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柏拉图的角度来看他的反动观点,并不是感到可笑,相反,我感受到了他对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的痛心疾首,我仿佛触摸到了这位伟人思想的脉搏,不禁与他同喜同悲,与他同呼吸了。而读书的乐趣便在于此:作者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思想,读者以文字为基础,加上自己的阅历经验,近似地了解到作者的思想,并产生联想和思考。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对《理想国》这本书,我每天读都会有新的收获、新的理解。相信当我不再是个毛头小伙,当我垂垂老矣之时,当我经历了许多事,见过了许多美好的和丑恶的事物,心情变得苍凉起来时,对这本书的理解一定会与现在的有很大的不同。拜《理想国》所赐,我改变了自己对人文的看法。谁说“当今世界是需要技术多于需要思想的年代”?现今的人们难道还不够浮躁吗?有时我真的无法想象没有人文思想领导的科技究竟要把我们带往何处。
总之,《理想国》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的入口处的模糊印象,给人不同凡响的感觉。(佚名)
理想教育制度支撑的王国
理想国的公民在天然能力和素质上将是不同的,他们将专门从事他们天性适于做的工作。如果他们要有效行事和维持社会的稳定,保卫者等级的成员需要具备特有的性格特质。统治者和辅助者都需要坚定而勇敢。增强对他们全部公民同胞福利的深怀爱意的投入,统治者和辅助者一样必须是有道德的男人和女人。在柏拉图看来,在而且仅在男人和女人对什么东西是对的与错的、善良的与邪恶的、正义的和非正义的、聪明的和愚蠢的有正确的见解的前提下,他们才会成为有道德的。只有以知识或正确的意见为基础时,道德行为才存在。获得健全的见解需要一个有效的教育制度,以反复灌输这些见解,为它们打下基础。
《理想国》中描绘的教育方法基于柏拉图对于人的心理的理解,基于他对人的人格结构的分析。这一教育体系的内容出自他对实在的终极性质的理论认识,出自他对一个认识阶梯的理论认识,这个认识阶梯使从幻影世界上升到对善本身的直觉变得可能。为保卫者规定的这一教育的目的是双重的:促成个人的身体发育和道德与理智进步,造就具有履行保卫者职责所需要的个人素质、身心能力、态度和性情、技巧和知识的统治者和辅助者等级。对那些要管理和保卫国家的人的教育太重要了,不能像柏拉图所处时代的雅典那样,把它们交由私人的主动精神和个人决定去处置,应建立一个国家制度。
保卫者等级的孩子要完成三个科目的必修课程。这三个科目是人文科目、体育和数学。对于孩子品格的成功培养依赖于这三个必修科目之间保持平衡。
首先是人文科目。柏拉图相信,文学、视觉和音乐艺术对塑造和形成性格有巨大影响力。因此,在教育中它们具有重要作用。故事、歌曲、诗歌、戏剧、器乐和视觉艺术作品不只是审美趣味的对象,它们意味深长,表达了观念、价值和情感。使一个孩子接受随意采纳的文学、音乐和视觉艺术作品,在教育上是愚蠢的,它在让孩子的心灵和人格接受随意采纳的观念、价值和情感的有塑造力的影响。任何健全的教育体制无不包括对孩子们要接受的艺术作品做最认真的挑选。成长中的孩子应被体现和表达秩序、和谐和美的人为现象包围着。一种得到培养的对美的欣赏,本身便在道德上有教育意义。
柏拉图学园其次是体育——身体的训练。一个保卫者等级的成员所需要的和谐稳健的性格不能单靠文学、音乐和艺术教育获得,还需要一种召唤体育的均衡措施。年轻的保卫者应被训练获得高标准的灵活运动能力,尤其应该经受一种使他们为参战做好准备的训练。为年轻的保卫者提供的身体训练应该是简便直接的,目的在于造就完好的身体健康状态。不需要精致的饮食、良好的食物或讲究的糖果点心、年轻人必须为他们在战事中肯定会碰到的艰难境况做好准备,而不要养成自我放纵的习惯和病弱之躯。
最后是数学,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为保卫者进行高等教育提供了基础。数学提供了一种理性思考方式的健全训练,它是通达理念世界和真知识的门径。保卫者们要学习的数理科学包括算术、平面几何和天文学。
教育制度是一种国家制度:统治者们创立和维护了它,以服务于国家的政治需要;它是保卫者等级的再生产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这种教育制度相抵触,将会对国家的组织稳定性造成最为灾难性的后果。柏拉图曾经在《理想国》第八、第九两卷中提出了造成政治体制的变质形式的退化模式。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关于荣誉政治这种最初级和最轻微程序的政治退化的起源的解释是,它以对统治阶级的教育中的一种缺陷为基础。如果对统治者的教育过分强调体育,给他们灌输一种过分好战的观念,那么,这个统治等级就会内讧,政治权力就将落入好攻击的、爱荣誉的群体手中。当荣誉制国家的统治者上了年纪时,他们就将显示出对财富和奢华日益增长的兴趣。当财富变成了政治兴趣的对象时,荣誉制度就被财主们的寡头政治取代了。在寡头政治中,理想国的最后残迹消失不见了。这样贫富不均的城邦之间发生战争。当穷人推翻富人时,民主政治便建立了。在民主政治中,每个公民都是他自己的统治者;民主制国家没有协调一致的政策,没有有效的法律制度。如果一个人说服人民大众选他为统治者,以此反对不断力求重建寡头政治的富有等级和把所有时间都花在玩弄政治的寄生虫等级,当这个人出现时,僭主政治就将得到确立,这也是最为糟糕的政治形式了。
柏拉图对国家退化的解释以教育制度中的缺陷引致的心理损伤为基础。教育制度是理想国的制度组织结构中的一个必要成分。它对于心理上正常健全的思想来说是必要的:一旦奢华之物进入国家,为保证保卫者等级获得心理的稳定、坚强、性格的平稳和人格要素之间的正当关系,最精心周到的教育方案就成为必要。(佚名)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出生于雅典,父母皆是名门之后。他的出生与成长的环境使他受到充分的贵族子弟应受的熏陶和系统教育。柏拉图出生时,正值雅典城邦的衰落时期,柏利克里已去世两年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还在继续,雅典社会正进行着剧烈的变动。柏拉图的叔父查密底斯是苏格拉底的好友,因此柏拉图后来拜在苏格拉底的门下学习也是顺理成章之事。在大约20岁的时候,柏拉图正式加入贵族青年团体,从此放弃了成为一名诗人与悲剧作家的愿望,致力于哲学研究。
青年时代的柏拉图对政治生活曾经十分迷恋。属于30人委员会的亲族曾邀请他参加他们的团体,但30人委员会的暴政劣行使人们对寡头政治抱的梦想破灭了,柏拉图痛心于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这使他猛醒过来,重新考虑他的政治立场。柏拉图出身贵族,他认为农民、工人、商人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和推销者,他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去担负行政上的许多事务。政治活动是领导阶层的专职,是领导阶层义不容辞的一种道德责任。在柏拉图看来,国家应当好好培植下一代的年轻人,他自己决意钻研数学、天文学及纯粹哲学,与兼有朋友身份的老师苏格拉底反复论证,将欲立人,先求立己。
公元前339年雅典民主派当权,苏格拉底以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的罪名而遭到控告,被法庭判以死刑,处变不惊的苏格拉底在从容地申辩之后,慷慨赴难。这令亲眼目睹了全过程的柏拉图悲痛不已,终生难以忘怀。柏拉图决心要继承苏格拉底的衣钵,在思维最为成熟的壮年时期著成《理想国》,这部书有对话25篇,影响深远。除了最后写出的《法律篇》之外,其余24篇均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对话者。另有6篇对话经后人考证认定为伪作。苏格拉底一生不著一字,而柏拉图是西方哲学史上有大量著作流传下来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去世以后不久,柏拉图便离开雅典,周游于地中海地区,包括小亚细亚沿岸的伊奥尼亚一带,及意大利南部的若干希腊殖民地城邦,访问过毕达哥拉斯门徒所组成的学派。
柏拉图在他的不惑之年返回雅典,在这一年雅典签订丧权辱国的《安太尔西达和约》,将所有小亚细亚地区割让给波斯。雅典与斯巴达继续交战,统一的希望渺茫,整个希腊世界日渐垂危。柏拉图下定决心,在雅典城外西郊买了阿卡得穆花园,建立了自己的学园,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的学园成了“中世纪和近代大学直接的先驱”。当时有许多学者登门造访,质疑问难,他的学园不仅成为雅典的最高学府,而且成为全希腊的学术中心。不少学生都是希腊城邦的世家子弟,教学活动是通过对话方式进行的。除了纯学术的研究,其重点仍在于学术与现实政治的结合,它不是意在超凡脱俗、远离社会生活,而在于用柏拉图的哲学、政治学引导下的教育方针培养城邦管理的中坚。从此柏拉图放弃政治,开始讲学著书,前后有20年之久。公元前347年,柏拉图以80岁的高龄无疾而终。
《会饮篇》被认为是柏拉图作为一个戏剧艺术家所有成就中最富有才华的作品。《会饮篇》中曾讲述他如何不受美色诱惑,坦然地与人相交。在这部书中,柏拉图对于精神与肉体的关系作了论述。他在灵与肉的分离上比其老师苏格拉底态度更加彻底。故后世人将没有肉体接触、完全精神上的恋爱称为“柏拉图式的爱情”。此外,书中还对美进行了阐释,柏拉图所说的美,不但包括物理对象,也包括心理对象和社会对象,美不仅包括对于视听产生快感的事物,而且包括引起倾慕,激起快乐、欣赏和享乐的一切事物。把柏拉图著作当成戏剧来读,不仅不是时下人们所欣赏的、别出心裁的“创造性背叛”,而恰恰是一种对柏拉图本身的回归。从柏拉图对话的戏剧特征出发去理解柏拉图,既是文本自身构成的要求,也更是进入柏拉图丰富而多元话语系统的前提。既然生活本身不可以一言以蔽之,那么,柏拉图用戏剧而不是用论文来表达自身,也就正是为了更全面、更活生生地呈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大部分人仅仅满足表层生动的故事,让细心而智慧的读者既领悟其中的“微言”也不忽视其“大义”。
《巴门尼德篇》柏拉图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它构成了柏拉图思想的一个重大转折。《巴门尼德篇》从结构上看,是由一个简短的引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引子的作用在于交代谈话的背景与人物。尽管柏拉图在这里还是采用间接转述的对话形式,但是,本篇谈话之后他就基本上放弃了这种叙述方式。这再一次表明,写作《巴门尼德篇》时的柏拉图,正处于他的思想学说和写作风格等等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与转折的时期。在这部论著中,正是柏拉图自己首先对他自己的学说做出了全面深刻的反思批判,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起了一个初步的多元范畴论,哲学上的先验方法也由此开始。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柏拉图还在这反思批判的基础上,尝试着重建“相论”,也就是从对“相”自身的考察入手,以首先解决极端相反的“相”是否相互分离,或者相互结合,由此进一步地解决极端相反的“相”如何可能相互结合或分离。这也就正是柏拉图经过自我反思和批判后得出的清醒的结论。可以说《巴门尼德篇》不仅构成了柏拉图哲学的一个重大转折,而且更体现了一个哲学家伟大的自我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