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Platon(古希腊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
理想国不仅不是空想和梦幻,它是我们心中的理念,而且由于它的稳定性,比之所有那些处于流变之中,在任何时刻都是容易消亡的社会,是更加实在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所有其他对话围绕它而结构起来的中心,在《理想国》中,哲学达到了古代思想家们所曾达到过的顶峰。
——奥地利哲学家波普尔
古希腊文明与古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并称于世,她曾经创造了思想与制度的光辉典范,她所达到的智慧顶峰是无人可以企及的。恩格斯曾说:“如果理论自然科学和哲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和发展的历史,差不多都要回到希腊人那里去。”而柏拉图在希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他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一样,都是当时希腊最博学、最睿智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这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的地位与影响,比之孔子于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璀璨的古希腊文明众多光辉灿烂的星辰中,柏拉图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其《理想国》、《会饮篇》、《斐多篇》、《美诺篇》、《费德罗篇》等著作为历代学者竞相传颂。
柏拉图对中世纪文艺复兴及近现代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文艺复兴中大量的柏拉图著作被重新发现,保存在伊斯兰世界的典籍被带回欧洲,重新引起了人们对古希腊艺术、思想的强烈兴趣,从而掀起了一场发掘和整理古代文化的运动。人们在整理古籍过程中开始重新理解柏拉图。意大利的一些柏拉图作品的翻译家组成了“柏拉图学园”,他们翻译了第一部柏拉图全集,并将柏拉图主义基督教化了。他们所创立的柏拉图学园对文艺复兴思潮有直接的影响,不仅在哲学上有深刻影响,而且也扩展到了文学、艺术领域。
在哲学领域,其思想根源受到柏拉图影响的哲学家举不胜举。突出的有法国行为哲学家布隆代尔、柏格森。黑格尔的理念论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浸淫了浓厚的柏拉图气息,并且发扬了柏拉图的辩证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启发了类似著作的问世。如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新大西岛》,以及康帕拉的《太阳城》等,都描绘了作者所想象的理想国家。在此后对空想社会主义,乃至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柏拉图的智慧星空里,《理想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星辰。它已经照耀人类几千年,为人类指引着方向,今后必将继续散发着它不朽的光芒。
《理想国》是柏拉图集毕生精力所著的不朽之作,集其哲学与政治思想之大成。全书共分十卷,一般研究者将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卷是第一部分;第二至四卷是第二部分;第五至七卷是第三部分;第八至九卷是第四部分;第十卷是第五部分。
第一卷首先提出了全书要讨论的主题,并且绪论性地对这个问题作了讨论:关于什么是正义及其对人是否有益。正反两方面的答复都给出了,第一个回合,反方遭到驳斥,苏格拉底作为正义的辩护人的角色已经确定,全书的基调也确定了下来。
从第二卷开始,详细地讨论了苏格拉底的观点。第二至四卷作为第二部分,将个人正义与国家的正义作了类比,因其问题的相似性也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大字”与“小字”的关系,将问题从个人道德上的正义转向了国家的正义。国家由三个阶层组成:卫国者、辅助者、生产阶级。国家的正义在于三个阶层各司其职,互不相乱,和谐一致。与此相应,灵魂也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的和谐一致构成灵魂的正义。这样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正义。这个问题是回答正义对人是否有利的关键。这一部分还提出了社会分工基础上的国家生成论。分工使人的生存能力增强,可以使效率提高。国家产生源自人类生活需要的多样性,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做到自给自足,因为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彼此相互需要和相互帮助而居住在一起。人们不再满足于生存的标准,而要舒适地生活,城邦要扩张,军队因而产生,这样一个真正的国家就出现了。
第五至七卷作为第三部分,是以作为柏拉图哲学主体的相论为基本内容的。这部分论述了理想的国家中的妇女儿童问题。在古希腊,妇女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但柏拉图超出了这种流行的观点。在妇女问题上他是倾向于男女平等的观点的。柏拉图极其强调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中教育的作用。教育成为实现理想国,培养下一代统治阶级,维持理想国的重要手段。他认为国家应该由且必须由哲学家来统治,整体的幸福才有可能获得。哲人王的教育是有计划地进行的。哲学家在理想城邦中不再允许脱离公众与社会独享沉思之快乐,他必须用劝说或者强制手段来帮助其他人认识到善。在哲人王的治理下,达到城邦的整体和谐与幸福。
第八至第九两卷再次讨论起正义还是不正义对人更加有益的问题。其中讨论了由于理想政体的败坏而形成的四种不同的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柏拉图首先探讨了第一种不完善的政体是荣誉政体,他认为这种政体相当于斯巴达所推行的政体。比较而言,柏拉图对于这种政体更多的是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它是现实政体中最好的。接着柏拉图指出寡头政体是建立在财产的考虑上的政府,在这种政府中,政权是操在富人手中,穷人不能分享政权。而民主政体则政治机会平等,允许个人有从事他所愿意的任何事情的自由。这无疑是指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而当民主政体中的穷人与富人之间产生冲突与斗争时,僭主就乘机取得政权,建立个人的独裁统治。这种政体是四种政体中最坏的、最可鄙的政体。与这四种政体相对应的是不同政体下的四种性格的公民,他们是依次失去对欲望的节制的品德递降的过程。到了僭主,他的人格完全为欲望所控制以致失去了理性,成了私欲的奴隶,成了最不正义的人。正义的灵魂在理性的统治下,三个组成部分相互和谐。就是说幸福在于正义。
第十卷重新讨论了诗歌的形而下性。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复制和模仿。故而认为诗歌相对而言,只是摹本的摹本:可感事物是对理念的一种模仿,而诗歌创作又是对可感事物的模仿,因而距离本身更为遥远,是形而下的。诗人对模仿的东西没有真知,甚至也不能有正确意见,而他们创造的作品使人迷惑,妨碍了人对真知的追求,因为诗歌吟咏引发人的情感与欲望,对理性是一种威胁,因而要将诗歌逐出城外。
借柏拉图一双慧眼看世界
哲学作为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所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统帅。“有了哲学,你看世界的眼睛将更明亮。”“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都是柏拉图的注脚。”可见柏拉图其人与其作品在西方哲学中的重要性。《理想国》作为他的代表作,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自明。
柏拉图在震古烁今的《理想国》里谈及了道德问题、教育问题、专政问题、民主问题、独裁问题、共产问题、文艺问题、宗教问题以及男女平权、男女参军、男女参政等等问题,其所涉及之广、言论之深,无不让人击节叫好、瞠目结舌!如果说亚里士多德的学问是分科性的,那么柏拉图的学说便是综合性的。在当今这个急需通才的时代,柏拉图是我们每个人的楷模。书中的核心思想是:“哲学家应该为政治家,政治家应该为哲学家。哲学家不应该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读书而百无一用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去努力实践,去夺取政权。政治家应该对哲学充满向往,不断地追求自己在哲学上的进步,并利用哲学思想来管理民众。”柏拉图在下面的很大一段篇幅中不仅仅是发表了一下个人对此的观点,更是拟出了一份详尽的治国方略。他又比较了五种政体的优劣得失:贵族制、荣誉制、寡头制、民主制和暴君制。他指出这五种政体是依次退化的,由最正义依次退化为最不正义;相应于这五种政体的人也是依次退化的,由最正义依次退化为最不正义,由最幸福依次退化为最不幸福。中文译文将该书名译为《理想国》,达到了严复先生所说的“信、达、雅”的境界,也是抓住了这一要点进行意译的缘故。
最后柏拉图得出了正义的定义:“每个人都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正确的分工乃是正义的影子。心灵的各个部分(理智、激情、欲望)各起各的作用,领导的(理智)领导着,被领导的(激情、欲望)被领导着。”他又针对人们容易把诡辩家当成哲学家的情况,提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哲学家:“那些专心致志于每样东西的存在本身的人——爱智者——真正的哲学家”,“哲学家是能把握永恒不变事物的人,而那些做不到这一点,被千差万别事物的多样性搞得迷失了方向的人就不是哲学家”。
此书最精彩的部分乃是第七章。柏拉图把理想国中的人分为三等:立法者、保护者和平民。而众所周知,“一切以人为本”,要建立柏拉图心目中的那种理想国,非得有优秀的哲学家不可。应该如何进行教育才能培养出哲学家王实在是个让人头痛的问题。柏拉图在这里为那些将来要成为哲学家王的好苗子们,列出了一张从初等到高等教育的课程表:初等的文艺教育和体育教育→代数学→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音乐→辩证法。相传柏拉图所建学园的门楣上写着这样的铭文:“不懂几何者莫入此门”,可见柏拉图对数学这门被誉为“自然科学的皇后”、“大脑理性思维的体操”的科学的重视。在谈论音乐时,他提出“应该用心聆听音乐,而不是耳朵”,即:单用耳朵听音乐,会错过音乐的深邃;单用心灵听音乐,会失去音乐的激情和灵魂。
柏拉图在辩论中的代言人苏格拉底(这可见柏拉图的伟大和谦虚,他曾说“过去和将来都不会有柏拉图写作的著作。现在以他署名的作品全属于苏格拉底,被美化与被恢复了本来面目的苏格拉底”)对辩论术掌握得炉火纯青,显得游刃有余。正如阿得曼托斯所形容苏格拉底的“那些听你讨论的人由于缺乏问答法的经验,在每一问之后被你的论证一点儿一点儿地引入了歧途,这些一点儿一点儿的差误积累起来,到讨论进行到结论时,他们发现错误已经很大,结论已经和他们原来的看法相反了”,他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能把握住辩论的主动权,向对手发难或是提出一些仅需对方附和的说法,让对手明知进入了自己的逻辑圈套而无法跳出。不管我们把他的方法叫做诡辩也罢,辩论艺术也罢,他都是高明得很。我又想到,如不是生活在古希腊那样盛行辩论的国家,又怎能出如此英才!古希腊人在食不果腹的生活条件下,还有闲情看星星,谈月亮,讨论哲学问题,现代的一些人整日为名利所累,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