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华尔街金融真相
3350900000012

第12章 谁掏空了你的钱包(3)

我和基隆正谈得兴起,只听他突然大叫:“不对啦!道指怎么回事?”我猛然抬头盯着墙上的电视屏幕,只见道指像急剧融化的冰川那样一路下滑,而且是“垂直向下”!不可能吧,难道是股市系统被黑客侵入,还是美国遭恐怖袭击了?

基隆说了声:“出事了!不能再聊了。”便挂了电话。

我待在那儿大脑一片混乱,并飞速旋转,不禁想起类似的情况曾出现过一次。那次是S&P500(标准普尔500指数)在10分钟之内突然飙升20%,令股市大乱。不过,立刻发现是当时刚刚兴起的电脑程序交易(Programming Trading)系统闯的祸。那时有多个类似系统使用类似的交易模式,当股价涨至(或跌至)某一个点,便会引发系统同时买入(卖出),于是进入死循环,越买价格越升,越升系统就越买(或越卖价格越跌,越跌越卖),就只有立刻停止这些系统的运作,并将那10分钟内所有的交易全部作废。这几年,由于电脑交易系统中设置了更多、更严密的条件后,已非常成熟,应该不会再出类似的问题。

十几分钟后,股市继续下跌道指跌破了万点,直到9869.62才止跌,与当日最高点10879.76相差千点有余!随即又一路上升了600多点,道指显现了一个异常罕见的小角度“V”字图形。

这时各种新闻都出来了。最早说是花旗一个交易员的“Fat Finger”,将卖出百万股的m,揿错成b,变为10亿了,从而引发股市多米诺骨牌效应。这可能吗?我做过多年的交易系统,这种情况十年前都不可能发生。果然,第二天一早这个传言就被否定。

接下来什么说法都有了。有的说是华尔街的阴谋,是想给奥巴马政府一点'Color see see',谁让他和华尔街过不去要加强监管。但这显然不能自圆其说。当天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这是“不寻常的市场活动”,立刻组织了一个五十人的调查小组,要求彻查这次事故的真正起因,并表示监管机构正在研究方法保护投资者,以避免离奇大跌市再次重演。很显然,经过此次“股灾”后,金融改革的呼声将会更强,政府监管华尔街的力度会更强。

新闻网站Politico指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期货交易委员会的官员,正追查芝加哥一系列标准普尔期货的巨额交易。调查人员称,纽约的电脑自动化交易系统发现了芝加哥的一系列交易后,立刻下达连串沽盘,导致了沽压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另有一名资深投资经理则表示,“可能因日元兑欧元和美元先后急升,触发了大量电脑程序沽盘。”总之,从交易本身来看,是因为几个指数同时触动了自动交易系统的开关,使电脑系统开始自动出货,在多数电脑系统同时自动出货的时候,越拥挤就越恐慌,从而使整个系统出现混乱。

上述这些技术分析,都是指向电脑程序交易,是出了问题之后的各种反应和猜测,真正触发这种连锁反应的祸首究竟是什么呢?这场戏的背后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为何在2008年,道指将要跌破4000点的消息不胫而走,搞得普通散户心神不宁,最后只能忍痛割肉接受财富大幅缩水;在2009年,全球经济都不看好之际,股市却能照样上升,使普通散户又“错过”丰收机会;而又在散户相继进场之后,股市却演出了这样的惊悚戏码。

我突然想到,这场戏不正可以试一下我们这个监控系统的功能吗?第二天,输入我们系统的交易量倒的确比平时多了许多,但疑似问题的交易并没有多多少。我仔细查了一下,发现被Cancel(取消)的交易比平时多了几倍,而取消的交易是不被监控的。看来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不管最后调查出来的结果如何,有一点是肯定的,在这场中,肯定有人大赚,也肯定有人大亏,而且吃亏的肯定多半儿是普通百姓。

我希望股市能再次回到经济基本面的轨道上,真正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希望股市能有一天不再是华尔街金融大鳄们的提款机;希望广大普通股民不再被他们玩弄于手掌之中!但估计这些希望离现实非常遥远,目前来看只能是幻想而已。

6.股市就是合法的大赌场

不久前,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书,书名叫《金钱游戏》(The Money Game),翻了头几页便被吸引住了。书中除了吸引人的故事,其论述也精辟至极,无一不点到股市——这个金钱游戏的要害之处。一看封面,作者竟然是“Adam Smith”(亚当·斯密)。难道是经济学之父再世重生了吗?看作者的解释,原来他是以经济学之父做笔名,想必其中潜藏深意。

不过一开始我就心存疑惑,作者列举的许多“著名”公司,我都没有听说过。我也在华尔街工作了十几年,每天沉浸在那些上市公司里,居然还有我所不知的公司?细细一读,原来这本书是四十几年前写下的,每隔几年更新一版,现在,已经成为揭露金钱游戏的经典名著。

英国的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中问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奔波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沽名钓誉的虚荣、贪婪恶毒的野心、对财富和权利无休无止的追逐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

和我一样,《金钱游戏》的作者也时常问自己这个问题。虽然作者声明并非因此而采用亚当·斯密作为笔名,但我觉得作者几十年来畅游金钱的游戏中,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已然感悟,并为撰写《金钱游戏》定下了基调:股市是由于人性的贪婪而存在,就像赌场一样,而又由于人们对财富和权利无休无止的追逐,使得股市就像一场金钱游戏,借用他书中的结论:“股市就是一个最大的合法赌场!”

整本书通过许多真实的故事,为我们解析证明了:为何股市不过是个大赌场,是追逐金钱的游戏;为何基础分析、技术分析、电脑程序交易、各种模型,等等,都无法保证参与其间的人们能够赚到钱;为何股市完全是随机的,过去的数据根本无法预示未来,以致为何无人能知股市下一刻是涨,还是跌,街头乞丐随意选股的回报,会超过华尔街的顶级基金经理。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股票市场就是一场游戏,80%以上的投资者都不赚钱。”那谁能赚钱呢?只要想一想在赌场里谁赚钱就该明白。他更辛辣地举证,华尔街上帮人炒股的经纪人,“没有一个是诚实的好人,假如还有好人的话,他就不会继续待在那个行当里。圣彼得会抓走这个千载难逢的好人,如果说还有诚实的人,那他也只会对天使献殷勤。”

我想,这也正是作者为何用笔名,而非以真名实姓写作的真正原因,他是华尔街从业之人。然而,除了局内之人,又有谁能描绘出真实的华尔街?作者所陈述的每一个故事,都绝非道听途说,一旦大家知道他是谁,很难想象他的“下场”会如何。

“股票市场就是一场金钱游戏,这场游戏也可能真的不存在任何内在价值。假如复印机能不断印出股票证书,纽约证交所还在继续营业,而且银行还能时不时发点股利,即使所有炼钢厂、仓储公司和铁路公司都关门停业,这场游戏也能义无反顾地玩下去……”这虽是作者40多年前所定的结论,可犹如在讲述今天的华尔街。

目前全球的经济危机非但没有影响股市,因欧、美、日等政府“采用了信奉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的观点,即在经济衰退期间扩大政府支出,这样做是非常省力的”,使大量的金钱无中生有被“创造”出来,刺激股市一路上扬。

由此可见,既然“股票市场是个最大的合法赌场”,那么参与股票投资的散户就犹如赌徒,早晚是要输给庄家的;而由于当今股市的电脑化和衍生化,散户输钱的比例比40年前还要更高,可达到90%以上。但是贪婪的人性千年不变,进股市的人就像去赌场的赌徒一样,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总会有人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而股市和赌场的游戏规则也一样,自然也不会变。人性不变,游戏不变,最多换汤不换药,新桃换旧符。

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美国地产大亨Donald Trump(唐纳·川普)的名言:'Money was never a big motivation for me, except as a way to keep score. The real excitement is playing the game.'(对我来说,金钱从来就不是做事的动机,充其量只是保持得分的一个记录,真正令我兴奋的是参与在游戏中并战胜对手);而在巴菲特儿子的自传中,透露了巴菲特也是如此的玩家。他们这些金融大腕儿,玩到后来倒并非纯粹为了金钱,而是像玩游戏那样,渴望成为胜者之后的快感。

当你了解到股市的本质其实是一场金钱游戏,你将要面对的是那些具有超高智商、情商和财商的游戏玩家时,你还想参与股市的游戏以求致富吗?又抑或选择默默离开呢?自己决定吧。

7.信贷风险,贷款人埋单

在北美,过去听说过因为欠地税被政府告上法庭的,也听说过因为还不出贷款被银行收回房产的,但很少听说为了不还贷款而故意让银行收走房子的。可这几年,这种“战略性违约”,已然成了美国房奴弃房逃跑的一种趋势,令美国财政部慌了神。不料,我太太小玲昔日的同学阿丽,就成了企图弃房逃跑的房奴。

在疯狂购房潮的年月里,放款银行和贷款机构往往花言巧语,让买房人多多借钱变成房奴。他们的理论依据是:房子只会朝上涨,永远不会跌。如果丢了工作没钱供房子?怎么可能,到时候房子都涨了几万、几十万,拿到市场上一卖,钱就来了。怕浮动利息上扬月供增加?我们可以在利率上升之前让你Refinance(重新融资,算出新的月供计划),肯定没问题!

阿丽就是在放贷银行的蛊惑下,靠一份会计工作的月薪,独自一人做起了房奴,她省吃俭用月月准时支付房贷。但是,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一批一批法拍屋上市拍卖,连带着她的房子也跟着掉价,最近她得知,她的公寓'Underwater'(缩水)了,也就是说哪怕她卖掉公寓,还不够还银行的房贷。她计算过,在她周围租一套同样的公寓,比每个月向银行上交的按揭房贷更便宜,一个月可以存上1000美元.十多年下来没准可以省下一套房子钱。于是,阿丽从旁人那儿打听到做“逃跑房奴”的方法:与放贷银行达成协议,按每10万美元的贷款,缴纳800美元的“完结手续费”,便可以当个成功的“逃跑房奴”。

但阿丽却没这么“幸运”,她那套公寓是2006年花50万美元贷款买下的。她没有注意到贷款文件里有一个附加条款,即使银行收回房子拿到市场去法拍,不足部分还是必须由借款人偿还。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时,阿丽花50万美元买的公寓,现在跌到了30万美元,扣去首期5万美元,还欠银行15万美元。原本法拍之后由银行自负的15万美元亏损,被转移到了阿丽身上。

不还房贷,故意将房子扔给银行,便能一走了之?错!至少,2007年以后就别想了!即使房子被法拍,欠银行多少就得还多少!

虽然“房奴弃房”行为不可取,但银行借贷者昧着良心随意放贷并收费,“创造”最大化的利润,领取高额薪水和奖金。一旦百姓无力归还房贷时,金融机构的坏资产便堆积如山,造成金融海啸后,必须用纳税人的钱去救市。这里就牵扯到'Moral Hazard'(道德风险——由于投保人可能不可靠所冒的风险)这个专用术语。

“道德风险”一词原先是用在保险业的。房主购买了房子后,同时也向保险公司购买火灾保险,假如哪一天房子发生灾难性火灾,可以向保险公司索取房屋的全额赔偿。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生火灾时,条件发生了变化,所保险的房子已经低于市场价格,也就是说房子跌价了,而保险公司却要支付比房价高的保险赔偿,这就产生了道德风险。这一术语后来被广泛地使用在各个领域。目前银行放贷也产生了道德风险。

大家对莎士比亚的剧作《威尼斯商人》并不陌生。15世纪的威尼斯有一位正直的商人安东尼奥,与高利贷犹太商人夏洛克对立。某日,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的婚事向夏洛克借债。由于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从不收取利息,这就挡住了夏洛克的财路。为了报复,夏洛克也佯装不收利息,但若逾期不还,就要割下安东尼奥身上的一磅肉,目的是置安东尼奥于死地。不巧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资金周转不灵无力偿还贷款,被夏洛克告上法庭。当然,在莎翁的笔下,夏洛克的阴谋破败了,最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此而失去全部的财产。

尽管莎翁憎恨高利贷商人,但放贷要有抵押物历来如此,并受法律保护。放债人通常会给借款人设置用款的限制,借款人有时也不得不将自己大量的金钱放在同一个用途中,为的是给放债人一个很好的理由——避免亏损。但有时放贷人似乎忘记了这些借贷原则,借出大量的资金(比如次贷)。这些放款规则遭破坏的重要原因,就是道德风险的游戏在作怪:现在是纳税人,而不是银行担负放贷亏损。“房奴弃房”行为,更体现了整个社会道德风险已到了无可救药的边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