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全球通史
3412200000063

第63章 大陆上专制政体的盛行(1)

一、法国的波旁王朝

法国与英国的专制政体几乎是同时成长起来的,但比英国专制政体延续的时间更长。的确,在17世纪英国专制政体被清教徒起义所打击,并被“光荣革命”推翻的时候,法国的专制政体却正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之下达到鼎盛。

波旁王朝的强固统治

法国人之所以要比英国人接受专制政体的时间更长,存在几点原因。

(1)与英国的斯图亚特家族相比较,在17世纪统治法国的波旁家族的国王与大臣要比英国的干练很多。在1598年颁布南特敕令的亨利四世是一位强有力的、大得人心的领导人,他做了许多工作来治愈宗教战争带来的创伤,促进国家的繁荣。他的儿子路易十三(1610-1643)尽管为人软弱,但却有红衣主教黎世留这个干练的帮手。路易十四(1643-1715)登位时还只是个孩子,但在他的童年与青年时期,还有一位伟大的首相红衣主教马扎然,继续能干地实施黎世留的政策。

(2)在法国,可能反抗专制政体的力量遭到遏制。相当于英国议会的三级会议,自1614年之后长达175年的时间一直被漠视,并不允许举行。贵族们的防御堡垒被摧毁,他们便没法反对国王了。宗教方面的反对者(胡格诺派)从1598年到1685年期间获得了宗教宽容与公民权利。在英国,中等阶级是反对国王的,可在法国却是拥护国王的。

“大君主”

路易十四于1661年成年后,便将法国政府掌控在自己手中。他是一位干练、受人逢迎的专制君主,在位54年。路易十四仪表庄重,穿着考究,行为言谈温文尔雅,成为“君权神授”君主制的光辉典范。他非常喜欢别人称呼自己为“大君主”,实际上他也的确是这样。法国贵族们群集在他辉煌的宫廷里。外国君王尽全力效仿他的样子,可是都没成功。法国人民除了夸赞他,对他的权力引以为傲以外,还能干什么呢?

路易十四统治下的艺术与文学

文学家与其他各种艺术家都期望沐浴在国王的阳光下,希望从这位挥霍无度的赞助者那儿获得薪俸与称颂。这是法国文学与艺术的“古典时代”“黄金时代”。除了战争与外交,从文化层面上来说,路易的宫廷属于世界的中心,是整个欧洲嫉妒与羡慕的对象。

但路易十四活着并非纯粹为了享乐与颂扬。他说道:“一个人要用工作来统治,而且为了工作而统治。”他勤奋工作,并要求他亲自挑选的干练的大臣们也努力工作。

财政总监柯尔贝尔

在挑选顾问与帮手方面,特别是在任命柯尔贝尔为财政总监这件事情上,路易十四是相当幸运的。不像那时的大部分政治家,柯尔贝尔不是贵族,也不是教士。他是商人的儿子,本身就是一个精明的商人。

柯尔贝尔革新了法国的财政。他采用撤革贪官的方法增加了国王的收入,同时他还降低了征收土地的直接税,来减轻农民的重负。

柯尔贝尔推进工业,帮扶商业,嘉勉发明者,补贴创办新企业的商人,从外国聘来了熟练的技工,禁止自己国家的技工离开法国。取消了17个假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工作。

贸易与殖民地

柯尔贝尔坚信,为了让法国富裕起来,一定要向国外卖出比买进的货物更多。所以他尝试鼓励出口,抵制进口。比如,他“补贴”在本国造船的法国人,而对自外国买入的船只则征收赋税。为了在印度,以及非洲与美洲创建法国的殖民地,他批给殖民公司特许证,甚至还提供了大量金钱。

为了推进国内贸易,柯尔贝尔开发运河,修建道路,还尝试取消对货物省际运输所征收的过境税与货物税。他组建了一支庞大的法国海军,让法国变成了一个海上强国。他还创设了各种学院来鼓励科学、建筑与音乐。尽管他身兼很多公职,可是对自己的私业也打理得井井有条。他在职将近20年,于1683年去世的时候,留下了很大一笔私人财产。

路易十四时专制政体的缺点

虽然有路易十四显赫一时的宫廷与柯尔贝尔的确杰出的政绩,但是法国的专制政体还是很难长久不变。它过度依赖国王的意志。假如专制君王一直是干练的、睿智的与善良的,那么他的家长作风会让臣民变得软弱,他们会失去进取精神与责任感。即便专制君王们有非常大的才干,也很难保证一直是睿智与善良的。路易十四就曾做过一些不明智的事情,很多人觉得是不公正的、邪恶的。

南特敕令的废止

其中一件蠢事就是在柯尔贝尔去世之后没多久,他御笔一挥,便剥夺了很多臣民崇拜自由的权利。胡格诺教徒在法国民众中是为数不多但非常重要的少数派。1598年,亨利四世颁发的南特敕令曾经赋予他们所珍视的权利。这个敕令曾经让法国维持了近一个世纪的宗教和平,但却被路易十四于1685年悍然打破了。

因为敕令的废止、不明智的专制政治让法国丧失了在宗教宽容事业的领导地位,同时还破坏了柯尔贝尔为法国经济所做的很多工作。30多万胡格诺教徒不久便发现他们的自由特权被剥夺了,纷纷逃往英国、荷兰与普鲁士定居,还有的去往美洲的英属殖民地。留在欧洲的胡格诺教徒则加入了其他国家对抗路易十四的军队。

由于胡格诺派信徒多数是中等阶级、商人与娴熟的技工,他们迁居国外对法国的繁荣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侵略战争

路易十四所做的另一件蠢事,是在侵略战争中糟蹋了金钱,牺牲人民的生命。在他统治的大多数时间里,他年年发动战争。他建有一支30万到40万人的常备军,比其他国家的军队人数都多。他的军政大臣卢瓦是一位有天赋的组织者;他的总工程师沃邦是建筑与围攻要塞方面的奇才;在他很多能干的将领中,有随时能够担任指挥的司令官。他获得了非常高的名望,给他的竞争者带去了无数的烦恼,但最终却让法国陷入了民穷财尽、疲劳不堪的地步。

接下来简要讲述他的对外政策时,会列举一些路易十四的战争。

路易十四的对外政策

他的对外政策存在三个主要目的:

(1)保证法国的自然边疆。他想要扩大法国的疆土,让法国能拥有像古罗马帝国时的高卢人那样辽阔的领地,像高卢人那样,把法国扩至比利牛斯山与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大西洋与莱茵河这些“自然”边疆。

(2)扩大波旁王朝的影响与权力。身为波旁王朝的元首,路易十四想为他的家族成员,为了自己的子孙,取得财富、职位甚至是王位。他不惜在外交与战争中,利用国家来达到家族的目标。

(3)削弱在欧洲主要竞争者哈布斯堡王朝。在几个世纪之前,哈布斯堡家族就已经崭露头角,变成奥地利的统治者(大公),之后又称为神圣罗马的皇帝。1643年,在路易十四做法王的时候,哈布斯堡家族的一支统治着西班牙、一部分意大利,西属尼德兰(比利时)、法兰斯孔德(现今法国东部)与美洲的西属殖民地。还有一位哈布斯堡统治者,属于西班牙国王的近亲,是奥地利大公、匈牙利国王、波希米亚(捷克)国王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可以说,哈布斯堡家族包围了法国。路易讨厌强大的邻国,尤其嫉妒哈布斯堡王朝。他制定了针对他们的对外政策。

路易十四的战争

(1)三十年战争。在路易十四登位的时候,法国已经在狡猾的黎世留参加了三十年战争(1618-1648),站到了德国新教徒——瑞典与荷兰那边,同奥地利与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对抗。按照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法国获得了莱茵河以西阿尔萨斯的大部分地区;根据1659年的和约,法国在北方与南方又获得了一些地方,如此法国的边界沿着比利牛斯向比利时延伸。按照1659年的条约,只有21岁的路易十四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的长女成婚了。

(2)争夺西属尼德兰的战争。1665年,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国王去世了,路易十四提出了他要继承西属尼德兰(比利时)。因此引发了1667至1668年的战争,在英国、荷兰、瑞典站出来援助西班牙之前,法军一直在取胜。尽管这样,西班牙还是将包括里尔城在内的比利时南部让给法国。

(3)对荷之战。路易于1672年攻入荷兰,他因为荷兰曾经帮助保卫比利时与他对抗而感到恼怒,同时为了让法国的边界扩至莱茵河,获得荷兰的领土。另外,在商业方面,荷兰是法国的激烈竞争者。在这次战争中,两支哈布斯堡王族都帮助荷兰。经历6年的战争以后,签订了和约,规定荷兰保有自己的领土与独立,但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家族却将法兰斯孔德割给了法国。

(4)斯特拉斯堡与卢森堡。路易于1681年提出了占领斯特拉斯堡的主张(那是神圣罗马帝国位于阿尔萨斯的一个自由市),而且派遣军队占据了此城。同样,在1684年,他占领了卢森堡与其他一些德国城镇。

(5)帕拉提纳特战争。在1688年,路易为了得到有价值的领土并削弱哈布斯堡王朝,进攻莱茵河富饶的帕拉提纳特。哈布斯堡王朝得到瑞典与其他国家的帮助,在1689年,英国、荷兰也加入了战争反抗路易。经历了9年的战争,他被逼放弃了计划,还交还了除斯特拉斯堡之外从1680年起占领的大多数城镇。

(6)西班牙继承王位战。在1701年,路易觉得自己获得了一个贬低哈布斯堡王朝,提升波旁王朝的好机会,而且还能把法国边界延伸至莱茵河。当时西班牙最后一位哈布斯堡家族的国王去世了,他的遗嘱是将西班牙交给路易十四的一位孙子!路易相当高兴,高喊“再也没有比利牛斯山了!”他的意思是将西班牙并入法国。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拼命地拒绝。随之而来的是持续12年的激烈战争。路易尽管拥有法国与西班牙的军队,但几乎欧洲所有国家都反抗他。他们不希望路易变得要比眼下更强大。

1713年签订的和约规定路易可以让自己的孙子继承西班牙王位,可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法国与西班牙永远不能合并的条件。路易并未为法国获取好处。事实上他却将法国在美洲的一些殖民地让给英国。

路易十四多场战争的影响

这位“大君主”在多场战争中只赢得了部分胜利。通过使自己的孙子继承西班牙王位,他的确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因为吞并了阿尔萨斯、阿图瓦、一部分弗兰德与法兰斯孔德,他扩充了法国的领地。通过征服德属阿尔萨斯,他播下了法德世代仇恨的种子。他将法国的力量花在欧洲征战的小胜利上,以至于牺牲了创建殖民地与发展商业的机会。不必要的战争与绚丽的宫廷糟蹋了金钱,让法国人民担负沉重的债务与赋税。饥荒、瘟疫一直伴随着战争。他的专制统治造成了可怕统治。

路易十四之死

路易十四意识到自己的大错时已太晚了。在临终之前,这位年迈的专制君王对继承者说:“不要仿效我对营建与战争的兴趣,而是要努力工作来减少人民的苦难。”1715年,他去世了,在位整整72年,是史上任期最长的君王。但他的光荣早在他死去以前就消逝了。他让自己的人民遭受这样沉重的苦难,以至于在他的尸体经过街道的时候,喧嚣的人群用诅咒当作敬礼,用豪饮来庆贺他的死亡。

法国专制政体的衰亡

路易十四的继承者路易十五(1715-1774)生性懒散、骄奢,尽管有干练的大臣也是于事无补。法国已经被懒怠的宫廷与频繁的战争消损殆尽。尽管波旁王朝的荣誉仍是主要的追求对象,但法国的专制政体在18世纪已处于腐败当中。直到路易十五的继承者时,波旁王朝在一次大革命中以一个悲惨的结局结束。

二、普鲁士的霍亨索伦王朝

普鲁士的兴起

普鲁士和俄罗斯都是在18世纪时期变得强大的两个年轻的欧洲国家。普鲁士起初是德意志的一个邦,在中世纪时期,被条顿骑士团殖民化与日耳曼化了,之后变成了公国。在1618年,由霍亨索伦家族的一位亲王继承王位,这位亲王还统治着德意志的勃兰登堡邦。如此,勃兰登堡与普鲁士在霍亨索伦王朝的统治之下联合在一起,霍亨索伦王朝变得更加强大。

大选帝侯

从1640年至1688年期间,霍亨索伦的统治者弗里德里希·威廉削弱了哈布斯堡王朝,扩大了疆土,还创建了自己的军队。他是七个选帝侯之一,有权力确定皇帝的人选。由于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所以获得“大选帝侯”的称呼。

就像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与法国的波旁王朝,大选帝侯也成为君主专制政体的坚信者。他继位期间属于立宪政体,议会(又称国会Diet)对制定法律享有发言权。但他否定现行体制,他去世之后给继承者所留下一个名副其实的“君权神授”的君主国。

王国的创建

18世纪初期,大选帝侯的儿子即继承者弗里德里希一世,是勃兰登堡的侯爵兼普鲁士的公爵,哈布斯堡皇帝授予他普鲁士国王的权利(1701年)。所以“普鲁士王国”是指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所有土地,从此之后“勃兰登堡”这个名称便废弃了。