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李大人闷闷不乐地来到菜园子里散步,做活儿的菜农看了,问李大人,啥事这么不高兴啊?李大人说,你说说啥高啥低,啥东啥西呀?菜农一听就乐了,就说,李大人,您看这不是黄瓜高,茄子低,东瓜东,西瓜西吗?李大人一听有道理,高高兴兴地走了。没想到,第二天李大人又来到了菜园里,他怒气冲冲地对菜农说,你昨个儿跟我说的,让我惹了大祸。菜农问,咋回事?李大人说,昨个儿我问你的问题,是皇上向大臣们问的,问到谁答不上来的,就要挨罚,今天问到我了,我把你告诉我的话跟皇上说了,皇上听了很不高兴,把我狠狠地剋了一顿,他给我一天时间,让明天再去回答,再说不对,就要罢官了。你这不是给我找事儿吗?菜农一听就乐了,他说,李大人,您咋不早说呢,要早说是皇上问您的问题,我不就不这样说了吗?李大人一听就问,你有啥好答案啊?
菜农就把嘴贴到了李大人的耳朵边上说了几句话,把李大人美得啥似的。
第二天一大早,皇上早朝,又问李大人啥高啥低啥东啥西的事。李大人说,回皇上,您提的问题我想好了,应当是君高臣低,文东武西,您说对不对啊?皇上听了大喜,当时就给他奖赏了一万两白银。
姚大老审花案
早先蓟县有个姓姚的县官,人称“姚大老”。姚大老在审理疑案时总有出奇制胜的招数。
话说翠屏山下有个潘各庄。村里一家有老俩口和小俩口,父子在外长年打工,家里就只有四十多岁的婆婆潘巧凤和二十来岁的儿媳李桂娟过日子。
当地有个小和尚,常来这个村化缘,潘家婆媳常接济他。时间长了,村里就传出风言风语,有的说这个小和尚与潘巧凤有情况,有的说小和尚与李桂娟不清楚。本来和和美美的婆媳关系,变得常常吵架。这一天儿媳李桂娟来到了县衙告状。
县官姚大老当即传李桂娟上堂。李桂娟把婆母和小和尚私通的事儿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姚大老听后即令衙役把小和尚和潘巧凤带到大堂上来。姚大老当堂审问。那老婆婆开始时还否认,后来抵挡不过县令的追问,就只好丢了小和尚保护自己,说小和尚与儿媳妇李桂娟年貌相当,时常在家里鬼混,儿媳是恶人先告状,要把婆婆送进去好给她们清除障碍。县官问李桂娟她婆婆说的可是真事?李桂娟一口咬定是婆婆与小和尚私通,请县官大老爷做主。
姚大老见婆媳两人各执一词,一时也难分真伪,就换了话题说:“你们这一家就婆婆儿媳两人在家过日子,也怪不容易的。听说你们娘俩过去一直都不错,你们现在要多想想对方的好处,不要只计较皮毛小事。常言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一家过日子榛子黑栗子黄的哪有个完?只能得过且过算了。”说完,看了看这娘儿俩,只见那儿媳李桂娟脸上老大不高兴,而她的婆婆则面带喜气,那小和尚也面有喜色,都以为这事要有转机。姚大老心中就又有了几分看法。此时李桂娟似要说话,姚大老却又用话岔开不让她说:“你们娘俩谁会抽烟?”李桂娟心中有气,说不会抽。可她的婆婆说:“我会抽烟。”姚大老一听就说:“好!”令衙役:“快拿上一副烟袋来。”不一会,衙役把一个大大的旱烟袋拿上大堂,递给姚大老。姚大老亲自把自己旱烟袋荷包里的烟末往烟袋锅儿里装得满满的,然后递给潘巧凤,潘巧凤面带微笑地接过来,姚大老亲自为她点上了火。潘巧凤见事己过去,胆子大起来,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地吸起烟来。吸了一阵子,烟火还没有透,姚大老开玩笑似地说:“你们娘俩的误会全由小和尚一人造成,今天惩罚他一下,你们娘俩回家后一心过日子。”令潘巧凤:“你去把这烟袋锅里的烟灰往这小和尚头顶上去扣。”那潘巧凤感到有点意外和为难,但怕县官心疑,就手拿烟袋朝小和尚的头顶上轻轻地扣了几下,就这样还把小和尚烫得呀呀叫痛。
姚大老说:“扣几下也就算了,把烟袋给李桂娟。来,桂娟你也抽几口,散散心,以后就回家过日子去了。”李桂娟本不会抽烟,见县官这样说,心想借抽烟之机我也往小和尚头上扣烟灰,解解恨也好。于是,她憋着一肚子气,接过烟袋来装上烟末就点着了火,大口抽起来,当烟末正着成一个火炭团儿的时候,不等县官发令,自己就站起身来举起烟袋就往小和尚的光头上扣起烟灰来,她越扣心里越长火,反正也这样了,刚扣几下就抡起了烟袋杆,那烟袋锅像冰雹般落在小和尚的光头上。小和尚疼得哇哇乱叫,光头到处躲闪。李桂娟一边扣一边叨咕着:“我让你这秃驴拈花惹草,弄得我一家婆媳不和。”她这话引得正心疼的潘巧凤不服气,对着县官姚大老说:“县官大老爷给我作主,她又在说没用的呢!”此时姚大老呵呵一笑,“当!”的一声一拍惊堂木,喝:“衙役!”“有!”“把这一对狗男女全部拿下入狱待判!”好言安抚李桂娟令其回家一心过日子,小和尚和潘巧凤连声喊冤,姚大老高声斥责说:“畜生!”
马龄菜与臭柳蒿
蓟县南部大洼一带过去十年九涝,地里长不了庄稼,只长着好多的野草。野草中的马龄菜(马齿苋)和臭柳蒿很是怪,怪到马龄菜被拔了放在向阳的地方上晾晒着,不管日头多毒,总也晒不干;而臭柳蒿更是怪到了惊人的程度,你把它割了后晒干了,不论过去多少年,它再遇到水或是被雨淋湿了,也会发芽长叶,重新生长。为啥这两个草有这个特点?原来马齿苋和臭柳蒿是天上的太阳的救星!
大早先天上本有一个太阳,白天黑夜的挺分明。不知为啥后来又冒出来九个,这十个太阳轮流在天上升升降降,打那以后就是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了,老百姓累得叫苦连天。玉皇大帝得知了这怪事儿,就下旨令大力神夸父除去天上九个多余的太阳。夸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整天去追太阳,可是一个也没有追到。玉帝又派比他力大的二郎神去捉太阳。二郎神就选一个很结实的扁担,前边担着王屋山,后边担着太行山去追赶太阳,想把太阳用山压住。可是追了好些天,杨二郎累得够呛,一个太阳也没有追到更没有压到。
玉帝以为夸父和杨二郎行动太慢,就想到了有神力会用强弓硬弩的后羿。后羿遵照玉帝的旨意,用弓箭连连射下了九个太阳,最后那颗太阳怕被后羿射下来,偷偷地跑到地面上,藏在野草马龄菜的下面躲起来了。后羿看到这个太阳往地面上跑来,就随着它的踪影追下来,太阳见后羿追得挺猛,就从马龄菜下面躲到了旁边不远的一片臭柳蒿里。后羿在臭臭的草丛里找了一会,经不住臭气熏,加上他想起玉皇只让他除去多余的太阳,就回天庭向玉帝去交差邀功请赏,不再寻找最后那颗太阳了。
后羿走后,藏在臭柳蒿丛里的太阳又升到了天上,从此后黑夜和白天又轮流转了。玉帝一听当即赠给后羿一颗仙丹以作奖赏。
却说那轮太阳从臭柳蒿下钻了出来后又升到了天上,不久就被封为太阳神,它不忘马龄菜和臭柳蒿救它的恩情,给它们分别发了一颗避火珠,凡是太阳发的热,对他们俩都不起作用。所以即使把这两样草割了再晒,马龄菜是总也晒不干;而臭柳蒿晒干后,过多少年一经水还会发芽,这都是因有恩于太阳得到了避火珠的原因。
王华买老
人们一提到谁爱买便宜,总会说:“买便宜,没门儿,最大的便宜早被王华买去了。”王华买便宜是咋回事?
话说有一朝皇帝,虽然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却没有生出一个皇子。这皇上岁数也大了,总为这事儿发愁。因为说不定哪天他双手一撒,一命归西,没人继承皇位。平时人们就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皇上要是没有子嗣,也就是没有接班人,这可是事关天下大事,这可了不得。皇上思考再三,最后想了一个办法。
这一天,皇上化装成普通百姓的样子,手里握着个拐杖,头上顶着根青草,走路趔趔趄趄地来到了城边一个闹市,在人群中边走边吆喝:“谁缺老家儿,花钱来买啊!”惹得市上的赶集人都以他为怪,不少孩子嘻嘻哈哈地追着他看着他笑着他。人们你一言他一语地说,谁会花钱买老家儿啊,俗话说,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家里现成的老家还侍侯不过来呢,谁会傻疯了再买个老家儿呢?听着人们的议论,他也不以为然,仍是一步一步地在大街上步履蹒跚地走着。
天下啥事都有,还真的有一个人买了这个老家儿。
话说当地有一个叫王华的穷汉,那年三十几岁,身强体壮,智力过人,只是没遇到机会,生不逢时,混得穷困潦倒,很少有人爱搭理他。这一天他在大街上闲逛,听到有吆喝买老家儿,他乍一听也感到奇怪,怎么还有卖老家儿的呀?于是他寻着声音找过去,见到一个老者,他仔细观察老人,见他虽然衣衫狼狈不堪,却是满面红润,双眼有神,看行为举止肯定不是一般人物,这人肯定有难解之事,以卖老家儿为名寻人来帮忙的;或是儿女不孝不尽赡养义务,想自卖自身以求养老的。王华心想不管他有什么难事,先把他买下再说,看能帮他就帮他,帮不了再想办法。于是,他来到这位老人面前,问他:“老人家,您要把自个儿卖了,要多少钱啊?”老人看看他,知道他没有逗,就说:“一文钱不要,只养老就行。”王华一听,就乐了,什么也没说,就把老人头上的青草拨去了,把他背到了家里。
王华的家是一个穷汉子家,虽然家什不多,啥东西摆放却很整齐,老人一看心里就有几分高兴。王华说:“您老是没人养老了还是有别的难事啊?您说给我听,我能帮您的,一定帮您,帮不了的话我再想办法。如果您在我这儿待着不舒心,我也不好强留您。”老人跟他聊了一会儿,感到这个青年人是个可造之人,可是还得考验他。就点点头说,“好吧!其实我也不用你来养,我只是平时闲得慌,想来这儿找找乐子。这样吧,以后我插花儿就来你这里,你有时间能跟我聊聊天就行,到时候真有难事了再向你说。”
王华感到老人心中一定有事儿没好意思说,就答应老人了。以后,老人隔三差五地就来王华家里跟他聊聊天。这一天,老人家看他真的不是一般人物,就对他说:“你今儿个跟我出去走一趟,有要事跟你说。”老人把他领到了皇宫里,向他交代了为啥要卖老的事。下面细节就不用说,皇上去世后,他就很自然地接了班。而且是个很有作为的皇上。
你说王华一分钱没花就买个皇上当当,是不是买了天下最大的便宜?
其实王华天生就是一个异人,他生在一个贫寒家庭,出生时是个大肉球,接生婆一见生了个大肉球,当时吓坏了,接生婆用碗片儿割婴儿脐带,忙乱之中她用碗片儿把肉球划了个口子,王华就出生了。以后就管他小名叫“碗划儿”。只因家里姓王,后来大名干脆就叫王华了。
学打铁
早先有个小伙子家里穷,想出去谋生,就认一个打铁的做师傅学打铁。那打铁的师傅也不客气,就收留了他,让他每天给打下手,干些扫地、担水、拉风箱的杂活,就是从来不提打铁的事,也不让他轮铁锤。
这样一连过了三年,老师傅老了,小徒弟还是没有学到啥打铁的手艺。这一天,老师傅病倒了,看样子是起不来了,小徒弟每天照样侍候得好好的。老师傅心里感动,在一天早晨,他把小徒弟叫到跟前,说是有句重要的话要跟小徒弟说,小徒弟以为老师傅要告诉他打铁的宝贵经验,就靠近他说,师傅您有啥话想说就说吧,徒弟我乖乖地听着呢。老师傅想了想,叹了口气说,你来了好几年了,整天勤勤恳恳的,真的挑不出啥毛病,可是我也没有得到机会向你教啥打铁的手艺。今天告诉你一手,千万不要忘了。徒弟说,老师您说吧。我听着呢。老师说,打铁时要注意,铁烧红了可千万别去摸。
穷秀才写诗讨账
过去有一个老财主,识文断字,有点儿文化,对唐诗宋词也挺有兴趣,不算太外行。他雇着几十个农民给他扛活,又雇了一个穷秀才给他记账。穷秀才给他记了一年的账,财主也不给他工钱,当地农民的工钱更没指望了。到了年底,穷秀才找财主算账。财主说,听说你会写诗,真的有那本领?我不信。秀才说,写几句诗有啥了不起,这在我这根本就不算个啥。财主一听这秀才口气挺冲,就说,那好,你用十几个字给我作一首七言诗。作好了,我就给你工钱,连农民工的钱也给大伙,一分不少。如果你做不出来,对不起,谁一分也别想要。大家都知道,七言诗最少是四句,每句七个字,一共得用二十八个字才能写出来,用十几个字怎么能写出七言诗呢?其实这财主就是有意为难他,只是没有直接说出来。秀才听了,动脑子想了想,也没有着急,过了一会儿,就不慌不忙地写了十几个字如下:
才
秀
张
来 人 有 声 同 问 我
叫
门
开
财主左看右看,到了也没看明白,就问秀才说,你把这十几个字写成了十字状,啥意思?秀才说,这就是你让我写的七言诗呀。财主一听更不解了,就追问他说,这怎么叫七言诗呢?你给我说明白这咋叫七言诗。秀才说你不信就听我给你念一遍。秀才就看着这十几个字念着说:才秀张声叫门开,开门叫声有人来,来人有声同问我,我问同声张秀才。你听这不是七言诗吗?财主一听,想了半天也挑不出啥毛病来,只好乖乖地把一年的工钱给了秀才也给了农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