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蓟县文化志(终)
3354500000038

第38章 图书报刊

第一节图书

一、图书借阅

蓟县的图书借阅可追溯到民国时期,当时的民众教育馆内曾附设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专门的图书馆供群众借阅,从初建时平均每天接待读者50余人次,到20世纪80年代每天接待450人次,外借图书500册次;馆藏图书从解放初期的2万余册,到现有藏书130387册,并先后成立电子阅览室、安装运行图书馆办公自动化集成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图书借阅工作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蓟县图书馆开馆时间为每周54小时,周一上午闭馆,全年无休息日。

除县图书馆外,随着蓟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全县机关、厂矿、学校图书馆也有很大发展。到1994年,全县藏书万册以上的学校图书馆有:城关第二中学图书馆、城关第四中学图书馆、李庄子乡中学图书馆、东赵各庄乡中学图书馆、官场乡三屯中学图书馆、东二营乡中学图书馆、大堼上乡中学图书馆、敦庄子中学图书馆、河西镇中学图书馆、溵溜镇中学图书馆、蓟县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中共蓟县县委党校图书资料室。藏书5000册以上的有:城关第三小学图书馆、城关小学图书馆、城关镇东北隅中心小学图书馆、逯庄子乡仓上屯中心小学图书馆、蒙瞿乡中心小学图书馆、城关第二小学图书馆、洪水庄乡中心小学图书馆、草场中心小学图书馆、东太河中心小学图书馆、西龙虎峪乡藏山庄中心小学图书馆、罗庄子乡中心小学图书馆、许家台乡中心小学图书馆、尤古庄镇小学图书馆、洪水庄中心小学图书馆、别山乡小学图书馆、东赵各庄乡中心小学图书馆、东辛庄中心小学图书馆、下窝头乡南台头中心小学图书馆、东二营乡中心小学图书馆、下仓镇中心小学图书馆、安二寺中心小学图书馆。

蓟县图书馆1981年至2012年图书购入馆藏变化情况:

1981年—6146册

1982年—11674册

1983年—27837册

1984年—5770册

1985年—11645册

1986年—2323册

1987年—3989册

1988年—346册

1989年—514册

1990年—3160册

1991年—914册

1992年至2000年—5601册

2001年—4533册

2002年—9455册

2003年—6583册

2004年—2257册

2005年—537册

2006年—5425册

2007年—20册

2008年—5940册

2009年—6754册

2010年—2176册

2011年—2108册

2012年—2543册

从1981年至2012年共计购入图书数:128250册。

二、图书销售

1.国有图书销售。新中国成立前,县城有私人经营的“大同书局”。1949年4月,建立县新华书店,地址位于现渔阳古街东口路南,有草房3间,员工7人,全年销售图书15万册,销售金额3万元。1954年,城关、马伸桥、邦均、侯家营、上仓、下仓、别山、下营供销合作社在门市部设立图书柜台,代销图书,图书销售量增加。“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图书代销点增加到140多个。1969年1月,新华书店迁址到文昌街2号,1983年,由于城建改造,在原址建二层楼,总面积1401.64平方米,1985年正式投入使用,主营业面积300平方米,员工26人,销售图书252.32万册,销售金额109.37万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华书店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先后在上仓、下仓、马伸桥、别山、尤古庄建立集镇门市部,经过一年的市场开发,初步形成覆盖全县的图书销售基层网点,销售额实现了较大增长。进入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图书市场也异常活跃,个体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2004年,由于鼓楼广场改造书店卖场缩小,为进一步适应图书市场发展的需求,将原有的店面进行全面装修、扩建,统一了外观设计,内部实行规范科学的管理,逐步形成我县具有现代规模的大型书店,使销售额成倍增长。蓟县新华书店占地面积1601.6平方米,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9万元,现有员工100名。2009年底,正式更名为天津市蓟县新华书店有限公司,由原来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性质转变为企业单位,由天津市新华书店集团统一管理。

1986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蓟县图书发行事业逐步得到加强。个体书店从无到有,发展势头强劲,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图书发行网点,形成了在县城以县新华书店第一、二门市部、机关服务部、课本门市部为主的图书销售体系;在农村以县新华书店下伸门市部为主,供销社和个体图书发行点相结合的图书发行网络。促进了蓟县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各方面工作的发展,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蓟县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华书店下属门市部实行租赁代销经营承包责任制,每个门市部负责5—6个乡镇的图书供应。此外还主动深入农村、学校、部队、厂矿流动供应,给读者买书提供方便。

新华书店各下属门市部建立时间分别是:

1986年建立马伸桥门市部;

1987年建立邦均门市部;

1989年建立上仓门市部、下仓门市部;

1990年建立别山门市部、尤古庄门市部;

1995年建立出头岭门市部;

1998年建立县城新华书店第二门市部。

2002年建立下营门市部;

2.个体图书销售。1987年10月,天津市新闻出版管理局、天津市文化局、天津市邮电管理局、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天津市公安局联合下发《天津市图书报刊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凡国营、集体单位经营图书、报刊发行业务和个体经营图书、报刊零售业务,须报上级主管单位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同意后报经区、县(含区、县)以上人民政府出版、文化管理机关同意,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发给营业执照后,方可营业。1990年前后,个体书店陆续申报营业,截至2012年底,蓟县个体书店(屋)最高数量曾达到近100家。2012年出版物零售单位年检后,登记在册的书店51家,从业人员100多人,年销售总额170.18万元。

第二节报刊

一、报刊概况

1942年冬,中共蓟、宝、三联合县的《救国快报》在下营桑树庵村油印发行,刻写、分发均由王雪松一人负责。该报主要宣传党在抗战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报道军民抗日事迹,鼓舞人民斗志。1958年7月1日,县委宣传部创办《蓟县报》,宣传部长赵亚斋任主编,每周出版两期,在全县发行并与外县党报交换。主要内容是宣传党的政策。体裁有消息、通讯、短评及文艺作品等,1959年7月1日停刊。1967年3—5月,县革命委员会创办《新蓟县报》,宣传、报道蓟县“文化大革命”开展情况。1971年,县文化馆创办蓟县第一份文艺刊物——《盘山红》,油印、手工装订、不定期发行,刊登业余作者创作的诗歌、小说及综合性文学作品。1973年更名为《蓟县文艺》,1979年定为季刊,内部发行,天津市报刊登记证399号,并改为铅印,主要内容是刊登县内业余作者创作的小说、诗歌、戏剧剧本、散文、民间文学、评论、歌词及其他作品。1986年,更名为《山里红》,1990年停刊。1998年,恢复出刊,更名为《芳草地》。

1984年8月,县工商局将内部发行的《市场行情》改为《市场信息报》,每月两期,到1985年底共印刷34期。为了解市场行情、掌握商业信息提供了方便。此报同16个省市的67个县、150多个单位交换。1985年6月,县科委、县科协创办《科技信息》报,月刊,到1985年底,共印刷7期,每期1000份。为传递科技信息,既向县内各单位发行,又与外县科委交换。

2001年7月1日,《天津广播电视报蓟州版》正式出版,每周一期,内部刊物,全县发行,形式为四开八版,由蓟县广播电视局自筹办报经费并安排采编人员,夏庆永任总编,王玉宏任社长。同年8月13日,由于国家政策调整,《天津广播电视报蓟州版》第8期改名为《天津广播电视蓟州版》。2001年9月,夏庆永任社长兼总编。

2001年12月21日,《天津广播电视蓟州版》改名为《新蓟州》,四开十六版。报纸内容由原来的提供广播电视节目信息,转变为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

2004年,夏庆永任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兼报社总编,王作奎任报社社长。

2004年5月11日,《新蓟州》正式加盟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并改名为《天津日报蓟县专版》,报纸也由原来的四开十六版改为对开八版。2005年10月,李铁刚任报社社长兼总编。2006年初,《天津日报蓟县专版》脱离天津日报集团,改回《新蓟州》,报型也同时改为四开。

二、订阅发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订阅报纸、刊物种类与数量逐年增加。订阅报纸的种类主要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文汇报》、《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天津日报》等;订阅刊物的种类除各单位和中小学生专用业务刊物外,主要有《红旗》、《半月谈》、《中国青年》、《支部生活》等。1980年以前,主要是机关、厂矿、学校订阅,以后个人订阅报刊的数量逐年增加。

1987年9月,成立天津日报蓟县发行站,隶属于县文化局,有正式职工10人,办公地点在新华书店院内,1989年迁到南关村自来水公司对面,承担着《天津日报》发行工作,负责全县各委办局、各单位和41个乡镇的党报、党刊的征订和发行。1992年1月,归属蓟县县委宣传部直接领导。

第三节印刷企业

1955年,蓟县第一家印刷企业——蓟县印刷厂成立。初建时的企业性质是私有制合并为手工业联社,负责人佟瑞丰。占地面积约8亩,地址在现文昌街26号(物资局院),后迁址蓟县渔阳南路21号。1990年,定为省级定点书刊印刷厂。2008年,蓟县印刷厂注销。

20世纪80年代初,蓟县出现个体印刷厂。其中规模较大、经营较好的有:

蓟县燎原印刷厂,1984年建厂,地址蓟县城关镇下闸村,法人代表张敏, 1997年注销。

蓟县百花印刷厂,1984年建厂,地址蓟县邦均镇西沿河村,法人代表金松林。1990年,定为省级定点书刊印刷厂。2001年,被李庄子信用社收购,法人代表变更为金付。2003年,更名为凯旭印刷厂,法人代表周志祥,地址迁至城内宾昌路增21号。同年更名为天津市凯旭印务有限公司。

蓟县三马印刷厂,1986年建厂,地址马伸桥镇政府东院,法人代表陈占才。1990年,定为省级定点书刊印刷厂。1991年,变更名称为新潮印刷厂,法人赵国栋。1998年注销。

蓟县新欣印刷厂,1986年建厂,地址溵溜镇三岔口庄,法人代表张荣国。初建厂为张荣国同溵溜三岔口庄共同投资。1997年,变更地址为蓟县商贸街,并更名为华宇印刷厂。2005年注销。

蓟县燕山印刷厂,1993年建厂,地址蓟县马伸桥镇,法人代表张学忠。2001年注销。

天津市蓟县大唐印刷厂,1984年建厂,地址溵溜镇大唐庄村,法人代表王洪海。1990年,定为省级定点书刊印刷厂。2010年,法人代表变更为王会田。

蓟县第一中学印刷厂,1984年建厂,地址鲁班庙东墙外,法人代表张义连。 2002年,因企业不能达标,经营范围从书刊印刷企业降为包装装潢印刷企业。

蓟县新蕾印刷厂,1986年建厂,地址城内塔东胡同11号,法人代表王卫东。1991年,地址变更为蓟县城关镇下闸村。1993年,地址变更为城内人民西路。2006年,变更为天津市新蕾印刷有限公司。2010年,因扩大业务规模,迁址至蓟县开发区龙山路10号。

光明印刷厂,1992年建厂,地址蓟县下窝头乡青甸村,法人代表吴佐衬,经营范围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其他印刷品印刷。2004年,扩大经营规模,被批准为书刊印刷企业,变更为天津市光明印务有限公司,地址迁至蓟县开发区中兴路12号,法人代表王艳丽。

天津蓟州印务有限公司,2001年建厂,地址蓟县渔阳南路。法人代表纪宗源。2005年,法人代表变更为仇俊聪。

至2012年蓟县有印刷业68家,从业人员2200人,工业总产值达33500万元;复印打印企业5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