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通俗一点,通胀就好似人发了高烧,偶尔发一发,说不定还可增加抵抗力。可一旦长期发高烧,大脑是要烧坏的;而通缩就是退烧,是恢复健康必需的过程。当然,正常体温(不通胀也不通缩)才应该是最佳常态,只有保持正常体温,经济才能真正地健康发展。
不管人为如何地去调控,通胀之后肯定会通缩,就好似月圆月缺这么自然。日本快速增长了30年,随后通缩了20年,其特征是今年的100元,等值于明年的103元,相当于每年3%的通缩率。日本如此通缩了20年,放松货币的“灵丹”不灵了,采用零利率,甚至负利率都不起作用。为何灵丹妙药(滥发货币)不灵了?因为之前的窟窿捅得太大了,再增加发行新货币也只是填补旧的窟窿而已,大家之前所花的钱,那都是明天并不存在的钱。
这次金融危机号称百年不遇,其实是这几十年来宽松货币鼓励信贷的毒瘾大爆发,惩罚也只是刚开始而已。而目前继续宽松信贷,只能是加重毒瘾,于事无补;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想要完全根治这一经济的病毒,就只能采用中医疗法慢慢地戒毒,也就是适度通缩,去杠杆化,渐渐把窟窿补上。虽然过程缓慢,且非常的痛苦,可能会持续十来年,但这是恢复健康的必经之路。假如持续服毒,迎接我们的就是彻底的垮掉!
3.抗完通胀抗通缩
当前金融危机远未平复,各国央行还不能加息,因此大家都觉得剧烈的通胀在即。股市已经高处不胜寒,房市依然不稳定,其他资产也几乎深陷泡沫之中。中国经济降温,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减少,价格也走跌,看来看去,似乎就剩下黄金这个最后的堡垒了。
剧烈的通胀真会来临吗?我不敢苟同。我认为,目前根本没有通货膨胀的危险,现在更应该担心的反倒是通缩!
在金融风暴之前,持续多年的通胀就是由银行不断扩大的贷款业务“创造”的。在那期间,借款人和贷款人都信心百倍,推动了借贷额持续升高,也就是所谓的流动性过剩,形成通货膨胀。金融危机发生后,银行的放贷意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货币供应也随之发生变化。现在公司不断地裁员,令大众对前景失去信心,人们都捂紧了荷包,哪还会来通胀?
事实上,2009以来,美国人的居住开销下降了0.5%,衣服价格下降了0.4%,娱乐消费价格下降了1.1%,旅游价格下降幅度最大,达3%。最引人注目的是,食品价格下跌了0.7%,从中可见,现在市场所受的严重通货紧缩的压力。
这些年来,华尔街利用衍生证券,如MBS、CDO、CDS等,“创造”了天量“财富”。据国际清算银行所披露的数据,2007年,单全球各类金融衍生品的市场面值就高达480万亿美元,相当于2006年全球GDP总和的10倍,地球人人均8万美元。如果世界上真有这么多钱,不就可以世界大同,进入共产主义了?
目前,人们之所以担忧通胀,是因为各国政府都在救市,以为会好似开动了印钞机,大大增加了货币供应。根据经济学家的预测,在未来五年内,这些年来积累在账面上的虚拟财富将缩水一半,即“消失”240多万亿美元。而救市所发行的货币还不到4万亿美元,这些看似天量的货币,其实是用于填补前些年过度放贷所造成的窟窿而已,社会的有效货币供应并没有增加。事实上,在金融危机爆发之时,通货紧缩就已经来临,具体体现在物价普遍下跌,包括石油、汽车、房地产和各类消费品。
过去这几年,世界各国都为这场金融危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的发展欲速则不达。由人为的过度放松信贷来刺激经济,造成房市股市猛涨的荣景,就好似海市蜃楼,经济危机迟早会来临。一旦经济危机来临后,又期望人为地缩短危机的过程,即不惜巨额赤字刺激经济,甚至想跳过必经的通缩期,那更是徒劳的,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经济危机。
投资专家Ian Gordon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Kondratieff理论,他认为,投资有一个长周期,大约60年,这个周期大体可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持续13年到17年,并周而复始地循环。“春季”时,因为总体经济的增长,股票的表现特别好。而后进入“夏季”,由于通胀带动,投资出现膨胀,诸如艺术品、金银以及原材料的回报都不错。随即是“秋季”,这15年房市的表现格外突出,股市和房市达到前三季积累的极度高位,随后骤然掉头朝下,进入了漫长的熊市。如果这个理论准确,目前全球经济已进入了“冬季”,这次熊市很可能将持续到2020年,目前严冬才刚开始。
其实,经济的通胀和通缩,就像月圆月缺和潮涨潮落那么自然。人为的调控只能舒缓一时,而潮涨过度便会形成海啸水灾,只有顺其自然才是天道,日本20年的停滞,就是前车之鉴。20年前,日本在高速发展之后泡沫破灭,之后虽一直零利息,可依然一直通缩了20年,只是在抵消过去的通胀而已。而据众多经济学家分析,中国这些年的发展,和目前的经济状况,和当年的日本有很多相似之处。由于流动性的巨大过剩,各种资产都在泡沫之中。一旦紧缩信贷,回收流动性,将使得经济降温。必然引发原材料价格的下跌,而各种商品的价格都将随之下跌,那就是通缩了。
西班牙已经出现了历史上首次通货紧缩!这发出了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通缩正在全球蔓延。在全球经济进入全面通缩的严冬,守住现金就是王道,守住的现金将会升值,这就是好的投资。
4.都是电脑惹的祸?
这几年来,为了找寻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美国的媒体炸开了锅,大家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最有意思的是格林斯潘,他将矛头直指发达的电脑技术,说现在的结果都是电脑惹的祸。
我是以金融软件工程师的身份进入华尔街的,细想下来,华尔街能发展到今天,电脑的确“功不可没”。
在华尔街,电脑最初的主要功能是储存交易信息,将纸上的交易记录转入电脑系统,使交易变得简易,因而交易量剧增成本骤降,促使华尔街资本血库加快流动。随着电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交易渐渐地朝自动处理和自动交割的方向发展。纳斯达克的兴起就是由电脑系统驱动,其场外交易(OTC)方式抢走了原先华尔街明星——场内交易员的风头。而电子通信网络(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Networks,ECN)的发展,更使得证券的买卖双方能够直接“见面”,变成一个巨大的虚拟网络交易所,无须通过交易员来执行指令。当年五大ECN之一的Archipelago,在进军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后,使得场内独享特权多年的600多名交易员,立刻“告老还乡”。
我的老同事彼特,是我的前辈,我曾经做他的助手多年。彼特在华尔街做了十多年的股票套利(Arbitrage)交易,也就是同一只股票在不同的市场的套利行为。打个比方,假如微软的股票同时在纽约和多伦多上市,同股同权。但是,它们的价格时常会出现差异,如在纽约一股卖30美元,在多伦多却要卖到30.5美元。彼特就可以在纽约买进,同时在多伦多卖出,转手之间每100股就赚了50美元。说起来很轻松,但事实上这样的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彼特那时每天盯着10来只股票,一刻不停地捕捉这样的机会。连中午吃饭都不能离开,往往都请同事代买饭盒,在办公桌上匆匆地扒几口。甚至,连去厕所都要争取时间,瞬间解决,很怕走一趟洗手间,就错过一笔大交易。长此下来,他患上了胃病和神经衰弱症,眼睛更是深度近视。
后来,公司开始开发程序交易系统。套利交易这块,先是用电脑来监控各地市场的股价,一旦发现差异,电脑的荧屏上就会跳出Message,alarm的声音还会提醒一下,由彼特决定是否交易。头两个月试用下来,彼特轻松太多了,不用整天盯着电脑,只需留意alarm的提醒即可,还可以上网到处逛逛,电话泡泡妞。可惜,好景不长!
不久,公司进一步开发这套程序交易系统,由将事先设计好的各种交易模式以及不同的algorithmic trading(算法交易)电脑软件编程,使其成为自动交易程序系统。彼特的股票套利交易方式的率先开发,由我负责。我将彼特的那套交易方式编入系统之中。这样一来,彼特所做的那些交易,完全能够由系统自动执行完成,而且还能24小时监控,在全球的市场进行交易,哪怕彼特上班打瞌睡都能交易,并且准确无误。我演示给彼特看时,他兴奋极了,不住地与我击掌,'cool,cool…'说个不停,得意之极!
这套系统开发得非常成功。彼特每天上班变得更为舒服,天天像在度假。头几个月他还懵懵懂懂,再下一步就可想而知了。不久,彼特便接到下岗的通知。回家那天,我感到特别地抱歉,仿佛是我致使他丢了饭碗,一个劲儿对他说:'I am sorry,ver sorry!'彼特倒是个明白人,他说:“这不是你的错,你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我在华尔街也待够了,正好回家度大假。”
如果电脑在华尔街只运用到这一步,起的作用应该是正面的。它不仅增大了交易量,还降低了交易成本,使投资者的回报最大化。但是“针无两头利”。随着电脑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弊病也开始显现,对市场就好似猛兽一般。算法交易里曾有一个模式:假如股价上升5%,或者买入单增多,就可大量买进;一旦价格下跌5%,或卖单增多,就可卖出。
这看上去不错,问题是,如果有多家公司的系统,同时使用这种交易模式,并进行交易,当股价一旦涨至某一个点,引发系统同时买入便进入了死循环:越买价格越升,越升系统就越买。如前文所述,那一次,股市在10分钟之内突然飙升20%,结果大乱。最后只能将这些系统停下,并将这10分钟内所有的交易全部作废。在类似的问题多次出现之后,美国证监会设立了严格的规定,在电脑系统中设置了更多、更严密的条件后,这个游戏才继续玩了下去。
由于电脑无比巨大的计算功能,过去只能纸上谈兵的金融衍生产品,被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们一一变成现实,这才是格林斯潘真正所指。
20世纪90年代,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对冲基金(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就是使用Monte Carlo Simulation(蒙特卡罗模拟),用电脑生成所谓的“随机数据”,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布莱克一舒尔斯(Black-Scholes)模型,通过电脑系统即时运算,产生出衍生证券的价格,开发了号称“将金融市场的历史交易资料、已有的市场理论、学术研究报告以及市场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固若金汤的电脑系统”。当时,LTCM那些天才们,根本不用去公司打理业务,他们天天打高尔夫球,去海滩度假,任由电脑帮他们去运作。结果出事了,以40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告终。
LTCM的破灭,只是一个预演。这次金融危机才是华尔街衍生证券化的一场精彩大戏。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虽然现代的风险管理越来越时髦,也越来越全面,但是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衍生工具这个庞然大物,最后是被自己的重量压垮的。
没有电脑技术的高速发展,这次金融危机可能不会这么严重。但无论电脑系统再怎么厉害,也是人脑开发出来的,是由人来控制执行的。毕竟,现在还没有到电影《黑客帝国》的时代,责怪电脑不是太可笑了吗?
5.股市上演惊悚片
过去一年多,我有幸参与了一个大项目的开发和管理,这是个耗费巨资“打造”的全新证券交易监控系统。这个系统从每天全球上亿笔交易中,将那些疑似有问题的交易如洗钱交易、内部交易等,自动生成成千上万个Alert(警报)提醒送交监管部门审查,同时送交加拿大证监会备案,监控着全球各地几百个大小交易系统中和加拿大相关的证券交易。
2010年5月6日下午2点45分,我正和纽约的朋友基隆通电话。基隆是我在瑞信时的老同事,他目前在彭博社负责一个股票交易系统的Support,而这个系统也在“我”的监控之中。所以我们时常通话,除了“业务往来”以外,还顺便交流对股市的看法。
这几个月来,美国股市一路上扬,道指一度突破11700点,从这次危机时的最低点上涨了六七十个百分点,而距离历史最高点不过16%。难道说这次金融危机就这么过去啦?美国实体经济并没有真实好转,失业率依然很高,房市也依然“跌跌”不休,可美国股市却逆市而上,华尔街照样赚得钵满盆溢,显得异常“诡异”。特别是最近,欧洲'Piigs'(“笨猪五国”,葡萄牙、爱尔兰、冰岛、希腊和西班牙的简称)东窗事发,由于债台高筑全都接近破产,大家都在忧虑是否会引发欧元区更大规模的主权债务违约,进而冲击欧元,使得欧洲乃至全球再次陷入金融危机。众所周知,股市向来应该是经济的晴雨表,眼下的美国股指是否高处不胜寒了呢?
真是'Speak of the Devil'(说曹操曹操到),越是担忧的事情就越是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