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国学精粹
3328000000007

第7章 庄子(2)

大哉庄子!(李怀宇)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阳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是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700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80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60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

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悬的,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

(鲍鹏山)

庄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特别善于运用文学性的语言,通过寓言、比喻、象征等方式表达深刻的哲理,思想恢弘,文笔汪洋恣肆。其人其书对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是我国古代思想大解放、学术大发展的战国时期道家集大成的人物。他是一个敝屣富贵、不求闻达的人。他身处战乱频繁、朝不保夕的乱世,虽然贫无立锥之地,但丝毫不为贫所苦。不只超越了贫富,甚至超越了生死;死且不惧,自然任何事物都不能对其加以束缚。

相传他做过蒙城漆园吏的小官,但不久便辞官离去;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涡水,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后来,他觉得自己真的要与造物者相游了。弟子们想厚葬老师,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万物来为我送行,我的葬物还不齐备吗?”弟子们不觉垂泪,说:“我们怕乌鸦和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笑道:“天上有乌鸦和老鹰来吃,地上也有蝼蚁来吃啊,要是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不是太偏颇了吗?”终于弃世而去。

庄子是得到世界公认的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大师之一,他的哲学不是简单的处世哲学,而是包含着理想追求的生命哲学,重在解脱世人的精神枷锁。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发展演变中的最活跃的、不衰的观念因素,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理解、消化异质思想文化的最有力的、积极的理论因素。庄子生活的时代是“王道衰微,诸侯力征”的战国,政治方面封建制度瓦解,诸侯纷纷兼并;而社会上,由于战争频繁,人民死伤无数。鉴于此,有志之士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孟子力倡仁政,韩非主张用法……庄子则高逸尘外,不同浊俗,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来自我标榜,超越了人世间的成败、利害、得失、生死,肯定个体的自由价值,所以能“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庄子的非凡才智和旷达的气魄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有人说他是“中国文学豪放派的鼻祖”实不为过。

《庄子》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学士感兴趣的一本书,它不但涉及哲学、人伦、政治,而且谈论美学、艺术、语言、生物、养生等方面。在美学家眼里,多以为庄子开辟了有别于儒家的美学系列,对中国的艺术影响深远。在语言学者看来,庄子是一位语言大师。《庄子》语言之丰富生动,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是无与伦比的,他第一次提出了寓言、小说的概念,创造了近200个寓言故事,以虚构的手法反映现实和表现理想,被称为“诙谐小说之祖”。

在今天,《庄子》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文化界亦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庄子思想对于全人类来说具有普遍和永恒的意义。庄子提出要用自然主义的态度处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行为必须以不破坏事物的自然状态为原则,让事物依靠自身的功能自发地达到存在与发展的最佳状态。这种思想对于当今人类加强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与《老子》和《庄子》并称为道家的必读经典。书中记载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还有大量的养生之学以及古代气功的论述。《列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之一,读起来辞采奔放,饶有趣味。

在庄学发展史上,晋朝的郭象是一位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他的《庄子注》,一方面从根本上打破了庄学在两汉300余年间的沉寂局面;另一方面,把《庄子》改编成流传至今的定本,给后世树立了一个解释庄子的范例。后世对庄子注解评论的著作数不胜数,但郭象的《庄子注》始终是研读《庄子》者不可缺少的参考文献之一。

陈鼓应先生是当代庄学的著名学者之一,他的《庄子浅说》是研读《庄子》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一本简明全面的作品。一向被视为深奥幽玄的《庄子》,在陈先生笔下有如拨去云雾,气朗风清,有助于普通读者进入庄子的世界,了解庄子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