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地理未解之谜
3369600000010

第10章 神奇的江河湖海(2)

北京平谷地下古暗河流淌了15亿年吗?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这里有着数不清的历史秘密和地理迷局。有人说北京平谷发现了一条长为1500米的暗河。河水最深处3米,最浅处1米,暗河流经的地方点缀着众多的形态各异的石花、钟乳石和石笋,据说这条暗河已经流淌了15亿年。北京平谷的村民在摩驼山抓獾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石洞,石洞中的山洞之间都是互通的。经过专家的勘探和测量推测,摩驼山的腹中很可能隐藏着一个长度在1500米左右的地下暗河。专家说从这里的地理以及地质构造整体分析来看,整个背面的水很可能是以暗河的形式流入到金海湖的。而且从水文条件看,这里也有溶洞景观,并且也听到过水声。所以,地下存在暗河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是专家没有说这条暗河已经流淌了15亿年。那么,暗河流淌15亿年的说法究竟从何而来?据介绍,15亿年的说法来自“京东大溶洞”。在京东大溶洞的相关介绍上,说京东大溶洞发育于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白云岩地层,距今大约15亿年,由此号称“天下第一古洞”。而京东大溶洞到摩驼山大约只有不到10公里的路程,也正是京东大溶洞的关系,所以当地人认为摩驼山也应该有15亿年的历史。因为“京东大溶洞”和摩驼山是一个山系,自然如果有暗河存在也就流淌了15亿年。但是有人提出异议,认为“京东大溶洞”的一些介绍并不够客观。岩石年龄和溶洞的年龄根本是两回事,中国以及世界上所有的溶洞绝大部分都是在新生代的第四纪即距今200万年以后形成,大于100万年的不多;形成于15亿年前的溶洞是根本不存在的。既然“京东大溶洞”15亿年的历史并不客观,那么,摩驼山腹中的地下暗河流淌了15亿年的说法似乎就更加蹊跷,从常理上来说,整个地球的形成距今也只有四十六亿年,暗河而华北底层虽然较老,但最多也只到18亿年左右。要形成溶洞,至少要在碳酸岩的条件下形成,碳酸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容易溶解。岩溶、洞溶都是在这种环境下才能形成。而平谷在北京的东边,它的底层有寒武系的地层、奥陶系地层,都是很年轻的地层,大约距今4亿年到6亿年之间。要形成溶洞,那就比地层要年轻得多了。从这一常识来看,要形成那么久远的暗河是不太可能的,但并不代表这条暗河不存在。

黄果树瀑布是如何形成的?

黄果树瀑布从断崖顶端凌空飞流而下,倾入崖下的犀牛潭中,势如翻江倒海。瀑布对岸高崖上的观瀑亭上有对联曰:“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这是对黄果树瀑布的真实写照。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黄果树瀑布治县境内的白水河上,它以当地一种常见的植物“黄果树”而得名。黄果树瀑布宽30米,落差66米,流量达每秒2000多立方米。黄果树瀑布以奇气势雄伟、连环密布的瀑布群而闻名于世,并享有“中华第一瀑”的美赞,也是世界著名的大瀑布之一。据测量,黄果树瀑布实际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分布着18个瀑布,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其中,黄果树大瀑布是黄果树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瀑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从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观位观赏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有水帘洞自然贯通且能从洞内外听、观、摸的瀑布。徐霞客曾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是,黄果树瀑布如此壮观的景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对于黄果树瀑布的成因,历来说法很多。有人认为它是喀斯特瀑布的典型,是由河床断陷而成的;有人则认为是喀斯特侵蚀断裂——落水洞式形成的。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是由落水洞坍塌形成了黄果树瀑布。一些学者认为黄果树瀑布前的箱形峡谷,原为一落水溶洞,后来随着洞穴的发育,水流的侵蚀,使洞顶坍落,而形成瀑布。他们还说,一个瀑布的形成过程是与瀑布所在的河流的发育过程紧密相关的,故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应与白水河的演化历史结合相考虑。那么,黄果树瀑布的形成过程就可以分成七个阶段:前者斗期、后者斗期、老龙洞期、白水河期、黄果树伏流期、黄果树瀑布期和近代切割期。其形成时代大约从距今两千七百万年至一千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开始,一直延续至今,经历了一个从地表到底下再回到地表的循环演变过程。但也有人反对上面的说法。黄果树瀑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看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黄果树瀑布为什么“水往高处流”?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虽然是俗语,但却是客观的规律。水受到地球的引力自然会向低处流。但是,尽管这个规律适应于绝大多数的事物,也有一些超乎寻常的事情与此相悖。近些年来,地球上出现了很多神奇的地方,如中国有著名的沈阳北郊“怪坡”。这些神秘地带不遵循客观规律玩起了“小把戏”:树林向一个方向倾斜;物体倾斜落地;人行走而步履稳健。更神奇的是,物体可以自动向坡上运动,甚至出现了水往高处流的情况。这些地理现象明显违反了牛顿的引力定律,令人费解。实际上这些神秘现象是由一种“垂直转向”的心理幻觉造成的。迷路、转向、搞错了东南西北的现象我们都很熟悉,它是我们凭感觉认为的方位和实际方位偏离时产生的一种幻觉。“垂直转向”是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的垂直方向显著地偏离了实际的垂直方向即重力的方向。地球上的这些神秘地带的神奇现象,都是在一种“坡上坡”的环境之中,发生了“垂直转向”而产生的。到一个新地方、新城市,我们常常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搞不清方向,不知道东南西北,因此很容易迷路。好多人在新地方会觉得太阳不再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当然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感觉就说在这个地方的太阳和自己家中的不一样,只能说自己“方位转向”了。为什么我们会“转向”呢?原来我们身体里没有像鸽子和企鹅那样的天然“指南针”,不能靠地球磁场自动识别方位。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方位的判断,完全靠周围景物的相对位置。

天空上的太怪坡阳、月亮、星星,地面上的山川、村庄、田地、树木以及城市的街道、建筑都被我们用来判断方位。在我们熟悉的地方,我们认识周围的景物,知道我们的相对位置,所以不容易方位“转向”,也不容易“迷路”。当我们到一个新城市,常常急于搞清东西南北方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坐标系,把周围景物的相对位置搞清楚。但是我们不熟悉那里,不能靠它们的相对位置辨别方位,如果是阴天或晚上,看不到太阳,东西南北的坐标系就建不起来。这时候我们失去了坐标轴,就只能凭印象把头脑中的坐标轴加在新地方。当我们头脑中印象的坐标轴和实际偏离时,就出现了“方位转向”。地球表面一点的垂直方向是地心和该点的连线方向,该点和重力的方向一致。真正的“下”是沿重力的方向,“上”就是和重力相反的方向。我们所说的“垂直转向”是指在一定的情况下,我们判断的垂直方向明显偏离了重力的方向。我们通常说:天为上,地为下,实际上并不准确。平常,我们很少“垂直转向”,而且它与“方位转向”有所不同。因为我们判断垂直方向的能力比判断方位的能力强得多。由于重力吸引,我们能感觉到上、下方向。然而,这种感觉并不是非常准确。

另外我们绝大部沈阳“怪坡”分时候靠视觉,而并不是根据周围景物判断垂直方向。除了我们直立的身体,树木、建筑物都是垂直参照物。我们更信赖的是脚下的地平面,和它垂直的方向就是垂直方向。当周围的环境造成我们依据视觉判断的垂直方向和重力方向严重偏离,同时我们的感觉又不能够纠正时,就会发生“垂直转向”。“垂直转向”是造成地球上神秘地带的心理原因。但是造成这种“垂直转向”需要一定的地质、地貌环境。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推断出,神秘怪坡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地貌组合,我们称之为“坡上坡”。它包括两个坡,即一个“大斜坡”上有另一个“小斜坡”,“大斜坡”与“小斜坡”坡向一致,“小斜坡”的坡度明显小于“大斜坡”。当这种地貌组合处于一定环境,“小斜坡”附近的人把“大斜坡”当成真正的地平面,从而产生错觉发生“垂直转向”,把“小斜坡”的坡顶当成坡底,从而使“小斜坡”的坡向颠倒了。因此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水往高处流”。解开怪坡之谜,“水往高处流”也便见怪不怪了。我们可以利用怪坡的怪现象创造出有利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新环境,从而为人类的发展开启一道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