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经济
3345700000042

第42章 毛泽东和“文化大革命”中的经济建设(10)

此外,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由于过分突出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不仅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在重工业内部也有很大的矛盾,煤炭、建材等部门长期受挤;加工工业和原材料工业也不相适应;冶金、机械工业的盲目发展,许多生产资料产品不对路、不合格,造成很大的积压和浪费。

同时,工业、农业与交通运输业也很不相适应。交通运输业发挥了“先行官”的作用,从1966年以来运输持续紧张,运输能力越来越不适应甚至限制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尽管10年间新建了一批在内地的铁路,但由于忽视对旧线铁路的改造,铁路货运量、周转量增长很慢;在水运方面,出现偏重增加船舶,忽视或放松港口建设,所以、水上运输和港口吞吐能力严重不足。

3.国家财政发生赤字,以济效益大大下降

10年动乱中,经济建设不正常必然导致国民收入的下降,然而生产规模仍然在盲目扩大,这样财政支出有增无减。10年间有4年的财政收支出现赤字,最高是1967年为22.6亿元,1976年为29.6亿元。10年间财政收支相抵,赤字为19亿元。这是账面上的数字,实际上远不止这个数字。因为存在着虚假的收入和人为地压低人民消费这两个大问题,这样的情况,到“四人帮”被粉碎后才逐步暴露出来。

国家财政出现赤字,归根到底,是同经济效益降低有着密切的联系。这10年间,经济效益是不断下降的,大大低于“一五”时期和三年调整时间(1963—1965年),最突出表现在每百元积累增加的国民收入,“一五”时期为35元,三年调整为57元,“三五”时期仅有26元,“四五”时期降为16元。每百元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国民收入,“一五”时期为52元,三年调整达92元,“三五”时期降为43元,“四五”时期只有25元。从基本建设方面来看,经济效益大大下降,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率,“一五”时期为83.7%,“三五”、“四五”时期下降为60%左右。在建工程占用的资金比任何时期都多,建设周期比“一五”时期增加近一倍,“一五”时期平均为六年半,“四五”时期延长到11年以上。

4.人民生活大量“欠账”

由于高积累、低效益,不可能给人民生活有多少实惠,无论从衣、食、住、行、用五个基本方面都没有多大的改善,实际上随着人口的膨胀,困难更大更多了。

10年间,几种主要生活消费品平均每人消费量呈下降的趋势。10年间,非生产性的投资中,住宅建设投资在“三五”期间仅占4%,“四五”期间占5.7%,比“一五”时期占9.1%相差很远,而这10年中人口剧增,住房建设下降,造成严重的拥挤情况。10年间,全民所有制各部门职工除1971年调整一次工资外,再未动过。从1966年到1976年,平均工资降低了4.9%。10年间,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大大增加了新增劳动力就业的困难,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自然大大减少人们就业的机会,加上“左”的思想支配,劳动就业长期实行“统包统配”的政策,堵塞了劳动就业和自谋职业的门路,就业的路子越走越窄,问题日益严重,尽管有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但待业人员日增,到1976年全国城镇待业人员高达1000多万人,造成对国家沉重的压力。10年间,农业生产是较为稳定的,但是,农村实行一系列“左”的政策,广大农民终年劳碌,收入甚微,相当部分贫困地区,广大农民难以保温饱,甚至依靠国家救济过日子,或者外流讨饭谋生。总之,10年动乱,国家对人民生活积压的“欠账”甚多,人民生活遭到很大的困难。

第二,国民经济的某些领域有所进展。

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群众、干部,一方面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对毛泽东同志的错误进行不同程度的抵制。因此,使得我们国家建设在遭受严重的破坏时,还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国民经济在某些领域里仍取得了若干进展。10年来,固定资产增加一倍半,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每年平均为6—7%,农业生产增长速度每年平均为3.9%。这当然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们的事业必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1.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

1976年粮食产量为5726亿斤,比1966年4280亿斤增加1836亿斤。10年间,粮食逐年有所增产,其中只有1968、1972年出现减产。粮食生产平均发展速度达到12.8%,这是一个不慢的发展速度。因此,在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下,同期按人均的粮食产量由544斤增加到610斤,增长了12.1%。

在10年动乱的情况下,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而造成的。最重要的是广大农民坚持在生产第一线,为国家多种粮、多打粮。同时,还要看到,建国以来包括这10年间,我国农业现代化装备大大加强,明显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机耕面积,1965年只有1557.19万公顷,到1976年有3491.3万公顷,这相当于全国1/3的耕地面积,增加1933.4万公顷,增长124%;灌溉面积,1965年只有3305.5万公顷,到1976年有4498.1万公顷,增加1192.6万公顷,增长36%;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达45.3%,而机电灌溉面积占灌溉面积的53.9%;农用化肥使用量大大增加,1965年只施用881.2万吨,到1976年施用2885万吨,每亩耕地施用化肥十年增长2.2倍;农业用电量,到1976年平均每亩达13.7度,比1965年增加4.7倍;农村载重汽车拥有4.8万台,比1965年增加3.3倍。

2.工业交通、基本建设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

10年间,我国建成了一批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石油工业方面,大庆油田成为年产5000万吨原油的大型企业,1974的山东胜利油田和天津大港油田初具规模;我国原油产量1976年达8700多万吨,相当于1965年的6.7倍,这样,我国由“贫油国”一跃而成为自给有余的产油国。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化工工业在我国迅速崛起,1973年,引进并实施建设13套大型化肥装置,同时,引进的30万吨乙烯工程在北京开始安装建设,引进大型石油化工纤维联合企业在上海金山县境内也开始施工,引进我国最大的维尼龙工厂在四川重庆市郊长寿县开工建设。冶金工业方面,我国第一个自己设计、制造设备、安装施工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从1965年开始动工,到1978年11月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同时,还建设了甘肃酒泉钢铁厂、成都无缝钢管厂、贵州铝厂等重要企业;1973年引进的重点建设项目——武汉钢铁厂一米七轧机工程开始施工,这项工程包括连铸车间、热轧薄板厂、冷轧薄板厂、硅钢厂等三个厂、一个车间,年产轧制薄钢板300万吨,到1978年全部建成投产。机械工业方面,新建了湖北市第二汽车厂,四川德阳第二重型机械厂,陕西富平压延厂,四川大型汽车厂等一大批企业。煤炭工业方面,建设了贵州省西部的六盘山煤炭基地,四川宝顶山、芙蓉山,山东兖州等大型煤矿。电力工业方面,从1964年开始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水电站——甘肃刘家峡水电站于1975年2月建成,同时,还建设了一批大中型的水力发电站和现代火力发电站。著名的湖北葛洲坝大型水电站和引进国外的现代火力发电站——唐山陡河电站也开始动工。10年间,我国建成了一些内地铁路干线和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10月1日,南京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大桥铁路桥全长6700多米,公路桥全长4500多米,是继武汉长江大桥、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之后第三座跨越长江的大桥,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座。1970年7月1日成(都)昆(明)铁路建成通车,全线长1085公里。1975年7月1日宝(鸡)成(都)铁路电气化工程建成通车,全线长676公里,是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此外,全长820公里的湘黔线,自1970年继续由湖南金竹山向西修建,1974年到达贵州贵定,完成了该线的主要路段。全长760公里的焦枝线(从河南焦作到湖北枝城),自1965年开工,1970年7月建成。接着,北面的太焦线(山西五阳至河南修文)全长209公里,南面的枝柳线(湖北枝城至广西柳州)全长885公里,也全面动工,到1979年3月太焦线(山西太原到河南焦作)铁路全线通车,全长400公里。还修建了襄渝线(湖北襄樊到四川重庆),京原线(北京至山西原平)等。

10年间,我国还建成了几项重大工程,如1974年建成了大庆油田到河北秦皇岛我国第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全长1152公里。1975年又建成了秦皇岛至北京的输油管道。连同大庆至秦皇岛的输油管道,全长为1507公里。1976年4月,我国京沪杭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干线建成投产,这条干线全长1700多公里,纵贯8省、市。同年,又建成了以北京为中心,连通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微波通信干线。

3.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10年间,我国科学技术方面有某些新的突破,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新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一批重要成果。

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是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一项重大的成果。在国际上首先育成强优势的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国外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而没有获得解决的一个难度较大的科研项目。这项研究从1964年开始,几经挫折,经过不懈的努力,到1972年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组织全国性的科研协作,配制出一代籼型杂交水稻种,一般比水稻良种增产20%左右。这种新的水稻品种的育成和推广,为发展我国粮食生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10来,我国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向前推进一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66年5月9日,我国进行含有热核材料的核爆炸成功。同年10月27日,我国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是中国核武器发展的又一个飞跃,标志着我国核武器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68年12月27日,我国又爆炸了一颗氢弹,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1969年9月23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173公斤,能播送乐曲《东方红》。1971年3月3日又发射了一颗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卫星重221公斤,在运行中成功地发回了多项科学实验的数据。1972年1月7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1973年6月28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一次氢弹试验。1975年7月26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同年11月26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在正常运行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这使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能回收卫星的国家。同年12月16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工作正常。1976年1月24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一次新的核试验。同年8月30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同年9月26日,我国成功进行了一次新的核试验。同年12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同年12月8日,我国再一次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按预定计划准确地返回地面。

上述这些成就,是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极不寻常的条件下辛勤劳动的成果,也是同“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坚决斗争的成果。尽管这些成果不可能改变十年浩劫造成我国经济畸形发展的全局,但是,它再一次表明,我国各族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的军队是伟大的军队,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