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可能意味着一个新的网站的产生。而对于陈一舟来说,却是一把价值3.84亿美元的利剑的产生。这位在上个世纪就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三剑客”之一的千橡互动集团掌门人,目前旗下拥有猫扑、网游、DoNews、校内网等成熟业务,在国内SNS领域一家独大。
“创业狂人”
陈一舟的创业历程,是典型的淘金互联网的“海归”成功之路。斯坦福商学院有着一贯的创业传统,从HP到Sun, Cisco,再到Yahoo!,Excite和eBay,都是斯坦福的学生创办的。陈一舟深受影响,有着独立创业的情怀,即使有高薪伺候也不去给别人打工。
1998年年底,他牵头办起“斯坦福中国互联网讨论会”。每隔两三个星期,斯坦福的中国留学生就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聊互联网。在讨论过程中,他与两位斯坦福校友周云帆和杨宁,逐渐形成了一个创业部落。
在20世纪,硅谷沙山街(路)的投资家们开创了风险投资行业,那里几乎集中了世界上所有的知名风险投资公司。1999年,陈一舟便拿着三个人一起做出来的商业计划书,开车在硅谷一家一家地敲门找投资商。不久之后,陈一舟获得了自己第一笔200多万美金的投资,并在5月回国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这就是后来的ChinaRen社区。
通过高校宣传,ChinaRen校友录人气迅速拉升,几乎成为中国大学生必上网站。2000年,ChinaRen排名国内网站老四。然而达到巅峰时,他口袋渐空。其时,全球互联网泡沫即将破灭,公司上不了市,便无法融资,也就撑不下去。搜狐、新浪和网易上市后三足鼎立,未能及时上市的ChinaRen地位很难再突出,投资人决定把它卖掉。2000年,陈一舟将ChinaRen卖给搜狐,他个人获得44万股搜狐股票。当时的情形如陈一舟后来所说的,那场赌局上他们3个没有任何互联网创业经验的年轻人输光了,都被清出了场。
由于当时搜狐董事会对管理层限制很多,搜狐的业务发展也并不是很顺利,于是在周云帆、杨宁卖光了搜狐的股份离开之后,陈一舟也卖了一些股份离开了搜狐。
卖掉股票后,他放弃搜狐副总裁的位置,重返硅谷,再次创业。互联网热潮退去,光通讯产业又热了起来。他没有多想,又一头扎了进去。在美国达拉斯,他邀了一帮同学、朋友,开起一家新公司。他从美国得州大学一位教授手里,买回一项网络加速器的专利,做IP电话产品。眼看要做起市场,“9.11”事件却不期而至,美国经济很快出现连锁反应,企业不敢投资,工业设备根本卖不出去,时运不济的他,第二次创业梦想又破碎了。
千橡“起航”
2002年11月,陈一舟携带了30万美金再次回到中国。
他以无线增值服务业务为基础创办了千橡互动。大约用了一年时间,千橡互动推出了年轻人社区DuDu.com,这一网站借鉴了韩国同类网站的思路。做DuDu.com的时候,陈一舟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加快速度,怎么缩短和领先者的距离。
陈一舟看来,ChinaRen的卖掉,让自己错失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山头,于是,在重新创业的时候,他希望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弥补自己的过失。
2004年的一天,在他家的阳台上,他和猫扑站长一人坐在一个摇晃的吊篮里面,就像两只猫一样,晃来晃去一天,千橡互动收购猫扑的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仅仅两年时间,陈一舟收购了魔兽世界、renren、uume、Donews等等一批社区。
如此一来,千橡互动的总体规模和营收急剧扩大。现在的千橡互动已经是一个估值接近10亿美金的互联网公司。这让很多人不服气,包括他曾经的部下,独立IT评论家洪波都说“千橡的估值高得离谱”。
有人对他说:“你是投资多于做企业。”他回答说:“我是用投资的方式做企业。”有媒体评论说:“此时的千橡成了一个疯狂扩张的机器。”
他用这样的言辞阐述他的思路:“互联网上第二拨创业者肯定比第一拨更难成功,上一拨创业时,哪里都是空地,你占一片就可以。但现在,已经有几个大城市了,我们只能做游击队,一边找几片相对肥沃的草地,逐渐变成小村庄,再变成城市,一边寻找其他草地。”
这种狂飙突进式的收购,承载着他要做大事的理想。
现在的他有资本慢慢寻找草地,因为ChinaRen的成功创立给了他资本和信心。2005年7月,Accel Partners对千橡投资1000万美元,9个月后,2006年3月,General Atlantic、DCM、TCV和联想投资共同对其投资4800万美元。
拿到投资仅仅一个月后,为他社区扩张源源不断提供现金流的SP业务遭遇全行业寒流,以SP业务赚钱的2.0网站的利润像水蒸气一样快速蒸发。空中网、华友世纪、灵通网等老牌SP纷纷受到重创,千橡互动也未能逃脱此劫,收入减少了1/3。
回想起当年Chinaren现金流几乎断裂的“困境”,他决定撤退。
千橡互动开始了长达半年的结构性调整。之后,千橡的视频业务、客户端等诸单元被砍掉,猫扑门户从100多人变成20多人的小规模。最严酷的时期1400人的千橡只剩700人。2006年年底,千橡把总部从位于北京CBD核心区的中国人寿大厦迁到了现在的静安中心,租金只有原先的1/3。
那段时间,他几乎每天一大早就去泳池游泳,他把自己浸泡在冰冷的水里,逼着自己想今天要关哪个业务明天要砍哪个成本。千橡高层几乎天天开会讨论哪块核心业务应该砍掉。“我游了整整半年,减肥减了20斤。”
他现在回忆起那段忍痛裁员关闭业务的经历依然心中纠结:“一个公司扩张的时候很爽,收缩的时候很负罪,砍成本、裁员的过程太痛苦了。我再也不想裁员了。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痛苦之一。”
对于当时千橡的窘境,有人这样总结:“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规模风投+资本市场上最热门概念=关于创业你所应知的一切教训”。
收购是需求
相对于自我积累式的自发型成长而言,成功的收购往往可以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捷径,陈一舟就是这一理论的践行者。他认为,企业发展要灵活一些,不能完全靠自己创业,也不能完全靠收购。是适合收购,还是适合自己去做,最后都是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