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直系教头冯国璋
3331200000028

第28章 在府院中周旋(4)

就这样,在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帮助下,1917年6月7日,张勋率领4300人的辫子军坐上了北上的火车。6月8日,张勋把军队开进北京,他自己却留在了天津。张勋留在天津,主要是想跟段祺瑞等人进行协商复辟一事,希望得到他们支持。可是,段祺瑞又怎么会答应呢?不仅如此,段祺瑞等人还奉劝张勋不要搞复辟,不然别说是国内的政治势力,就算是日本人都会出来加以阻止。

听到段祺瑞这么说,张勋一时之间又有些没底气了。在天津那几天,张勋甚至还想这次人京干脆先帮助李经羲坐稳总理位置,至于复辟的事情,等到时机更为成熟的时候再说。

可是,就算张勋此时想要退一步,他支持李经羲当总理的做法,也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赞同。可以想象的是,段祺瑞和北洋督军团肯定是不会买李经羲的账的,段祺瑞自己还想着能重新当上总理呢,又怎么会支持其他政治势力呢!此时,真正对李经羲表示了一点支持的,也就只有冯国璋。换句话说,从张勋北上以来,无论张勋的政治态度如何变化,冯国璋都是他背后最大的支持力量。.

在天津碰了钉子之后,张勋来到了北京。为了帮助李经羲坐稳总理位置,张勋对自己一向仇恨的国民党人大开杀戒,他不仅赶跑了国会中的国民党议员,而且还干脆解散了议会。

按理说,张勋的所作所为其实正中段祺瑞等北洋督军团将领的下怀。可是,段祺瑞深知张勋和李经羲的真实政治目的就是扶持清王室,因此即便张勋实际上是帮了他们,段祺瑞等人依旧表示不支持李经羲当总理。

在这种情况之下,又恼又急的张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孤注一掷地发动复辟,于1917年7月1日在北京成功地扶持起了清王室的一个小朝廷。

对于张勋的复辟举动,段祺瑞应该说是早有预料。不仅如此,他甚至还盼着张勋能早日将这件事情变成现实。实际上,早在张勋复辟之前召开的第四次徐州会议上,徐树铮等人就曾极力怂恿张勋放开胆子干。

很显然,段祺瑞和徐树铮等人的目的就是借刀杀人,借着张勋的辫子军去对付北京的国民党势力,甚至解散国会,从而达到削弱黎元洪实力的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说,段祺瑞和徐树铮等人表面上看起来不与张勋合作,暗中却在给他下套。等到张勋真的复辟,建立了一个小朝廷,从而极大打击了黎元洪的势力之后,段祺瑞就可以出山了。

换句话说,此时的张勋对于段祺瑞来说,就是一工具而已,张勋把段祺瑞想做而又没做成的事情办好了。而到了此时,也就是张勋要开始倒霉的时候了。

张勋成功实现复辟,他对于段祺瑞来说就不再具有什么使用价值。段祺瑞心想,该打击的政治势力也打击了,现在就应该对违背历史潮流的张勋动手了。于是,就在张勋宣布复辟的第二天,也就是1917年7月2日,段祺瑞从天津赶到马厂,组织讨伐张勋。

对于张勋发动的复辟,冯国璋并不感到有什么意外。但是,清王朝的的复辟,在当时的中国来说,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个极其反动的事情。冯国璋就算再支持张勋,也不敢逆历史潮流而动。因此,当听到张勋成功复辟,段祺瑞开始举兵讨伐的消息之后,冯国璋认为自己曾经公开支持张勋进京,甚至还帮助张勋逼迫黎元洪下令解散国会,不管怎么说自己在张勋复辟这件事情上都难以脱掉干系。

在当时几乎全国都在反对张勋复辟的政治背景下,冯国璋再也顾不得曾经与张勋兄弟相称的“同袍之谊”了,他开始为自己辩护,全力洗清自己的罪过。冯国璋心想,此时自己要不赶快表明立场,假如还像以往那样含糊其辞,那么很有可能被张勋反咬一口,说是自己支持的张勋复辟。万一那样,后悔就来不及了。

于是,冯国璋几乎在第一时间就向全国通电,措辞严厉地指责了张勋。

冯国璋说张勋“奉命人京,调停时局,忽以兵力包围清官,逼勒清帝,擅行复辟。”对于这样的反动之举,冯国璋表示自己会“克日举师问罪”,也就是出兵讨伐张勋。

紧接着,7月4日,冯国璋在接见英国和日本领事时明确表示:“中国的政体已走上了共和,不容许再有皇帝。”当英国和日本领事追问“副总统既不赞成复辟,有何对策”时,冯国璋显得心情十分激动。据说,当时他撸起袖子,举起拳头高扬了三下,大声回答道:“只有打!打!打!”我们都知道,冯国璋性格十分沉稳,做事谨慎异常,这一次他却因为张勋复辟的事情显得情绪激昂,而且很快就做出了果断的行动。由此可见,冯国璋是急于洗清自己与张勋之间说不清理还乱的关系的。

在共同的政治背景下,虽然有着不同的政治利益,但是冯国璋和段祺瑞此时都选择了义无反顾地反对张勋复辟。最有趣的是,他们两人都没有把矛头指向清王室,而是全都集中在了张勋一人身上。换句话说,张勋此时几乎成了众矢之的。不过,冯国璋毕竟还是和段祺瑞有所不同。他反对张勋,更多是基于大势所趋。为了这个,他甚至不惜背上“忘恩负义”的罪名。但是,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很多时候或许就只能先选择自保了。

冯国璋选择了反对张勋复辟,而且很快就开始举兵讨伐。但是,冯国璋的北洋军还在江苏,无法及时开到北京。为了尽快将自己的讨伐宣言付诸现实,冯国璋急忙向驻扎在保定的第三师师长曹锟发去一封电报,内容就是让曹锟带领军队先行人京讨伐张勋。

接到冯国璋的电报之后,曹锟想了一下:“虽然自己前不久刚刚被新建立的小朝廷封了一个所谓的直隶巡抚一职,但那毕竟只是一个虚职,没有任何实权。现在张勋成了众矢之的,整个形势都对小朝廷十分不利,因此最聪明的办法就是顺应时势,接受冯国璋的命令,尽快派兵进京讨伐张勋。”就这样,曹锟率领的第三师就在段祺瑞的指示下,组编成了所谓“讨逆军”的西路军。

曹锟行动之后,冯国璋在南京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请来了湖北、江西和浙江三省的督军代表,一起协商如何在长江中下游的四个省份与张勋辫子军对抗的事宜。当时,张勋的辫子军主要是以徐州等地为根据地,因此形成了对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严重威胁。冯国璋召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没有了后顾之忧,冯国璋才能放心进行北伐。

不过,北方的讨逆军没过多久就传来了捷报,这样冯国璋才没有动用自己江苏的军队。

对于全国各地的一片反对声,张勋自然是十分清楚的。他明白,如果不能把这些反对自己的南北政治势力安顿好,自己虽然暂时实现了复辟,建立了小朝廷,但是迟早这个朝廷会遭到失败。因此,事实上,就在南北政治势力大力反对张勋的同时,张勋也在极力讨好和收买他们。

比如,他通过小朝廷的名义颁布了一个所谓的“上谕”,任命冯国璋为两江总督,陆荣廷为两广总督。这两个官位可不小,但是在当时的政治局势下,基本上就是空头衔。大家想一下,在那个军阀割据的年代,谁还会接受·一个毫无实力可言的小朝廷的所谓高官厚禄呢?冯国璋根本就没有理睬这个上谕。

张勋见此,很快又颁布了一个“上谕”,封冯国璋为南洋大臣、一等公。

可是,在这个上谕还没到下达的时候,冯国璋等人就已经在报纸上刊出了反对复辟的通电。

在段祺瑞这一边,张勋则表示,段祺瑞对于自己搞复辟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但是“亦未拒绝”。可是,当他自己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都是没有底的,因为他不能骗自己,段祺瑞当初其实根本就劝他不要搞复辟。

遭到全国反对的张勋开始生气了。7月4日,他发了一封电报给倪嗣冲,说其实是由倪嗣冲等人最早“揭出复辟宗旨,坚明要约”,可是现在这些人为什么背信弃义,对自己搞成功的复辟“意怀观望”。

不仅如此,在得知冯国璋向西方人表示要“打!打!打!”之后,张勋于7月6日向全国发表了一个通电,在这个通电中,张勋表示此次的复辟行动“同袍各省,多与其谋。东海(徐世昌的字)、河间(也就是冯国璋)尤深赞许,信使往返,俱有可征。”

虽然张勋说他在复辟这件事上与冯国璋等人有书信往来作证,但是实际上他却拿不出什么可靠的证据。如果说真有什么证据的话,也只能说是与冯国璋有那么一点并不十分相关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在第四次徐州会议上,冯国璋本人并未出席,只是派了实际属于清王室势力的胡嗣瑗去参加会议。召开这次会议,张勋的目的就是为了鼓动各省的督军支持自己搞复辟。

当时,对张勋的主张立即表示赞同的就有倪嗣冲和徐树铮等人。这些人之所以赞同,原因就像我们前面讲的那样,是在怂恿张勋,借着他率军北上,削弱黎元洪的实力。可是,冯国璋却并没有在表示赞同的一副黄缎上签字。

并不令人意外的是,胡嗣瑗却背着冯国璋在上面签上了冯国璋的大名。而这就成了冯国璋支持复辟的证据。

事后,胡嗣瑗自然不敢回去见冯国璋,只能跑到上海,配合张勋搞复辟。

等到张勋复辟成功之后,胡嗣瑗才又回到南京面见冯国璋。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在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劝冯国璋与张勋合作,支持新建立的小朝廷。谁知,冯国璋此时已经得知了胡嗣瑗不经请示,代替自己签字的事情,正在火头上呢。很自然地,胡嗣瑗就吃了一个闭门羹。

张勋所谓的有证据证明冯国璋支持自己搞复辟,也就是上面说的签字,这当然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不仅如此,在张勋发动复辟前,冯国璋确实也曾劝诫张勋做事不要过于鲁莽。甚至在6月9日发给张勋的一封电报之中,冯国璋还表示熊希龄于6月7日发布的反对复辟通电“实获我心”,因此希望张勋“正当解决”北京的政局混乱,让张勋“持调人态度”。这些电文都表明,冯国璋并没有正面支持张勋的复辟。

从上面这些情况看来,张勋在复辟之后,曾经软硬兼施地想要收买和拉拢各主要的北洋督军,尤其是冯国璋。但是,复辟之后,政治局势已经很不同了,张勋等复辟派几乎成了政治上人人喊打的目标,这自然是历史趋势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肯定是不会有任何北洋督军还想着所谓的“同袍之谊”,而去帮助甚至解救张勋的。

很快,7月5日一早,段祺瑞讨伐张勋的军队就开始了行动。同一日,曹锟的第三师也开始北上。战事的发展十分有利于讨逆军,到了7月7日那天,讨逆军就已经占领了丰台,全面包围了困守在京城中的张勋辫子军。

7月12日,讨逆军兵分三路,向张勋的辫子军发起了总攻。此时北京城内的复辟派们,早就因为吓破了胆而四分五裂了。在讨逆军的围攻下,北京城几乎不战而破,张勋趁乱逃进了荷兰大使馆,复辟以失败而告终。

张勋尽管失败了,但我们不得不说,他更多是落人了段祺瑞和冯国璋等人的政治阴谋之中。关于这一点,在南方的国民党人看得最清楚不过了。国民党在政治上的代表黎元洪,就是因为张勋为了复辟而解散国会,才最终失去了大权。而按照我们前面的讲述,大家应该已经发觉,实际上张勋更多只是段祺瑞和冯国璋的一颗棋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