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中国建筑地图
3338000000003

第3章 河北

承德避暑山庄——前宫后苑的典范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著名文物风景区。在清朝时,它是清政府在北京城之外的另一个政治中心。现在已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山庄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才完工,历时87年,整个山庄的设计依照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宫廷区在前,园林区在后,园林区又因为地貌和景观的不同分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等景区。

宫廷区位于山庄的南端,包括三组并列的宫殿建筑群。分“前朝”、“后寝”两部分。前朝最主要的大殿是澹泊敬诚殿,澹泊敬诚殿全部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而又叫“楠木殿”。每当夏季来临,殿内楠木便散发出浓郁的香气。寝宫的主殿所处地势高峻宽敞,四周山岭环抱,每逢盛夏,十里平湖,微风送爽,因此被康熙命名为“烟波致爽”,列为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之首。整个宫廷区拥有的宫殿建筑群的数量和规模是所有皇家园林中最大的。但这里所有的建筑都不高大,各房之间还以回廊相连,使房屋保持低平而舒展的姿态。屋顶全部用灰瓦,梁枋、门窗不施粉彩,保持原木本色或略施雅色。整个建筑与周围山水环境十分协调。

湖泊区位于山庄东南,湖水总称为塞湖,由热河泉水、山谷瀑布和雨水汇合而成。湖岸自然曲折,没有经过人工处理。宽阔的湖面被洲、岛、桥、堤分割成几个湖区。仿西湖苏堤而建的芝云堤横穿湖中心,连接湖中的三个岛屿。

湖中莲荷如盖,沿岸柳绿花香。湖泊区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建筑类型,分别建在各个岛屿上。这里最有代表性的景点是金山亭和烟雨楼。金山亭周围的地貌和建筑群形态很像江苏镇江金山寺,金山亭是湖区的最高点,登临此亭可以俯瞰湖区和西、北两面的平原区、山岳景区,眼前视野开阔,可观烟波浩渺,亭台水榭,又可饱览苍翠山色,欣赏森林草原。

烟雨楼是仿照嘉兴南湖中的烟雨楼而建,位于湖泊北面的小岛上,岛上沿岸垂柳拂地,上有一处院落,楼阁亭台高低错落,近得水中倒影,远有山景相衬,从四个不同方向都构成了美丽的画面。烟雨楼与金山亭隔朝相望,互平原区是一块狭长的平地,主要景点是万树园,种植各种名贵树木。园内没有任何建筑,只是按照蒙占习俗设置蒙古包和活动房屋。万树园中有专为皇帝设置的蒙古包,叫做御幄,直径七丈二尺,搭架的梁柱涂金漆或者朱漆,并饰有各种花纹。上面盖三层毡布,第一层上是厚毡,第二层是麻布,第三层是四周绣黑色图案的布幔,幄内张挂壁毯地上铺白毡,顶上挂着各种精美的宫灯。包内设有地平、宝座、脚踏等各种精致家具。清帝来山庄必定要在这里举行宴会和游乐活动。平原区西部有文津阁,是皇家七大藏书楼之一,仿照宁波天一阁而建。

山岳区的面积占到整个山庄的4/5。这里山势的特点是连绵而深厚,没有奇峰峭壁与悬崖险壑,山上土质肥沃,树木郁郁葱葱。区内设有纵横山道并散置20余处寺庙、园林等建筑群。这些建筑疏落地分置于山岳各处,除四处在山顶以外,都隐蔽在山谷中,随地势变化配置殿堂楼阁、轩厅、亭榭,布局灵活。建筑外观朴素而不奢华,与山岳环境相协调,尽显自然本色。这里著名的景点有梨树山谷,种植万株梨树,品种多样,每到春季,花香袭人,花色如雪。

山岳区西南山顶有一巨大的石棒槌斜立,棒槌高仅40米,顶部直径15.04米,根部直径10.7米,生成300万年以来,一直耸立不倒,为承德的一大奇观。每当夕阳西下,东西诸峰都已经笼罩在暮色之中,惟有此石映照夕辉,呈金黄色,倚天耸立,如美丽的剪影一般。

避暑山庄在一座山庄中同时包含了四个景区,有院落和建筑群组成的宫廷区,湖泊区极富江南水乡情趣,平原区展示了大漠草原风光,山岳区则气势雄浑,景观各异,却又相映成趣,融江南的妩媚与塞北的磅礴于一体。

在避暑山庄东部和北部丘陵起伏的地段上,是著名的“外八庙”。山庄内的建筑,一律青砖灰瓦,追求一种古朴自然的风格,但周围的“外八庙”, 却是采用金色琉璃瓦,甚至用鎏金鱼鳞瓦覆盖,远远望去,巍峨壮观,金碧辉煌,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与古朴典雅的避暑山庄形成鲜明的对比。

外八庙实际上有12座,因为其中8座寺庙有朝廷派驻喇嘛,由理藩院发放银饷,且地处塞外,所以习惯上称为外八庙。外八庙主要是藏传佛教寺庙,其建筑精湛,风格各异,是汉、藏文化交融的典范。在这里可以依稀感受西藏布达拉宫的气势,一睹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雄奇,领略山西五台殊像寺的风采,欣赏新疆伊犁固尔扎庙的姿容,还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木制佛像——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大事记

康熙四十二年(1704年),避暑山庄始建。

乾隆十六年(1751年)开始对山庄进行增建,完成了”乾隆三十六景”,并陆续在武烈河东岸建成8座寺庙拱列于山庄之外。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避暑山庄完工。

周围古建筑

普乐寺:著名皇家寺庙之一,它是土木混合结构的古建筑。

殊像寺: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而建,形制以汉族庙宇建筑为主。

赵州桥

——弧拱敞肩托苍龙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的浚河上。赵州桥是中国现存的建筑时间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石桥,在中国和世界桥梁建筑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建于隋代,由名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这座大石桥。

赵州桥建成后,唐、宋、元、明、清各代都对桥进行过维修或加固,至今已有了1400年的历史,依然很坚固,与其科学的设计、施工是分不开的。赵州桥所采用的坦拱和敞肩拱的桥梁建筑形式,这在世界上还是首创。它全长64.4米,却是单孔。它的桥身是一段圆弧,打破了中国过去建桥仅采用圆拱和半圆拱的惯例,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大创造,这种圆弧形的拱,在桥梁学上被叫做坦拱。由于拱脚宽、拱顶窄,大大增加了稳定性。这种较为平缓的圆弧坦拱,也使桥面的坡度变小,仅为65度,免去了行人和车辆上坡下坡的困难。

赵州桥的另一独创在于它的主拱两侧的拱肩,并非实心而是各建了两个小拱,这种形式被称为敞肩拱。敞肩拱的形式,节省了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大了桥梁的过水能力,同时又使桥的造型变得更为轻灵、秀丽。赵州桥的这5个拱洞在筑砌方法上也很独特,使每一个拱券自成体系,各自独立,如果哪一个拱有所损毁,需要修补,不会牵连旁拱,十分方便。同时,两个拱肩之间又衔接十分紧密,使整个桥梁浑然一体,坚不可摧。

赵州桥不仅在技术上独到创新,装饰艺术也极为精美。桥的主拱顶上刻有龙头形的龙门石,拱侧点缀着刻成莲花状的昂天石。桥面左右两侧的栏板,望柱上都刻有龙兽、竹节和花卉等图案。这些隋代石雕风格浑厚、隽逸,为轻盈、灵巧的赵州格又增添了几分秀色。

不仅有历代的诗篇为赵州桥增色,它还笼罩着神秘的气氛。在桥面东侧有一溜小坑,一道沟痕和稍大一点的坑。在桥下的券洞上有五个手指印,传说赵州桥是鲁班师傅带领神工、天丁,在一夜之间修建起来的。因为桥修得好、建得好,乡亲们十分赞赏。但是,这却惹恼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和宋太祖赵匡胤。

张果老骑着毛驴来了,赵匡胤拉着小车也来了,叫嚷着要与鲁班比个高低。鲁班看出来张果老毛驴背上的搭链中装着太阳和月亮,赵匡胤的小车上装着四座大山——泰山、华山、嵩山、恒山,心里有些发毛,担心石桥承受不了如此大的重量。可是,这二人非要比,说如果输了情愿把毛驴和小车送给鲁班,鲁班想了想,大手一挥:“比就比。”于是,张果老倒骑毛驴上桥了,接着小车也上桥了,石桥开始摇晃,鲁班一个箭步跳到河中,用一只大手撑住石桥,石桥停止了摇晃。随即,鲁班、张果老、赵匡胤连同毛驴和小车都不见了,只有驴蹄印、车道沟、膝盖印和手指印还清晰地留在桥上。

赵州桥的这些痕迹是建桥者们留下的护桥标志。驴蹄印、车道沟是行车的标记。它提醒人们,行车要走桥中间,不要太靠边,这样可使桥梁受力均匀,便于保护。而桥下的手指印,则是人们维修、加固桥梁时最好的支撑点。把维护桥的标记寓寄在生动活泼的神话传说中,令人难忘。

如今,赵州桥成为著名的景点,以桥为中心建成了赵州桥公园。桥北,李春的塑像微笑着守护着自己的作品,公园处处花香,假山亭台点缀其间,古老的赵州桥置身于一片春色的海洋,古朴与娇艳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