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一眼就看穿了盛宣怀的心思,他给盛宣怀回了一封措词严厉的电报:“铁路、银行为今日最大利权,人所艳羡者,独任其一,尚恐为众忌所归,一举兼营,群喙有词,恐非所宜。”[30]王文韶在给张之洞的电报中语气也相当严肃:“铁路、银行,譬之陇蜀,陇尚未得,遂欲并蜀而有之,是众矢之的也。”
盛宣怀的得陇望蜀让张之洞很生气。8月7日,张之洞突然召姚锡光到总督府,详细询问了刘鹗的家世与人品,与姚锡光反复讨论招募商股以及国际贷款的可能性。姚锡光跟刘鹗是老乡,自然为刘鹗说尽好话。张之洞让姚锡光给刘鹗发电报,让他马上到湖北商洽卢汉铁路事宜。
“铁路一事,制府(张之洞)颇属意盛杏荪(盛宣怀),将令其督办,而何以命召云抟(刘鹗,字云抟)?又如此之急?”姚锡光回到家中,一直琢磨张之洞的反常举动,他意识到张之洞跟盛宣怀之间肯定有矛盾。很快,姚锡光就了解到,盛宣怀从汉阳铁厂到卢汉铁路,一直在要挟张之洞。
姚锡光摸准了张之洞的心病,如果让盛宣怀“督办铁路,必由奏请朝命也,则必不受督抚节制,可单衔奏事,仿佛钦差督办铁路大臣”。更为关键的是,盛宣怀提议成立国家银行,“盖欲尽攘中国利权”不说,“一经奏定,必请官本,既领官本,仍必多方将官本销融净尽,易名商本,而实则商本其名,盖尽数攘为盛家之本”。在姚锡光看来,盛宣怀是要重演“攘窃招商轮船、中国电报利权故智”。
“制府见其嗜利无厌,要求无已,颇厌苦之。”在姚锡光看来,盛宣怀把张之洞给惹毛了。让刘鹗再度来武汉,这只是张之洞钳制盛宣怀的计谋而已。张之洞的幕僚们担心,国家银行成立后会被盛宣怀操控,“能操胜算,其利为盛杏荪攘去,自不待言;如不能操胜算,倒闭至几万万之多中必有洋款,则国家不得不承认,甚至割地偿债,俱未可知,其害有不可胜言者。”[31]
刘鹗岂是盛宣怀的对手?
8月19日,刘鹗到武汉当天就面见了张之洞,希望能承办汉阳铁厂、卢汉铁路这两个国家项目。同一天,盛宣怀给张之洞发来电报,说资金方面有三大难题,并称自己须到北京说明情况,“免得进场后交白卷,致伤中国体面”。盛宣怀在给张之洞撂挑子的背后,已经在北京进行了全面公关。
学习招商局模式,铁路也实行“官督商办”
在北京,盛宣怀痛心疾首地告诉翰林院侍讲、翁同龢的侄儿翁斌孙:“倘南北干路难绝洋股,有事之秋,彼必守公共例,禁运兵械粮食。”盛宣怀担心,如果交给华商去办,引入洋股,那卢汉铁路简直就成了资敌的工具,这可是一个相当严峻的政治跟军事问题。
十七岁就中进士的翁斌孙对盛宣怀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他马上到清政府执政集团高层去游说,希望清政府执政精英们能够出面,让盛宣怀与直隶、湖广两总督“内外同心”。军机大臣翁同龢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盛宣怀,翁斌孙向盛宣怀转达了翁同龢的意见:“洋股不可混入。”手握财政大权的翁同龢还说:“若靠四人,一百年办不成,派一督办,立公司,借洋债,自是正办。”[32]
翁同龢的一句话犹如判决书,如果失去户部的支持,张之洞的汉阳铁厂跟卢汉铁路计划就只能交白卷。盛宣怀同时还走了李鸿藻的门路,身为清流派的领袖,李鸿藻自然被盛宣怀拒绝洋股的骨气所感动。甲午海战期间,李鸿藻重返军机处,跟翁同龢站到了同一战线。张之洞又岂能忤逆李鸿藻?张之洞立即给盛宣怀发电,邀其速来武汉“详筹一切”。
盛宣怀到武汉后,张之洞将刘鹗、盛宣怀两人一起请进了总督府,让两人当场面商分办还是合办。盛宣怀在京期间也已经将刘鹗的资本底牌跟政治后台摸得一清二楚。刘鹗提出“国际贷款方案”,盛宣怀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洋债借不动”。张之洞当时应该已经了解到翁同龢与李鸿藻都站到了盛宣怀一边。于是,张之洞决定卢汉铁路由盛宣怀办,“刘鹗若集有华股数十百万,准其入股”。[33]
1896年9月2日,张之洞、王文韶联名给光绪皇帝提交报告,两人指出:“铁路未成之先,华商断无数千万之巨股。”华商进行国际贷款与招募洋股本质上有差别,“路归洋股,则路权倒持于彼;路归借债,路权仍属于我”,与其让华商以铁路抵押进行国际贷款,不如“款由官借,路由官造更直接省事”。
张之洞跟王文韶已经决定抛弃以刘鹗为首的四人,因为他们的资本背后都有洋人操持,路权容易落入洋人之手。张之洞他们建议设立铁路总公司,仿造轮船招商局模式:官督商办。两人推荐盛宣怀出任铁路总公司督办,在招募商股的同时,进行国际贷款。[34]
盛宣怀立即向总理衙门提交《拟办铁路说帖》,提出由铁路总公司募集四千万两,其中先募集商股七百万两,国有股三百万两,借贷财政资金一千万两,国际贷款两千万两。问题的关键是,“商股必在路成之日,有利可收,方能召集”;国际贷款需要工程过半时才能用路权进行抵借,所以卢汉铁路“必须先借官债千万,赶紧造轨,俟造成轨道一段,再向洋商贷借一款,拟以实抵,不作空欠”。[35]
户部尚书翁同龢、军机大臣李鸿藻、直隶总督王文韶、湖广总督张之洞都站在了盛宣怀一边。当时出访欧美的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已经归国,他自然会支持盛宣怀,因为在盛宣怀南下武汉之前,一直在帮助李鸿章作出访准备工作。在欧洲访问期间,李鸿章跟比利时、法国的政要们洽谈了铁路借款事宜。很显然,李鸿章在出访之前,已经跟盛宣怀细商了争夺卢汉铁路督办权的事宜,甚至具体到了国际贷款。
总理衙门大臣奕劻立即召集联席会议,联席会议一致通过盛宣怀的铁路提案。1896年10月11日,朝廷批准设立铁路总公司,“直隶津海关道盛宣怀着开缺,以四品京堂候补督办铁路总公司事务”。[36]想当年,左宗棠就是以四品京堂候补开始发迹,最终入阁拜相。朝廷的任命一下,王文韶立即给盛宣怀发去贺电:“竖起脊梁立定脚,拓开眼界放平心。”[37]
盛宣怀出任铁路总公司督办后,马上跟国际资本进行谈判。最先找上门的是美国的华美合兴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柏许(A.W.Bash)。盛宣怀一开始跟柏许谈得相当愉快,但是,柏许“欲以包工渔利”,给盛宣怀写了一封密信,要给盛宣怀两百万两的贿赂。盛宣怀“当美总领事面前掷还原函”,搞得场面非常尴尬,“旋即罢议”。[38]
英国商人恭佩珥、英籍德国人德璀琳也找上门来。恭佩珥愿意借出四百万英镑,利息四厘五,还可以打九折,条件是以后建造与京汉路连接的支路或粤汉路时“若借洋款”,给予恭佩珥所在的英国公司以优先权。比利时驻华官员听闻消息后,立即提出以利息四厘贷款。
清政府执政精英们立即陷入混乱之中,李鸿章出访沙俄时签订密约,沙俄要在东北修筑铁路,现在英国人又盯上长江流域,立即形成“俄踞北路,故英欲占南路”的格局。虽然贷款谈判中没有政府干预之词,但是贷款数额巨大,年限长久,强大的英国又“随时借端生波,渐图干预”,[39]更重要的是英国欲占粤汉路利以与香港相通。
张之洞跟北京中央高层的意见一致,决定拒绝英国接纳比利时借款。可是比利时很快就反悔了,将利息提高到五厘,没有折扣,还要国家作保。清政府执政精英以为比利时是小国,尽管利息上要的多一点,但是不会以武力跟外交来干涉借款。不过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比利时银团中有俄、法两国的资本,俄、法、比三国当时在远东国际关系中结成了事实上的同盟。
盛宣怀筹建通商银行
盛宣怀的商业盟友郑观应敏锐地意识到,“银行之盛衰隐关国本”,“国家有大兴作,如造铁路、设船厂,种种工程可以代筹”。郑观应在给盛宣怀的信中说,“银行为百业总枢,借以维持铁厂、铁路大局,万不可迟。”张之洞跟王文韶批评盛宣怀得陇望蜀,郑观应却担心盛宣怀会在设立银行方面动摇,还特别强调银行“与铁路,铁厂相表里,亦属利薮,迟为捷足先登,诚为可惜”。[40]
借款谈判进展艰难,于是盛宣怀在给张之洞、王文韶的电报中再次提出:“银行与铁路,互相维系,应归一手,必须归其一人统一经营,才互有裨益,如不如此,亦必两难。”银行不归我,铁路也干不了,盛宣怀的狠话刺激了两位大佬,一旦让赫德的银行计划得以实施,那将是中国工商业的灾难,因为赫德“有海关在手,华商必为笼络”,欧美资本也会选择跟拥有海关财权的赫德合作。
1896年12月29日,盛宣怀同时向李鸿章、张之洞、王文韶三位帝国大佬写了长信,再次地重复“银行为诸务枢纽,开关互市,岂有聚吾国商民之财付诸英、德、法各国银行之手”?[41]盛宣怀在信中强调银行、铁路综于一手的重要性,指出银行不仅可以吸引华商大贾的资金,以全方位促进铁路等建设,更重要的是可以抵制国际资本独揽中国银行权。
在张之洞、王文韶面前发狠话的时候,盛宣怀“已暗招数十富商大贾,得实在华股三百万两”。他在给李鸿章的私信中明确保证,自己完全有能力开设中国人自己的银行。清政府执政精英们被盛宣怀感动,很快就给盛宣怀下发了筹办银行的谕旨,“着即责成盛宣怀选择殷商设立总董招集股本,合力兴办,以后利权”。
朝廷下达组建银行的命令时,比、俄、法联盟开始向北京方面施加压力,欲将盛宣怀拖入贷款旋涡,令其难以在短期内组建中国人自己的银行。这三国分工合作,比利时方面提出贷款要国家海关作保,利息提高到五厘,款项由正在组建的华俄道胜银行承办。俄法两国还让比利时方面索要粤汉筑路权,并提出中比双方争端由法国人公断。如此一来,沙俄控制了卢汉铁路财权,法国人掌握了借款合同的裁量权。
盛宣怀决定改变策略,他一方面电令中国驻美公使伍廷芳与美国资本接触,谈判成熟便立即签订条约;另一方面停止与比利时驻中国首席代表俞贝德谈判,并声明保留因延误导致亏损的权利。[42]同时,盛宣怀还组建了中国通商银行董事会,任命张振勋、严信厚、叶澄忠、施则敬、朱佩珍、杨廷杲、严潆、陈猷八人为总董。
1897年5月27日,通商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天津、汉口、广州、汕头、镇江、北京等多个城市开设分行。到1898年,银行成立一周年时,通商银行的股息可达八厘,存款利息可达五厘。
通商银行成立,及粤汉铁路、苏宁铁路分别跟美英签署合约后,比利时人慌了,立刻向总理衙门提出“自愿俯就”,比利时国王亲自给李鸿章发来电报,表示“深愿此事之成”,比利时的盟友沙俄跟法国的驻华公使也不断斡旋,比利时驻华公使甚至承认其“公司偏执错误”,答应除了利息为五厘之外,别无任何附加条件。
1898年6月26日,盛宣怀在上海跟俞贝德签署了《卢汉铁路比国借款续订详细合同》,合同共29款,约定比利时提供四百五十万借款,年利息五厘,打九折。中国铁路总公司以铁路、车辆、料件、行车进款来担保,贷款一经全还,所有合同即时作废。[43]
日本人盯上了铁资源
伊藤博文死咬大冶铁矿
北京城波谲云诡。
伊藤博文于1898年9月11日抵达天津。12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荣禄宴请伊藤博文,以袁世凯、聂士成为首的一批将领作陪。[44]14日,伊藤博文抵京,第二天造访总理衙门,跟以奕劻为首的总理衙门高级官员进行会晤。当天下午,伊藤博文去贤良寺拜访李鸿章。一见面,伊藤博文就嘲笑李鸿章:“阁下在北方为朝廷建造了一个何等强大的藩邦啊!”
伊藤博文此话暗指李鸿章收受沙皇尼古拉二世贿赂。一个星期前,慈禧太后将李鸿章逐出了总理衙门,并将其贬到两广地界,那里不是淮军集团的势力范围。不过,伊藤博文的嘲笑没有刺激到李鸿章。出于外交礼仪,李鸿章还于9月16日到日本驻华使馆回访。而且,李鸿章很快意识到北京城危机四伏,大量的改革派人士频繁出入日本驻华使馆,传教士李提摩太甚至鼓动光绪皇帝聘伊藤博文为改革顾问。[45]
9月20日,慈禧太后突然返回紫禁城。9月28日,不喜欢伊藤博文的荣禄出任军机大臣。当天,“戊戌六君子”血梁菜市口。第二天,伊藤博文离开北京。10月5日,伊藤博文到上海,在日本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Odagiri Nasunosuke)的安排下,伊藤博文跟盛宣怀进行了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