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受益终生的精粹:受益终生的文学精粹
3328300000033

第33章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1)

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法国1850年-1893年)

莫泊桑的一生,他自己已经比喻过,如同天上的彩虹,虽然时间很短,却很明亮,很有光彩。虽然现在他已经长眠,但他的著作总是永远在世上醒着,我们和我们后来的人能够随时在他的著作里看见他的人……他的小说每篇都是一个令人顿觉醒悟的生活的窗口。

——法国文学家左拉

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末的著名小说家。他的母亲是福楼拜的朋友,因此使莫泊桑能够得到福楼拜的悉心指导。莫泊桑一方面接受了福楼拜的批判现实主义,另一方面又受到了自然主义的影响。莫泊桑一生短暂,年仅43岁就因病离开人世。从1880年开始,在短短的10年之中,他发表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部抒情游记,1部诗集,还有若干戏剧和相当数量的评论文章,直到1891年告别文坛。

莫泊桑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是由他的中短篇小说的成就所奠定的。他善于从一般人视而不见的凡人小事中发掘带有本质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内容,他用这些平淡无奇的生活素材,给读者提供了一幅幅丰满生动的社会风俗画,特别是出色地勾画了这个社会中为数众多的小人物群像。而且,他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被视为法语的典范。他的代表作《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都是最好的证明,其布局构思精巧,别具一格,以叙述的小事显示出非凡的意义,给人以滴水见海的艺术感受。

莫泊桑,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继承了福楼拜、巴尔扎克、司汤达等现实主义大师的写实传统,同时又追随左拉等自然主义先驱人物,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创作了300多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其中数十篇成为流芳百世的传世之作,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莫泊桑用传神之笔刻画了法国上下各阶层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凝结着作者的心血,寄托着作者的渴望。法国文学家左拉在谈到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时说:“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可能是一篇300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他的预言今天已得到了验证。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小资产阶级、小市民的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项链》是莫泊桑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故事讲述了巴黎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因为爱慕虚荣,为了参加一次舞会,向朋友借来一串钻石项链。结果项链不幸被弄丢了。为了赔偿这串项链,夫妻两人开始了10年艰辛的生活。当10年后,他们终于还清了所有借债时,才得知当初借来的那串项链是假的。小说在嘲讽中深含着作者对小人物的同情之心。《我的叔叔于勒》通过一对小资产阶级夫妇对亲兄弟的势利态度,表现了资产阶级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第二是对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批判和讽刺。在很多篇章里,莫泊桑都揭露了所谓体面人物的丑态。如他的成名作《羊脂球》。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讲述一个地位卑微却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妓女为了解救同行的旅客,不得不忍受屈辱,但却遭到那些旅客的蔑视。小说生动地再现了资产者和上流女人虚伪自私的面目,表现出那些道貌岸然的资产者肮脏的内心世界。在《一个儿子》中,地位尊贵的上议员与法兰西学院院士竟厚颜无耻地说,“在18岁到40岁这段时期,如把那些短暂的遇合、一小时的接触计算在内,我们完全可以说,我们和两三百个女人有过亲密关系”。

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的爱国情绪,这类作品在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两个朋友》写了两个热衷垂钓的平民横遭普鲁士侵略军屠杀,而普鲁士军官却表现得“安详”、“平静”,以此抨击侵略战争。还有讴歌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米隆老爹》、《决斗》、《蛮大妈》等。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忧伤的故事里没有愤怒

莫泊桑的小说写得有情有致,尤其短篇——即便几千字的东西也自有丘壑。上手总是不紧不慢的铺叙,或着意渲染场面与氛围,从容之中显出张弛有度的格局。接下去自然跌宕起伏,命运蹇滞的主人公一不小心找上麻烦,只是万般危难亦如此娓娓表过,读来却有别样的意味。就像透过雕花窗棂的皎皎月色,伴着鸟啼和裙裾曳地的窸窣声,这情形多半叫人捉摸不透。

不错,人生总有麻烦。《项链》的女主人公卢瓦瑟尔太太因一夜风光付出十载艰辛,这令人欷歔不已的故事好像是说女人的虚荣毁了自己,然而这里仍有可以思忖的问题——以十载艰辛换来在福雷斯杰太太面前的一席豪迈,是不是也颇值得?见到有钱的女友,她至少不会像当初那么心态不平衡了。

以普法战争为背景的《羊脂球》是莫泊桑短篇小说中最有名的作品,也最容易被作为爱国主义文本来解读,要不就搭上对贵族和资产阶级的讽刺和批判。不过,从一个妓女的皮肉生涯讨论到法兰西的民族尊严,这意思本身有些不伦。莫泊桑的故事往往把两山不遇的事理兜在一起,让人作出某种似是而非的判识。当然,这个话题是从被普鲁士军队扣留在托特镇的那辆马车上开始的,除了名叫羊脂球的妓女外,那车上麇集了贵族、商人、政客和修女,几乎是代表国家意志的各个阶层,其中包括君主立宪派、议会反对党和共和派人士。妓女和国家既然被安排成如此同舟共济的关系,无助的羊脂球必定陷入一种众意难违的局面。正是一车人的集体意志决定了羊脂球是否应当委身于普鲁士军官的问题,而先拒后纳的理由都被荒谬地提升到国家利益的高度。莫泊桑对风云骤变时期的社会公意似乎怀有深切的恐惧,因为那种翻覆不定的特性中隐含着被操纵的可能,自1789年大革命以来的历史足以证明这一点。实际上《羊脂球》不但揭示了这种公意的荒谬,甚至还追诘到类如鲁迅所说的国民性问题,这里包含着被许多评论者所忽略的话语关系。

尽管如此,莫泊桑的东西仍然可以说是一种相当写实的文本。没有隐喻和寓言性质,初看清澈如水,只是水月镜花更具玄意。也许奥秘在于那种不紧不慢不愠不火的叙述策略,在莫泊桑的许多作品里,叙述的体态和语式有其特殊功能,由于故事本身与叙述层面传达的感受存在着某种反差,这就决定了解读的歧叉。很难说叙述的背后是一种拈花微笑的心态,还是不无忧虑的苟且。

按通常文学史的定位,师从福楼拜的莫泊桑当属19世纪中叶以后崛起的自然主义流派。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莫泊桑这儿并没有一般自然主义小说的冷酷和刚戾,表现悲惨人生也好,揭露世间恶行也好,那副温婉优雅的笔墨似乎有意拉开了对象的距离,至于玩世般的嘲讽则像是饱阅沧桑的大彻大悟。他的文字里让人觉不出叙述者的愤怒。先前福楼拜不是这样,跟他同辈分的左拉也不这样。也许,经历过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的动荡岁月,他更向往心灵的安谧。带着怀疑与感伤的眼光审视人生,要说不跟犬儒主义发生精神共鸣也难。(李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