个人色彩,但也有共性。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动画受众来说,他们的趣味随着年龄的差距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年龄层次的差异也造成了动画文化消费的差异,由于消费能力不同使得衍生产品的针对性也有所不同。而针对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偏好,动画片也呈现出一定的收视选择性,如果说女孩子们更喜欢诸如《花仙子》、《樱桃小丸子》这样的温馨动画,那么男孩子的兴趣点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圣斗士星矢》、《忍者神龟》等动画身上。建立于受众性别调查基础上的产业结构拓展,将会直接影响到动画衍生产品的规划与营销。

星型结构四:基于思维融合的动画拓扑

影视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含了文学、语言、表演、戏剧、舞台、音乐、舞美、灯光等。动画艺术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形式,既有影视艺术的一般属性,又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如动画艺术中的演员不是真人的表演,而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虚拟形象,虚拟形象的建构需要美术作为基础,用美术的思维去进行造型,从生活中进行动画形象的提炼,并最终进行抽象、概括;同时,动画的制作过程又需要动画思维去进行指导,用动画的思维把持动画形象、动画剧本创作等不同于电影艺术的创作。因此,动画文化的思维有其自身相对的特殊性,由于动画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这就要求围绕实践的研究环节更多一些。

在动画思维体系中,影视、美术、文学和技术等思维的介入都是必不可少的。思维的融合、文化的导向、精神的独立,构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艺术的奇妙。动画艺术以电影思维的语言语法,技术思维的影像还原,文学思维的故事创作,美术思维的艺术升华,游戏思维的消遣娱乐,共同建构了一个梦想的乌托邦。

以美术思维的介入和影响为例。美术史的发展,为动画艺术提供了最深厚的文化涵养。动画艺术创作的每一个里程碑,都有美术思潮发展变迁的印记。在现代美术史上,安格尔在《土耳其宫女》、《利维尔逊夫人》等作品中,为了轮廓线对比的需要,不惜悄然改变对象的形体,这种唯美的形式追求,实际上已把形式的重要性置于对象的真实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