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定朱其昂,李鸿章是看重他出身漕帮沙船世家,还跟美国人合伙开洋行,在漕帮跟上海滩商界也算一号人物,到了轮船招商局真正去圈钱的时候,却受到商人们的嘲笑。叶廷眷出生于小买办家庭,十年前就弃商从戎,现在身为上海县的父母官,尽管跟广东商帮走动频繁,可是真正到了要商人们掏钱的时候,商人们会买叶县长的账吗?
李鸿章要摸摸叶廷眷的底牌,林士志成为李鸿章的密使。林士志,广东番禺人,曾经是美商同昌洋行的买办,后花钱买了个四品同知的红顶子。[47]李鸿章走进直隶总督府的时候,林士志跟随着进入了天津制造局,兼任天津海关委员,对航运业有一定的了解。
林士志受宠若惊,马不停蹄地直奔上海。
身为上海县令的叶廷眷热情接待了自己的这位广东老乡,很快他就摸清了林士志的来意。为了在李鸿章密使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干,叶廷眷滔滔不绝地描绘他在商人中的人脉,放言只要他出面,商人们没有不买账的。
叶廷眷的一番豪情令林士志一片茫然,朱其昂当初在李鸿章面前拍了胸脯,但真正让商场的朋友们解囊相助的时候,却遭到嘲笑。林士志越发怀疑叶廷眷的能量,一方面因为他老爸只是一个小买办,在广东商帮中谁会买账。另一方面是叶廷眷自己一直在官场中混,商场的游戏规则早已丢到九霄之外,更别谈跟外国人较量。
李鸿章在林士志临行前再三叮嘱,一定要摸清楚叶廷眷的计划。林士志在跟叶廷眷交谈中发现,叶县长官阶不高,脑子里全是高粱花子,实用的主意一点没有。李鸿章一直盘算将自己操控的低阶官员调进商局,进而引入广东商帮的资金,令轮船招商局在温和改革的路线下起死回生。
林士志在跟叶廷眷深入接触后,又跟朱其昂在上海滩宴请广东商帮。怡和洋行买办唐廷枢、巨富茶王徐润等一干香山商人成为晚宴的座上宾。林士志开门见山说,李鸿章希望闽粤商贾能够入股招商局,政府会根据持股数量给予商人商董、商总的名头。唐廷枢跟徐润两人沉默不语,整个晚宴都是林士志在唱独角戏,气氛相当尴尬。
林士志希望唐廷枢他们能够出手相助,可是在“官商合办”政策之下,官员成为轮船招商局的主宰,商人只是掏钱陪太子读书,这完全就是政府圈钱的骗局嘛。旗昌洋行的洋人们幸灾乐祸地说:我很高兴地获悉唐廷枢未能在他的谈判中成功。[48]
欧美洋行在看笑话的同时加快了对广东商帮的笼络。怡和洋行为了挽留唐廷枢,愿意支付更优厚的报酬,希望他拒绝李鸿章的邀请。旗昌洋行的合伙人福布斯在一封信中对总买办陈煦元很失望:“陈煦元身边都是一群可爱的废物。”[49]旗昌洋行瞄准了独立经商的徐润,希望徐润能够取代江浙买办陈煦元,出任旗昌洋行在上海的总买办。生猛的太古洋行则直接将广东商帮的笔杆子郑观应收罗帐下,出任太古轮船总买办。
林士志立即向李鸿章汇报了上海滩的情况,力陈叶廷眷不适合主持轮船招商局,只有怡和洋行的买办唐廷枢可堪重任。在信函中,林士志详细汇报了唐廷枢的背景、实力以及在商界中的影响力。林士志相当了解唐廷枢跟徐润的关系,两人在轮船、茶叶等项目上有过深度合作,只要招徕了唐廷枢,以徐润为首的广东商帮都将支持招商局。
李鸿章非常清楚上海滩谈判僵局的症结,唐廷枢他们跟洋人打交道时间长,对洋人那一套资本话语权到了迷信的地步,他们对轮船招商局的“官商合办”路径不抱任何希望。林士志在信函中很委婉地提出,轮船招商局成败在于资本的吸纳跟经营水平的提高,唐廷枢他们能够操盘欧美项目,自然是招商局的不二人选,现在关键看官方的诚意。
面对欧美人的行动,李鸿章立即让盛宣怀带着自己的亲笔信赶赴上海。林士志再度宴请唐廷枢、徐润一帮广东商人。晚宴上,盛宣怀向唐廷枢他们出示了李鸿章的信函,希望广东的大佬们能够北上天津,为了帝国的改革大业,为了将航运业控制权收归国有,身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将亲自主持谈判会议。[50]晚宴结束后,唐廷枢决定北上,跟李鸿章进行直接谈判。
唐廷枢智弈津门
李鸿章和唐廷枢的谈判
唐廷枢带着一腔热血北上津门。
李鸿章早已在天津等候,这一次他一定要亲自主持与唐廷枢的谈判。在江南制造总局筹办之初,丁日昌拘捕了唐廷植,讹诈了一座铁厂,令李鸿章跟香山唐氏家族、广东商帮的关系恶化。现在轮船招商局已经陷入泥潭,李鸿章可选之人寥寥。身为怡和洋行的买办,唐廷枢现在是上海滩巨商,身兼多家公司董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物。
李鸿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唐廷枢已经陷入了一桩经济大案中。唐廷枢在担任怡和洋行买办期间,同时跟以林钦为首的广东商人做棉花、茶叶等生意,他们成立了泰和、泰兴、精益三家钱庄,专门用于实体经营的资本运作。1871年,唐廷枢旗下的三大钱庄资金链紧张,唐廷枢不得不向怡和洋行借钱。怡和洋行打算援助唐廷枢,可是发现洋行95000两未到期庄票中,有8万两已经被唐廷枢拿去贴现挪用。[51]
唐廷枢挪用怡和洋行资金令股东们相当震惊,但股东们表现得相当克制,他们只是嘲笑唐廷枢只会吹肥皂泡,不会制造肥皂。挪用资金案令唐廷枢如芒在背,为了给怡和洋行股东一个交代,他在怡和洋行成立华海轮船公司时,一下子就购买了400股,持股比例高达25%。怡和洋行的老板们都感叹:唐廷枢简直成了怡和洋行获得华商支持的保证。[52]
李鸿章派出密使拉拢唐廷枢,怡和洋行的英国老板们强烈挽留他。此时唐廷枢身兼医院、书院、钱庄、轮船公司、茶庄等多家公司董事,在上海滩的影响力令欧美商人望尘莫及。旗昌洋行的老板在一封信中将唐廷枢推到了神坛之上,尽管旗昌轮船当时在中国风光无限,可是福布斯依然很悲观地写道:在收集情报和兜揽中国人的生意方面,唐廷枢能把我们打得一败涂地。[53]
天津谈判会议上,唐廷枢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商人统领局务。北上天津之前,唐廷枢跟徐润等一干广东商人进行了密商。广东商帮一致认为,朝廷必须拿出改革的诚意,商人不能成为官员的奴隶,无论是轮船招商局,还是李鸿章提出的煤铁开采公司,都要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的游戏规则进行,规范运作。
资本决定控制权跟管理权,这是唐廷枢反复强调的核心问题。李鸿章十年寒窗,在战火中浴血奋战,对帝国的腐败早已洞若观火,他知道官员的贪婪已令商人们胆战心惊。像朱其昂那种戴红顶子的商人都能将招商局搞成衙门,那些手握官印的八股文士,面对一张黄纸换来的成千上万两股金,岂能独善其身?
叶廷眷出生于买办之家,跟广东商帮关系密切,可在林士志给李鸿章的报告中是不堪重任。林士志在上海县衙门发现,叶廷眷手下有书房师爷、账房先生,以及其他书吏隶役等120多人,逢年过节均会大开筵席,给差役仆人大把赏钱。县令家账本上的银子从何而来?让官员管理商人们的股本,无异于与虎谋皮。
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唐廷枢咬定资本话语权不放,李鸿章强调要走温和改革路线。李鸿章苦口婆心地讲大道理,在现行的国家政治体制之下,改革一开始就会触及皇族的垄断利益,如果帝国的改革直接跟欧美接轨,势必会引发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而温和的改革路线则会得到更多的人支持,改革才有希望深入下去,商人也才会获得更多的机会。
广东商帮对改革极其渴望,但现在有一个问题令唐廷枢、徐润他们十分尴尬,那就是他们一直跟欧美商人打交道,却无法将西方的现代化跟中国的传统经济接轨。在帝国现行的经济结构中,广东商帮一直是欧美现代化的附庸,在欧美现代化的浪潮中显得格格不入,他们遇到了发展的天花板。
李鸿章向皇帝提交轮船招商奏折后,唐廷枢他们敏锐地发现了煤铁商办的信息,大清帝国工业整体改革路线已经清晰,最终将会向金融领域全面推开,广东商帮是该到了结束附庸命运的时候了。面对难得的机遇,唐廷枢岂能放过?
北上天津之前,旗昌轮船百元面值的股票已经炒高到212两。[54]现在上海滩资本热捧欧美轮船股票的背后,一方面是传统商人们对现代化商业模式的认可,更重要的是轮船招商局的成立,证明国家已经看到了航运业未来,航运业前景可期。朱其昂到上海筹办轮船招商局的时候,已经拿到了稳定的漕运订单,在未来的经营中,轮船招商局有资本跟欧美轮船公司进行竞争。
但是“官商合办”的模式令唐廷枢一直难以释怀。爱新觉罗王朝现在已经走到了黄昏,湘军跟淮军两大汉族武装集团的崛起,已经动摇了满洲八旗的军事领导地位。现在李鸿章主导的经济改革,势必会进一步削减满洲集团的专制利益。“官商合办”是李鸿章向既得利益集团妥协的温和改革路线。
唐廷枢非常清楚李鸿章的难处,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皇权世界观里,一旦政府失去对改革项目的约束,那么紫禁城就会惊慌失措,而李鸿章的改革设计就将会面临夭折的风险。唐廷枢现在头顶的是福建道的帝国官衔,尽管只是花钱买的虚衔,但在国家兴衰荣辱的大义面前,岂能眼睁睁看着改革失败?轮船招商局改革是整个国家转型的基石,更是广东商帮转型的良机。
经过激烈的讨论,唐廷枢提出了一个看上去温和,实际上激进的改革路线:官督商办。李鸿章对唐廷枢的改革路线并不惊讶,盛宣怀曾经强烈建议商人成为改革的生力军。唐廷枢提议,轮船招商局将根据股东们持股多寡界定话语权,经营管理完全按照现代公司治理游戏规则进行,政府则拥有对公司的监督之权。
“官督商办”的成型
李鸿章需要说服紫禁城。
“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毋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李鸿章在给总理衙门的奏折中强调,现在国家要改革,一定要主抓战略,像轮船招商局这样的改革试点项目,国家应该退出经营层面,“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董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55]
奕在收到李鸿章的奏折后,立刻将其送到慈禧太后手上。慈禧太后虽然身居九重,但对天下大事尽在掌握,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滩遭遇开门僵局,一旦轮船招商局失败,就意味着当初的改革决策失败。摘掉奕议政王帽子后,慈禧太后对以李鸿章、左宗棠为首的汉族武装集团采取了拉拢政策,这一次李鸿章改变了改革路线,否定李鸿章就意味着可能走向死亡,慈禧太后岂能让天下人看笑话?
北京城议论汹汹,“官商合办”的改革路线是国有控股、公私合营,国家可以通过国有资本牢牢掌握改革的主动权。现在李鸿章向商人妥协,将改革路线改为“官督商办”,让商人成了改革主角,那“官督”到底令政府官员在改革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面对各派势力的质询,紫禁城希望李鸿章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李鸿章在答复中强调了官本位的“官督”体制的确立,商人只是承办角色,政府掌握着改革的绝对监管大权。
身为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在一封信中写道:“倡办华商轮船,为目前海运尚小,为中国数千百年国体、商情、财源、兵势开拓地步。”自鸦片战争到现在,富国强兵的口号喊了30年,可是国势日衰,李鸿章希望政坛的朋友们能够支持自己的改革,也希望商界的大佬们能够为国家千百年之远谋而效力。李鸿章在信中感叹:“我辈若不破群议而为之,并世而生,后我而起者岂复有此识力?”[56]
总理衙门会议经过激烈的争吵,最终达成了统一意见,决定同意轮船招商局推行“官督商办”政策,指派李鸿章领衔北洋代为政府监督商局。唐廷枢接受了李鸿章的邀请,出任轮船招商局CEO级别的总办。唐廷枢到招商局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重组管理层,让徐润出任招商局副总裁级别的会办。盛宣怀作为李鸿章的私人代表,入局出任会办。唐廷枢为了顾全漕帮大局,挽留朱其昂为会办,负责漕运业务。
怡和洋行的管理层对唐廷枢的离去十分沮丧,唐廷枢决定继续持有华海轮船公司的股票,担任华海轮船的董事。为了报答怡和洋行股东们对他挪用资金的宽容,唐廷枢向怡和洋行管理层推荐自己的哥哥唐廷植出任买办。唐廷植历经帝国牢狱之灾,对腐败的官员已经失望透顶,将自己的余生甚至儿孙都奉献给了怡和洋行,这成为唐廷枢日后疏通英伦的重要通道。
旗昌轮船的老板福布斯一直希望唐廷枢跟李鸿章的谈判破裂,没想到紫禁城第一次向商人低头了。福布斯现在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公司轮船多为木质船,在长远竞争方面毫无优势。以唐廷枢为首的广东商帮跟政府联手,将使中国航运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而身为老大的旗昌轮船将首当其冲成为对手。当时旗昌轮船的股票已经炒高到212两,为了将徐润跟旗昌轮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福布斯以股票面值向徐润定向发行股票,徐润在进入招商局的同时,成了旗昌轮船的股东。[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