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蓟县文化志(终)
3354500000022

第22章 文学艺术(5)

大闹骡马市除霸报深仇

李三结交了很多武界朋友,其中跟他结为生死兄弟的共有五人,大哥二哥因病早亡,在当地传说不多。李三排行老三,虽然热爱习武,但长得一副白净的书生面孔,修长的身材、相貌英俊、待人谦和,不笑不说话,但笑脸上总是不失威武果敢,所以人称面善而不怕死的李三爷。二哥梁英,家住蓟运河的岸边,是上仓镇埝头村人,练就一身轻功,人称“草上飞”。老辈人传说:“当年在河中插上一排竹竿,杆头微微露出水面,梁英可踩露出水面的竹竿头飞跑到河的对岸而鞋底不湿。”五弟郭连发,当年去附近的邦均镇赴“鸿门宴”,在与对方交手中用牙咬掉扎在肉中的刀尖而面不改色,从此人送外号“铁齿钢牙”。

离着上仓镇不远的杨津庄有一个天主教堂,早年间,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发展教徒,杨津庄有个富户,户主人称王二先生和王三先生,王二先生是秀才,王三先生是武举,哥俩一文一武有钱有势,又是洋教徒,依仗外国人势力欺压乡里,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很多人被他们兄弟欺侮敢怒不敢言,这兄弟俩是地地道道的二毛子(假洋鬼子),当地的百姓恨死他们了。有一次因王三先生在街上调戏良家妇女被梁英遇上,梁英狠狠地教训了王三先生,因此王三先生便怀恨在心。

那年四月庙会,梁英去半壁店赶庙会看戏,看完戏后梁英在当地一家饭店吃饭小憩,王三先生收买了这家饭店老板,饭店老板娘利用上菜时机,搭讪靠近梁英并乘机偷走了梁英枪上的撞针,此时,王三先生率人一拥而入,梁英想开枪自卫,但枪已不能打响,一阵混战以后,梁英寡不敌众束手就擒,被王三爷挑了大筋、砍了头。出了人命自然会惊动官府,王三先生买通县衙,说梁英因对饭店老板娘非礼而被众人打死,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李三、郭连发闻讯后,赶来为二哥梁英收尸下葬,安抚梁英的家人,并对事情的原委在当地展开了调查。

这年春节后,李三、郭连发去梁英家看望梁英的妻子和八岁的儿子,一进门梁英的儿子就喊:“妈!我三叔和五叔来了。”梁英的妻子慌忙迎出来,她双眼含泪对李三说:“三弟,你哥他死得很冤啊!就这样不明不白,他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啊!剩下我们孤儿寡母的,你一定要给梁英报仇啊!”李芬听到这里便说:“二嫂,你尽管放心,我二哥的仇是一定要报!白就是白,黑就是黑,我一定想办法铲除这个恶霸,让事实大白于天下。”

经过缜密的调查,查明了王三先生勾结饭店老板娘残害梁英的事实。他日李三便去了口外,寻找武林高手,准备为梁英报仇。两个月后,和李三一起归来的还多了一个身材不高的壮汉,黑黑的脸膛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剃着一个光头,透着几分的精干。

几天以后一个周密的行动计划开始了。

这一天,上仓镇大集,在上仓老爷庙前有一片开阔地,骡马市就在这里。李三、郭连发和口外的小个子等人装作买牲口赶集的混在人群中,他们来到骡马市,见杨津庄王三先生正坐在收税的桌子旁,小个子上前对王三先生施礼说:“三表兄赶集来了!”王三先生见施礼人不熟,也没多想,便起身作揖还礼,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个子上前一把攥住王三先生的手腕,小个子的手指上是戴着铁爪的,王三先生这才回过神来,与小个子扭打在一起。王三先生是个武举人,身强力壮,又有些功夫,几经交手之后把小个子整个人都抡了起来,悬空抡了好几圈,妄图甩掉小个子,但小个子死不松手,眼看着招架不住了,这时李三大喊:“朋友闪开!”小个子把头往旁边一闪,李三从衣袖取燕子飞镖随手奔王三爷喉咙飞去,飞镖正中三先生的喉管,应声倒下,一命呜呼了。小个子刚从地上站起身来就又听到了一声枪响,原来王三先生的儿子也在一旁,看到父亲与人扭打,怕伤及父亲不好开枪,这时看到父亲已经倒下去了,所以当即向小个子开了枪,小个子应声倒下。李三施展轻功飞快来到小个子跟前,急忙背起小个子,利用自身武功打倒了几个家丁,而后纵身飞起施展“燕子三抄水”独门绝技,从人群头顶飞到老爷庙,翻墙来到兴泰德烧锅作坊,从后门逃走了。

混战中李三也负伤了,不过不严重,能走路,这时街上骡马乱蹿狂嚎,赶集的人群早已乱作一团大呼小叫的声音响成了一片。

李三出了酒厂后门,越过州河,把小个子背回家中,由于伤势过重,小个子已经死去。李三悲痛万分,梁英兄弟的仇虽然报了,但小个子兄弟的死又添了新的仇恨。当夜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了小个子兄弟。第二天早起,李三便启程直奔口外,他这次出关一是避一避风头,二是必须给小个子的家人一个交代。

几天以后,李三来到小个子的家,小个子的母亲正在做饭,见李三一人进来就问:“你来了,我儿子怎么没有跟你一起回来呀?”李三扑通跪在老太太的面前,喊了一声:“干娘!”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老太太听后勃然大怒:“你们弟兄报仇,你怎么没死,怎么我儿子死了呢?”当即从墙上取下一把龙泉剑,直指李三的咽喉,“今天我非宰了你,为我儿子抵命!”李三悲切地说:“老人家,您暂息怒,您若杀我,我没有二话,死而无憾,我李三的命随时是您的,什么时候取都行,如果您暂时给我留一条性命,兄弟的仇我一定要报,我还要给您养老送终,您百年之后我要给您披麻戴孝架灵。”老太太听到这里,放下手里的龙泉剑,说:“好了,你起来吧!我看你倒也是条汉子,不瞒你说我有五个儿子,这是我最小的儿子,他们哥儿几个都是为朋友两肋插刀而死,我的干儿子遍布赤峰一带,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今天又多了你一个关内李三。”

李三在小个子的家住了下来,侍候老太太又结交了好多武界的朋友。

三先生死了,二先生仗着有钱有势,通过洋人一直状告北京刑部,说李三勾结土匪,杀人越货,刑部只好画影图形捉拿李三。

李三为了躲避官府追捕,逃亡内蒙三年有余,但由于想念家乡,偷偷从口外回家,而郭连发听三哥回来了,又是高兴又是担心,急忙找到三哥,把这里情况告知兄长,因杨津庄王二先生与洋人勾结,朝廷压力不小,一直在捉拿李三,由于无耐李三不得不二次出逃,他骑马直奔北京。到了燕郊大车店,想休息一会再走,可是这马说啥不走,一气之下把马打半死,最后这马还是不走,李三只好徒步进京城。

李三进京城,不为何人,只为去找八福晋。

说起八福晋,还有一段故事。有一次,李三骑马去北京,行至燕郊,他远远的看见路上有一帮劫匪,正在劫持一辆轿子车,李三当即拔出枪往空中放了两枪,喊:“我是李三,是朋友的赶快住手;是打劫的赶紧闪开!”众土匪一听是李三来了,丢下轿子车就各自逃命去了。

原来被抢的小轿车里面坐的正是北京王爷府的八福晋。赶跑劫匪后李三一路护送八福晋回到北京城里的家里。八福晋为了感激李三救命之恩,坚持赠与金银珠宝以示感谢,李三婉言谢绝。八福晋见李三长得英俊面善、一表人才,便认了李三为义子,后来八福晋亲自来过程家庄到李三家登门认亲,并赠与名人字画、象牙筷子、银碗等贵重物品以表谢意。

李三到了八福晋那里,待了一会,叙叙家常、讲述逃亡过程,他怕连累八福晋,自己执意要走。八福晋劝李三说:“你刚刚回家,暂时先别走,先看看局势,再作打算。”李三听后有些道理,但待在王府是不可的,那要到哪里去藏身?他暗思着忽然说:“好吧,那我就到前门楼顶上去住。”

李三拜别八福晋,直奔北京前门楼。这样每天晚上人烟稀少时,八福晋就派太监用柳条筐给李三送好酒好菜和生活品,李三用绳子吊到前门楼上去,吃饱喝足后只好趁夜色走访在京城里的亲戚朋友,时间一长,被守夜的官兵发现了,前门楼被官兵团团围住,李三被捕。

五爷郭连发闻讯后,立即动员乡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联名担保为李三打官司,北京南小街的渔阳许宅成了为李三打官司的办事处,许老财主为报答李三救子之恩,更是不惜重金为李三疏通官爷,银子虽花了无数,却因外国人的压力,清政府还是判李三秋后问斩。

再说八福晋为救李芬,找到慈禧太后,把事情的原委前前后后地说了一遍,慈禧当即传旨,从刑部把李三要了出来,老佛爷一看李三长得英俊面善、一脸正气,不像坏人,便传出谕旨重审。在当地民众绅士联保之下,刑部判李三为民除暴无罪释放。在返乡之前,李三拜谢八福晋,八福晋看见李三喜出望外,带着他去叩谢慈禧太后。此次李三见到慈禧太后,少了上次的紧张,跪在地上叩谢慈禧太后的再生之恩。慈禧太后对李三轻声说道:“听到别人讲你也是个好打抱不平的大侠,在地方上也帮助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情,官府衙门照顾不到的地方就只好仰仗你们这样的英雄除暴安良了!好事要做,百姓寻常的日子也要过啊!希望回家孝顺父母好好过日子吧!”李三叩头谢恩,终于踏上返回家的路程。

李三回到家里,三先生的儿子更是对李三又恨又怕。一天三先生儿子与母亲乘小轿车要上船摆渡过河,正好遇到李三刚从船上下来,三先生的儿子掏枪对准李三准备开火,李三见状侧身一跃,拔枪指向对方的脑袋,李三说道:“冤冤相报何时了,如果枪响必有一伤,你我倒不如今天翻过这页,了却此事。我长你一辈,先请你宽恕以前的恩怨,以后我们好生相处不再动武伤人,你看如何?”三先生的太太虽是妇道人家,但一看这场面,深知李三不是等闲之辈,如果枪响死的不定是谁,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她连忙对儿子喝道:“混蛋,还没完了吗?”指着李三对儿子说道:“这是你三大爷,从今以后见着三大爷要有礼貌,不可乱来!”三先生的儿子也只好作罢,放下了手中的枪。李三也不失礼,忙招呼众人把小轿车抬上摆渡船,帮助他们娘俩儿上船,从此与杨津庄的事情画上了句号。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编成评剧《李三大闹骡马市》,曾一度在北京和当地上演传唱。

镇鳖石

在蓟县西龙虎峪村北的麦子地里,垂直竖着一条石柱子,这条石柱子在地面上足有五尺高,四方形的断面边长也有一尺多。三十年前曾有人挖过这条石柱的底下想看看究竟有多深,可是挖了六七尺了还没见底,就停了下来。有人说这条石柱子附近过去有条大河,石柱子是为来往行船靠岸时拴缆绳用的,还有人说这条石柱子曾叫“镇鳖石”,是为了镇住一只横行的王八精。

你就听我聊“镇鳖石”的故事。

西龙虎峪北边儿是块万余亩的山间平原,平原以北就是燕山主脉,南是燕山余脉的分支大转山和凤凰山。西龙虎峪正巧夹在了两条山脉之间,它的西部就是现在的翠屏湖。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一到“六候”,西龙虎峪这一排子经常发大水,附近的村子和庄稼都要被淹。如果不是发大水的年份,就是大旱,总之是很少有风调雨顺的时候。人们年年求山神求土地求龙王,以祈福保平安,求神不旱不涝,一年到头花在祭祀和香火上的钱就无计其数,但大都不管事。

这年上半年出奇地旱,到七月下了大雨。有一天,天晴了,老汉李满囤上山去砍柴,天将正午,李满囤想背柴下山回家,突然间响晴的天上布满乌云,哗啦啦地下起了大雨。李老汉摸着黑钻进一个山洞里躲起来,一边抽着旱烟一边等着雨小了好回家。等到天快黑时,雨小了些,天上的乌云也淡了些。当他背起山柴准备出洞下山时,突然听到洞外有脚步响,他仔细一看,吓了一大跳。原来,有一个如笸箩大的大王八正从下向上爬。它一边爬还一边念念有词说:“这回就好了,要下他七七四十九天,看这些人还给土地山神龙王们上供不?”李满囤一听心里好害怕,心想给这些神上供碍它啥事?

李满囤估摸着这王八精是想上山洞里来,就大着胆子背着山柴悄悄挪出了山洞,躲在洞外的一块大石头旁,用这捆山柴遮住身子。王八精爬到了山洞口边就不再往里爬,累得口里喘着大气。过了一会只听它说:“这些年旱得是够呛了,可是一求雨就供着山神土地龙王爷,越是求他们下我越是不下,你求他们不下,我偏要大下。反正老天爷也不知道。”它自言自语了一会儿就睡着了。李满囤见机赶快下山,天越来越黑,他就壮着胆子摸着黑回了家。家里人听他一说刚才遇到的情况,都吓了一大跳。原来这大旱和大涝都是有王八精在作怪!

这事儿很快传遍了全村。村中有个九十多岁的老者叫张贵显,他对村里人说:“大早我先就听说过咱们这儿有个王八精,它年年作怪,不是大旱就是连连下雨大涝,使西龙虎峪连年受灾。要想风调雨顺,就得龙王爷说了算,可龙王爷有时也惹不起那个王八精。要想管住那王八精,就得在地里竖个石柱子才行。”

此后,人们真的在麦子地里竖起了一个石柱子,据说打那儿以后,这里再没有出现过大旱大涝的事儿。

“高低东西”

早前儿,蓟县南大洼有个农民叫李玉,他念得几年书,后来考上了进士,在朝中做了官,人称李大人。李大人本是农民出身,虽在朝中做了官,可是过去在村子里作农活做惯了,家中还经营着几亩菜园,除了雇人在园子里作活外,他自个儿也常在园子里作些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