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处世精粹
3327800000041

第41章 人性的弱点(2)

1908年毕业后,卡耐基到了国际函授学校总部所在地的丹佛市,受雇做了一名推销员。在做推销员的过程中,他遍访名家,总结自身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系统实用的公开演说课。卡耐基的公开演说课不仅讲解演说术的历史和演说的原理,更主要的是采取启发式,由他和学员们共同参与实施,专门设计以实际的经验来训练人思考,并且让学员在众人面前讲演,以便能更清楚、更有效、更泰然自若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看到很多社会人士通过自己的课程如此之快地建立了自信,有些还获得了晋升、加薪,卡耐基颇感意外。

卡耐基是一个质朴而谦诚的人,他热情、友善、忠诚,并且具有坚强的信念、充沛的精力和对理想执著追求的毅力。由于公开演说课开得成功,他声名远扬。后来,卡耐基开始在东海岸所有基督教青年会教授公开演说课,成为一名享有盛誉的讲师了。在授课过程中,卡耐基发现,自己的学员不仅需要“有效的说话”,还需要一种在日常事务和社交中与人相处的做人处世的艺术,于是他相继又开设了人际关系班、推销人员班、管理讲习班、顾客关系班、人事发展班等,开创和发展了一种融合演讲术、推销术、做人处世术和实用心理学的训练方式。

卡耐基的课程也曾中断过几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卡耐基在纽约附近服兵役一年半。退伍之后,他于1921年为一家电台节目主持人当巡回演讲经理。1922年,卡耐基恢复了成人教育工作。不过,这时他不再依靠基督教青年会,而是由他自己主持。这是卡耐基成人教育机构真正的开始。在此后的20年间,卡耐基成人教育机构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卡耐基的课程不仅使千千万万人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也能培养团体精神、合作精神,使一个部门、一个企业渡过难关,走向成功和胜利。据说,1972年6月20日,网格力士飓风袭击了美国东部,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著名的“吹笛人飞机公司”全毁,几乎没有办法修复,总经理和他的助理人员都很悲观。但是,由于经理人员都参加过卡耐基管理讲习班的学习,于是他们便用所学的原则来重建飞机公司。他们让每个人都认为公司的重建计划就是他们自己的计划,把公司每个人都动员起来,并尽可能授权给他们,发挥出他们每个人的高度热忱和合作精神。由于人与人之间意见都能很快地沟通,各个部门、各个小组都能通力合作,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终于提前三个月完成了公司的恢复任务,开始生产新的飞机。

由于卡耐基成人教育的成功,卡耐基的原则和方式迅速传遍美国。当卡耐基训练渐为人知,并且被承认为实用的迅速成功的法宝时,无论是在经济萧条时期渴望达到小康生活的普通民众,还是在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努力获利更多的百万富翁,无论是梦想飞黄腾达、事业成功的军政要人、各界明星,还是希冀健康快乐、家庭幸福的家庭主妇,都感到接受卡耐基训练、获得做人处世能力,是他们的一种需要。不仅如此,卡耐基训练也被认为是一个团体、一个机构、一种事业成功的需要,因此很多企业纷纷把管理人员或其他一些职员送到卡耐基机构接受训练,还有许多机构干脆在本部门开班授课。

卡耐基的哲学思想、成人教育的原则和方式,不仅普及到美国各地,而且跨越国界、漂洋过海,传播到了全世界。全世界千千万万的人,在卡耐基课程丰富的、重要的方式的影响下,提高了生活素质。他们从日益增长的自信和热忱中,得到生活的力量,增进了沟通意见的能力,学会了做人处世的技巧,在业务上、在社交上、在私人生活中,都享受到了、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戴尔·卡耐基逝世于1955年11月1日,享年67岁。他一生写了不少文章,登载在报纸杂志上,并开播了自己的无线电广播节目。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中创作了《语言的突破》、《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弱点》、《美好的人生》、《伟大的人物》、《人性的优点》、《快乐的人生》七部书。这些著作是卡耐基成人教育实践的结晶,也是卡耐基处世哲学的集中体现,一直畅销不衰。它们和卡耐基的成人教育相辅相成,改变了传统的成人教育方式,影响了千百万人的生活,也使卡耐基本人享誉世界,由一个贫民之子成为20世纪的名人和富翁。

1912年卡耐基开始为纽约基督教青年会夜校开班时,首先开的就是“公开演讲”课。由于卡耐基在开设演讲课时积累了丰富知识,而且他评判过15万篇学员的公开演讲,因此他建立了一套实用的演讲模式。为了便于更多的人学习,1926年卡耐基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和学员学习的经验,写了一本题名为《公开演讲:企业人士的实用课程》的关于演讲的教科书。后来,这本教材又经过几年的实验和修订,于1931年以《语言的突破》为名正式出版发行。这本书教人克服畏惧,建立自信,顺乎自然地发挥自己的潜在智能,在各种场合下发表恰当的谈话,博得赞誉,获得成功。因此,多年来这本书不仅是“卡耐基公开演说与人际关系课程”的主要教科书之一,而且还被译成几十种文字,成为卡耐基最畅销的主要著作之一。

《人性的优点》问世于1948年,它和《人性的弱点》、《语言的突破》一样,是戴尔·卡耐基成人教育班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如何征服“忧虑”的书。卡耐基认为,忧虑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他阅读了曾经面临严重问题的著名人物的传记,从中找出这些人物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又向几十位人士请教他们克服忧虑的办法,整理出一套停止忧虑的原则。卡耐基让学员们在生活中应用,然后在班上谈论他们应用的结果,使他的原则不断地得到充实和完善,最后终于完成了包括“如何抗拒忧虑”、“分析忧虑的方法”、“改掉忧虑的习惯”、“常保充沛的活力”这四个主要部分的《人性的优点》。

以下无用

傅雷家书

傅雷(中国1908~1966)

《傅雷家书》再现了翻译家傅雷通过书信教育、帮助儿子傅聪在做人、生活细节、艺术修养、演奏姿态等各方面成长的感人过程。一本《傅雷家书》,不光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著名学者楼适夷

熟悉世界文学的读者大都知道罗曼·罗兰、巴尔扎克、梅里美等巨匠以及他们笔下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而为读者穿针引线的正是我国已故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音乐鉴赏家傅雷先生。傅雷是我国翻译界的一代巨匠、杰出的文艺家。作为翻译家,他向国人译介的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曾深深影响了不止一代人,他翻译的巴尔扎克,也被誉为“信、达、雅”的完美楷模;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优美的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的赏析。同时,傅雷还是一位严慈的父亲,他为国人培养出第一位获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傅聪。他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书集——《傅雷家书》更是脍炙人口。出版至今,这部家书已感动了数百万国内读者。

1981年三联书店出版了《傅雷家书》,20多年来,此书一版再版,已经印刷了100多万册。《傅雷家书》是一本很丰富的书,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在不同的阅读目的下都能在此书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更重要的是,《傅雷家书》记载了父辈对儿辈的精神上的教导,记载了一位历经沧桑的饱学的长者对才华横溢但又初入人世的青年人的忠告,使傅雷的卓越人格得以完整观照,他散发出的至真至纯的人性光芒也足以使其成为典范。这不是普通的家书,是充满了父爱的教子篇,是一部增加个人修养的最好读物。

1954年,傅聪赴波兰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并在波兰留学,于是傅雷对傅聪的培养便只能通过书信往来而进行。从1954年到1966年6月,傅雷共写了200多封中文信件,以及90几封英法文信件,这些信件最终被汇编成了一本《傅雷家书》。由于给傅敏的信件在“文革”浩劫后几已荡然无存,故此书中主要收编的都是给傅聪的函件。

从这些“长篇累牍”的书信中,确实可见一个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并且不断地以一个长者的人生体验、艺术心得与生活智慧作为孩子的明灯,处处闪耀着深刻隽语。这些家书不是普通书信,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傅雷在信中对傅聪说:“家信有好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章,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正是基于这样的良苦用心,因此贯穿全部家书的核心,就是傅雷希望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家书》虽然只是针对傅聪个人的培养上,但其中却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具有普遍意义。平心而论,艺术修养深厚、品格卓然不凡的傅雷先生,指望儿子傅聪日后“成龙”,较之寻常人家应具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傅雷先生的家教成功的“秘诀”主要在他始终一以贯之的教子思想——欲想“成龙”,必先“成人”。《傅雷家书》一卷几乎是这一“教子信条”的演绎、诠释;是对傅聪“做人”意识与性情的熏陶、为人处世的点拨,乃至举手投足之间的行为规范。

傅雷认为在学会做学问之前要先做人,做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人,然后才谈得上做一个艺术家、音乐家、钢琴家。艺术与人的修养是鸟的双翼,二者缺一不可。当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靠人的综合修养去提高、去促进。这种修养包括艺术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也包括道德方面的修养。傅雷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Human(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有成为××家××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为了使儿子成为一个高尚、健全而又艺术的“人”,傅雷时常教育儿子要知道国家的荣辱,要以国家的利益为重。他要儿子明白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他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淡泊名利、不慕虚荣,追求一种庄严崇高的生活,要有一颗纯洁无邪的赤子之心。赤子之心,用以待人,就是待人要诚恳,不绕弯子;用以对待事业,就是要求对待事业真诚。傅雷还指出,赤子之心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鼓舞人坚强,它能使人不孤独。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可以使人永远不落伍。

傅雷一生博览群书,他在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极渊博的知识。对于傅聪、傅敏两人,傅雷在提高其艺术水平的同时,强调无论如何不能放松包括文化知识在内的全面教育。傅聪从小的语文课文,都是傅雷亲自编选、亲手抄写的。而对于傅敏,他也强调平均发展,其用意是使傅聪兄弟能够在文化知识、道德观念、情操熏陶和艺术修养等方面全面取得进步,并相互促进。在傅雷的影响下,傅聪从小就熟悉了贝多芬等音乐大师,培养了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在父亲严格执教下学习音乐,练习钢琴,从而走上成才之路。1954年,傅聪赴波兰参加国际钢琴比赛,欧洲的评委们在幕后听到傅聪的西洋曲子里,隐隐约约感觉到糅合了唐诗的意境。意境是中国式审美的特质,外国评委为此而倾倒。东西方文化交融成了傅聪成功的秘诀。可见,傅雷是把读书与做人、读书与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希望儿子能做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事实也真像老人所期望的那样,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书信中,从父亲所推荐、所分析的一系列书籍中吸取了丰富的精神和艺术的养料,从而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艺术有更诚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