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2050超级大国
3330300000016

第16章 印度:我们将复制中国的一切(5)

虽然冷战结束了,但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却成了人类世界的法则,文明的世界不再文明。因此,在亚洲,与其弱国之间拼死相争,让强国“渔人得利”,不如“化干戈为玉帛”,彼此结成联盟,赢得世界的尊重。

当年尼克松握着毛泽东的手说:“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而今,我们可以说:印度和中国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此话并非虚言。2009年12月7日,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美国作为世界独一强,自然要做主导,但是它没有想到这次第三世界国家联起手来,最重要的是中国和印度联起手来,让美国措手不及。在这次大会上,美国骄横地要求中国的减排必须接受国际检查。对于美国的这一无理要求,亲自参加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总理温家宝,认为这是对中国的极端歧视,于是两度拒绝参加有奥巴马参加的会议。温家宝的缺席,终于让奥巴马明白,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这次大会将无疾而终,他将很难面对国内民众的压力。于是,当奥巴马得知温家宝与印度、南非、巴西三国领导人正在开会协调立场时,奥巴马不顾最基本的外交礼节,直闯会场,最终美国作出让步。此后,美国将此仇牢记在心,伺机报复中国。而那些联手对抗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第三世界国家,会议结束后,便曲终人散,又进入了不结盟的状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印度只要放弃“不结盟”政策,广结朋友,那么“大国之梦”不是不能实现,而是极有可能实现。

§§§第七节中国可以,印度为什么不能?

许多观察家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美国仍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此言不虚。但是,美国学者进一步说,在全球治理进程中,除美国外,还没有看到其他国家和组织能够发挥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这句话就有些一叶障目、无视事实了。如果真像这位学者所说的那样,那么发展中国家则将不可能在未来国际政治和全球治理中发挥有效的作用。

现在比较时髦的词汇是“单极世界”、“单边世界”,甚至演变出“单边世界秩序”,这听起来就吓人,仿佛只有美国是世界的主人,其他的国家都是美国的奴隶。

事实上,世界上可以有单边霸权主义,不可能有单边世界。所谓的单极世界,也只是历史跃变中的瞬间现象,不可以成为一种稳态。虽然美国现在是阳气正盛之时,也不是所有的国家都对其唯唯诺诺:昔日的盟友们开始向美国说“不”;过去任人宰割的亚洲,也不是美国任意横冲直撞、大施淫威之地;在美国与韩国进行联合军事演习中,美国对演习的规模,尤其是在黄海进行演习的规模问题,也不得不考虑中国的感受。虽然美国对朝鲜进行军事威胁,但面对自己国家的国民被朝鲜扣押,也只能由前总统卡特前往朝鲜,以美国政府的名义对美国公民非法进入朝鲜表示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而了事。美国虽说是颜面尽失,但还是嘴硬地说,卡特是一次“私人的、人道主义的、非官方的旅行,只有带回戈麦斯这一个目的”。

现在的形势已经非常清楚,美国从伊拉克撤走军队后,将剑挥向了亚洲。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和印度是继续互相争斗,还是共同对敌,这是东南亚避免中东覆辙的关键。准确地说,要看印度的态度和政策。

印度和中国一样,同为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大国,同时又是邻国。在历史上,印度也和中国一样,都有被西方列强入侵、欺辱的历史。在中国的文化中,浸染着印度的文化,如中国词汇中的“大干世界”、“刹那”、“口头禅”、“三生有幸”等,都来自于印度的佛教用语。中印之间有着传统的密切关系,应当携手合作,共谋发展。但事与愿违。随着印度经济的增长,国力逐渐增强,印度“大国之梦”更加膨胀,大造“中国威胁论”,把中国假想成敌手;同时,印度又在欧美的捧杀下,拼命扩充军力,发展核武器、造航母、核潜艇等,充当欧美制衡中国的马前卒。

近些年来,国际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将中国与印度进行比较,在比较中,他们在承认中国的发展的确是一个奇迹的同时,将注意力转向了另外一个世界大国——印度的发展。印度国内的学者们面对美欧的捧杀并没有自恋自爱得忘乎所以,而是在反思。

印度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M.D.纳拉帕特教授曾说过:“我必须承认,正如一些中国学者所指出的,印度人对中国的感觉很复杂。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经济总量才是印度的一半,20世纪90年代,印度的经济总量成了中国的一半。有些人对此感到不高兴。但是,印度发展不够快并不是因为中国发展快,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对于美国媒体所预测的“未来10年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中国和印度将结成龙象之盟”的问题,纳拉帕特教授说:“我在5年前就告诉我的中国朋友,中国和印度应当携起手来,跟世界谈判能源、材料的价格。”

对于中国与亚洲联盟组织的关系时,纳拉帕特教授说:“目前在国际上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应当建立排除中国在外的亚洲联合体,一种认为应当包括进中国,比如东南亚和中亚国家。我的看法是,如果中国能够按目前的速度继续发展10年,10年之后,任何亚洲联合体都不可能排除中国。”印度《商业标准报》2010年5月6日发表一篇专栏作家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家说,在印度工业生产能力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情况下,一味依赖中国企业是饮鸩止渴的做法,只有虚心学习中国,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保护并发展本国产业,才能保证长远发展;印度要完善国内产业扶持政策,最简便可行的办法就是学习中国。

中国可以,印度为什么不能?这个问题让印度感到恼怒万分。首先,印度国内有众多政治势力,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了内部的制衡体系。这种“制衡”使印度的发展不时会遇上国内的阻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的政策和执行显示出意志的一致性。其次,印度海军虽然拥有航空母舰,空军又拥有最先进的米格战机,可以这样说,单就装备上印度军队已经是亚洲最精良的部队之一,同时其军事影响也比中国更加延伸到国境之外,但西方却不担心。这其中的原因是,巴基斯坦处在危机之中,将压力外泻,加重印度所面对的威胁:尼泊尔也处在分裂的动乱之中;斯里兰卡卷入与泰米尔猛虎组织的内战之中。所有这些,都让印度将注意力放在周边国家地区,不会对西方国家构成威胁。最后,美国、欧盟和日本支持印度,希望印度成为他们制衡中国的一个桥头堡,在袖手旁观中获得他们想要的一个平衡的世界。所以,印度虽然高傲,但需要西方国家和美俄的支持,所以在痛不欲生中,被人左右。中国则不然,虽然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万分恐惧,围追堵截中国,意欲制服中国,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而屈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国家也不敢做得太过分,在投鼠忌器中对中国的封锁时紧时松。

印度的文化现状也影响了其发展。中国虽然和印度一样,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所有的民族都统领于华夏文化之下,国家意识比较强,比印度更具有民族凝聚力。印度则不然,现在虽然也有单一的传统文化,但是印度人口结构主要以语言、宗教以及种姓制度来划分,相互之间隔阂极深,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民族凝聚力远远比不上中国。

印度与周边国家的主权纠纷成了缠绕在其颈上解不开的绳锁。本来在领土之争中,中国应当是印度最大的敌人,世人也是这样看的。但是,印度连巴基斯坦也搞不定,并且弄得越来越被动,根本无暇顾及中国。巴基斯坦的GDP只有印度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可他却敢于与印度死拼。当印度宣称整个克什米尔都是印度领土的时候,两次针对克什米尔的战争,使印度元气大伤,但仍无所收获,反而逼得克什米尔闹着要将自己归属于巴基斯坦,让印度大失脸面。更有甚者,有一段时间里,印度内部至少有七个邦闹着要独立。看到这些场景,我们不难想见其混乱的程序。中国从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即使中国在过去的内战中,对抗的国共双方打得是血流成河,即使国民党被打得龟缩到台湾,双方都坚持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

印度虽然相比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高科技型经济国家,其计算机软件业世界闻名。但是,这样一个高科技型经济国家,事实上其科技水平比中国要低得多。同时,在政治上,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但民主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所以,一向坚持“好政府论”的李光耀说,印度人号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很能迎合西方人的口味,至于因此带给自己什么好处却不管。在这种民主中,印度被西方人一次次地出卖,先有1988年印巴核武冲突,后有美印合建核反应堆,向俄罗斯合作制造、购置航天技术和飞机,被无数次地耍弄。而中国,有过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很难被外国所约制。

当印度人想到比自己发展得快的中国,醋意甚浓。虽然自己与中国一样是文明古国,也有过辉煌灿烂的过去,也和中国一样被国际称为“金砖四国”之一,但印度人却怎么也高兴起来。印度总认为“凡中国有的,印度一定要有;中国没有的,印度也要有”。当听到世界对中国发出赞叹之声时,印度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于是在酸气冲天中,于2009年6月9日的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报》上发表题为《对中国的炒作过了头》的文章,文章说:“深陷绝望的人会抓住一线希望。这或许有助于解释当世界遭遇经济危机重创时,即便是最微弱的经济复苏迹象都会引发阵阵狂喜。倘若这种微弱希望被‘中国因素’放大,正如在这个指望中国扛重担的世界上经常发生的那样,它就会一下子被吹上天。”

中国对于印度的态度截然相反,从来没有对印度说三道四过,并以最大的努力结好于印度。对于中国的这种大度,印度能做得到吗?如果做不到,那么就可以知道——中国可以,印度为什么不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