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这里曾经是汉朝4
3404900000027

第27章 倾轧(2)

总结以上两条证据,概括起来就是不道、不忠。人证口供,一应齐全,可以请示抓人了。

接着,石显马不停蹄地把案件整理好,送到刘奭面前,说道:“前将军萧望之图谋不轨,强烈建议把案件移送司法部(召致廷尉)。”

刘奭想都没想,脱口说道:“好吧,就按你说的办吧。”

可怜的萧望之,正在被人一步步地推进火坑。或许他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推了自己一把,他那个当皇帝的学生,最后连老师也不放过,悲哀啊。

事实上,悲哀的不仅是刘奭,也要算萧望之一大份。刘奭同意石显的建议,不是要把老师往火坑里推,而是他认为,召致廷尉,就是只把案件移交司法部,仅此而已。

这事要怪,就怪当初萧望之和周堪两位老师,没有给刘奭补几堂法律课。要不然,他今天也不会像个法盲似的,啥都不懂。啥叫召致廷尉,从下面一堂实践课中,刘奭这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有一天,刘奭发现,周堪和刘向好久没来上班了,人去哪里了呢?于是,他就对身边跑腿的说:“你去叫周堪老师过来一下,我想找他聊聊。”跑腿的出去了,不久就回来了,说:“没看到周堪老师。”

刘奭郁闷极了,接着问:“那麻烦你去找刘宗正来一下,我也想找他谈点事。”跑腿的出去了,不久又回来了,说:“没看到刘宗正。”

刘奭更郁闷了,俩人同时消失,到底跑哪里去了?于是他又对跑腿的说:“你去打听一下,周老师和刘宗正到底哪里去了,务必给我找回来。”

刘奭话才说完,跑腿的就说道:“陛下不用找了,听说他们俩被关在司法部的牢里了。”

刘奭一愣,突然恍然大悟。他大声叫道:“马上把石显给我叫过来!”

一会儿,只见石显屁颠屁颠地跑进来。这时,刘奭抓狂似的吼道:“你为什么要骗我,你不是说只将案件移交司法部吗?为什么还要将我老师他们全抓起来?”

刘奭那一吼,犹如天公打雷,吓得石显啥都不敢争辩,只是在地上猛磕头、猛认错。

事实上,石显也没骗刘奭。所谓案件移交司法部,司法部确认当事人犯罪,派人去抓人,那是理所当然之事。刘奭被石显忽悠,只能怪自己脑袋长到脚后跟去了。

这时,刘奭见石显萎了,好像也没了脾气。他只是摆摆手,说道:“别的都不用多说了,赶紧给我放人,让他们来上班。”

刘奭最后这话,说得有气无力,石显却听得眼皮直跳。石派和萧派,好像是球场争球斗气,脸面都撕破了,情面各不顾,现在刘奭这个愣头青却说放人?放人不等于放虎归山吗?

这怎么行,这绝对不行。

这时,刘奭说完话就走人了。石显二话不说,直奔出去,去找大司马史高商议。两人商来议去,还是那句话,无论如何,不能放人。怎么说服刘奭不放人,他们又想了一条好计。

他们的好计,就是继续忽悠。不过,石显前面已经忽悠过刘奭一次了,这次轮到大司马史高出场了。

史高去找刘奭谈,他开口就问道:“听说陛下想让周堪与刘向出来上班?”

刘奭:“是呀,请问有问题吗?”

史高:“当然有问题,没问题臣也不敢来找陛下。”

刘奭:“啥问题?”

史高:“陛下可否想过一个问题,您是刚刚即位,权威未立,以铁腕手段将周堪与刘向下狱,事实上对您是很有好处的。您如果现在将他们放出来,结果是百害而无一利。”

刘奭听得如坠云雾里,不知史高到底想说啥,他睁着眼,继续等人家把话说完。

这时,史高慢悠悠地说道:“陛下将老师治罪,本来天下人都以为陛下铁腕无私,这是好事。但是您无罪释放他们俩,等于向天下诏示陛下抓他们时,是犯了糊涂的,那不就把陛下的光辉形象给损了吗?所以,臣下认为,为了陛下无上完美的形象,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将他们治罪,罢免他们。以此说明,陛下没有过错,那不是一件挺美的事吗?”

刘奭脑袋真不够用,听了半天,终于听出了点眉目。他想了想,似乎大司马史高说得很有道理。按史高所说,释放周堪等人,等于承认自己有错。为什么有错,人家可能会追究到底,这样的话,万一把他老底揪出来了,那将来他还怎么混?

刘奭被史高绕了几圈,开始有点晕头转向,现在还是不知方向。不过,他很快就拿定了主意——就按大司马史高所说的做,将萧派人马全罢了。

果然不久,刘奭下了一道诏。诏书大概意思如下:前将军萧望之辅导我八年,没有罪过,不过呢,他老人家实在老了,记忆力严重衰退,所以我决定让他退休。周堪和刘向两人,那就不好意思了,一律贬为平民。

上半场就此结束。吹哨,休息。萧望之等球员,全被红牌罚下场,这样的话,下半场根本就不用比了,直接以史高与石显胜出。

但是,这时刘奭又发话了,比赛继续,被罚下场的可以再上场踢球。夏天,四月。刘奭封萧望之为关内侯,兼御前监督官(给事中),而且还开出优待条件,每隔半月召见萧望之一次。

接着,刘奭又将周堪与刘向也叫上场了。刘奭准备让他们俩都去当谏大夫,但是史高和石显一起站出来抗议,于是只好改命为中郎。

刘奭是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终于又将萧望之等人叫上场。但是,刘奭看来看去,突然发现心里特不是滋味。

不为别的,而是萧望之这边的势力太弱了,他心里难受。于是他就想,要不要给他的萧老师喊加油呢?

刘奭准备给萧望之加什么油呢?说出来,可能会吓坏一个人,那个人,就是丞相于定国。因为,刘奭准备要做的事,就是想请萧望之出来当丞相。

刘奭请萧望之当丞相,不是因为他们俩关系铁,也不是他突然心血来潮,事实上,早在刘奭老爹刘病已时代,就认为萧望之是个相才,想让他出来当丞相。

但是,丞相只有一个,萧望之要上来,就等于于定国要下台。这还不是可怕的,萧望之一旦紧握权柄,史家及许家外戚、石显等人,他们还怎么混?

于是乎,萧望之要当丞相的消息传出时,整个长安都沸腾了。从宫里到宫外,到处都是咬得牙根咯咯响的人。这些人,除了外戚及宦官的人,还多了于定国那拨无辜的人。

暴风雨就要来了。

三、萧望之之死

石显知道,上天还欠汉朝一场死战,暴风雨迟早要来。但是,这次他们却一反常态,不是主动进攻,而是等待萧派人马出招。

果然出招了。这次,萧派三大高手还是那个想法,要摆平大司马史高,先搞定石显。很简单,这个大宦官才是阻拦他们主持所谓正义之道的巨石。于是此次出招,目标很明确,就是直奔石显而来。

这时,老天似乎觉得苗头不对,突然来了一场地震。地震不久,就有人给刘奭递交了一封告状书,被告者正是石显。告状年年有,石显被告,其实也没啥奇怪,奇怪的是,告状的竟然把石显和地震扯到一起说事了。

告状书的意思大概如下:汉朝发生地震,明显针对邪门的石显,而不是针对另外三个孤寒的老人。皇帝只有把石显罢掉,天下才会清静安宁。否则……

很显然,这是一个有来头、有靠山、有背景的人,不然他不会牛气烘烘地要跟石显顶牛。三个孤寒的老人,说的正是萧望之、周堪及刘向。这封告状书是他们写的吗?不是。告状书落笔处,署上名字的,是一个陌生人。

在今天人看来,把地震说是某坏人所致,纯属扯淡。但是,在两千多年前的汉朝,这绝对不是扯淡。古人信天,崇拜天命论。在当时人眼里,天是个无所不能的、脾气与情绪都不怎么稳定的老人。人间太平,苍天在上,看得舒服,或许会降祥瑞;如果祸乱四起,老天都看不过眼,就会发脾气,或地震,或洪涝,或干旱,以此作为警示。

我认为,古人没有错。在一个没有信仰的世界里,保持对苍天的敬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信仰。不过,告状的人也应该知道,汉朝公文多数都是先经过石显,然后才到刘奭手里。所以,想告石显,石显就是第一个读者。

石显认为,这告状书,说白了,就是一封挑战书。不过,这状告得好,告得正是时候。因为告状信里,没有说明白石显是怎么引起地震的,也没说明白为什么地震跟萧望之等三人无关。

既然没说明白,那就抓来问个明白吧。于是,石显马上把告状书交给刘奭看,然后说道,这告状的人有点邪门,可能是受人指示,图谋不轨。所以,必须先抓来审问。

刘奭一听,没意见,批准了。

石显认为到底是谁搞的鬼呢?事实上,这人具体是谁,他心里早有底了。如果没有猜错,指使人告状的人,应该是刘向。因为刘向在研究天象方面,是个大师。

事实证明,石显的政治嗅觉是灵敏的。他派人把告状的抓来,一看,原来这人是刘向的亲戚;接着一审,那人什么都招了,说那一派胡言的告状书的确是刘向指使他写的。

石显笑了。接着,他立即去见刘奭,报告事情真相。这次,刘奭也保不了刘向了,只好举红牌,赶刘向下场——刘向再次被罢为庶民。

搞定了刘向,还有一个萧望之和一个周堪。来吧,有啥绝招就通通亮出来吧。

事实上,刘向被罢,已经打乱了萧望之的节奏。这还不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玩阳的,萧望之苦无对策;玩阴的,根本又不是对手。所以,以前被动,现在也是真正的被动,一点儿反攻的力量都没有。

看样子,最好的办法,只能是以守为攻。于是,萧派又派人上疏了。

想想也真悲哀,史高和石显上疏,都是等萧望之休假了,才扑上去的。人家做那事,都是井井有条,有谋有策。反观萧望之那几个学术大师,没啥策划,个个都是天马行空的浪漫主义者,除了上疏,还是上疏。

你能上疏,石显也不怕,照样接单。他能自信接单,主要他是法律专家,想在你的奏疏里,找出几条荒谬之说,那简直是小菜一碟。难道萧望之就不明其中的奥妙吗?

或许知道,或许他们对刘奭还存有幻想。把赌注压在一个头脑简单、偷懒成性的没有主见的人身上,这实在是等于找死。果然,这次萧望之是找死来了。

此次上疏的,不是萧望之,而是他的儿子萧伋。萧伋上疏,不为别的,只为翻案,翻几个月前的案。

几个月前,周堪和刘向双双被关进牢里,萧望之的案件只是被移交廷尉,没有被抓。但是萧伋认为,在那件事上,萧望之没啥问题,竟被罢官,太没道理了。所以,现在请求皇上,重审案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貌似申冤,实际是要反捅石显一刀。这就是所谓的,以守为攻。

石显不傻,一眼就看出问题本质。他动作迅速,马上就从萧伋的奏疏里,找出一条关键性的罪状。

读书人告状,总是要充分发挥读书人的特长,引经据典,口水滔滔。事实上,很多事坏就坏在这个太能写上。这时,石显从萧伋的奏疏里,抽出一条引用《诗经》的话。具体是哪句,我们可是搞不清楚了,不过石显搞得很清楚,他认为萧伋用词不当,犯了大不敬。

接着,石显在大不敬的基础上,再加一条:皇帝起用萧望之,萧派应该感激不尽才对,竟然还有脸翻案,这叫不知悔改、目中无人。

石显把这一切整好后,就去向刘奭汇报情况了。

他是这样对刘奭说的:“萧望之这人,总以为是陛下的老师,居功自傲,以为没人动得了他。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那还得了,必须想办法挫挫他的傲气。”

刘奭大脑都没过一下,就说道:“好像说得很有道理,可是怎么才能挫我老师的傲气呢?”

刘奭中计了。石显慢条斯理地说道:“很好办,只要把萧望之扔进牢里关几天,看他还能傲得起来不?”

刘奭一听,马上叫了起来:“这怎么行?你又不是不了解萧望之,这人性格刚烈,怎能跟你一样去坐牢。如果逼他急了,一刀了断自己,那不是弄巧成拙吗?”

石显看出来了,刘奭还是爱老师的,他也想给老师点教训,但不能太过。

这时,石显接着说道:“陛下请放心,萧望之犯的不过是小罪,像他这种热爱生命的人,怎么会舍得自杀呢?”

刘奭不相信地问道:“你能保证他不自杀?”

石显自信地说道:“我们只是把他关几天,教训他一下,他没道理要自杀呀。”

刘奭点点头,说道:“好吧,那就按你说的去办吧。”

绞索,已经交给了魔鬼,萧望之终于被推到了死亡的边缘。

石显十分清楚,要搞倒萧派,得先整死萧望之。正如对方要搞倒他们这一派,首先拿他开刀一样。可是,整死萧望之,只要刘奭在位一天,甭想动这个念头。刘奭是很傻,但他傻得有底线,无论萧望之跟石显斗得如何,还不至于要拿萧望之开刀。

那怎么办?萧望之不死,难道就这样跟他一辈子耗下去吗?这时,石显想到了一个绝招,刘奭做梦都没想到的阴招。

冬天,十二月。我们知道,只要到了春天,万物复苏,按汉朝的规矩,任何行刑都动不得的。所以,在这个杀气浓烈的冬天,他必须把萧望之解决掉。

石显捧着刘奭批准逮捕萧望之的诏书,如获至宝,马上交给谒者,命其送去给萧望之。要抓就抓,石显干吗派人把诏书送给萧望之看?有问题,这里绝对有问题。

石显的确毒辣。是的,他完全可以直接登门,亮出诏书,然后把人带走。但是,他要让萧望之过目刘奭批准逮捕的诏书,原因只有一个——刺激萧望之,打击他的自信心。

这仅仅是圈套里的一环。接着,石显为了达到刺激的恐怖效果,调动了长安警备区部队,火速包围了萧望之的住宅。这时,使节敲门了。

此时,萧望之正与他的学生朱云在屋里看着眼前这一切。

萧老师问朱学生:“事到如今,你认为怎么做?”

朱学生说:“士可杀,不可辱。与其被抓去侮辱,不如自我了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