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文化的影响
在日耳曼部落的新兴王国中,很多人向罗马学习了不少文化知识,包括拉丁语、服饰和建筑样式、习俗风尚等。日耳曼人很快采纳了罗马人的土地私有制度,在学习拉丁语的过程中,日耳曼人一边学习一边创新,并将拉丁语与本族语言结合起来。因此可以料想,欧洲北部各王国的混合语言主要是日耳曼语,而南部地区主要使用拉丁语。
不列颠的特殊之处
遭受日耳曼人侵略统治迫害最深重的地方,就是不列颠岛。它的地理位置距离罗马最远(位于西部),罗马化程度最弱。由于屡遭日耳曼人侵略,受日耳曼文化影响最深。在入侵不列颠之前,撒克逊人、盎格鲁人和朱特人不在罗马势力范围之内,几乎没受到罗马文化的辐射和影响。他们和罗马化的凯尔特人展开激烈而残酷的战争,二者之间的混战长达两个世纪之久。此后,日耳曼(盎格鲁·撒克逊)语言及法律在不列颠逐渐形成,并融合为英格兰文化。与此同时,凯尔特语言和法律进入北部苏格兰高地和西部威尔士山区,并越过狭窄的海峡,形成爱尔兰文化。当然,罗马化的凯尔特人并未在英格兰遭到全部屠杀或驱逐,有一些妇女儿童获救并留下来。因此,近代英国人虽然继承了盎格鲁·撒克逊的血统,但也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凯尔特人和罗马人的血脉。
然而,日耳曼人征服不列颠的情况极为特殊,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与欧洲大陆上的日耳曼同族不一样,他们并没有采用被征服地区的语言和法律。
战争不断
所有的日耳曼王国,无论是在欧洲大陆还是在英格兰,都几乎马不停蹄地参与战争。他们如果不跟罗马人或凯尔特人打仗,就彼此之间互相争斗,企图以武力征服对方。到了公元525年,最主要的日耳曼王国有:高卢的法兰克王国、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和北非的汪达尔王国。
罗马复兴
罗马的查士丁尼皇帝(公元527-565年在位)与东方波斯人、西方日耳曼人展开战争并取得多次胜利。罗马皇帝攻占了迦太基,从此宣告汪达尔王国灭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整个北非几乎再次成为罗马帝国的领土,而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东南地区,也重新划归到罗马帝国。
不列颠岛仍然掌握在盎格鲁·撒克逊人手中,高卢也仍然被法兰克人控制,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则仍由西哥特人掌权。6世纪后半期,另一支日耳曼部族伦巴底人自北方来到意大利,公然与罗马帝国为敌,建立起一个日耳曼王国。到了7世纪,非洲轻而易举地被攻陷,并成为阿拉伯人的战利品。后面的内容将予以详述。
三、匈奴人和斯拉夫人
在4世纪末至5世纪初,日耳曼部落侵入罗马帝国,原因之一是由于对匈奴人和阿兰人的惧怕。凶猛的匈奴人不仅将日耳曼人驱进罗马帝国,自己也踏足于罗马的领土之上。
匈奴人
4世纪后半期,在西伯利亚南部有匈奴人、阿兰人以及其他众多不知其名的部落。他们组成了一群蒙古游牧部落,通常都称他们为匈奴人。由于资源的短缺,他们的牛羊群缺乏水草供给,匈奴人转向西行,途中猛烈进攻了多瑙河与莱茵河以北的东哥特人和其他日耳曼部落,把他们驱进了罗马帝国。此后,匈奴人便在匈牙利平原定居,并以此为中心,对整个中欧地区进行侵占掠夺。
阿提拉
5世纪前半期,匈奴人的领袖阿提拉,有着典型的匈奴人外貌。头大、鼻扁,矮矮胖胖,双肩显得比一般人宽些;一双锐利的黑眼,眼间距离很阔;黑色毛发,头发粗硬,胡须稀疏,面目可憎。阿提拉个性大胆,在战争与外交方面表现都十分突出,但其为人狡猾、贪婪;自负又迷信,注定是一位残暴的征服者。他长时间控制着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就连罗马帝国也要向他纳贡,以保全领土免遭蹂躏。阿提拉并不容易满足,总会提出更多的要求。一次,为向希腊勒索额外的赔款,他侵入温泉关和色雷斯,长驱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阿提拉和他的铁骑因其劫掠破坏的可怖暴行,使得日耳曼和罗马人一致给他起了“上帝之鞭”的称号。
沙隆战役
公元451年,由于罗马皇帝拒绝继续纳贡,阿提拉发动了约五十万人的军队四处掠夺,其中包括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组成的部队。军队从匈牙利出发,渡过莱茵河,侵入高卢。但在马恩河畔沙隆附近,军队遭到了挫败。当时,他们面对的是由罗马将领埃提乌斯率领的联军,联军由罗马人和西哥特人组成。经过激烈战斗,双方都损失惨重,罗马联军顽强抗争,打垮了阿提拉的势力,阿提拉不得已从高卢撤退。沙隆战役把西欧从匈奴人的手上解救出来。
阿提拉在意大利
公元452年,阿提拉入侵意大利之时,到处进行焚杀。当他走进罗马,罗马教皇利奥一世挺身而出向他恳求。深受感动的阿提拉退回到匈牙利,保存了这座“永久之城”。
公元453年,在一场与日耳曼少女的婚礼上,阿提拉意外死亡。
匈奴人的解体
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互相争夺遗产,开始了内战。各派的党羽自相残杀,死者数以千计。不久,匈奴人的游牧部落便解体了。剩下的匈奴人逐渐定居,与多瑙河下游及俄罗斯南部的其他民族融合,开始更文明的生活方式。
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主要分布在中欧东部,尤其是在今波兰的东部地区,曾一度从西面和南面遭受日耳曼人的攻击。和日耳曼人、罗马人一样,斯拉夫人也受到了匈奴人的影响。当历史的帘幕升起时,经历了日耳曼人迁移、匈奴人瓦解后,斯拉夫人也开始向西、向南面扩张,尤其是到达了日耳曼人所退出的多瑙河一带,并且接收了一部分匈奴人。
巴尔干岛的斯拉夫人
野蛮的斯拉夫人到达多瑙河畔后,立刻对罗马帝国东部的各省进行猛烈进攻。从6世纪开始,他们侵入马其顿,威胁到君士坦丁堡的皇帝以及当地人民。查士丁尼不得已和他们开战。公元565年,查士丁尼逝世。不久,斯拉夫人的铁蹄践踏了整个希腊。在7世纪,斯拉夫人逐渐永久定居于巴尔干半岛,成为罗马帝国东欧各省的居民。
部分斯拉夫人(例如在希腊的斯拉夫人)如西方许多日耳曼人学习拉丁语言一样,采用希腊语言;其他斯拉夫人(特别是塞尔维亚人),则和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日耳曼人一样,仍然保留他们原来的语言。
令人感兴趣的是,7世纪时,斯拉夫人被一个凶猛的蒙古族游牧部落——保加利亚人征服了。和2世纪前的匈奴人一样,保加利亚人沿着里海和黑海向西横扫,在多瑙河下游的南部定居,即罗马的默西亚行省。不久,保加利亚人便与被征服的斯拉夫人融合起来,并且采用他们的语言。但是,和高卢的法兰克人一样,这些征服者以他们的名字来称呼被征服的土地及其人民。
斯拉夫人和奴隶制度
在拉丁文和英文中的“奴隶”一词,都来源于斯拉夫人这一名称。在匈奴人赶走日耳曼人前,日耳曼人俘虏了许多斯拉夫人,并把他们卖给罗马人做奴隶。因此slav(斯拉夫)这个词逐渐变为slave(奴隶)的意思。但“奴隶制度”这个词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使用,并不是斯拉夫人的意愿。
四、基督教在蛮族中获得胜利
基督教在日耳曼人侵略罗马以前,就已经在罗马帝国广泛传播,并成为罗马帝国范围内最有势力的宗教。基督教信仰,对于入侵罗马的日耳曼人来说,是一种新的信仰,它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它能够持久地发展下去吗?它是否能赢得这些蛮族皈依信仰呢?
日耳曼人后来之所以改信基督教,主要是因为基督教的传教士。传教的工作通常由在教会生活的修士来承担,修士属于持守正规信仰的教士,他们将生命和工作精力全都奉献给教会。修士的人数众多,分别隶属各地的教会或教团。各地的教会名称不同,但是教士的生活全都严格依照教规,并受到教规的管制。
修士和教规
教会的成长壮大,教规的制定完善,理所当然都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最初,修道院,也就是修士们居住的地方,完全是因为偶然的发展逐渐建立起来的。无论是外部建筑,还是内部管理和教规,都没有两所一模一样的修道院。也正是因为如此,修道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和弊端。于是慢慢地,教会开始监督控制修道院,并制定了严格的纪律。某位著名的修士或某一团体的领袖,制定出教规之后,便在所在的修道院里实施,然后逐渐将这些教规推广到其他修道院,让他们也采用。例如著名的巴希尔教规,4世纪后半期,一名修士巴希尔制定了这个教规。他本来是住在小亚细亚的,后来教规传到罗马帝国东部各地,那里绝大多数修道院都逐渐采用此教规。与此同时,在西方,大多数修道院以及女修道院,都采用本笃会规,而这一会规是由著名的意大利修士本笃制定的。女修道院是众妇女之家,她们将一生都奉献给教会,专门为教会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