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里曾经是汉朝1
3404800000005

第5章 抢地盘是件大事情(1)

一、后院起火

此时,那厢项梁一伙如火如荼地造反,这厢刘邦的日子却一点儿都不好过。

公元前208年,冬,十月。

顺便解释一下,按秦汉日历,十月是一年之首。十月也就是冬天了,他们是以冬天为年首,秋天为年尾。跟我们现在以春天为新年,冬天为年末完全是两码事。

当时,刘邦的新年屁股还没坐热,秦朝泗川郡监就大军压境来攻打丰邑了。我们只知道这个带兵攻打丰邑的将领名叫阿平哥,他可能是没钱没粮顺路过来抢劫,捎带向胡亥邀功要红包回家好过年。

如果阿平哥这样想的话,那他就错了。

因为丰邑是刘邦的老巢,如果失掉它,那刘邦就只好再回到芒砀山里当猴王了,所以刘邦是无论如何不能输掉这场战争的。

果然,刘邦不负众望。在阿平哥率兵到达丰邑的第二天,刘邦就率兵出城迎战,毫不费力地把阿平哥踢回老家过新年了。

魔剑一旦拔出,不沾满鲜血绝不回鞘。十一月,刘邦派雍齿守丰邑,乘胜进攻薛地(今山东省滕县东南)。此时薛地的守将是泗川郡守。

哪知这位郡守也是不耐打的,刘邦还没怎么样他就弃城逃跑了。很不幸的是,路上他撞到了掌管军法的军官(左司马)曹无伤的刀口上,死了。

新年伊始,刘邦就打了两个胜战,开门大红,可喜可贺。但在此时,他的老家却发生了一件让他始料不及的事,把刘邦搞得晕头转向——驻守在丰邑的部下雍齿带头反了。

雍齿叛变,主要是来自周巿的压力。

周巿原为陈胜属下的将领,魏国人。陈胜派他去攻打齐国,但是齐国的田儋用实战给他上了一堂军事课后,他灰溜溜地撤军回到了魏地。魏地的大多数城市都被他收了回来,周巿却不知哪根筋出了问题,他告诉诸侯们,他很想立魏王的后代宁陵君魏咎为王。

正值乱世,诸侯反秦无非是争取王权的分配权。周巿好不容易抢到了魏国的一块土地,却想当活**把它还归原主,这算是哪门子主意呀。

诸侯们想来想去就是想不通,于是,他们还是执意要立周巿为魏王。

周巿摇头,对那些见利忘君的诸侯说道:“动荡识忠臣,现在天下共同反秦,理应把魏国主权归还原主。”

只要是在这个领导圈子里混的人都认为,周巿这是在演戏。既然过场戏总是要演的,那我们就陪着演一段吧,于是,他们只好再三请求他当王。

可是,三次四次都请求过了,周巿仍然不肯坐这个王位。这时,诸侯们才恍然大悟,看来周巿不是在作秀表演,而是铁下心要立魏咎为王了。

此时,魏咎正在陈县陈胜那里藏身,周巿就向陈胜要人。土地是陈胜王派人拿命抢回来的,如今却要把它送还给一个亡命之徒,陈胜心里当然是不爽。每当周巿来要人,陈胜王总是哼哼哈哈地应付,迟迟不肯把魏咎送回老家。

想当忠臣的周巿跟上司陈胜王做起了抢人游戏。好,你不给人是吧,那你就休想让我替你干活,天下这个烂摊子就留着你自己慢慢收拾去吧。

陈胜真无奈啊,他偏偏碰上这个既不开窍又耍无赖的主。随他去吧,天下大得很呢,难道还给不起一个王吗?

于是,陈胜只好故作潇洒地让周巿把魏咎接回了魏地,魏咎成功地被拥立为魏王,定都临济(今河南省封丘县东)。

周巿拥护有功,被提为魏相,辅佐魏咎。

周巿决定把忠臣贤相的好名声进行到底,帮助魏咎把原先失去的土地统统抢回来。他派人告诉雍齿:“丰邑过去是魏国国都迁来的地方,魏地平定的城市已有几十座了,如果你投降魏国,就封你为侯守丰邑。如果你不投降,就等着替全丰邑的百姓收尸吧。”

雍齿可不是吓大的。大家一起出来混,我雍齿凭的是什么?

一是利益,二是义气,三是勇气,四是痞气。如果后三者跟前一者冲突,请参照第一条。

按照第一条原则,雍齿必须抛弃刘邦。

雍齿和刘邦是同乡关系,听说还是邻里关系,他如此舍得背后点火,下手也着实够狠。当刘邦听到雍齿背叛,真想立即杀回丰邑扒雍齿的皮。沛县也就鸟屎大一块儿地方,兄弟低头不见抬头见,你雍齿怎么连这等事也能做得出来呢?

太阴险了,实在太阴险了。雍齿,你要为你今天所做的一切负责。

刘邦立即拨兵回丰邑攻城。

但是刘邦以前的老本也就两三千人,现在至少有一半人守在城里跟他过不去,所以刘邦左打右打,攻了很久就是拿不下丰邑。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时刘邦生病了。刘邦只好咬牙切齿地撤兵回沛县养病去了,他整天望天无语。

难道,苍天就此要灭了我吗?难道,我人生就此止步不前了吗?难道,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当中,注定要当一颗出局的棋子了吗?

刘邦惶惑了。

二、天降良才

攻城失败后,丰邑成了刘邦心头永远的痛。

其实,刘邦根本就没把丰邑放在眼里。因为丰邑太小了,小得他闭上眼都可以从脚步声听得出哪个是张三、哪个是李四。

可问题是,丢城事小,耻辱事大。就算丰邑让秦军夺去了他也会觉得无所谓,可为什么偏偏是被雍齿这个乡党夺了去,这口气教人如何吞得下?

是的,雍齿像一颗毒牙,一天不把它拔掉刘邦心里就一天不痛快。可恨啊可恨,可恨的只是手中无兵,如果再有几千兵,我不进城踩死那个姓雍的下辈子决不做人。

兵兵兵,去哪里找兵呢?突然,刘邦脑袋里闪过一道灵光,兵少就借兵呀。钱都可以借,为什么兵不可以借呢?

对,我就找人借兵去。

秦末乱世,各路造反派除了打击共同的敌人秦兵外,都是今天你抢我地盘,明天我抄你老家。在这种情势下,找人借兵,无疑是要人老命。大家手里都不富裕,临时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有那么点家当,借给你了,明天再有谁来抢我地盘,我向谁要去呀。

不过,还是有人愿意借的。这个人就是代理楚王景驹。

陈胜王被车夫庄贾杀死后,没人敢立楚王,偏偏景驹挺不谦虚,他在秦嘉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拥立下当上了楚王。管他真楚王假楚王,有兵就是娘。于是刘邦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投奔景驹来了。

没想到,刘邦在投奔路上竟然捡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贝。

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你知道21世纪什么东西最贵吗?人才。”

在那个烽火连天的乱世,决胜千里的,不是天时地利兵多粮丰,恰恰是人才。刘邦捡到的这个宝贝就是个人才,他就是为汉朝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帝王之师张良。

张良,出生年月不详,字子房,韩国贵族后裔。祖父两代当过韩国五个国王的国相,可谓家世显赫,门庭光耀。可惜这一切很快就过去了。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出兵灭韩。在六国中,韩是第一个被秦吃掉的国家。

秦灭韩是张良父亲死后二十年的事,当时张良因为年纪小还没有当上韩国的公务员。按理说,秦始皇灭韩是顺应历史趋势,而且又没有杀父之仇,该留给你的还是留给了你,彼此之间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只要你张良不干涉国家统一,还可以高枕无忧地酒照喝、舞照跳,贵族地主照当不误。

可年纪轻轻的张良却发出这样一声震天怒吼:“不,我绝不做无耻的亡国奴。我宁愿站着死,也不耻辱地跪着生。”

张良是个读书人。读书人是很在乎气节的,有仇不报非君子。报仇之前,张公子家里还有三百多个家仆,凑合起来至少有一个营的兵力。但如果仅把这三百多人拉成军队冲出去,无疑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于是张良想到了一个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花钱找刺客行刺秦王。在敌我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要想报仇,只有这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从此,张良踏上了寻找刺客的漫漫路。

刺客,刺客,不管山高水远,我一定要找到你。张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刺客,弟弟死后也顾不上埋葬,倾家荡产浪迹天涯。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了,刺客依然没有着落。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张良好不容易觅得了一个大力士。

在张良之前,曾有过荆轲刺秦失败的故事。荆轲就是张良的偶像,但张良不是荆轲,他没有任何能够靠近秦王的机会。

机会永远是属于善于创造机会的人。秦始皇不是喜欢东巡吗?那就在他东巡的路上袭击他。在冷兵器时代,没有炸药,不能搞人体炸弹。没有炸弹,我就搞锤弹。只要这个锤弹够猛,一样把你砸成肉饼。

经过论证,半路截击秦始皇是一个万全之策,不但能出奇制胜,还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一举两得。

博浪沙。伟大的时刻就要来临了。

这一年,张良闻听秦始皇东游要经过博浪沙,他和大力士埋伏在其东游必经的道旁。一切都准备好了。

锤弹:一百二十斤。

发射手:大力士。经过无数次试验,准确率是没有疑问的。

指挥官:张良,秦末汉初最高级别参谋长。

看来,亡秦帝者也,非张良莫可。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秦始皇向既定路线东巡。好了,发射,给我砸!当秦始皇的马车经过张良所埋伏的地点,张良一声令下,大力士立即把锤弹甩出去,中了。

甩出锤弹后,两人没有忘记逃跑。张良身体孱弱,但跑功还是一流的。但当他们惊魂未定地跑到安全之所时,前方却传来一个消息:他们击中的是皇家的副车,而秦始皇当时正安然无恙地坐在主车内。

这是怎么回事?

张良半天回不过神来。他想起了荆轲的副手,那个秦舞阳,貌似神武,临阵之时却双手颤抖。难道他倾家荡产购来的这个所谓大力士,又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蛮夫吗?要不然,难道是天助秦王耶?

秦始皇遇刺未亡,天威大怒,地毯式搜索天下,张良只好改名换姓换个马甲跑到下邳躲了起来。

流亡下邳时,张良遇到了两个人,两个男人。他们从此改变了张良的一生。

第一个人,是一位老父。

这天,张良觉得秦始皇追捕他的风声已过,于是出门溜达,站在下邳桥上看风景。这时,有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他跟前,故意把脚下的鞋丢下桥,对张良说道:“小子,你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

没事想找碴的吧。张良一时来气了,自己倾家荡产仗剑亡命天涯,从来没被人这么吆喝过,你算个什么东西?

张良卷起袖子就想揍那个不识好歹的,可是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风吹即倒的老头子。这般老头,我就不跟你计较了,打死你还得坏我名声呢。张良只好下桥去帮他把鞋拿上来。

这老头又没道理地说道:“帮我把鞋穿上。”

张良一愣。今天是什么日子,好不容易出来放风一趟,竟然碰上一个不要命还不讲道理的。算我运气背吧,张良就跪在地上帮他把鞋穿上。

老头子穿上鞋后,仰头长笑,似一阵清风飘去。

老人前后神情动作怪异,让张良暗觉奇怪,他若有所失地目送老头子离开。

然而,老头子没走多远突然折身回来,走到张良面前说道:“孺子可教也!五天后的早上你来这里等我,我有好事告诉你。”

老头子的行为搞得张良如在云里雾里,他浪迹天涯阅人无数,见过种种奇怪的人,却从没见过如此怪人。莫非老头子是隐居江湖的高人,要把什么绝世武功传于我身?

如果是这样,那刺秦的愿望不是有望实现了吗?

按一般武侠小说的套路,主人公想得到绝世武功,一般有以下几种奇遇:

第一种,主人公表面上长得傻不拉叽的,实际上有着过目不忘的慧根。某日或某夜,主人公无意中遇上武林两派决斗,他无意中帮助了其中被打伤的怪人。怪人本来一掌就能让他送命,但一看这人挺厚道,就收之为徒,并且把绝世功夫传给了他。

第二种,主人公被仇家追杀,将之打落挂在悬崖上,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半山崖的山洞里藏着一本武功秘籍。主人公于是苦学苦练,终于练成了独步江湖的绝世功夫。

第三种,某个武林新手在山崖上跟邪道决斗,结果力不敌众被击落到山崖底下。没想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一个武林前辈怪老头救活了。怪老头为了报仇,强收他为徒弟教他功夫,结果他阴差阳错地成为武林高手。

张良那个时代可能没有什么武侠小说,但是张良闯荡江湖,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江湖奇闻,隐隐约约中他感觉到肯定是遇上奇人了。

第五天的早上,张良如约来到了桥上。

当张良来到桥上时,发现老头子已站在了桥上。老头子很生气,不过后果还不是很严重。

他说:“你一个年轻人,让我这么一个老头子大老早地等着你,有意思吗?五天后再来。”

要高人传授绝世功夫,没有十足的诚心是不行的。又一个五天后的早上,张良刚听到鸡打鸣,就爬起床匆匆忙忙地赶到桥上。傻了,老头子竟然又比他早到了。

老头子又生气了,说:“怎么老迟到!再给你一次机会,五天后再来此地等我。”

这下张良学精明了,到下一个五天,他觉都没睡,三更半夜就跑到桥上数星星。他等了好久,老头子终于来了。

老头子一看到张良在桥上,就高兴地说道:“年轻人就应该如此。”

老头子说完,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对张良说道:“你把这本书拿回去读,十年之后肯定发迹,帝王之师非你莫属。”

老头子说完,一阵风似的头也不回地走了。等到天亮,张良才看清楚了这本书的名字:太公兵法。

还以为是什么绝世武功秘籍,原来是本兵书。

但是,张良之奇遇并非神话故事,事实上,中国古籍中还真有这么一本《太公兵法》。所谓太公,是指姜子牙,《太公兵法》全文是以姜子牙与周文王及周武王的对话写成,所以称为《太公兵法》。

不管如何,书确确实实地落在了张良的手里,《太公兵法》从此改变了张良,让他从一个刺客走到了职业谋士的行列之中,从而也改变了刘邦及一个时代的命运!

张良遇上的第二个男人,是项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