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
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纸媒、网媒、新媒体之分,因为所有的媒体都只有一个名字:全媒体。移动互联网时代就是全媒体的时代!
社交媒体将如何发展?
上一篇刚谈过社交产品,那么作为社会化主导的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如何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起看看海外数据,2014年社交媒体的几大趋势: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创业之初投下的赌注获得了巨大成功。加拿大温哥华社交管理软件公司HootSuite执行长Ryan Holme指出,2011年7月投入使用的图片共享社交网Snapchat与Facebook成立之初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未来有可能成长为下一个巨头。
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互动交流一样,人们一般不需要担心发生的事情被记录下来分享给好友甚至传遍整个世界。Snapchat就是因为这种不想留下任何个人记录的需求与考虑而发明的暂时性社群活动平台,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未经过滤而又不留痕迹的交流渠道。
Snapchat使用“阅后即焚”(即内容被接收数秒后自动消失)的数据保存策略,在某种程度上重新恢复了社交媒体本应具备的趣味性和自发性。他认为,Snapchat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Facebook公司首席财务官2013年年底承认,青少年使用Facebook的次数正在下降。而据坊间传言,使用Snapchat的青少年数量正在呈爆炸式增长。
社交技能现在正在成为求职招聘的硬指标之一。2013年,在招聘信息搜索引擎Indeed.com上张贴的招聘广告中,提及社交媒体使用技能的职位数量是2012年的13倍。在2014年,如果你跟不上社交新潮流,不知道怎样使用脸书和推特等,你就跟那个不知道使用电子邮件的老年人一样。
一些公司职位招聘广告要求求职者懂得如何使用社交网。不仅公司的市场、销售和客户服务部需要使用脸书和推特等社交网,研发、物流和人力资源等团队或部门也越来越多地使用Yammer等内部网络以简化操作流程。
事实上,社交产品已经发展为职场技能的重要一环,就连各大高校现在也纷纷面向不善社交的企业开设认证项目,帮助它们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交媒体世界。
社交网将改变公司的客户服务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顾客将使用Twitter和Facebook向公司有关部门抱怨服务或产品质量,而不再使用电话。在中国,微博和微信同样承载着这样的功能。
Nielsen公司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有超过一半的客户在使用社交媒体向公司索赔或抱怨客户服务。使用Twitter投诉的顾客中,81%的人希望当天就能获得公司回应。2013年9月2日,英国航空公司乘客Hasan Syed花费1000元购买推特消息全球散发,猛烈抨击这家航空公司弄丢了他的行李。
鉴于有偿社交媒体推广现已成为客户的新武器,从2014年开始,各大航空公司、信用卡公司、银行等糟糕透顶的“电话树”客户服务(比如,“英语服务请按1,西班牙语服务请按2,等候请按3”——你可能整个下午都需要等待!)或将走向终结。
出于利益保护的目的,不同网页往往把各自的内容封锁在专利保护墙之内。比如,Facebook内容通常不会显示在谷歌搜索结果之中。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出现变化,社交网络内容有望在2014年出现在谷歌等互联网搜索结果的页面。
其他的公司正在开发网络软件工具,以打破上述禁锢。例如,Twitter搜索结果会自动出现在一个标准的谷歌搜索页面。当你搜索Yelp时,关于某家餐厅的最新Twitter消息可能会显示出来。
本地社交网广告,即那些恰好出现在你的Twitter和Facebook信息流之中的广告,在2013年出现爆炸式增长。无论你喜欢不喜欢,2014年,这类专注于当地客户群的社交网广告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因为特定位置定位技术预计在今年会出现显著改进。
Twitter在去年年底推出了一项面向特定邮政编码区域发送有偿消息的功能,现在正在推向市场。例如,当你走进一个社区,当地酒吧、干洗店和麦当劳发布的“推广消息”就会突然闪现在你的Twitter信息流之中。
事实上,脸书自从2011年以来,一直在使用这种“地理围栏”技术,让商家招揽临近的客户。顾客实际上可能也想获得提供特别优惠和特价商品的广告信息。好处:可以获得更多相关的广告和推销信息;缺点:更多的广告。
社交媒体俨然已经成为人们交流、获取信息最重要的媒介,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是各大新闻门户网站和垂直媒体,而是微博和微信朋友圈。
人们更相信熟悉的朋友和关注的博主,这种基于信任的媒介形式更加高效。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价值不容忽视,不管你要找工作,找男女朋友,发现商业机会,还是产生商务交易,你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完成这一切。现在就开始用移动互联网的思维来改造你的生活,习惯并擅长运用社交媒体来解决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在这项技能上超过你的多位好友,你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幸运女神的眷顾!
新贵的烦恼:今日头条
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产生新一批财富新贵,它们将主导移动互联网时代未来十年的发展。
这些话看似危言耸听,而你看看今日头条就知道了!以上那句话说得一点儿都没错!
因为今日头条就是最好的践行者,从默默无闻到从竞争惨烈的移动新闻阅读客户端中脱颖而出,要知道今日头条这条路上要战胜的对手有多强大?看看它的对手名单,你就知道今日头条这一路走来的坎坷和传奇。
一将名成万骨枯,今日头条必须跨过的对手中包括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等上一个十年主宰了整个互联网的传奇公司。
而这一刻,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巨头给今日头条让出了一条路,让今日头条今天得以出现在上亿中国人的智能手机中。这就是移动互联网的魅力,在每一个细分领域都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如果你运气好,又有实力碰巧抓住的话。
回归现实,今日头条传奇般的飞跃发展令人侧目,而它最近遇到的麻烦也不少。
今日头条得到1亿美元的风投投资的喜悦还没散去,一大批的麻烦纷至沓来,而最麻烦的事要属版权之争。
不管怎样,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感觉都是很不好受的。在如此这般高歌猛进的当红炸子鸡面前,众多老牌媒体,不论门户网站或者报纸一一黯然失色。国家版权局对“今日头条网”立案调查是新媒体平台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把这么多年大家积累起来的愤怒和不满都爆发了出来。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我们在跟着热点探讨今日头条的是是非非之前,首先要了解今日头条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移动新闻阅读终端,还是搜索引擎?
在普通用户眼中,今日头条就是一款移动端的资讯阅读应用,可以看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与搜狐、网易等老牌新闻门户网站推出的移动新闻客户端产品大同小异。
但实际上,今日头条却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物种。
在传统的新闻客户端产品上,用户阅读到的新闻大都是经过编辑筛选的,有着很强的编辑意志在里面。而在今日头条的产品里,这种人的主观因素被最大限度地削弱。
按照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的构想,今日头条本质上就是一个推荐引擎,新闻只不过是其承载的一个外壳而已,他希望自己的产品未来能够覆盖更多维度的信息,而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新闻而已。
对于今日头条这样的内容分发应用,除了产品本身技术层面的挑战外,更大的挑战在于要获取到足够多的原始信息,只有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个性化地分发才可能实现。
这次今日头条的侵权麻烦,正是出现在收集信息这一环节上。一些媒体指责今日头条未经许可抓取了它们的内容,搜狐诉“今日头条”盗版侵权闹得沸沸扬扬。
这就涉及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一直有争议的话题——内容原创和版权问题。
“内容为王”一直被传统媒体奉为圭臬,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制造的门槛已经被拉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低点: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新闻被专业媒体制造出来;另一方面,人们获取信息的来源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上的原创内容,同样可以纳入到广义的新闻范畴。
这些变化都导致了一个结果,那就是今天的受众并不缺乏阅读的内容——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足够多的信息,而且几乎都是免费的,内容严重地供过于求。
互联网对大家都是公平的,传统媒体依然有着独一无二的渠道和准入的优势。也许相比于打官司,传统媒体还应该反思,有几个人愿意为你的版权付费,或者你的内容优秀到用户愿意花钱买,这样的媒体还是极少数,大多数还没建立起区别于他人的风格。这让它们在喊版权时,显得底气不足。
对于普通的受众来说,虽然每天都会“摄取”大量的资讯,但是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都是被动接收的、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信息,比如那些出现在微博信息流和微信朋友圈里的心灵鸡汤和励志段子。而那些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有实质性帮助的内容,他们却没有渠道获取。因为这些“优质内容”在生产出来之后,就迅速淹没在了浩瀚的资讯海洋里,这实在是个非常讽刺的现实。今日头条的推荐引擎模式能够帮助打通优质内容的传播渠道,找到了对它们真正感兴趣的读者,这实际上是在信息过载的市场大环境下,提升了内容分发的效率,从而帮助内容重新增值。
从这一点来看,今日头条所开创的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媒体生态,是对传统传播链条的一次重构。新媒体环境下,内容的价值在于传播,今日头条作为很好的内容分发渠道,让有价值的内容能更广泛地传播。
实际上,内容和平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是生产新闻产品,网络或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传播新闻产品,这两者之间其实没有矛盾,恰恰相反能够构成战略合作的关系。只不过传统媒体把新闻产品传递给网络新媒体之后,它对新闻产品的价值有什么样的需求,网络新媒体在使用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和内容的时候,彩什么样的方式支付或回馈给传统媒体价值,双方如果达成比较合适的价位模式,是完全可以实现互补,并且是一加一大于二的结果。
其实新闻门户网站当年也经历过版权问题,无非是怎么找到平衡点,让内容生产者的价值得到体现,而平台自身也获得收益。依笔者看来:一方面,互联网和传统媒体必定要达成一个利益分享机制,才能相安无事;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也应当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型与新媒体融合。笔者在参加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交通论坛的时候,听到一位企业家一个有趣的比喻:
在20世纪初,英国的法律规定马路上交通工具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9公里每小时,而这个法律是给马车修订的。这个时候,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只是在普通民众看起来,它仅是一个会冒烟的怪家伙。而汽车的速度远不止19公里每小时,这样矛盾就产生了。但法律是永远落后于科技的,马路修来就是给马车跑的,对汽车这样一个新事物,还需要接受它的时间。
这样的故事无数次在人类历史上上演,在这里北辰对今日头条不做过多的评论。
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到更加长远的未来,判断在未来的持续时间内,这样的一个发明会不会造福更多人的生活,以此作为评判的主要标准。而对于今日头条,这样的经历是必经的一个考验。
钛媒体、《商业价值》合并
钛媒体,是一家以经营网站为核心业务的科技媒体,目前拥有近10万注册用户,社会化账号上微博有近160万粉丝,公众账号近20万订户。一年多来,先后有关于《中联通造假冲击波》《做空网秦系列》《上海报业整合》《广电业变局》等多篇内容在各自相关领域形成了极大的影响,一些名牌栏目《钛晨报》《妙史》《创业者自述》《CEO说》等也都颇受欢迎。钛媒体比较注重维护运营自己的作者队伍,目前作者群体已超过1000人,且与其他科技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略有不同的是,相当多的作者并非媒体人和一般意义的自媒体写手,而是TMT细分领域中的实际从业者、运作者,包括很多大公司高管、高级职业经理人、投资者和创业者,这里有来自运营商的、视频行业的、纸媒行业的、广电行业的、投资行业的、互联网创业者,等等。在一众语言调侃化的网络媒体和自媒体之中,钛媒体的风格整体仍偏严肃,目前还是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唯一来自新媒体的供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