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
当股价大跌的时候,好多投资者都会有这种想法:股价已经下跌这么多了,不可能再跌了。这种想法似乎很有道理,很符合人们对于事物的一般认识。但彼得·林奇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具有这种想法和认识的投资者,往往会成为重大损失者中的一员。因为股市常常出乎人们的想像,股价会掉了再掉。一只30元的股票,它可能跌到15元,还可能跌到5元,甚至会跌到一两元,或几毛钱。如果持有这种股票的投资者若抱有“不可能再跌了”的错误想法,则会血本无归。
关于这种错误的认识,彼得·林奇举了宝丽来的事例。在宝丽来公司股票从最高的每股143.5美元一路下跌的过程中,当股价下跌了1/3时,有好多持有这只股票的投资者都在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股价已经下跌这么多了,不可能再跌了。”他们这样说,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因为宝丽来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也是一只著名的蓝筹股。但是当宝丽来公司的销售和盈利都大幅度下滑时,许多投资者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其股价实际上已经严重被高估了。
宝丽来股价下跌到100美元,接着又下跌到90美元,然后又下跌到80美元,在这段时间里,毫无疑问,不管是个人投资者,还是专业投资者,都会一次又一次地听到这些说法:“股价已经下跌这么多了,不可能再跌了”,或是“好公司的股票总是会涨回来的”“在股市投资上必须要有耐心”以及“由于恐慌而卖出一只好股票是愚蠢的”。当宝丽来股价跌破75美元时,坚信“不可能再跌了”的投资者人数大幅增长。在宝丽来股价下跌到50美元时,每一个持有宝丽来股票的投资者都在一再重复着“不可能再跌了”。于是,持有该股票的投资者坚定地持有,没有持有的投资者积极地抄底。可事实是,宝丽来的股票一直下跌,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最终在不到1年的时间中跌到了14.125元才停了下来。这一结果让那些认为“不可能再跌了”而坚持持有或买入股票的投资者后悔不迭。他们为自己的错误认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只要是2000年之前入市的老股民,一定有深受5年大熊市煎熬的惨痛教训。当股指从2001年的2245点一直跌到2005年的998点时,股价从最高价跌去90%的股票比比皆是。而在这一过程中,损失最惨重的无疑是那些持有“股价已经跌了那么多了,不可能再跌了”想法的投资者。
正是因为持有了这样的想法,可能使已经在2200点脱身的投资者继续在1600点又大举杀入;正是因为持有了这样的想法,可能使本来半仓的投资者,变成不断下跌途中的满仓者;正是因为持有了这样的想法,可能使其5年熊市下来,股市资金出现大幅度缩水,甚至损失殆尽……而之所以遭遇如此之大的损失,正是因为这些投资者抱有“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不可能再跌了”的错误想法。
在银广夏股票大幅下跌的过程中,有好多股民就因为抱有“不可能再跌了”的想法而遭受巨额损失。
所以,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决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期待一只飞流直下的股票在自己认为的价位上停住,并信誓旦旦地说:“这只股票跌了这么多了,绝不会再往下跌了!”
总是认为自己找到了底部
想抄底买入一只下跌的股票,就如同想抓住一把迅速下落的飞刀。
——彼得·林奇
抄底是一种股票投资策略。许多投资者总是认为自己能找到底部,并勇敢地抄底。结果,被变化莫测的股市牢牢地套住了。彼得·林奇认为抄底具有很大的风险,想要抄底买人一只下跌的股票,就如同想要抓住一把直泻而下的飞刀,最终会让飞刀把手割得鲜血直流。他认为更稳妥的办法是,等刀落到地上后,扎进地里,晃来晃去了一阵后停止不动了,这时再抓起这把刀子也不迟。
如果投资者想要抓住一只迅速下跌的股票抄底买入,极有可能不但抄不到底,还会连自己的老底儿都输个精光,因为你在错以为是底部的价位买人,其实根本不是底部,离真正的底部还远着呢,这时出手是严重地选错了时机。
彼得·林奇认为,如果投资者对困境反转型股票感兴趣,就应该找到一个更加充分的买人理由,而不是因为这只股票已经下跌这么多了所以看起来可能会反弹。当投资者发现该公司的业务已经开始好转,并且在查看了资产负债表后发现该公司账上的每股净现金为11美元,而股票交易价格为每股14美元时,才是最佳的投资时机。
对于总是自作聪明,认为自己能找到底部,并盲目地贸然出击的投资者,股市常常会给与教训。例如,2007年4月19日沪深股市放量下跌,尾盘仅略作反弹,让很多抄底的股民“呛”水。当日沪深股市低开低走,逐波走低,上午10时30分前后,沪市下跌110点后,出现反弹走势,不少股民开始人市抄底,自助操作终端前变得明显拥挤和忙碌。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中国银行”下跌到5.61元时追加买入1000股,结果收市时跌到5.42元,还有吴女士也在9.7元购进了“一汽轿车”的股票,结果收市时也被套。可见,股市的底不要轻易急着去抄,弄不好就会成为被套者。
其实,总认为自己能找到底部的投资者是对风险的认识不清。在股市中,有好多投资者认为追涨的风险比抄底的风险大。
实际上,面对变幻莫i贝4的股票市场,有时抄底的风险远远大于追涨的风险。如同在火灾中丧生的大多数人,并非被火烧死,而是受烟雾窒息,或自己跳楼摔死一样。熊市中,真正套在顶峰的人并不多,很多人是因为试图抄底而被牢牢套死在半山腰的。
2001年指数从2245点跌下来,跌到1900点时,有的股民听信股评说:
“调整基本到位,后市下跌空间不大”,就开始抄底;到了1800点时,股指三次跌穿1800点都下不去,有的股民又认同“1800点就是世纪大底”的说法而积极抄底;到了1600点时,有的股民又相信“1500点是政策底”而满仓抄底。
结果,股指一直跌到了2005年的998点。而且,由于指数的虚涨作用,即使后来股指涨到股民抄底的相同点位,很多股民却解不了套。
在股票下跌过程中,被深套的股民未必是喜欢追涨的投资者,却往往是喜欢抄底的投资者,这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当1993年至1994年股指从1558跌下来时,大盘曾经3次跌到777附近构筑了阶段性底部,止跌后强劲反弹,由于当时股指已被拦腰砍去一半,政策上也是利好不断,技术指标早已超卖,加上股评界的大肆宣传,“铁底777”的口号深入人心。无数大户或透支,或变卖家私,义无返顾的走上抄底的不归路,最终损失惨重。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股民都知道,很多人不是在1558~777点被消灭的,而是在777~333点中倒下去的。
当然,抄底作为一种投资操作方法,有其可行性的一面,只要不贸然去抄,而能抓住机会,运用得当,也会获得收益。在具体操作时,投资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把握买入时机,抄底过早,容易造成套牢;抄底过迟,往往会错过稍纵即逝的买入价位,从而失去机会。抄底应坚持不追高的操作原则,因为抄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盲目追高容易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境地,逢低买入一些暴跌过后的超跌股,可以使自己掌握进出自由的主动权。
第二,对一些个股的抄底操作要速战速决。这些个股就是那种累计涨幅巨大的个股。有些个股的确在短时内有较大的下挫,而反弹之后一些持股的投资者认为不立即抛出风险不大,这种观点有偏差。对一只个股,我们要整体地看,绝不可单看某个时问段的表现,有些个股累计升幅大,下挫后出现反弹,不及时抛出风险是有的。如深市亿安科技,该股在2000年2月17日冲至126.31元后下调,至2000年6月19日跌至59元开始反弹,6月23日涨至80.82元,此时不及时抛出,其后的下跌是非常大的。对于那些原来就未大涨,下调却较猛,质地并不坏的个股,股价出现反弹后不及时抛出,风险倒不是很大。
第三,对一些质地良好的个股,投资者在其下调之后进行中长线操作也要讲技巧。如果在这种个股下调后筑底时介入,可以在这些个股反弹越过个股的30日均线后,成交量持续放大势头减缓、股价出现滞涨时进行减仓,待股价出现回调,又受到30日均线支撑时,再进行介入抄底,从真正意义上做到高抛低吸,而后再进行中长线的持有。
股价已经这么高了,怎么可能再涨呢
一只股票的投资价值常常取决于评估它的时间段。如果在不适当的时候买了错误定价的绩优股,也会让你损失惨重。
——彼得·林奇
在股票投资中,“畏高”心理每个人都有,特别是老股民,这种心理更严重,因为他们吃过亏,受到过股价下跌的教训。但彼得·林奇寻找的是10倍股,如果“畏高”,抱有“股价已经这么高了,怎么可能再涨呢”的想法,可能永远也达不到投资的目标。
抱有这种想法的投资者往往会踏空。套牢的滋味不好受,但踏空的滋味在某种程度上讲更不好受。套牢后,反正一时半会儿解不了套,不去管它,反而心态好多了;而踏空却让人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眼睁睁地看着指数向上涨,原本空仓躲避风险的不错感觉慢慢失去了平衡,取而代之的是或追悔莫及或心急如焚。实际上,踏空也是一种风险,手中的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弥补损失的大好机会白白丧失,这是一种更让人难受的风险。
对此彼得·林奇举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和斯巴鲁公司进行说明。他说如果投资者在20世纪50年代买入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股票,当时股价是每股0.75美元,到1961年时股价涨到2.5美元,涨幅达3.3倍,这时投资者可能根据“股价已经这么高了,怎么可能再涨呢”的理论,禁不住落袋为安的诱惑而卖出股票。但是,在此之后,这只股票又上涨了7倍,对于20世纪50年代以每股0.75美元买入的投资者来说,相当于错过后来上涨23倍的投资收益。
任何一个投资者如果能够一直持有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股票,都会非常高兴地看到这只股票从每股0.75美元的价格上涨到124.5美元,也就是说如果当时能投资1000美元,则最后的收益是166000美元,而且这还不包括在上涨过程中所获得的23000美元的股息。
彼得·林奇在投资斯巴鲁公司时,就差点因为“股价已经上涨这么多了,怎么可能再涨呢”的想法而错过一大笔收益。当斯巴鲁公司的股票已经上涨了20倍以后,彼得·林奇就曾问自己“这只股票怎么可能再涨呢”,没有人会去买人一只已经上涨了20倍的股票。但彼得·林奇没有因为有这种想法而放弃。
他查看了斯巴鲁公司的基本面,发现该公司的股价相对于其实际价值仍然非常便宜,于是就买人了这只股票,后来这只股票让他获得了7倍的高额收益。
在中国股市中,自从2006年大牛市爆发以来,很多股民特别是其中的老股民,自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在不断“到顶了、到顶了”的喊叫中,早早地在1500点、1800点、2000点、3000点、3500点这样的位置被不断淘汰出局。而那些被深套的股民,则早早地在所持股票从2.5元涨到4.5元时就急急忙忙卖出了。对他们来说,风险已经太高了,在“股价已经太高了,怎么可能再涨呢”这种认识的左右下,他们过早地出局了。结果,他们所卖出的股票在半年甚至几个月后到的价格可能是10元、20元甚至更高。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踏空。
例如中国船舶(600150),该股在2007年8月6日成为了中国股市第一只200元股。这只原名为沪东重机的股票20个月来开足马力,一路狂奔,从10元左右跃升至200元大关,令分析师和股民们目瞪口呆。在该股票突破100元的时候,有好多人就觉得股价太高了,但是,它并没有像那些抱有“这只股票怎么可能再涨呢”想法的人认为的那样下跌,而是一路上涨,直奔200元的高价。如果投资者因害怕股价太高而抛出该股,则会遗憾地踏空。
其实,一只股票能够上涨多高并没有什么人为武断的上限。如果一家公司的发展前景良好,投资收益会继续增长,基本面也没有什么改变,仅仅因为“股价不可能再涨”就放弃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实在是太糟糕了。那些建议客户当投资上涨1倍时就自动卖出股票的投资专家们应该为此感到耻辱和羞愧,因为如果投资者按照他们的建议操作的话,永远也没有机会抓住一只上涨10倍的大牛股。
可以这样说,在股票投资市场上,机会是公平对待每一个人的,机会也是只青睐于有心人的,只有积极努力地面对形势,把握机会,才不会陷入踏空的尴尬境地。踏空是一种风险,作为投资者,我们要时刻防范风险,当然包括防范踏空,在把握大局的前提下,踩准节拍,积极应对,最大限度地把握可能的机遇,应该是每一个投资者应恪守的一个炒股原则和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